在廣西的灕江東岸,有一座桂林的歷史文化古鎮,大圩古鎮。古鎮始於北宋初年,趣興於明清,盛於民國,距今己有千年歷史,遠在六百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為廣西四大圩鎮之一。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灕江綿延,青石板路見證大圩鎮的古老。明清時,大圩已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各種商行應有盡有,極盡繁華。鎮上主要是漢民族聚居,有少量回民,其鎮上建有清真寺。
大圩古鎮是桂北的水陸碼頭,是一座典型的商業古鎮,現存文物帶有強烈的商業文化特點。臨街兩側居民都有明、清、民國遺存下來的鋪面、鋪臺和鋪面商號,還有臨江的十三座碼頭和巷道,民居外通碼頭、巷道,內通商業古街。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灕江綿延2公裡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古鎮現在還保留著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古韻猶存,幽靜古樸。這裡不僅有當年「黃、李、廖、高四大家」控制桂北一帶經濟命脈的商業秘密,吸引著眾多旅遊客,更有神秘的七星墓讓人著迷。
2001年建設桂林至磨盤山碼頭旅遊公路時,大圩鎮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古墓群,七座古墓的布局與夏季的北鬥七星排列相同,鬥柄朝南,鬥體向北,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與星星的亮度有關聯。考古專家稱此排列形狀的古墓群,在國內還是首次發現。古墓群位於大圩鎮馬山東麓(俗稱七星坡),從墓葬的形制和隨葬品分析來看,應屬戰國至西漢的墓葬,在考古上有很多的研究價值。
始建於明的單拱石橋萬壽橋,仍雄跨鎮南,萬壽橋是大圩古鎮的著名景點,它單拱昂立氣勢不凡,與兩岸古樸的民居相依,又不失小橋流水的典雅嫵媚。萬壽橋堅固美觀,為典型明代單拱石橋。1986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橋位於鎮區東段。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初為木結構三拱木板橋,曾兩次重修。清光緒年間改建為單拱石橋至今。橋面以青石板嵌成,兩側有護欄,四角有四個造型美觀的石獅。橋面與橋拱均呈半月狀。
大圩古鎮值得一遊,每年都會有遊客來古鎮走走逛逛,體驗古鎮的魅力,古鎮的人們心地善良,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在古鎮總會遇上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奶奶在攤位賣自己產的土特產,忍不住去購買。大圩古鎮的最佳旅遊時間為每年的4-10月,此時正是採摘橘子和草莓的時間,而且還可以吃完了還能帶回家,但要避開五一和十一。在寧靜的大圩古鎮,非常適宜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約上幾位好友前去遊玩。若是上大學的同學們,整個班整個系去遊玩會更有樂趣。若已工作了,趁假期與同事們一起去賞景也很不錯。
歡迎留言區評論,並關注全網同名自媒體號:優智旅遊,一個深耕旅遊的原創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