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需守混沌竅,太極原生無極中

2021-01-07 道家養生智慧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說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太極,是天地人萬物之通理,內含陰陽、剛柔、動靜、奇偶、雌雄,由一變二,二變四,四而變八,八八而又六十四,從而千變萬化,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那麼在太極之先的無極又是什麼意思呢?無極生太極是不是頭上安頭的意思呢?

與太極的有序狀態不同,無極是一種無序狀態,是陰陽未分之混沌狀態。在希臘神話中,混沌是孕育世界的神明。《列子·天瑞篇》中說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有形有質、有像有數有理者,皆為太極。而無形無相者為混沌無極。

比如受精卵在胎腹中雖然還未成型,但是已經是一個太極,它內含父精母血,有陰陽雌雄的可能變化,有動靜生長的發展態勢。然而,在此受精卵未曾出現之前,存在一個「無極」,它雖不是有形,乃是虛空中的一個「無」,但正是這個「無」卻在某一天誕生了這個母腹中的「有」,太極。這個解釋起來是很玄妙也很抽象的,它並不是父精母血有一天交媾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我」那麼簡單。大清歷史上在五臺山出家的順治皇帝曾作詩曰: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有從何來?我從何來?這個問題引人超凡入聖,它是追尋生命奧秘的智者一輩子要去探索的疑難。當然,我們知道太極生於無極,有生於無。至於無從何來,無怎樣生有,我們暫且不去討論。莊子在《齊物論》中說: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無極,當然是六合之外的事。我們不去討論它,但是要知道它的存在。不去討論是因為沒辦法討論,要知道它的存在,以免犯了「倏忽」的錯誤。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中,莊子敘述了"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倏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但是渾沌沒有七竅,感覺挺不方便的,於是倏和忽就為混沌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渾沌就死了。

混沌死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開了七竅,而是像大家一樣能夠「看聽吃聞」了,看聽吃聞意味著寂然無物的無極狀態,一旦開了七竅通了七情六慾,自然「像」和「數」就有所折損了。但是,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混沌不分已分,天地陰陽已立,要如何才能重構先天混沌之本呢?唯有一個「復」字。所以,修煉家第一要旨是修心,復歸於「嬰兒」,復歸於「無極」,練拳者第一要站無極樁,拳式第一起式無極勢;修禪者必靜心打坐,進入空虛之境,這些都是返本還原之道,有生於無,復歸於無之道。無形、無相、無心、無我、無秩序,守護好無極混沌狀態,是最好的養生之術。

|本號撰寫太極及東方智慧文化,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無極生太極 無極乃是道家養生修煉的歸屬
    現存的武當道家傳統的無極功法主要有:道教活骨氣功、五行氣功、道門八段錦、丹田調吸聚氣樁、混元樁、太極引勁樁、道教傳統養生氣功、靜坐等功法。一、道家的「無極」與「太極」思想1.「無極」即「道」「無極」一詞,最早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老子提出用無極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
  • 論丹道、太極與無極
    在這種狀態下,不需要你有任何思想或任何行為,而且,只要一動念,你就會從這種狀態中出來,進入你日常生活的世界,即陰陽分化的世界,有時間,有空間,有對立,有五行的生克制化。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不妨稱之為「太極態」的世界,所謂「太極生兩儀」,故有陰有陽,有時間,有空間,有分別,有對立,有五行的生克制化。
  •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在回答《易經》中的「無極」是不是0前,」源易緣「和大家一起先了解"無極「的概念!《易傳·繫辭上傳》的第11章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 「道家術語」什麼是太極?什麼是無極?二者有什麼異同?
    什麼是太極?什麼是太極?太極,指天地未分以前的混沌狀態。《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指天的最高處。《莊子·大宗師》:「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或指天地的本體。
  • 練太極,先要練無極,由無極入門生太極
    點擊上方關注【混元太極講堂】,樂享太極人生作者 潘厚成無極樁簡介「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式是太極拳第一式;無極樁是太極樁第一樁;無極樁功是太極內功第一功。馮公志強先生說:練拳須從無極始;太極原生無極中;任何功法都來自無極。
  • 科學界的「混沌、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這是你想不……
    圖片來源於網絡混沌生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繁衍萬物。
  • 無極而太極是為道
    對本體論間題來說,不僅有一個本體與現象的關係間題,而且還有一個理想與現實的關係間題,在傳統哲學本體論中,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往往體現為世界的二重化,人們總是從現實生活著的現象界出發,去追求作為最高理想的本體。而在金嶽霖看來,這種關係體現為「道」的「無極而太極」的運動,這一運動就是現實的歷程。什麼是「無極而太極」呢?所謂「無極」,是指「道」的「無始底極限」。
  • 無極、太極、兩儀:世界從無到有
    無極「無極」一詞,最早見於《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什麼是無極的狀態呢?無極狀態代表的是宇宙尚未形成之前的一片虛空,相對哲學而言,無極則是太極產生的地方,它無形無相,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以至於「無名可指」,但卻可以派生出萬物的本體,是萬物的歸屬和依據,它比太極還要原始,可以將它稱為是終極之「道」,相對於精氣學說面言,無極狀態則代表原始、最初的元氣。而風水學極其重視的生氣,也稱為一無之氣,其實正是這太極狀態。
  • 「禪院百科」無極、太極、八卦
    從河圖、洛書到《易經》和《黃帝內經》,告知我們,宇宙誕生的過程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宇宙萬象。「無極」的狀態是:無外無內,無大無小,無邊無際,無虛無實,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沒有精神,是一派清明,又是一片混沌,是一切的有,又是一切的無。
  • 從《周易》:易有太極到《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談思想的演變
    《周易》的《繫辭》中提到先秦時期人們關於宇宙生成與結構的設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是《周易》並沒有對此展開深入的論述。漢唐以來許多學者大多認為「太極」是宇宙起源之處「元氣」未分的混沌狀態,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或者是魏晉時期王弼提出的「無」。宋代初期則有人把它說成是「一」,也就是「元氣」,說: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
  • 「無極」生「太極」練拳之捷徑
    訣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渾然未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造。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育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清氣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
  • 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
    「數術學」,作為從「易學」象數學發展起來的學派,是歷代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思想家的必修課,簡單的歸納,數術學有面相、風水、觀星、八字、解夢、測字、六壬、奇門遁甲以及中醫養生等等學科。對道家文化略有了解的朋友,或許聽說過道家的理論精華所講究的是一個「三五之道」。那麼什麼是「三五之道」呢?
  • 道家說的「無極」是什麼意思?道家基礎詞彙,學道之人應該知道
    「無極」,即無邊無際,無限,無終止。「無極」這個詞語,出自《道德經》:「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無極」是道的終極性概念,指的是虛無混沌、無形無象的宇宙原始狀態。《莊子》中說:「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列子·湯問》中說:「物之終始,初無極矣」。道教將「無極」看成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混沌狀態。道教認為「無極」即是「道」,「道」即是「無極」。無極是派生萬物的本體,無極生太極,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 萬物皆有靈,無極生太極,什麼是無極?
    無極一詞,首見於《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這裡談到的「無極」,指的是恢復到宇宙最原始,無形無象的本體狀態。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的「道」、「無」指的也是無極。
  • 朱子的智慧:(一)「無極而太極」
    「無極而太極」,對於朱熹整個理學體系來說確實太重要了,其一是與整個道統是否正傳密切相關,其二是與朱熹自己思想的思辨基礎是否堅實可靠密切相關。陸九淵兄弟訓「極」為「中」,據此認為「無極而太極」在字面上都言不成義。
  • 到底何為:無極!
    【無極】道教教義。與「道」相似。《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無極」是對萬物歸根的「大道」的一種形容,是無窮無際的意思,不是實體概念。道教承襲這個概念加以衍化後,產生出多種含義。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也就是:道=太極=陰+陽,譬如:無+有。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太極圖是指代表陰陽(太極)思想的中國符號,有時也泛指歷史上其他文化中所使用的與中國太極圖相似的幾何圖案。大約在北宋年間,在 道教出現。「太極陰陽圖」(又稱「太極兩儀圖」)常被錯認為「太極圖」。
  • 無極思想之高境界,回歸宇宙之本源,探求孕藏生發萬物之力量!
    無極是什麼呢?這是一個道家中的概念,表達了一種至高境界。古人的思維給我們留下了太多遐想,古人聰明的智慧更是令我們驚訝,在那樣原始的狀態能夠提出如此深奧的概念。無極無極的世界就是宇宙的初始狀態,一切具體的東西都沒有,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都是暗藏著的狀態,就像是嬰兒未形成的時候,但卻在孕育著生命一樣,這也就是易經中描述的世界。無極生太極,無極是萬物之始,無極的狀態經過長久的孕育過程有了生命的契機,太極產生了世界就有了物質,這個物質也沒有具體的形態,也只是一片混沌的狀態,分不清任何東西,天地交雜。
  • 陳凱歌《無極》—愛與欺騙,無極而太極
    「我要給你另一次選擇的機會,生命可以從頭來,就像時光可以逆轉」—這是「奴隸」崑崙最後抱著傾城飛往無極的世界而說的。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無極是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的說辭,而陳凱歌在這部電影裡向我們詮釋了陳凱歌認為的無極世界,滿神是世界的主宰,來自於無極世界,卻又幹涉太極世界,她憐憫年幼而無父無母的傾城去找死人的饅頭充飢,首次出現在傾城的面前就給了傾城一道選擇題,是生還是死?選擇生有驚喜禮包贈送—成為太極世界傾國傾城的傾城,條件就是得不到別人的真愛,即使得到很快也會失去在是否得到真愛的面前,傾城毅然選擇了後者。
  • 理學篇之無極而太極
    (四)無極而太極周敦頤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的學說卻是永恆的,他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他所開創的中國唯一一個哲學體系——理學,周子理學在宋、元、明、清四朝乃至今日都備受推崇,那麼這個理學思想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說到理學,不得不先介紹一下理學誕生前的中國哲學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