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太極、兩儀:世界從無到有

2021-01-07 楊公國學風水

無極

「無極」一詞,最早見於《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什麼是無極的狀態呢?無極狀態代表的是宇宙尚未形成之前的一片虛空,相對哲學而言,無極則是太極產生的地方,它無形無相,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以至於「無名可指」,但卻可以派生出萬物的本體,是萬物的歸屬和依據,它比太極還要原始,可以將它稱為是終極之「道」,相對於精氣學說面言,無極狀態則代表原始、最初的元氣。而風水學極其重視的生氣,也稱為一無之氣,其實正是這太極狀態。

《道徳經》中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其中的「無」,指的便是無極:其中的「有」,則相當於太極。因此,從無極到太極的演化,是從無到有的演化。從風水學來講,山環水抱、藏風納氣、空氣純淨之處,便是無極狀態。而在這種狀態下,有一個最佳的地點,便是太極。這便是在風水學中,無極產生太極意義所在。

太極

"太極」一詞,最早出現於《易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古代易學家認為,由無極至太極之間,還經歷了太易、太初、太始與太素幾個階段,並且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與太極,並稱為「五太」。

太易,是指陰陽之氣皆未形成的階段,如《列子》中說:「太易,未見氣也;太初,則是指真一之氣始生卻尚未有形質出現的階段;太始,是指有形無質、人的感官尚無法感覺出來的階段;太素,是指形質始生而尚未成體的階段;太極,則是陰陽互抱、形質皆備的階段。

太極是天地萬物之母,可以生化萬物。太極「涵三為一」,表現在太極圖中,則是陽魚、陰魚與陰陽魚的分界線,皆被一個圓圈所包圍。太極的「涵三」代表天、地、人三極,也代表元精、元氣與元神,還代表三爻八卦的三個爻。在風水學中,太極則代表推斷陽宅好壞的那個起始點。也就是說,先設置好太極點,根據這個點,才能進一步劃分出四位八方,然後,オ有八方吉兇等說法。

兩儀

《易經·繫辭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個兩儀指的便是陰與陽。陰陽之氣互相推動化合,就會產生出四象、八卦。相對於宇宙生成論而言,則是清氣上升為天為陽,濁氣下降為地為陰,陰氣與陽氣相化合,則衍生出天地間的萬物。在《易經》六十四卦中,乾卦便是陽的典型代表,坤卦則是的典型代表。陰陽交感,萬物得以生息!

相關焦點

  • 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
    3.什麼是太極,太極如何分兩儀?「一禪君」經常和朋友們說,人生在世,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話怎麼理解?通俗的講,就是決定我們這一生會過的怎麼樣的因素,排第一的是「命」,命主要指的就是我們的出身,是王思聰呢?還是瀟灑哥?
  • 「禪院百科」無極、太極、八卦
    目 錄宇宙誕生之前為「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就是上帝「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關「無極」的理解難點其他宇宙誕生之前為「無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等等,等等。若不清楚宇宙的起源,就難以理解以上「佛法」,若能充分理解以上「非佛法」,就可以知曉宇宙的起源。一切誕生之前都在「無極」中,所以「無極」是有。我們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一個事例來想像「無極」中的空間。唐僧師徒誤入小雷音寺,孫悟空被妖王的金鐃合在中間,這個金鐃的空間有多大或多小呢?
  • 太極理論最早來自《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參悟太極,宋·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又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理論從自身的體系上,具有統一的基礎科學理論,掌握其「太極理論」很容易弄通各個分支的學問。弄通一個分支的學問,懂得太極又很容易弄通其它分支的學問。
  • 科學界的「混沌、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這是你想不……
    圖片來源於網絡混沌生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繁衍萬物。
  •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在回答《易經》中的「無極」是不是0前,」源易緣「和大家一起先了解"無極「的概念!《易傳·繫辭上傳》的第11章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 究竟什麼是「無極而太極」?
    一個人或許可以很強大,可以在世界上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但是在基督教體系裡再強大的人也鬥不過上帝;在佛教體系裡,任何一個人包括佛陀在內都無法改變宇宙的規律,也就是因果。儒學從孔子時代開始便缺乏對這類問題的解釋與闡述,都是世俗的應用與倫理,缺乏牢固的基石,所以自從五胡亂華開始儒家的地盤就不斷被佛教、道教搶走。到了宋朝初期,儒家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眼見地盤馬上就要被搶光。
  • 論丹道、太極與無極
    在這種狀態下,不需要你有任何思想或任何行為,而且,只要一動念,你就會從這種狀態中出來,進入你日常生活的世界,即陰陽分化的世界,有時間,有空間,有對立,有五行的生克制化。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不妨稱之為「太極態」的世界,所謂「太極生兩儀」,故有陰有陽,有時間,有空間,有分別,有對立,有五行的生克制化。
  •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有一句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話到底說的是啥意思。總的來說就是說了一個宇宙萬物從無到有,從0到1,逐漸演變生發的一個過程。何為【無極生太極】呢,這講的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無極是指天地生於混沌,剛開始時無形無象,宇宙混沌一氣的狀態。隨後慢慢地有了物質,有了形有了像,這就是太極,太極也看作是宇宙萬物變化的本源。而【太極生兩儀】,生的就是陰陽兩儀,太極圖大家都見過,所以這個大家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 《易經》太極兩儀四象現代天文學解讀
    伏羲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五帝,仰觀日月星鬥,俯察山川景物, 「一畫開天,道啟鴻蒙」,道生一,無極變太極;一生二,太極變兩儀;二生三,兩儀變四象;三生萬物,四象旋轉,世界誕生。現代天文學告訴我們,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也圍繞著傾斜的穿過兩極的地軸自轉。地球 Earth 圍繞著地軸自轉形成了白晝、黑夜(陰、陽)交替,因為在同一時間裡,只有半個地球會面向著太陽。
  • 無極生太極 無極乃是道家養生修煉的歸屬
    現存的武當道家傳統的無極功法主要有:道教活骨氣功、五行氣功、道門八段錦、丹田調吸聚氣樁、混元樁、太極引勁樁、道教傳統養生氣功、靜坐等功法。一、道家的「無極」與「太極」思想1.「無極」即「道」「無極」一詞,最早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老子提出用無極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
  • 陳凱歌《無極》—愛與欺騙,無極而太極
    「我要給你另一次選擇的機會,生命可以從頭來,就像時光可以逆轉」—這是「奴隸」崑崙最後抱著傾城飛往無極的世界而說的。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無極是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的說辭,而陳凱歌在這部電影裡向我們詮釋了陳凱歌認為的無極世界,滿神是世界的主宰,來自於無極世界,卻又幹涉太極世界,她憐憫年幼而無父無母的傾城去找死人的饅頭充飢,首次出現在傾城的面前就給了傾城一道選擇題,是生還是死?選擇生有驚喜禮包贈送—成為太極世界傾國傾城的傾城,條件就是得不到別人的真愛,即使得到很快也會失去在是否得到真愛的面前,傾城毅然選擇了後者。
  • 「無極」生「太極」練拳之捷徑
    訣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渾然未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造。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育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清氣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
  • 《萬古神帝》太極生兩儀,張若塵修煉體系剖析,兩儀境超越天級?
    02太極體系張若塵將自己現在的境界命名為「太極」,顯然別有深意。古代道家的傳說中,「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表面張若塵現在的境界超越了無極,而且是從無極中孕育出來。所以無極對應的是整個聖級大境界,而太極對應的是整個神級大境界。
  • 無極而太極——中國古代哲學超前的宇宙觀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無極而太極」。本來是一句哲學思想,但是現代的太空科學家傾向以「無極」解釋宇宙的起源。這龐大的黑能量,恰好與中國北宋時期周濂溪(即周敦頤)的「無極」不謀而合。在周濓溪的《太極圖說》的第一的話就是「無極而太極」,太極起動後就有陰陽兩儀。隨後,他又加入了水火土金木等五行,於是萬物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了。但當時的科學並不發達,僅僅用此平淡的描述而將宇宙初始到萬物生長的情況用了一百二十多字簡單地概括而已,他並沒有任何的推測,也沒有捏造出任何的神話故事。
  • 從《周易》:易有太極到《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談思想的演變
    《周易》的《繫辭》中提到先秦時期人們關於宇宙生成與結構的設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是《周易》並沒有對此展開深入的論述。漢唐以來許多學者大多認為「太極」是宇宙起源之處「元氣」未分的混沌狀態,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或者是魏晉時期王弼提出的「無」。宋代初期則有人把它說成是「一」,也就是「元氣」,說: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
  •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經》。八卦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
  • 太極八卦其實暗藏玄機
    2「無極」生「太極」無極代表沒有邊際,無窮盡,無邊際。形成宇宙的本源,沒有形狀,顏色,聲音,沒有邊界的一派混沌狀態,稱為「無極」。從道家看無極即道,是最初原始終極的狀態,按老子、莊子的觀點,道是無限的,天地開闢之前就已經永恆地存在了,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無極在運動的過程中從無到有,生出了「太極」。我們先看這個「太」字,是大字加一點,意為大極和小極。
  • 理學篇之無極而太極
    (四)無極而太極周敦頤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的學說卻是永恆的,他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他所開創的中國唯一一個哲學體系——理學,周子理學在宋、元、明、清四朝乃至今日都備受推崇,那麼這個理學思想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說到理學,不得不先介紹一下理學誕生前的中國哲學背景。
  •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是怎樣述說世界變化的?
    《太極圖說》就是它的代表作之一。周敦頤繼承並發展了孔孟、董仲舒、佛教、道教等思想,歷史上被看作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太極、理、氣、性等概念,這些概念後來成為了宋明理學共同探討的的概念。周敦頤接受道教和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陳摶的《無極圖》改成《太極圖》。《太極圖說》就是對自己所改太極圖的解釋。這本書曾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 ,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 萬物皆有靈,無極生太極,什麼是無極?
    無極一詞,首見於《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這裡談到的「無極」,指的是恢復到宇宙最原始,無形無象的本體狀態。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的「道」、「無」指的也是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