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易》:易有太極到《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談思想的演變

2021-01-17 瀚史輝文

《周易》的《繫辭》中提到先秦時期人們關於宇宙生成與結構的設想: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但是《周易》並沒有對此展開深入的論述。漢唐以來許多學者大多認為「太極」是宇宙起源之處「元氣」未分的混沌狀態,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或者是魏晉時期王弼提出的「無」。宋代初期則有人把它說成是「一」,也就是「元氣」,說: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

到了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則把這兩種說法統一起來,提出了一個包括宇宙起源、宇宙結構、以及宇宙、社會、人類演化規律的理論與圖式,這就是著名的「太極圖」。周敦頤把他的理論集中在他的《太極圖說》中: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所謂「無極而太極」,其實就是「無中生有」「道生一」的意思,「無極」實際上就是宇宙尚未出現時空無靜寂的狀態;「太極」則是宇宙初始之時混沌一片的狀態,它孕育了「陰陽」基本因子在內。動則陽生,動極則靜,靜則陰生,陰陽一生則天地開,陰陽動靜相互循環,生成了萬事萬物,所以說陰陽相互為根源。

那麼陰陽互動之後,形成的宇宙又如何呢?《太極圖說》接著寫道:

分陰分陽而兩儀立焉,陰變陽和而生水、火、土、金、木

就是說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形成了天地,陰陽變化又產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便是萬事萬物的基本元素。這樣陰陽和五行學說就在這樣一個簡潔明了的理論表述中結合在了一起。宇宙的起源和結構就可以用這樣一個簡單清晰的「太極圖」來顯示了。

宋代以後,「太極圖」成了中國宇宙觀念的象徵,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與批評。其中最嚴厲的批評來自儒家學者。他們認為,「太極圖」出身不正,是汲取了道家的思想,不能作為儒家宇宙觀念的象徵。其實這種見解只是一種固步自封的門戶之見。

就算它是道家的東西又如何呢?道家不也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組成部分嗎?道家可以從被冊封為儒家經典的《周易》中汲取營養撰述《周易參同契》這類的經注,儒家為什麼不從道家那裡吸取有用的的思想建構自己的宇宙圖式?

其實,在漢、唐、宋千餘年裡,儒道兩家造詣互相滲透融匯得很深了,何必還要為了門戶之見而彼此排斥,生怕沾染上對方一絲的顏色呢?這種批評顯然是迂腐見解的產物,更何況「太極圖」總結和繼承了《周易》以來中國人對宇宙的總的看法,它已經形成了一個可以充分解說宇宙的理論體系。不管它是對亦或是錯,是合乎經驗,亦或不合乎科學,它在當時的科學水平下足以似是而非的解釋人們所需要的解釋的一切。

從《周易》到《太極圖說》的梳理,我們現代人應對它們進行客觀、公正地對待,並用歷史的、寬容的態度對它們進行分析,因為它們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文化,是我們祖先思想的演變歷程。

相關焦點

  • 周敦頤《太極圖說》的一種淺讀
    宋代前只有太極一說,並沒有出現太極圖,據傳太極圖出自華山道士陳希夷,然後傳到周敦頤,周敦頤據此了太極圖,創作了周氏太極圖,還作了《太極圖說》一文來解釋太極圖,開宋代理學之宗。不少人認為太極圖可能發源於河圖洛書,因為河圖洛書包含了太極思想。
  • 周敦頤太極圖及《太極圖說》理學思想的一種讀法
    周濂溪太極圖周敦頤太極圖,上面第一個圓表示太極,周子在《太極圖說》中解說道:「無極而太極」,說太極本自無極。無極沒有中心,混沌一片,虛無縹緲,大象無形,不可理喻與觸及,所以無法以圖明示。周子然後又說到:「太極本無極也」,太極得到了無極之質,於是才有了界線,有了質地,並且周流循環,生生不息。周敦頤以一個往復閉合,無始無終的一個圓來表示太極。《太極圖說》中周子說到:「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太極一動於是分出了陰陽動靜,太極首先開始於動。太極如果不動,這時就是太極與無極的臨界點,也就不會產生陰陽了。
  • 太極理論最早來自《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參悟太極,宋·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又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理論從自身的體系上,具有統一的基礎科學理論,掌握其「太極理論」很容易弄通各個分支的學問。弄通一個分支的學問,懂得太極又很容易弄通其它分支的學問。
  • 黃榦《太極圖說》解
    由於《近思錄》與《朱子語類》都是展示朱子學思想體系的代表性文本,其對太極的處理似有逐漸弱化而最後以理氣論為主的傾向。並且,由於朱熹對太極問題的闡述主要與兩個材料相關,一是周敦頤《太極圖》與《太極圖說》,二是《繫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而其代表作《四書章句集注》卻幾乎未曾言及太極,故而日本學者山井湧三十多年前就指出,太極一詞在朱子理論體系中並不重要。
  • 究竟什麼是「無極而太極」?
    到了宋朝初期,儒家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眼見地盤馬上就要被搶光。於是一批大儒開始了儒學終極真理的探索,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佛教、道教有終極真理,我們就去學習他們。這一學可不得了,差點讓儒學在中國斷了根,很多大儒在學習的過程中居然主動成為了道教、佛教的信徒。一直要到周敦頤的出現,他的名篇《太極圖說》是宋朝儒家解決終極問題的第一個偉大成果。
  • 中國古人的宇宙觀,淺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這一部書,在中國思想哲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她是古代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北宋以後直至科舉結束,讀書人必讀書籍之一,內容涵蓋修身、學習、為政等方面。是「六經」進階的必讀書籍。《近思錄》第一條就是濂溪先生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 朱子的智慧:(一)「無極而太極」
    朱熹哲學的核心觀念無疑是繼承和發展了二程伊洛之學的「天理」範疇,不過其哲學體系的大框架卻是繼承周敦頤《太極圖說》所確定的思路而來,這就是他為什麼要把《太極圖說》看得比《通書》重要,同時與江西陸氏兄弟辯論「無極而太極」的淵源與統系,久久不肯捨棄的原因。
  • 理學篇之無極而太極
    (四)無極而太極周敦頤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的學說卻是永恆的,他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他所開創的中國唯一一個哲學體系——理學,周子理學在宋、元、明、清四朝乃至今日都備受推崇,那麼這個理學思想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說到理學,不得不先介紹一下理學誕生前的中國哲學背景。
  •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在回答《易經》中的「無極」是不是0前,」源易緣「和大家一起先了解"無極「的概念!《易傳·繫辭上傳》的第11章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是怎樣述說世界變化的?
    《太極圖說》就是它的代表作之一。周敦頤繼承並發展了孔孟、董仲舒、佛教、道教等思想,歷史上被看作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太極、理、氣、性等概念,這些概念後來成為了宋明理學共同探討的的概念。周敦頤接受道教和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陳摶的《無極圖》改成《太極圖》。《太極圖說》就是對自己所改太極圖的解釋。這本書曾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 ,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 無極而太極——中國古代哲學超前的宇宙觀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無極而太極」。本來是一句哲學思想,但是現代的太空科學家傾向以「無極」解釋宇宙的起源。這龐大的黑能量,恰好與中國北宋時期周濂溪(即周敦頤)的「無極」不謀而合。在周濓溪的《太極圖說》的第一的話就是「無極而太極」,太極起動後就有陰陽兩儀。隨後,他又加入了水火土金木等五行,於是萬物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了。但當時的科學並不發達,僅僅用此平淡的描述而將宇宙初始到萬物生長的情況用了一百二十多字簡單地概括而已,他並沒有任何的推測,也沒有捏造出任何的神話故事。
  • 「道家術語」什麼是太極?什麼是無極?二者有什麼異同?
    什麼是太極?什麼是太極?太極,指天地未分以前的混沌狀態。《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指天的最高處。《莊子·大宗師》:「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或指天地的本體。
  • 《周易》太極陰陽八卦理解人生世界觀
    《周易》即《易經》,是集中國眾多古聖先賢探索宇宙自然奧秘、從事社會實踐的智慧的文化巨著。《周易》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周易》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 「太極」裡有著怎樣的東方神秘力量?
    唯其如此,才能領悟到太極拳的高級境界,才能真正實現太極拳的無限價值,才能悟得中國太極拳的真諦。具體而言,太極拳以易學的太極陰陽學說為指導思想,把中國傳統的整體思維作為自己把握世界的原則。而太極陰陽學說是東方的宇宙本體論和認識論,認為自然界周而復始,由無極而生太極,陰陽轉換,化生萬物,核心是「天人合一」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同構對應。
  • 周敦頤《太極圖說》:含萬物之理,為養生至寶
    這種廣為人知的太極圖,其形狀如陰陽兩魚互糾纏在一起,因而被習稱為「陰陽魚太極圖」太極圖由來相傳太極圖出自宋初高道陳摶,陳摶將圖傳於其學生种放,种放又傳給了周敦頤,周敦頤據圖作《太極圖說》,《太極圖說》就是對太極圖的說明。《太極圖說》全文249字,言簡意賅,其理深遠。需要說明的是,周敦頤的太極圖不同於現圖,其為五層太極圖,又稱無極圖。
  • 一起來學習點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太極和太極圖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有一本書是絕對繞不過的,那就是百經之首《易經》,而說到《易經》,有一個概念是絕對要有所了解的,這個概念就是「太極」。為此,小編就整理了一些太極和太極圖方面的知識,在此分享給各位小夥伴們。  什麼是太極?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 練太極,先要練無極,由無極入門生太極
    點擊上方關注【混元太極講堂】,樂享太極人生作者 潘厚成無極樁簡介「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式是太極拳第一式;無極樁是太極樁第一樁;無極樁功是太極內功第一功。馮公志強先生說:練拳須從無極始;太極原生無極中;任何功法都來自無極。
  • 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
    所以,各位朋友,如果你有這個興趣和機緣,現在就可以跟著「一禪君」的腳步,一點點的進入「易學」博大精深的世界了。「易學」是什麼?「易學」實際上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國家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有表現在物質上的,比如各種地方小吃,民間手工藝等等;當然也有很多表現在思想上的,比如儒家、道家的各種學說。
  • 不要把陰陽圖當太極
    宋書銘在《太極拳譜》中有無極歌一首:「無形無像無紛孥,一片神行至道誇,參透虛無根蒂固,渾渾沌沌樂無涯」。  但是,在當前武術界、氣功界卻有一些人為無極畫出了所謂的「無極圖」,將無極畫成一圓圈,稱之為無極圈,這種錯誤的產生,是因為他們不懂無極的真正含義,把無極的無窮體理解為個體,將無形無像的無極誤解為有形有像,因而,在太極拳理上把先天自然,變為了後天人為,把太極拳術的由逆修返還,執掌造化的至高意境淪降為神隨形耗、平庸低俗的草莽拳腳。
  • 無極、太極、兩儀:世界從無到有
    無極狀態代表的是宇宙尚未形成之前的一片虛空,相對哲學而言,無極則是太極產生的地方,它無形無相,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以至於「無名可指」,但卻可以派生出萬物的本體,是萬物的歸屬和依據,它比太極還要原始,可以將它稱為是終極之「道」,相對於精氣學說面言,無極狀態則代表原始、最初的元氣。而風水學極其重視的生氣,也稱為一無之氣,其實正是這太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