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一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才子對出下聯,結局你是猜不到

2021-01-15 我是Linvo

說到朱元璋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作為明朝的創始人一手建立大明。而且他還廢除了中國歷史上實行很長的制度,沒錯就是丞相制度。之後成立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利,實現了分權制衡,大大提高了皇權。而且設置了當時的很厲害的一個私人護衛隊,就是錦衣衛,這個部門只受他一個人命令。而且他在位時,興修水利,減少稅負,使得大明得到了很多好的發展,為之後的大明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不過他自己的出身不是很好,還當過和尚,當過乞丐,最後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才加入起義軍。之後他因為很仗義,而且本人又很有領導才能,所以才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最後得到了天下。這就是時勢造英雄,他正好處於那個時代,所以他建立了大明。不過他和歷史上很多皇帝一樣很多疑,自從胡惟庸一案之後,他更加難以相信別人,之後也是用各種理由將那些有功之臣除掉,那可是更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啊!

其實也不是平白無故殺他們,他們大多和朱元璋一樣出身不好,當得到地位之後就貪圖享樂,這就影響了大明的統治。以前有部電視劇中老朱說過:將帥可廢,江山不可亡。這就是為什麼他要狠心殺死自己的兄弟。不過他到底說過這句話沒有我們不知道,不過可以看出的是當時大明初期的氛圍的確不是很好。所以老朱進行了政治,使得大明很快得到了發展。

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漢字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使得文明得到了很好的記載延續。老朱出身不好所以讀書不多,可是他既然當了皇帝自然要顯示出自己很有文化,這樣才能讓天下才子都來效忠他,於是總著表現一下自己。有一次他去檢查太子朱標的學業,正好太子在寫對聯,老朱這可發現機會了,於是就脫口而出一句:「老子天下第一」。隨行的大臣一聽,連聲稱好,當然要給皇上面子啊,還有人說這是千古絕對,不會有人對出下聯。

其實這的確也是一句很好的上聯,我們知道老子在我們歷史上的地位,他是道家的祖師,這樣不僅可以稱讚老子。其實更加能顯示的是老朱至高無上地位。到了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老朱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又把自己的上聯說了一面。百官也會連聲叫好,這老朱很是開心。可是突然有一句「孫子蓋世無雙」冒出來,老朱一聽直接隨手一揮,拖出去斬了。

其實我們現在來看,其實他對的也挺好的,孫子作為一代軍師,他的能力是很強的。可是當時那就觸犯了龍威,那時挑戰皇權,老朱為了自己的威嚴當然會處死他。對於這幅對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更好的下聯呢?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出一上聯:我是天下第一,才子對出下聯卻當場被斬首
    朱元璋出一上聯:我是天下第一,才子對出下聯卻當場被斬首。在以前的時候皇帝面前的官員那可是十分不好混的 ,有句俗話叫「伴君如伴虎」,極有可能你之前的言論作為討得皇上的歡心了,後面皇上琢磨別的意思就直接殺了你。
  • 才子出一_上聯:騎青牛,過函關,老子姓李,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對聯文化也是慢慢滲透到大家的骨髓當中了,平仄相對,意境語義相依,成為每個中國人一看到對聯就會不自覺去比對的東西。這樣東西的妙處,小編如果給大家細說,大概一天都說不完。所以,現在時間,還是來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對聯的故事吧。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上聯「騎青牛,過函關,老子姓李」,因為現在很多人在罵人之時都會自稱老子,所以這句話在很多時候也會被人在吵架時用來賣弄文化使用。
  • 才子給出一上聯:「兩個荷包蛋」,下聯更精彩,真是經典對聯!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聊一聊清朝的一位才子,他本來給飯店老闆寫一副對聯。誰知他的上聯寫得太俗了,後來他靠著自己的才智補上了堪稱完美的下聯。這位才子就是清朝乾隆時期有名的詩人—李調元,他不僅對對聯深有研究,而且對戲曲也很有研究。有一年,李調元被調任南方擔任廣東學政,在一次逛街的時候,發現在街上有一家剛開門的小飯館,於是就走了過去湊熱鬧。
  • 乾隆出了個上聯:金木水火土,和珅與紀曉嵐各出一下聯,水平一目了然
    據相關的史料統計,乾隆在世的時候,一共是留下了近乎兩萬餘首的詩作,雖然這個數字看著是比較恐怖的,但是乾隆做出的詩作,很多都是非常晦澀難懂,經常會由感而發,這一眾的詩作
  • 官員出上聯:響水池中池水響,路過農夫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古代有很多經典的迴文聯,比如上聯是「鬥雞山上山雞鬥」,這副上聯正讀和反讀都是相同的含義,下聯配「龍隱巖中巖隱龍」也是同理。 在明朝時候,南方某地有一處水池,因為池子裡的水長年累月響個不停,就被當地的百姓稱為「響水池」。 有一年外地的官員來到此處遊玩,看到響水池中的景色,觸景生情地吟出了一副上聯:「響水池中池水響」。這名官員吟出上聯後,下聯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了,這名官員回到京城,仍然對此事耿耿於懷。
  • 李才子出一上聯:庭前花始放,張才子接的下聯,居然是一語雙關
    在唐朝的時候,就有兩位喜歡對對聯兒的才子,一位姓張,一位姓李。兩個人都是當地有名的讀書人,說他們飽讀詩書一點兒都不為過,兩個人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不過這二人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差別,李才子的性格是內斂的,遇到生人不太喜歡說活,而張才子不一樣,就算是街邊兒的小商小販,他也能聊得很開心。
  • 上聯「黃昏過河,腳踏滿天星鬥」,8歲孩童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歷代有關對聯的小故事可以說數不勝數,今天就為大家講一個大才子對對聯的故事。清朝時期有一位大才子,名叫宋湘,又稱煥襄。其人從小就天資聰慧,自幼就在對聯和詩詞方面嶄露頭角。走入仕途當中,為人也是十分的清正廉明,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宋湘一生歷經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到了嘉慶年間,被嘉慶皇帝封為「嶺南第一才子」,而《清史稿》中也記載說「粵詩惟湘為巨」。
  • 才女出上聯:牆上畫馬不能騎,大將軍對出下聯,她羞紅了臉
    大家都知道,對聯一般都寫在建築的兩側,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人們對對聯也要講究平仄等問題,字字相對,同位置的字屬性也要相對,上聯和下聯更要做到字數相等。如果是如果是一副各方面都對的非常工整的對聯,一定會被人們所稱讚,甚至流傳千古。比如說大文豪寇準和他的友人在外出遊玩的時候,非常高興寫出上聯「水底月為天上月」,在場的人一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對這下聯,這是另一位文豪楊大年對出「眼前人是面前人」,這個對聯讓在場的許多人們都拍手稱讚。
  • 才女出對聯招親,連出兩個上聯,都被「乞丐」對出,才女心服口服
    通常上聯一般有幾個數字構成,下聯業要有相同的數字組合。比如清代的和珅就出了一副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副對聯中有數字三四五,那麼下聯也要以數字應對,而且要在相同的位置,才是一副好對子。紀曉嵐聽到了和珅的上聯,立馬對出下來:五兩六錢七把蔥,對仗十分工整,而且還間接諷刺了和珅作為內務府總管貪汙腐敗的事實。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堪稱經典,網友給出橫批
    對聯的歷史悠久,發展至今,萬變不離其宗,都要求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這是最基本的;都要求平仄相合、詞性相關、內容相關等,對對聯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在網絡上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精彩對聯的出現,而火葬場也有對聯,有一對聯特別有深意,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特別經典,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 上聯:韓愈杜甫劉禹錫,「諧音梗」難倒網友,對出下聯者堪稱優秀
    諧音對聯能考驗一個人的智商,如果智商不在線,有時候別人用諧音梗把你羞辱了你都不知道。清末的鐘耘舫是有名的文學家,人稱「江津才子」,話說有一回他探望嶽父,下午他準備回家時,突然下起了大雨。就在這時,鍾耘舫的嶽父突然對他說道:賢婿啊!世間盛傳你是「長聯聖手」,今天我出一個上聯,你要是能對出下聯我就冒雨送你回家。
  • 上聯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對的堪稱經典
    說起這個做對聯,他有好多種形式,它分為輓聯,喜聯等,對聯的格式,長短都不一樣,我們通常見到的都是過年時候貼的春聯,那個是七字聯,其實還有四字聯,五字聯,多字聯等等,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副非常有趣味的對聯,上聯是:八戒洗澡,豬下水,你們猜下聯是什麼?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對的太經典了!
    經常由一個人出上聯,對方再根據上聯對出下聯,過程十分的有意思。就連比武招親有時也用對聯絕勝負,可見對聯在古人心目中多麼的重要!從古至今就有很多和對聯有關的故事,十分的精彩!在周星馳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就有經典的對聯對決,雖說是電影橋段,但是對對子也能這麼精彩讓人回味無窮。號稱七省文狀元的對王之王對穿腸,隨寧王入華府,以對子為藉口準備對華太師下手。
  • 上聯:金木水火土,權臣和珅與紀曉嵐各對出一下聯,本事瞭然於目
    乾隆帝十分博學,精通滿語、漢語、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在古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而乾隆帝六下江南,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乾隆帝在位時常帶著大才子紀曉嵐一塊出行,寵信的權臣和珅也是如影隨形。
  • 和珅使壞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乾隆怒了
    對聯和詩詞類似,但是比詩詞更加的短小精悍,通常一副對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在對聯的語法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押韻,上聯有多少字,下聯也要有多少字,而且動詞要對動詞,名詞要對名詞。
  • 新娘一上聯:「太極兩儀生四象」,再看下聯,堪稱經典至極
    說起清朝大才子紀曉嵐,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電視上常常能看到演繹其的劇情,據史料記載,紀曉嵐在7歲的一天,去四叔家玩耍,當時小紀曉嵐已經善於吟詩作對,有著神童的美譽,四叔一見他來,故意逗他,考他,便以紀曉嵐四嬸的小腳為題,出一上聯:「三寸金蓮瘦」。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被網友對出,太有才了!
    對聯文化,有著千百年的歷史,從一開始的桃符逐漸發展成楹聯,最後到我們今天所說的對聯,一路傳承下來,有著太多的文化內涵。對聯講究對仗工整,上聯和下聯的字數不但要相同,而且詞性也要相當。比如動詞和動詞相對,名詞和名詞相對,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很多人知道中國詩詞文化在乎平仄押韻,而對聯其實也很強調平仄律,一般來說上聯以仄音結尾,而下聯以平音去收,讀起來才朗朗上口。
  • 對聯天子朱元璋:風吹馬尾千條線,兩個兒子對下聯,朱棣對得更好
    這20個字,上聯表彰徐達的戰功,下聯盛讚徐達的才能。朱元璋酷愛對聯,除了自己創作以外,還經常出上聯,讓別人對下聯。每一次出上聯,別人對出下聯,都成為對聯歷史上的佳話,在民間廣為流傳。朱元璋稱帝以後,曾經出了一個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讓長子朱標和四子朱棣分別對下聯。朱標的下聯是:雨打羊毛一片氈。朱棣的下聯是:日照龍袍萬點金。
  • 小姐巧出上聯「一語雙關」,窮秀才為生計竭盡心力,下聯實在妙
    小姐巧出上聯「一語雙關」,窮秀才為生計竭盡心力,下聯實在妙大家都知道,古人對於吟詩作對是非常有興致的,特別是在宴席上,隨興作詩是一件特別有雅興的事情。人們往往對詩歌的了解更多,其實作對也是非常考驗水平的。
  • 才女出上聯「蜻蜓輕停青亭上」,網友對出下聯,眾人拍手叫好
    在中國漢字文化中,對聯這一形式十分常見,但也不是普通的文學,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同時上下聯之間的意境也要相互契合,如果出了一個優秀的上聯,若下聯語境不和諧,或是韻調不符合,就會給人「狗尾續貂」之感,總覺得差了些「味道」,讀起來也頗為尷尬。曾有一才女出了一個上聯,「蜻蜓輕停青亭上」此聯運用了重音和諧音的手法,語境也別有一番味道,十分的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