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而中國也以各種風土人情被人們所熟知。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而我們春節用的對聯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體現。直到現在,中國人過年家家戶戶也都會貼對聯。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對聯和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在我國古代,人們就會以對對聯來評價對方的文學水平,這個習慣沿用至今。才女出上聯:牆上畫馬不能騎,大將軍對出下聯,她羞紅了臉。
大家都知道,對聯一般都寫在建築的兩側,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人們對對聯也要講究平仄等問題,字字相對,同位置的字屬性也要相對,上聯和下聯更要做到字數相等。如果是如果是一副各方面都對的非常工整的對聯,一定會被人們所稱讚,甚至流傳千古。比如說大文豪寇準和他的友人在外出遊玩的時候,非常高興寫出上聯「水底月為天上月」,在場的人一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對這下聯,這是另一位文豪楊大年對出「眼前人是面前人」,這個對聯讓在場的許多人們都拍手稱讚。
再比如大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在鄉村遊玩的時候看見鄉間的水車,有感而發寫出上聯「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此聯非常難對,要對仗工整,又要飽含上聯的意味,祝枝山思想片刻對出,「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枝山此下聯和唐伯虎的上聯完美的契合在一起。唐伯虎的上聯道出水與車的關係,而祝枝山的下聯又道出風與扇的關係,實在是千古一聯。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唐伯虎和祝枝山的才子之名並非浪得,兩人是有真實才學的。
在我國歷史上,像這樣對對聯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而對出一副好對聯,對於文人們展現自己功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還有一件關於對對聯的趣事,在乾隆年間,一個將軍率師回朝。當時他騎著自己的大馬走在國都街道上,一個少女見到他。這個少女是一個很有才氣又憂國憂民的人,少女認為這將軍不應該在國都大道上騎馬,覺得這個將軍胸無點墨,為人囂張。便做出了這樣一個上聯,「牆上畫馬不能騎」,少女藉助這個上聯來說這個將軍目無王法 ,狂妄自大。這個對聯傳到將軍耳朵裡,將軍聽到這個對聯後,沒有太多的反應,而是給這個上聯對出一個下聯。
而這個下聯就是「紙上談兵脫實際」,將軍用對下聯的方式,來委婉的告訴這個少女憑空想像不成真,而隨意評論別人更是不切實際。少女在聽到將軍對的下聯之後,自己也覺得非常的羞愧,羞紅了臉。而這副對聯也就流傳至今,這背後少女與將軍的故事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論的趣事
對聯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一種形式,與其說它是一種考驗文人文化功底的方式,不如說是文人們表現自己文化功底的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古代的文人常常在寫文章沒有思路,或者讀文章不思其解的時候,通過寫對聯來抒發一下心情。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都會在家門口貼上表示祝福的對聯,象徵著我們對新的一年的期盼以及對美好的嚮往,希望像對聯這樣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一直流傳下去。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傳統文化這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希望我們可以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發揚光大,讓世界看到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這樣更利於樹立中華人民的文化自信,也能延續我們文明古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