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對聯招親,連出兩個上聯,都被「乞丐」對出,才女心服口服

2021-01-10 國學大觀園

引言:我國的對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其中有很多經典的對聯趣事,直到如今我們依然記憶尤新。

我國古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無非就是把酒言歡,偶爾比拼一下才華,其中詩詞和對聯自然是首選的。對聯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諧音聯、數字聯、重字聯、偏旁部首聯等等,每一個種類都有不同的應對技巧。

比如數字聯,是對聯中最常用的一種對聯方式。通常上聯一般有幾個數字構成,下聯業要有相同的數字組合。比如清代的和珅就出了一副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副對聯中有數字三四五,那麼下聯也要以數字應對,而且要在相同的位置,才是一副好對子。

紀曉嵐聽到了和珅的上聯,立馬對出下來:五兩六錢七把蔥,對仗十分工整,而且還間接諷刺了和珅作為內務府總管貪汙腐敗的事實。

再比如諧音聯也是如此,所謂的諧音聯,就是讀音相同,但是字數並不同的對聯。比如北宋年間的蘇軾,曾經和佛印和尚一起乘舟遊玩。蘇軾忽然看到岸邊有一條小狗在啃骨頭,於是就想到了上聯:狗啃河上骨。

這副上聯也是諧音聯,其中的河上諧音是和尚,而剛好佛印禪師就是和尚,這種借著諧音諷刺,佛印和尚當然是心知肚明的。

佛印和尚立馬搶過蘇軾的扇子往水裡一丟,扇面上寫著蘇軾的詩詞,佛印就對出下聯:水流東坡屍。下聯中的屍諧音是詩,對仗十分巧妙,兩人相視之後哈哈大笑。

我國的對聯文化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女子甚至以對聯的形式徵婚,以此來選擇合適的夫君。比如在北宋年間,就有一位女子用對聯的形式徵婚,後來被一位才子對出,兩人因為對聯最後喜結連理。

話說在北宋時期,有一個姓劉的宰相,膝下有一個女兒叫月娥,由於他老來得女,對女兒百般疼愛。女兒也非常聰明伶俐,生得貌美如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當地有名的才女。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上門提親的要踏破門檻了,可女兒沒有一個中意的。佳人必須配才子,可是能配得上女兒的男子還真是稀缺。

眼看女兒年齡大了,宰相為女兒的婚事操碎了心。於是劉宰相徵求女兒的意見,想要用對聯的形式招婿,讓女兒出上聯,看誰能對出下聯,根據女兒的才氣,能對出讓女兒滿意的下聯,肯定是才華橫溢的才子,選夫君是女兒的大事,一切由著女兒月娥的心意來。

這場招親大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招親哪天人山人海,有不少自認不凡的才子前來碰運氣,畢竟是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對出下聯,既擁有了佳人,又能一生榮華富貴,簡直就是中了大彩啊!

女兒月娥倒也大方,面對眾人出口成章,上聯是「一桿銀槍能擋雄兵百萬。」這麼簡單啊,眾人面面相覷,有膽大的幾個男子對出下聯,但一說出來就引得眾人嘲笑,這哪是對聯,連順口溜都不如。女兒月娥有點失望,難道今天選夫君要泡湯了嗎?這個對聯看似平淡無奇,但要對出珠聯璧合的下聯,沒有兩把刷子,還真不好對。

就在月娥失望要退下之時,突然一個聲音傳來:「我來對下聯」,接著有一個男子高聲對出下聯「半段竹竿驅走惡狗千條。」月娥循著聲音望去,竟然是一個衣衫不整的乞丐,月娥暗自吃驚,這下聯還真是絕配,但心想怎麼讓乞丐對出來了,可一言九鼎,招親不是兒戲,何況還有這麼多人要見證奇蹟呢。可是月娥有點不服氣,就又出一個上聯:「十字街頭叫老爺,老爺老爺老老爺」;本以為讓對方知難而退,結果乞丐張口就來一句:「金鑾殿上喊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下人們開始歡呼起來,這下聯簡直太精彩了,連月娥都暗自佩服,堪稱經典絕對。說明這個乞丐不簡單,沒有才華是不能反應這麼快的,這是個假乞丐,真才子。原來是進京趕考的才子,因為家境貧寒,才落魄得如此的狼狽,正巧在窮困潦倒之時,遇到宰相千金出對聯招婿,真是天賜良緣。

月娥當場決定要嫁給這個乞丐,眾目睽睽之下,這個乞丐最終抱得了美人歸,做了宰相的女婿。這乞丐確實有才華,不久就考上了狀元,據說後來也像嶽父一樣做了宰相。月娥出對聯招親,還真釣到金龜婿,成就一段對聯佳話。

古代流傳下來很對多經典的對聯,對聯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堪稱博大精深。我們要多學習對聯的寫作技巧,提高文學修養。要是你來對這個的下聯,你會怎麼對呢?

相關焦點

  •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關於對聯,相信大家都是了解的非常多的,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聯一直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且對聯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每逢佳節之時,都需要在自家門前貼上對聯以祈求來年的祝福。
  • 才女出上聯:牆上畫馬不能騎,大將軍對出下聯,她羞紅了臉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而我們春節用的對聯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體現。直到現在,中國人過年家家戶戶也都會貼對聯。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對聯和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在我國古代,人們就會以對對聯來評價對方的文學水平,這個習慣沿用至今。才女出上聯:牆上畫馬不能騎,大將軍對出下聯,她羞紅了臉。
  • 才女出上聯「蜻蜓輕停青亭上」,網友對出下聯,眾人拍手叫好
    在中國漢字文化中,對聯這一形式十分常見,但也不是普通的文學,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同時上下聯之間的意境也要相互契合,如果出了一個優秀的上聯,若下聯語境不和諧,或是韻調不符合,就會給人「狗尾續貂」之感,總覺得差了些「味道」,讀起來也頗為尷尬。曾有一才女出了一個上聯,「蜻蜓輕停青亭上」此聯運用了重音和諧音的手法,語境也別有一番味道,十分的耐人尋味。
  • 一姑娘對聯招親,才子們都望而卻步,臭皮匠前來挑戰,結果真成了
    從前,有一個很富有的人家,家裡只有一個捧在手心裡的閨女,而她從小就長得美麗,最重要的是她琴棋書畫樣樣都十分優秀,有"才女"之稱,是多少男兒傾慕的對象,也是多少男兒比不上的優秀的人才。可惜她是女子,否則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隨著她一天天地長大,這位姑娘的婚事也不得不提上日程了,許多男青年上門提親,可是她一個人也沒有看上,最終決定要通過對聯招親。
  • 姑娘對聯招親「洞中泉水流不盡」,書生巧出下聯,才女:我跟你
    對聯是我們一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的一樣東西,看起來雖然不起眼,但在古代的時候,他的存在給當時的年輕人增加了不少的樂趣。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述一個姑娘巧用對聯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的小故事。這位姑娘才華之出眾又宛如仙子一樣聰慧敏捷,姑娘想著自己這麼優秀,將來自己的夫君也要跟自己一樣,但城中的男子她並沒有看上的,於是她就想了個小妙招,那就是用「對聯」招親。這樣不僅能考驗出男方的才學,還能看出這個人的行賞水平。消息一出,便引來了很多的才學文子的追捧,每個人對自己都是自信滿滿。
  • 對聯招親:18歲姑娘出上聯,80歲老頭卻完美對上,姑娘無奈嫁老頭
    現在過年時大家都習慣貼對聯,說點吉利話,迎接新年新氣象,對聯又叫對子,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開業,喬遷,新婚時都可以用得上,在古代,對對聯更是文人騷客們聚會時賣弄學問的好辦法,就是常說的吟詩作對,隨便看到一個景色就出上聯,然後再讓其他人對個下聯,既考驗人的才華和知識水平,又考查人的應變能力,十分有趣味兒性
  • 大臣招女婿出一上聯,無人敢對,結果被他對出,拖走2位美女
    在我們的印象中,對聯似乎離我們很遠,卻又離我們很近。說它遠,那就是因為我們平常都很少會用到對聯,說它近,那就是因為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在家門口會貼上一副春聯。雖然說我們現代人對對聯沒怎麼看重,但是對古人來說,對聯似乎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樂趣。
  • 寡婦出一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乞丐對出絕妙下聯,寡婦開心嫁人
    於是蘇小妹就給佛印出了一道對聯題,上聯:呆和尚吃杏,左一口,右一口,上一口,下一口,中間一口,口口回味無窮。這佛印是個和尚,蘇小妹這個對聯難免有些自負的感覺,而且這個對聯非常的有難度,這是讓佛印下不來臺啊。佛印到是也不生氣,想了一會就說出了下聯::俏夫人侍佛,西一人,東一人,北一人,南一人,單獨一人,人人從容美麗。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被網友對出,太有才了!
    比如動詞和動詞相對,名詞和名詞相對,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很多人知道中國詩詞文化在乎平仄押韻,而對聯其實也很強調平仄律,一般來說上聯以仄音結尾,而下聯以平音去收,讀起來才朗朗上口。對聯的形式有很多種,一種是重音聯,比如有個對聯是「飢雞盜稻童筒打」,這個就是典型的重音聯,每個字的發音相同,但卻有著不同的意思,這副對聯的下聯是「暑鼠涼梁客咳驚」,和上聯剛好珠聯璧合,成為一副絕對。
  • 才子給出一上聯:「兩個荷包蛋」,下聯更精彩,真是經典對聯!
    有些對子可能會因為上半句有瑕疵讓人感到有點俗,但是往往經典就在於下句,一個好的下句就可以把正副對聯變得很精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聊一聊清朝的一位才子,他本來給飯店老闆寫一副對聯。誰知他的上聯寫得太俗了,後來他靠著自己的才智補上了堪稱完美的下聯。這位才子就是清朝乾隆時期有名的詩人—李調元,他不僅對對聯深有研究,而且對戲曲也很有研究。
  • 美女出對聯招親:八戒洗澡,豬下水,網友的下聯比古人還牛!
    相比較現在年輕人喜歡打遊戲,古時候人們消遣的樂子真的是文雅多了,逢年過節,花燈掛滿街,除了猜謎,就是對對聯。圖片:貼在門框上的對聯劇照清朝之後,對聯的文化影響進一步擴大,就連乾隆也時不時的和紀曉嵐對個對聯,鬥個嘴皮子。因此,對聯從原本較為工整、喜氣的路線,改成了頗接地氣的民間對聯。
  • 大臣出上聯: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蘇軾對出的下聯讓大臣跪服
    抬頭仰望星空,蘇軾除了嘆息之外,一點辦法都沒有,也不知道皇帝會如何處置他。在被關押審訊的一百多天的時間裡,蘇軾曾此次面臨被殺頭的境地,好在宋太祖以前立下規矩,不許殺士大夫,否則他真的很難躲過此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有時候未必是對的,儘管後來蘇軾被朝廷釋放了,但並沒有官復原職,而是被一下子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其實就是個閒職,既沒有權力,俸祿也比較低。
  • 民間故事:小女出對聯招親,結果一氣之下卻投河自盡了
    女兒說:「感謝父親關心,但是我有一個條件,就是夫君得由我自己來選,我要在大門口貼上相親上聯,如果有人可以對上,我便嫁給他。」父親心想,能選個文人秀士當女婿也不錯,女兒的要求得到了父親的贊同。女兒便寫了上聯貼在自家門口上聯曰「一條道路通南北」次日,恰好有個才子宋湘在此地經過,宋湘已經有妻室,不便對應,便繼續趕路了,路上剛好遇到一個牧牛小夥便問道:「小弟有無娶老婆?」
  • 經典對聯!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對的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對的太經典了!說起除夕,大家都會在這一天寫對聯貼對聯。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把去年的對聯拿下,換成新的,寓意萬象更新吉祥如意。對聯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些特殊的情感!對聯從秦朝的桃符開始,經過南北朝唐朝時期的發展,到宋朝時期達到頂峰。
  • 一女子寫打油詩網上"招親" 稱對情況判斷理智
    如今單身美女們都不喜歡「剩女」這個稱呼,而自稱「盛女」。不過也有現代才女採用最傳統的方式以文「會友」和最時尚的平臺網上「招親」——「有女已過二十八,一帖打油招『駙馬』」,日前寧波一才女寫打油詩網上招「駙馬」。這位有才的姑娘寫了一帖七言打油詩,她「招親」的原因跟大多數姑娘一樣:「急煞親朋三姑客,喋喋不休是咱媽」,而她的要求也不浮誇:「物質非為首選項,最羨樵夫伴裙釵」;她的願望非常古典:「攜手南山賞花月,並肩鳳凰奏琵琶」。
  • 大臣出一對聯為女兒徵婚,窮酸秀才完美對出,竟娶到2名絕色佳人
    當中國還處在封建社會時期,婚姻大事都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沒有可能自由戀愛。別說自由戀愛,在那個時候,男女見面都是有違禮教的。孩子長大之後,父母都操心著給兒子娶曼妙佳人,為女兒找乘龍快婿。在一些古裝劇中,我們會看到,家長採用「比武招親」的方式來挑選女婿,當然這種方式多半是影視作品的虛構,現實中並不多見。
  • 寡婦上聯:「長巾帳中女子好」,年輕樵夫巧對下聯
    後來過了今年,鄰裡街坊經常給這名女子開導,於是她就寫了一副對聯「長巾帳中女子好,少女更妙」,並承諾說誰要是對出這幅上聯,就可以以身相許。    眾多才子聽聞這名才女要改嫁,紛紛前來應徵,但是無奈這副對聯沒人能對出,一時間難倒了眾多才子。這時候人群中一名不起眼年輕樵夫回答道,「山石巖上古木枯,此木為柴」。
  • 才女出一上聯:「野花不種年年有」,秀才對出下聯,才女低頭不語
    正文:對聯對大家庭一定是很熟悉的,因為我們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還有很多吉祥語來表達對新年的祝福!至於對聯,現在能寫的人不多了,據我所知,在古代,文人騷客經常會聚在一起寫對聯,有些對聯至今還流傳著,事實上,對聯就像詩歌一樣,包含著人們的喜怒哀樂,有一個表達愛的對聯一直流傳至今,甚至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它!據史料記載,這種對聯出現在明代,我們都知道,娛樂活動在明朝開始流行,有錢人家會去會館尋歡作樂,俱樂部會所是一個娛樂場所。
  • 才女出上句:玉葉金花一條根,藥房掌柜助秀才巧對,才女羞紅臉
    於是開始花重金培養這個女兒,從私塾請來大儒給女兒上課,這個王小姐天資聰慧,再加上後天的學習,從小就才華橫溢,才女的名聲也在城中傳播。多年後,才女長大了,也到了出閣嫁人的年紀,十裡八鄉的小夥子們早就聽說這個王掌柜家有個才女,都想要將這個王小姐娶回家,但是這些人,一個都入不了王小姐的眼,儘是些無聊庸俗的人,沒幾個有真才實學,天天在煙花柳巷鑽進鑽出,怎麼可能會配得上王小姐的才學,但是這人也要嫁啊,於是她就和王掌柜商議,說自己辦一個以文招親的大會,而這個選擇方式,就是對對子,誰能對上還讓她滿意,那就選誰。
  • 古代結婚也得對對聯,男方家出上聯示好,女方家對下聯回應
    後來對聯作為一種中華習俗開始廣泛地流傳開來,宋代到清代的文人墨客喜歡對對子消遣娛樂,而春聯、輓聯則在民間被普遍運用。對聯的用處非常多,但大家可能想不到,在古代的某些地方,就連結婚也得作對聯,看來古代結婚也不簡單啊。李曼馨先生在《庚柬對聯的代作》一文中寫道,古代蘇北有個習俗,就是男方和女方訂婚時要寫庚帖,一般來說,庚帖上除了要寫生辰八字以外,還要寫上一副祝福婚姻美滿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