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姑娘對聯招親,才子們都望而卻步,臭皮匠前來挑戰,結果真成了

2021-01-08 江雨沫

自古以來,就有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美好的,令人嚮往的愛情故事。然而也有許多鮮花插在了牛糞上的故事。當然了,不得不說,這個"牛糞"也得有本事才行呀,要是沒有帥氣的外貌,就得有不容小覷的實力,總之,是一定要有特長才有機會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

從前,有一個很富有的人家,家裡只有一個捧在手心裡的閨女,而她從小就長得美麗,最重要的是她琴棋書畫樣樣都十分優秀,有"才女"之稱,是多少男兒傾慕的對象,也是多少男兒比不上的優秀的人才。可惜她是女子,否則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

隨著她一天天地長大,這位姑娘的婚事也不得不提上日程了,許多男青年上門提親,可是她一個人也沒有看上,最終決定要通過對聯招親。於是在她家門前貼了告示說:通過與她比賽詩詞,如果贏了她就可以迎娶她。雖然許多人很想娶她,但是才女這個稱號也不是白來的,很多才子們都望而卻步。而有一個臭皮匠,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想去試試。其實這個臭皮匠可也不是個大老粗哦,雖然他出身貧農,但是上進又好學,利用平時的空餘時間也會自己自學許多東西。

於是這個臭皮匠就前來挑戰。最開始,這位小姐也沒有怎麼看得上這個臭皮匠,就隨便出了一個上聯:羊毫筆寫白鸞箋。而皮匠一看到這個對聯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沒有思考了一會兒就想出了答案:馬蹄刀切黃牛皮。這位小姐一看這個皮匠的用詞很符合生活。

於是這位小姐又結合自己的讀書生活寫出來上半句,而皮匠也結合生活中的看到的那些戲子的經歷對出了下聯。經過這兩個回合,這位小姐已經對這個皮匠刮目相看。出了第三個對聯,而皮匠也回答得很好。結果還真成了,這位美女真的嫁給了臭皮匠,最後他們兩個幸福的在一起生活。

其實生活中,童話裡的愛情故事也是有的,但是需要大家大膽去爭取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加油,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奮鬥。一美女對聯招親,才子們都望而卻步,臭皮匠前來挑戰,結果真成了。

相關焦點

  • 才女出對聯招親,連出兩個上聯,都被「乞丐」對出,才女心服口服
    佛印和尚立馬搶過蘇軾的扇子往水裡一丟,扇面上寫著蘇軾的詩詞,佛印就對出下聯:水流東坡屍。下聯中的屍諧音是詩,對仗十分巧妙,兩人相視之後哈哈大笑。我國的對聯文化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女子甚至以對聯的形式徵婚,以此來選擇合適的夫君。比如在北宋年間,就有一位女子用對聯的形式徵婚,後來被一位才子對出,兩人因為對聯最後喜結連理。
  • 對聯招親:18歲姑娘出上聯,80歲老頭卻完美對上,姑娘無奈嫁老頭
    現在過年時大家都習慣貼對聯,說點吉利話,迎接新年新氣象,對聯又叫對子,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開業,喬遷,新婚時都可以用得上,在古代,對對聯更是文人騷客們聚會時賣弄學問的好辦法,就是常說的吟詩作對,隨便看到一個景色就出上聯,然後再讓其他人對個下聯,既考驗人的才華和知識水平,又考查人的應變能力,十分有趣味兒性
  • 一女子寫打油詩網上"招親" 稱對情況判斷理智
    如今單身美女們都不喜歡「剩女」這個稱呼,而自稱「盛女」。不過也有現代才女採用最傳統的方式以文「會友」和最時尚的平臺網上「招親」——「有女已過二十八,一帖打油招『駙馬』」,日前寧波一才女寫打油詩網上招「駙馬」。這位有才的姑娘寫了一帖七言打油詩,她「招親」的原因跟大多數姑娘一樣:「急煞親朋三姑客,喋喋不休是咱媽」,而她的要求也不浮誇:「物質非為首選項,最羨樵夫伴裙釵」;她的願望非常古典:「攜手南山賞花月,並肩鳳凰奏琵琶」。
  • 姑娘對聯招親「洞中泉水流不盡」,書生巧出下聯,才女:我跟你
    對聯是我們一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的一樣東西,看起來雖然不起眼,但在古代的時候,他的存在給當時的年輕人增加了不少的樂趣。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述一個姑娘巧用對聯為自己挑選如意郎君的小故事。這位姑娘才華之出眾又宛如仙子一樣聰慧敏捷,姑娘想著自己這麼優秀,將來自己的夫君也要跟自己一樣,但城中的男子她並沒有看上的,於是她就想了個小妙招,那就是用「對聯」招親。這樣不僅能考驗出男方的才學,還能看出這個人的行賞水平。消息一出,便引來了很多的才學文子的追捧,每個人對自己都是自信滿滿。
  • 民間故事:小女出對聯招親,結果一氣之下卻投河自盡了
    清朝年間,有一富裕人家,家裡有一小女勤習文章,能題詩做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謂是多才多藝。一天天過去,小女也很快長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父親就對小女說:「女兒呀,你長大了,是時候找個好夫君了!」
  • 最尬的對聯,喜事喪事一起發生,才子巧寫對聯化解窘境
    紅白喜事共用一聯的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家人正在為兒子辦喜事,家裡賓朋高坐,紅色紗布在牆簷到處飛翔,觥籌交錯。家中的兒子是當地有名的大才子,剛寫了一副喜聯想掛在門前,院內傳來大管家的哭聲,原來家中的祖父沒有熬過年初的病去世了。
  • 經典對聯!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對的太經典了!
    王安石有一句名詩:「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對古代對聯文化習俗的一種描寫!在古代對聯還是文人墨客,互相切磋交流的一種方式。在一些場合,都會看到對對子的身影,而且這種風俗還很普遍。經常由一個人出上聯,對方再根據上聯對出下聯,過程十分的有意思。就連比武招親有時也用對聯絕勝負,可見對聯在古人心目中多麼的重要!從古至今就有很多和對聯有關的故事,十分的精彩!
  • 這些臭東西,男生都望而卻步,女生卻吃的那叫一個香,你敢吃哪個
    這些臭東西,男生都望而卻步,女生卻吃的那叫一個香,你敢吃哪個美食對吃貨的意義非常大,簡單的說就像鴉片一樣會上癮。今天的吃貨都大家分享一些「臭東西」,有沒有很好奇呢?這些臭東西,男生都望而卻步,女生卻吃的那叫一個香,你敢吃哪個?
  • 才子給出一上聯:「兩個荷包蛋」,下聯更精彩,真是經典對聯!
    有些對子可能會因為上半句有瑕疵讓人感到有點俗,但是往往經典就在於下句,一個好的下句就可以把正副對聯變得很精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聊一聊清朝的一位才子,他本來給飯店老闆寫一副對聯。誰知他的上聯寫得太俗了,後來他靠著自己的才智補上了堪稱完美的下聯。這位才子就是清朝乾隆時期有名的詩人—李調元,他不僅對對聯深有研究,而且對戲曲也很有研究。
  •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關於對聯,相信大家都是了解的非常多的,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聯一直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且對聯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每逢佳節之時,都需要在自家門前貼上對聯以祈求來年的祝福。
  • 同為大才子,唐伯虎解縉紀曉嵐的對聯各有千秋,令人讚嘆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特別是那些名聲赫赫的大才子,更有許多名聯流傳。雖然有一些對聯是牽強附會,假託名人之名而流傳,但也足以說明這些才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說明人們是相信這些才子能夠寫出好對聯的。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
  • 少女對聯招親:「鼠無大小皆稱老」,書生巧對下聯抱得美人歸!
    少女對聯招親:「鼠無大小皆稱老」,書生巧對下聯抱得美人歸!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相信大家都是非常不陌生的。對聯作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自然是得到了時間的檢驗;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在清朝有一個皇帝對對聯可謂是興趣正濃,他自稱自己為十全老人。意思是自己樣樣精通。
  • 美女出對聯招親:八戒洗澡,豬下水,網友的下聯比古人還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除了詩詞歌賦以外,還有一種以文字形式流傳千年的傳統文化---對聯。對聯的發展十分悠久,常說的雅俗共賞,就是對聯的特性。不管是婦女兒童,還是文官皇帝,都喜歡在閒暇時刻念上幾副對聯,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夠解決不少難題,比如:用對對聯的方式來相親等等,但是,大家知道最難對的對聯是哪一句嗎?
  • 婚慶對聯:呂府姑娘,下口大過上口,下聯堪稱絕對,諷刺無比
    說起對聯,真可謂源遠流長,號稱中國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誕生於五代後蜀時期,少說也有上千年的歷史。歷經唐宋元明清,對聯的發展種類越來越豐富,從內容上看,有節令聯、喜慶聯、哀輓聯、名勝聯、行業聯、題贈聯、雜感聯、學術聯、趣巧聯等,從而讓對聯也成為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歷史的長河裡熠熠生輝。有些對聯,榮登大雅之堂,如「日麗丹山,雲繞旌旗輝鳳羽;祥開紫禁,人從閶闔覲龍光」,便是出現在故宮太和殿左門之上。有些對聯,也可貼於平常百姓家,如「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順心永安康」。
  • 有錢人寫對聯炫富,窮酸秀才只添一筆,結果你肯定想不到
    有錢人寫對聯炫富,窮酸秀才只添一筆,結果你肯定想不到說起對聯,那可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雖然對聯在現代還是存在的,但是古代的人們才是對聯的忠實粉。古人為何那麼喜歡對聯呢?是因為對聯和作詩相比,對聯對作詩容易多了,要求的也沒有那麼嚴格。
  • 古代相親大會真奔放,少女搶才子,少男搶佳人,父母為兒女們搶人
    而最早出現在《後漢書·禮儀》這一卷,大致意思是: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不論是官員還是平民都得潔淨身體。而《西京雜記》的記載雷同,只是當天的祭拜行為不同。除了潔淨身體之外,還得沿著河流聚會,吃流水席,踏青遊玩和相親。而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文章《蘭亭集序》則詳細描繪了這一天的活動。
  • 苗清臣丨諸葛亮招親(漁鼓唱詞)
    諸葛亮招親暗與董卓結鳳鸞董卓要把貂嬋娶恕惱了溫侯呂奉先父子大鬧鳳儀亭二人吃醋兩發酸方天戟刺死老董卓四大諸侯起狼煙不表劉備和張翼德單表孔明臥龍仙孔明正在經堂坐提筆要寫詩一篇上寫四海乾戈起五股白氣衝九天三股衝到雲霄漢二股衝成一股弦
  • 李才子出一上聯:庭前花始放,張才子接的下聯,居然是一語雙關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極其深厚,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夠像中華文化一樣有如此深厚的底蘊,因此我國也流傳下來了許多傳統的文化,對聯就是其中之一。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聯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對聯在古代,是文人墨客的消遣手段,不論是在舉杯痛飲的時候,還是外出遊玩,都能夠用作對來消磨時間,同時也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最關鍵的是對聯兒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不像詩歌那麼嚴格,所以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能說出一副對聯兒。
  • 《琅琊榜》梅長蘇和霓凰不愧是一家子,都擅於主動出擊,佔據主導
    多方打探之下,譽王從使臣口中得知:成事前,六皇子曾經去過琅琊閣,得到了一個錦囊,其中寫道: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 皇命難違,但霓凰卻在規則範圍內,稍改規則,就掌握了招親的主導權 對皇權來說,雲南王府和霓凰始終都是威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