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常說的「染指」到底跟哪個指頭有關?
要說這個詞的來歷,還得從《左傳》中的鄭國子公說起。他的食指有特異功能,每次在吃到美食之前,都會食指大動,為他做預報。一次,他的食指抖動不停,果然不久,他受詔入朝,一上朝就看到堂柱上綁縛著一個大黿。鄭靈公得知子公有預知美食的本領後,故意未給子公上黿肉,而其他的大臣卻都得到了美味。子公惱怒之下,徑直走到鄭靈公面前,將手指伸入鼎(諸侯王專用炊具)中,嘗了一口之後便直趨而出。鄭靈公當然也非常氣憤,覺得子公不守禮儀,蔑視自己,揚言要懲治其罪。於是子公便先下手殺了鄭靈公,造成了鄭國由盛而衰的內亂,子公也死於亂中,這也算是饞嘴惹的禍。
「染指」一詞便由此而來,開始時泛指品嘗某種食品,後世則將有非份之想或企圖插手參與某事,稱為染指。
2.周歲、實歲、毛歲、虛歲有何區別?
古人的年齡計算方法,我們現在稱為「虛歲」,這個稱謂應該起於晚近,是相對於「實歲」的概念而言,所以古書中並不存在這個說法。
按照中國古人的觀念,女子受孕結胎之時,便已經算作生命之開始,所以在經過十月懷胎之後,嬰兒落地之時,便算作一歲,而年齡的遞增並不像我們今天這樣,要過了確定的生日之後才算作長了一歲,而是從新的一年開始(陰曆大年初一)就算長了一歲。
舉例來說,某人生於陰曆五月,那麼出生之時,就是一歲,然後到了第二年春節,就算作兩歲,以後以此類推。這樣的話,出生於年末的人,虛歲就會比較大。極端的例子就是生於除夕(年三十)的嬰兒,出生那天是一歲,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就變成兩歲,所以這種人的虛歲往往比實際年齡大兩歲。
虛歲只和過年有關,周歲只和生日有關
出生時1虛歲,0周歲
過完春節長一虛歲,過完生日長一周歲
虛歲=今年-出生年+1
周歲=今年-出生年(已過生日)、周歲=今年-出生年-1(未過生日)
周歲和虛歲的關係:
在過年到生日期間 虛歲-周歲=2(即虛兩歲)
在生日到過年期間 虛歲-周歲=1(即虛一歲)
周歲、虛歲計算實例:
出生年月:1983年5月20日
農 歷:四月初八
農曆生日:2007年5月24日
周歲算法:2007-1983=24 (過完生日)、 2007-1983-1=23(未過完生日)
虛歲算法:2007-1983+1=25
3.今人所說的「名字」與古人所說的「名字」是否一樣呢?
現代人的名字由「姓」和「名」兩部分組成,是代表一個人的符號,是人和人之間交流的特定稱呼。「姓」代表了一種血緣關係,是家族基因的延續。「名」則凝聚了長輩對新生命的深厚情誼和殷切期望,也隱喻著不同的理想抱負、情趣愛好與追求。
古人所說的名字跟今天略有不同,「名」是指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帶有個人的烙印。而「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古人解釋道:「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意思是說,孩子出生滿百天要取名,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弱冠之年)有為父之道,朋友等不能直呼其名了,因此這時要取字。《儀禮.士冠禮》中也解釋了取字的原因:「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可見,古人取字,是出於尊敬和避諱。
4.為什麼星期日不叫星期七?
星期日指的是星期六之後、下一個星期一之前的那一天。星期日的拉丁語名字是diessolis,意思是太陽日;法語是dimanche,來源於拉丁語詞,意思是「主的日子」;英語是Sunday,來源於太陽日;俄語是вокресенье,意思是「禮拜日」。
在古代中國,和現在的日本、韓國、朝鮮,一星期以「七曜」來分別命名,星期日叫「日曜日」。
根據聖經的說法,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升天的。基督教以星期日作為「禮拜日」,也代替安息日。基督教國家都是在星期日休息、到教堂作禮拜。
西方國家七日一制的稱呼多帶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禮拜這一天,叫「禮拜日」,七天稱「一個禮拜」,中國為什麼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鄉試、會試,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成立「學部」,袁嘉穀即奉命調入學部籌建編譯圖書局,後任該局首任局長。編譯圖書局下設編書課、譯書課,任務是研究編寫「統一國之用」的官定各種教材。各種教科書的編寫中自然會遇到一個「新名詞」該怎麼處理的問題。1909年,編譯圖書局設立了一個新機構統一規範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袁嘉穀親自參加了這個館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統一的名稱。把七日一周制定為中國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穀主持下制定的。
我國古代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復始,稱為「七曜」;西洋曆法中的「七日為一周」,跟我國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與其如出一轍。但袁嘉穀感到不順口,使用起來不方便,與同事們商量後,將一周稱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稱周內各日。
這就是既與國際「七日一周」制「接軌」,又具中國特色的「星期」的由來。
在歐洲一些國家的語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並不是按數字順序,而是有著特定的名字,是以「七曜」來分別命名的。七曜指太陽、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這五個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
*本公眾號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經編者收集整理後與大家一起分享!國學研修中心會儘量署原作者名。如未署名,原作者可隨時聯繫我們予以署名,或提醒者我們刪除。國學研修中心祝大家有超越一切理解的平靜*
搜索國學研修中心複製粘貼加關注,或者搜索「guoxuejindian」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