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魯山縣下湯鎮東北部3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峰嶺起伏,流水潺潺。這裡林地覆蓋率在95%以上,平均海拔176米,從東向西依次坐落了亂石盤、嶽莊、王畫莊、尹和莊和松垛溝5個行政村。
2015年以前,村民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群眾過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5個村都是貧困村。脫貧攻堅戰開始後,下湯鎮與幫扶單位利用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打造出了一條生態走廊、經濟長廊。
亂石盤村位於下湯鎮、庫區鄉、董周鄉交界處,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魯山縣交通運輸局對口幫扶該村後,投入資金100多萬元,修建了通村入組公路,為該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隨後,駐村工作隊在送「致富樹」活動中,修整河道,建設遊園,種植香酥梨2萬餘棵,美化了鄉村環境。在產業發展上,該村2017年建成光伏電站,2018年建成年產菌菇100萬袋的扶貧基地。基地忙時用工超過40人,年產值超過500萬元。
嶽莊村由魯山縣一高幫扶。該校師生多,餐廳每日需要大量蔬菜。經多方論證,該校決定在嶽莊村建設大棚,種植綠色蔬菜,並以不低於市場的價格包銷大棚所產的蔬菜。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請來技術人員,指導貧困群眾在大棚裡種上西紅柿、黃瓜、青椒、茄子、包菜、土豆、小白菜、長豆角等。村民十分感激,要求把這個項目取名為「心連心」蔬菜基地。該村還結合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溝域經濟戰略,利用村內一個山洞(當地人稱為福洞)景點打造旅遊項目,使遊客到嶽莊村可以遊山玩水、採摘蔬菜、品嘗農家飯,進一步帶動了該村經濟發展。
王畫莊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在幫扶單位國網魯山縣供電公司的幫助支持下,開發閒置荒地,發展特色種植業,在元嶺組、上白嶺組2000餘畝閒置土地上種植無刺花椒,打造無刺花椒基地。村民以1畝土地或1000元資金算作一股加入合作社,每年領取合作社分紅。村「兩委」動員該村84戶貧困家庭全部入股,並先期育下300畝花椒幼苗。花椒基地的日常除草、翻地、施肥均交給貧困戶打理,穩定增加貧困戶收益。該村還將以無刺花椒基地為依託,幾年內爭取輻射帶動周邊紅義嶺村、嶽莊村、尹和莊村、松垛溝村種植無刺花椒2000畝以上,盤活整合附近村的山林土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林業產業扶貧,形成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新型集體經濟特色產業帶。
尹和莊村和松垛溝村是一對「好鄰居」,均由魯山縣人民法院幫扶,有共同的發展理念,相互結合卻又各自發展。尹和莊村有悠久的養蜂歷史,幾乎家家都會養蜂,但是規模普遍較小。如今,在駐村工作隊的引導下,尹和莊村成立合作社,新建現代農業科普示範園,實現養蜂規模化。駐村工作隊隊長吳家寶還利用本村梯田荒地,動員群眾種植柿樹300餘畝。柿樹成林後,一排排整整齊齊,甚是好看。山上「柿柿順心」,山下蜂群飛舞,都成了尹和莊村的亮麗風景。
松垛溝村則積極探索旅遊+民宿的產業發展模式,依託貧困群眾易地搬遷的老舊房屋,高質量打造特色民宿「花菇緣民宿」。如今松垛溝村天青水藍,日均接待遊客200餘人。2019年,松垛溝村被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鄉村旅遊特色村,成為「聚集提升類」宜居、宜業示範村。吳家寶說,相信不久的將來,遊客可以在尹和莊村採摘完柿子,帶上一罐蜂蜜,來到隔壁松垛溝村民宿休息,享受親近大自然、遠離城市喧囂的愜意。
如今,在溝域經濟理念的撬動、催生下,5個村生態改善、產業融合、群眾增收齊頭並進,已全部摘下貧困村帽子。下湯鎮鎮長李三陽說:「溝域經濟的發展理念,不僅為下湯鎮找到了山區破局的『金鑰匙』,也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質量的『點睛之筆』,成為帶動全鎮整體發展的『驅動器』。」(通訊員 常洪濤 李含笑)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