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似乎成了婚姻的照妖鏡,而「要多少彩禮合適」成了一道難題。有人說,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好的婚姻一定要談錢。但也有人吐槽,有多少愛情毀於彩禮。婚姻和彩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嗎?株洲的這對新人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元旦假期,90後新人小馬、小溫去了趟長沙,度過了一個甜蜜而短暫的蜜月。他們在婚姻登記前,除了簡單的求婚儀式,沒有過多提及彩禮及嫁妝的瑣碎事。
小馬和小溫高中相識,相戀近八年。小馬說,倆人的父母都是工薪族,家庭收入一般,「我家裡條件還要差點,我母親身體狀況不太好。」
在去年12月底,登記結婚之前,兩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商量了一次。小馬和小溫建議,索性就不要彩禮和嫁妝,讓兩家人的經濟壓力減輕一點。
當然,結婚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雙方約定,兩人的新房首付由兩邊父母承擔,一方承擔一半,還貸和裝修由小馬和小溫承擔,父母也會適當資助一些。
婚宴方面,仍然由男方來舉辦,喜被由女方準備。有趣的是,在登記前夕,小馬的父親表示要尊重習俗,於是給親家轉去8888元彩禮,結果第二天,親家就將錢轉回來了。小馬說,要尊重習俗,但也不要讓這些影響了家人之間的感情。
騰訊新聞穀雨數據曾經發布過《2020年國人彩禮調查》,在公布的數據中,對於「最合理的彩禮禮金」這一問題,男女回答的差異十分明顯。
男性最傾向合理的禮金金額是1-5萬,女性則最傾向5-10萬。由此看來,彩禮似乎並不是一個「表意」的數額,而真真切切要有一定的經歷能力。
而在對於彩禮這一傳統習俗的態度上,近一半男性認為彩禮是一種應該摒棄的陋習,是男方家庭單獨背負的壓力;超過六成女性則認為彩禮是男方誠意的體現。
除此之外,關於彩禮的去向也值得關注。
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彩禮和嫁妝相當於小家庭的啟動資金,這種彩禮給女方家庭後,又以嫁妝的形式將彩禮部分或者全部資助給新婚小家庭。
還有一部分彩禮是男方家庭對女方家庭的補償,補償式彩禮是男方家庭對女方家庭的補償,所以一些地區有稱彩禮為「養錢」「育身錢」等。新娘是有價值的,女方的家務、生殖能力發生了轉換,彩禮成為了轉換後的補償。而這筆錢也不一定會給到小家庭,可能流向女方的兄弟家庭中。
小馬和小溫結合自己的經歷表示,在雙方家庭都認可的範圍內,省去彩禮和嫁妝的確減少了經濟壓力,自己的父親也尊重傳統轉去了8888元彩禮,親家又在次日轉回同樣的數額。讓這對年輕人感慨的是,如果這樣談婚論嫁,是不是更多有情人能終成眷屬。
網友評論:
對於這對夫妻的做法,一部分網友表示不理解,他們認為彩禮是責任與擔當的表現,女孩子結婚千萬不能不要彩禮:
另一部分網友認為:彩禮不重要,人最重要,何必為了談彩禮傷感情;並且現代婚姻應該有別於封建傳統婚姻,彩禮和嫁妝該取消了!
對於這種省去彩禮嫁妝的做法
您怎麼看?
(原標題:不備彩禮、不置嫁妝?株洲這對小夫妻結婚登上頭條,過半女性認為彩禮至少要5萬)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瀟湘晨報 網友評論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