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十三經
儒家核心思想及理論最重要的文獻:《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儒家十三經
二、十三經的地位
儒家文化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取得主導地位之後,《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它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定、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
三、形成時間及發展
漢武帝時出現「五經」之說,即《詩經》、《尚書》、《周禮》、《周易》、《春秋》(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五代十國時增加《論語》、《孝經》,並稱《七經》。
至唐代,設《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並詩經、尚書、周易三冊,合稱「九傳」之稱。
唐文宗時增《論語》、《孝經》、《爾雅》與「九傳」並稱「十二經」。及至宋仁宗,又補增《孟子》,如此歷經數百年,儒家「十三經」方才完整。
四、儒家十三經的主要內容。
歷朝歷代無數大儒註疏無數,後進之人無望脊之能,唯以淺見簡短分類敘述下:
1.思想哲學
《周易》、《論語》、《孟子》
2.政治制度
《周禮》、《儀禮》、《禮記》
3.人文社會
《詩經》、《孝經》、《尚書》
4.史學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5.經文注釋
《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