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國學中的天文知識初探

2021-01-10 悠然念滄

在傳統國學裡,有許多句子是涉及古代一些天文知識,如果不了解的話,閱讀古籍時將會有更多的困惑。以《詩經》為例:

《小星》:「嗤彼小星,維參與昴。」

《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投衣。」

《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何謂「參」、「昴」,「流火」?「月離於畢,俾滂沱矣」又何解?

中國古代,分黃道(太陽一年中在天空運行的軌跡)白道(月亮一年中在天空的運行軌道)為二十八個區域。這二十八個區域,就稱為二十八宿,。每一宿,表示月亮每夜移動的位置,以附近的重要星座表示之這二十八星宿,分屬於東西南北四宮:

東宮(又名為東陸)有: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個星宿,東宮的七個星宿,連起來像一條龍,所以又稱「蒼龍七宿」。

北宮(又名為北陸)有: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個星宿,北宮的七個星宿,連起來像一隻龜,所以又稱「玄武七宿」。

西宮(又名為西陸)有:奎、婁、胃、昴、畢、觜、參等七個星宿。西宮的七個星宿,連起來像一隻虎,所以又稱「白虎七宿」。

南宮(又名為南陸)有:井、鬼、柳、星、張、翼、軫等七個星宿。南宮的七個星宿,連起來像一隻鳥,所以又稱「朱雀七宿」。

這二十八宿中,商(心宿)在東方,參宿在西方,互不相見,因此多用商參來比喻分離。

同樣了解了這些古代的天文知識還可以發現古人詩文的錯誤。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是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文中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文中的「翼」、「軫」,是星宿的名稱,在南宮。據《史記·天官書》記載:「二十八宿主十二州。」這是說二十八星宿不僅記錄星座運行的關係,和地理有關係。根據《星經》記載:

角、亢,是鄭地的分野,主兗州

氏、房、心,是宋地的分野,主豫州。

尾、箕,是燕地的分野,主幽州。

鬥、牛,是昊地、越地的分野,主揚州

女、虛,是齊地的分野,主青州。

危、室、壁,是衛地的分野,主并州

奎、婁,是魯地的分野,主徐州

胃、昴,是趙地的分野,主冀州。

畢、觜、參,是魏地的分野,主益州。

井、鬼,是秦地的分野,主雍州

柳、星、張,是周地的分野,主三河

翼、軫,是楚地的分野,主荊州。

王勃《滕王閣序》裡的豫章,指的是現在江西的南昌。豫章是漢代的郡名,隋代時改稱為洪州,所以王勃說「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從地理上來說,豫章相當於吳越之地,其星分是南鬥和牽牛。《滕王閣序》中也有「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可以佐之。至於翼和軫這兩個星宿,所主的是楚地,也就是荊州,即現在的湖北一帶。如此來看,王勃文中的「星分翼軫」顯然是錯了,應該說「星分鬥牛」這樣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才是正確的。

又如《漢書》記載漢高祖入鹹陽、秦亡的那一年,「五星聚於東井」。結合《史記·天官書》記載五星聚合於一個星宿的時象徵意義:「其所在,五星皆從而聚於在一舍,其下之國,可以義致天下。五星皆從而聚於一舍,其下之國,可以禮致天下。」其所居五星皆從而聚於一舍,其下之國,可以重致天下。「五星合,星為易行。有德受慶,改立大人,奄有四方,子孫蕃昌。無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無事亦大。皆小,事亦小。」「五星皆以太白而聚於一舍,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五星皆以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效天下。」

為什麼「五星聚於東井」東井,秦之分野。五星所在,其下當有聖人以義取天下。當五星聚於一個星宿時,就有如此多吉祥的徵兆,於是撰寫史書的人,便用星象來附會。說漢高祖是天選之人,是真正的「天子」,由他一統天下,是合乎天意的,此外,五星的出沒和運行,也常被附會為象徵人事的吉兇。在了解了這些古代的天文的現象後,大家在看古代典籍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馬屁附會之詞和封建迷信區分開。

例如《漢書·霍光金日碑傳》說:初,趙平客石夏,善為天官,語平日:「熒惑守御星。御星,太僕、奉車都尉也,不黜則死。」平憂(霍)山等。雲舅李竟所善張赦見雲家卒卒。這是說霍光家族,由於外間傳說他們毒殺了漢宜帝的許皇后,漢宣帝又把霍家的兵權全部收回,放逐霍家的女婿。這一段是用星象說明他們家族危厄的命運。為什麼熒惑象徵災難呢?熒惑就是火星,火星於五行為火之精。《淮南子·天文訓》這樣記載它的佔驗: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去,行列宿,司無道之國: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飢,為兵。出入無常,辯變其色,時見時匿。這是說火星是一個不祥的行星,當火星運行到某一星宿時,這個星宿所主的地、人、事,就有亂賊、疾、喪、飢、兵等災難發生。

在《淮南子·天文訓》裡也記載了其他行星的佔驗。例如土星於五行為土之精,名曰填星,又名鎮星。《天文訓》說鎮星以甲寅元始建鬥,歲鎮行一宿,當居而弗居,其國亡土未當居而居之,其國益地,歲熟又如金星,於五行為金之精,名日太白,這是因為它的光很強,現銀白色的緣故。《天文訓》記載:太白元始,以正月甲寅,與熒惑展出東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百二十日而夕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復出東方。出以辰戌,入以醜未。當出而不出,未當入而入,天下偃兵。當入而不入,當出而不出,天下興兵。

再說水星,於五行為水之精,名曰辰星。《天文訓》記載:辰星正四時,常以二月春分效奎、婁,以五月夏至效東井、輿鬼,以八月秋分劃角、亢,以十一月冬至劃鬥、牽牛。出以辰戌,入以醜未,出二旬而入。晨候之東方,夕候之西方,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飢。如此看來,傳統典籍中時常借用天文現象做比喻。我們閱讀時還需要注意其中一些迷信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招生信息 | 2021春季線下招生進行中,少年國學院國學初階課程等你來!
    立行班國學高階詩書言志《詩經》《唐詩宋詞》《古文觀止》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有順序,講方法。《三字經》就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它雖然只有一千多個字,卻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道德等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孩子不僅可以通過它來識字,還可以認識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了解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脈絡。《三字經》是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啟蒙讀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出了讓孩子受用一生的道理。
  • 天文知識幫助學生開闊眼界
    主題閱讀:關於天文科普教育 近期發生的月全食天象,在公眾中掀起了又一輪天文科普熱,天文教育的話題也再次引起天文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從2004年9月開始,北京天文館在北京市平谷區黃松峪中學開辦了天文特長班,從初一年級新生中篩選出一個班,由來自天文館的老師講授天文知識,進行天文觀測實踐活動,每周兩課時,從初一一直到初三。授課內容不講高深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是從認識星座入門,偏重動手操作望遠鏡、實際觀測星空中有趣的天體,以此提高孩子們對天文的興趣。
  • 科學生活:天文知識幫助學生開闊眼界
    近期發生的月全食天象,在公眾中掀起了又一輪天文科普熱,天文教育的話題也再次引起天文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近日,出席中國天文學會普及委員會第十一屆一次工作會議的代表呼籲:中小學應開設天文學方面的課程。
  • 奇山小學科普知識進校園天文知識講座活動
    奇山小學科普知識進校園天文知識講座活動  膠東在線4月11日訊(通訊員 孫茂傑) 為進一步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培育青少年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不斷提升青少年的科學意識,豐富青少年科技教育內容,根據芝罘區科協、芝罘區教徒局的統一安排,4月10日,
  • 中華傳統文化9書,每個國人都不應忘記的經典
    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藏」,也是民族的血脈。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知識、獲得智慧;我們可以以此追求真理、修身養性。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忘了它們。今天且讓我在冰山挖一角,分享9本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書,選取蒙學、國學與詩、文三個部分。蒙學蒙學,是對中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的一個統稱,是中國傳統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 天文名詞中的文史知識
    天文名詞中的文史知識   一、太陽系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是根據五行命名的。「海王星」是怎麼得名的?  1846年法國勒威耶和英國亞當斯根據天體力學理論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後由德國天文學家伽勒用望遠鏡發現,並以希臘神話中的海神Neptune命名,中文譯作海王星。
  • 天文知識咋科普?繪本《走,觀星去》講述星空秘密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近日,天文類少兒科普繪本《走,觀星去》在北京舉辦新書首發式。  據介紹,該繪本是一部兒童科普類讀物,以5—12歲的兒童為受眾目標,整本書著眼於「觀」這個字,通過用「肉眼」「望遠鏡」「宇宙飛船」等角度,對被觀察的「星星」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和詮釋。
  • 天文知識之火星-簡單篇
    2.1.1 水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水星-簡單篇》2.1.2 金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金星-簡單篇》2.1.3 地球>見文章《天文知識之地球-簡單篇》2.1.4 火星火星也是我們地球的近鄰,只是比我們的軌道離太陽稍微遠些。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天文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天文,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來吧,小編帶你再學習一下公共基礎知識之天文知識,帶你去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識。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太陽、月亮的基礎知識。   考點1:「超級月亮」格外圓   「超級月亮」指的是月亮位於近地點時剛好出現滿月。由於月球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間的距離不斷變化,因此滿月發生時月亮離地球越近,人們看到的滿月也就越大。
  • 國學典籍為何分為經史子集?
    作為文化大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產生了無數的關於各個方面的書籍,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漢代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唐代的萬千詩篇,宋代的豪放與婉約的詞相互閃耀,再到清乾隆的《四庫全書》,中華文化在各個時代都有著她閃亮的成就。
  • 三字經,古詩詞,聲律啟蒙,成語故事,國學啟蒙到底應該怎麼做?
    (我打賭,這首詩全國人民都會背,記憶深刻啊)國學啟蒙應該百花齊放,只學古詩詞怎麼能夠呢,傳統文化經典作品都得了解啊,古代蒙學經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笠翁對韻》,《增廣賢文》……都得安排上呀。但是買回來之後,我自己翻了翻,發現了一些問題,並不是所有的經典書籍都適合國學啟蒙。
  • 傳統文化國學易經風水師2019中國十大風水大師排名
    我國擁有這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歷史和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在易學風水這一塊「後輩們」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現在這社會多少人肚子裡有點東西就敢自成「大師」,主要是因為大師沒有一個標準的「門檻」,使得風水行業內的大師良莠不齊,當你真的有需求時,不知道該找誰來幫忙。小編作為一名風水愛好者,查閱了很多資料,特意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最新的中國十大風水大師排名。
  • 千字文解讀一:千年之前對天文自然的啟蒙,現代人不一定完全了解
    有了大家的鼓勵,@高山碼字就更有動力繼續研讀國學經典。今天,我們研讀啟蒙經典《千字文》的第一部分:天文自然知識。一、原文欣賞《千字文》是千百年來的啟蒙教科書,四字短句,字不重複,句句押韻,前後貫通,知識量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大聲吟哦,享受一下朗讀帶來的韻律美感!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數學及天文曆法成就
    水族的曆法記錄在「水書」中,水書是種古老的文字。水歷使用幹支紀日,其正月過年的時間相當於農曆九月,十二月相當於農曆八月。彝歷有生肖紀年、月、日,還有太陽曆、人體歷、農事歷。白族除部分採用自然歷外,還有專門的曆法著作《集聖歷》,元代在白族地區曾設有測量所,觀察天象和氣候。明清兩代,白族知識分子中曾有人研究過天文曆法,可惜其著作沒有傳世。
  • 流星雨夜上演鬧劇:星座佔卜天文知識竟混為一談
    晨報訊(記者李海霞)不少人的天文知識竟來自街上賣的星座佔卜書。日前,在觀看流星雨的現場,有些人以為天上就劃分為12個星座。專家對記者說,天文知識匱乏的人如果受星座佔卜書的誤導,容易產生許多誤解。  在當日觀測流星雨的現場,不少人竟向天文專家請教黃道12星座與性格的關係,令專家哭笑不得。
  • 天文知識之地球-簡單篇
    2.1.1 水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水星-簡單篇》2.1.2 金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金星-簡單篇》2.1.3 地球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目前已知具有生命系統的星球。地球是處於太陽系行星軌道由近到遠的第三顆行星,距離太陽約1.5億千米。目前地球上的物種可能多達1萬億之多,人類的數量目前多達近80億。
  • 【第20145期】初探三尺律 見微以知著——海門法院開放日邀請社區...
    【第20145期】初探三尺律 見微以知著——海門法院開放日邀請社區小朋友進院學法 2020-08-1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文之最,這些天文知識,你了解多少?
    小編準備了五個居世界之首的天文知識,一起去看一下吧!1 世界上最高的氣象探測站在進行了幾十年的地面氣象觀測之後,20世紀初期,人們又開始向高空進軍。2 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歐洲南方天文臺將在智利阿塔卡瑪沙漠建造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該望遠鏡鏡片直徑是一座足球場長度的一半,它對可見光和紅外線的靈敏度將是現存望遠鏡的十倍。
  • 華夏術數國學中心成立大會圓滿成功
    他說:「華夏術數國學文化中心的社會統一信用代碼91110111MA01G49F65,是中國工商總局審核發放的正規術數國學單位,是國家為了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合法單位」,中心將立足術學國學,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開展文化傳播與交流,促進文化發展。
  • 天文知識——天球的概念及星座名稱對照表
    今天想了想,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什麼天文知識呢?突然某日曆軟體彈出了星座運勢的提醒,那麼從今天開始就給大家介紹夜空中的星座吧。不過今天不具體地講哪個星座,我們先了解一下預備知識。天球每天晚上,我們看著夜空中的滿天繁星,其實他們離我們的距離並不是一樣的,有的遠有的近。這時候我們就想像著夜空是一張球形巨幕,所有星星都投影在這個巨幕上,因為恆星的運動要經歷很久很久時間才會有變化,所以它們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是相對固定的。不過太陽除外,因為太陽和太陽系的天體離地球很近,所以它們在天球上是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