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此詩出自於李白的一首《金陵》。金陵便是今天的南京,又叫做建康,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美譽。南京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正朔,長期作為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如今走在夫子廟、玄武湖、朝天宮等景點,依然能夠感受到舊時華夏文明風採。
南京的經濟發展帶動東南沿海與長江經濟帶,加上重視科教文化,是華東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在經濟發展外,卻也保留著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曾經在南京工作過,去過烏衣巷口,看舊時王謝;前往雞鳴寺,聽樓臺煙雨;行至紫金山,望龍盤虎踞。
在古聲古色的南京城,一覺清平幽雅,又覺浩瀚巍峨。
南京的景點大部分都去過,只不過偶爾機會出去放鬆下,而記憶最深刻的是被叫做南京河西奧體這個地方。
在我的概念中,奧體分為奧體中心和油坊橋。南京有兩大畢業租房"聖地",一是邁皋橋,二是油坊橋,而我選擇了後者,在這個兩條地鐵交界處的油坊橋暫住下來。
油坊橋位於河西奧體,與奧體中心隔了一條中和路,奧體中心屬於南京的"富人區",所以油坊橋有"背靠富人區"這樣一個說法。與奧體中心不同,這裡的房價和消費是很符合居住在這裡的人,這裡的煙火氣息和市井氣息相比於安靜的奧體中心多了許多人間味。
在此居住多時,給人記憶最深刻的是二號線始發站附近的小吃街,在油坊橋地鐵站的雙向出口都能找到你喜歡的那份味道。早餐夜宵的選擇性頗多,雖走在熙來攘往出行路上,卻少不了周邊美食的慰藉。現在油坊橋開通的S3號地鐵線,開往高鐵站南京南站,方便了不少在外出行的遊子們。
生活在油坊橋的遊子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因為背靠著"富人區",很多人嚮往著能在這裡、在奧體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我那時居住在油坊橋,工作在奧體。
奧體又被稱為河西中央商務區,是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第二大中央商務區。奧體東是科技園的入駐,西邊有著金融城,中間是眾多的雅苑珠樓。奧體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這裡的商業氣息,而是她包容、大氣的存在讓我更加傾心於這裡。
現在回想一瞬,依舊能記起那個地方,似乎能感受到奧體中心的激情澎湃、綠博園內的沁人心脾、步行橋上的徐徐清風、保利雙塔的拔地參天以及高門大屋的碧瓦朱甍...
我曾居住在油坊橋,行事在奧體中心,泱泱大南京最深的回憶便是留在奧體的點點滴滴。記得離去時我留下了一篇小品和一首詞。各看官如若不棄,與我一同領略奧體之秀氣、人生之情懷:
河西舊地,奧體新府。同夾江相映,與樓宇共新。一始元通幾處去,通途江東直路歸。東臨科技園,西近金融城。說北一片輝景,道南幾載憧情。綠博園內,海棠紫薇又聽雨;奧體中心,水榭觀瀾攜碧瑤。憶往年,桑田更顯,草木皆堆,蘆葦成遍。唯有江東路,生得綠茵間。曾有言"虎踞龍蟠今勝昔,風雲際會十運日"。時逝時變,老金陵,論玄武湖景夫子廟;新南京,看步行橋水青奧村。君不問,天雲景至繁盛,御濱江乃磅礴。春來翠杉夏和熙;秋有丹楓冬靜思。梧桐花園,木樨丹桂香;紫檀棲庭,青桐匯錦色。非蘇寧羨美域,是他鄉夢麗都。故八方金馬至金域,求學亦求富。然人若品尚,當朗詩與共香檳;事想萬達,應聯強而向光明。昔常聞於河西榮曜,今只垂於奧體華茂。吾少莫經事,從學弱冠,涉世時少,遠觀而近憂限。入職寒秋,去職初秋,適逢初七秋時來,初七秋風爽,初七秋景始。使文正身、詩言身,又詞載所情。拙句而敬奧園,短詞而感作禺。今日行東渡,來時臥西堤,復覽金地風華,海峽璀璨,更見宏圖。遂聊表身心意填《定風波》曰:
晨起輕風與夜平,茫茫目望欲雲行。
漫漫長途更邈邈,唯記,一年連索遇金陵。
九暑易秋當釋緒,秋景,紅黃處處去蟬鳴。
擬把人生如逆旅,隨意,誰言煙雨沒微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