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15年6月19日,上海司法改革全面鋪開後的首次檢察官遴選考試開考,這是考試人員進入考場。程丁 攝
近日,重慶首批161名員額內檢察官宣誓就職。重慶是第二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地區,目前該市確定重慶市檢察院第二分院、黔江區檢察院、渝中區檢察院、榮昌區檢察院、梁平縣檢察院5個單位先行進行試點。滿寧 攝
歲月悠長,時光記錄著一切。
促進嚴格執法、保證公正司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動力也是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拉開了新一輪司法改革的大幕。
「百舸爭流千帆競,敢立潮頭唱大風」。5年來,各級檢察機關認真落實黨中央深化司法改革的各項部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期盼,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檢察改革,為檢察事業不斷注入勃勃生機活力。
改革措施能夠得以順利推進,背後是決策者披堅執銳、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決心。
黨的十八大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把「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戰略任務之一,提出了60多項司法改革具體任務。五中全會再次突出強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尊重司法規律,促進司法公正,完善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對權力的司法監督。
中央成立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密集召開的一次次會議對司法改革作出明確部署、為司法改革指明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也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對政法機關積極穩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行深入研究,作出具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方向決定道路,目標決定成敗。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決心和部署,為深入紮實推進檢察改革提供了鮮明的導向圖和科學的方法論。
一年之計在於春。2014年初,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主持召開最高檢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他強調,要緊緊圍繞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決策部署,把握正確方向,強化責任擔當,協調有序推進,做實做好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檢察改革大文章。
從2014年至今,曹建明先後9次主持召開最高檢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對如何統籌規劃紮實推進中央改革部署,確保檢察改革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作出具體安排。
推進改革過程中的「硬骨頭」是否有所突破?人民群眾在司法體制改革中有多少獲得感,對改革又有哪些更高的期待?下一步深化改革又要堅持什麼導向、重點解決哪些難題?帶著這些問題,2013年至2016年6月,曹建明先後多次深入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省份上海、廣東、吉林、江蘇等地進行專題調研,全面了解檢察機關承擔的司法體制改革任務落實情況,認真傾聽各級檢察人員意見建議,共同謀劃破解改革難題的良方。
智慧,在交流中迸發;共識,在討論中增進;力量,在互動中凝聚。
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通過深入總結基層探索經驗,最高檢深化檢察改革的總體方案不斷完善,推進改革的思路越來越清晰。2015年6月,最高檢修訂印發《關於深化檢察改革的意見(2013—2017年工作規劃)》,對新一輪檢察改革作出全面規劃,提出91項具體改革舉措。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檢察機關先後開展13項司法體制改革和檢察改革試點。截至目前,單獨出臺66個改革文件,與其他部門共同制定27個改革文件。
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密集調研、周密部署、探索試點、狠抓落實……5年來,各級檢察機關按照中央部署,有條不紊把司法體制改革推向前進。
坐言起行,善作善成。
紮實推進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等四項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加快完善檢察機關自身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檢察改革在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穩步推開,攻堅克難,成效逐步顯現。
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是改革的重點,員額制改革更是重頭戲。最高檢會同中組部出臺了《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分類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意見》,將檢察人員劃分為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三類,進行分類管理。會同、配合其他部門出臺《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試點方案》《法官、檢察官工資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為建設專業化、職業化檢察官隊伍提供制度保障。
2014年6月,上海率先在全國拉開司法體制改革大幕。根據中央深改組會議通過的試點方案,上海將檢察人員分為檢察官、檢察官助理等司法輔助人員以及行政管理人員三類,分別佔隊伍總數的33%、52%、15%。隨後,吉林、廣東、湖北等第一批改革試點省份相繼開展員額制檢察官遴選等試點工作。
完善司法責任制在司法改革中居於基礎性地位,同樣是一塊「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按照中央部署,2014年,上海等7省(市)開展完善司法責任制試點。2015年,最高檢出臺《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突出檢察官在司法辦案中的主體地位,落實「誰辦案誰決定,誰決定誰負責」。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全面推進試點,17個省級檢察院制定了檢察官權力清單,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設立跨行政區劃法院和檢察院被視為「保障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公正高效運行之重大舉措」。根據全國人大授權,檢察機關積極開展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試點工作。
2014年底,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和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相續成立。截至2015年底,兩家試點檢察院共受理新增管轄案件325件443人,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通過實踐,辦案檢察官切身感受到「跨地區」帶來的便利:打破地方保護,背靠背辦案,少了人情幹擾,多了司法公信。
讓改革落地,必須有勇氣、有膽識、有擔當。
「正人先正己,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5年來,檢察機關堅持用比監督別人更嚴格的要求來監督自己,積極構建開放、動態、透明的陽光司法機制,建立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加快完善檢察機關自身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規範涉案財物處置的司法程序,建立健全對自身司法的監督制約機制,司法公信力明顯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說一千道一萬,要由人民來評判,順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新期待。
2015年7月,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在上海召開。孟建柱同志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改革試點,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司法規律的司法體制,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務落實,讓人民對司法改革有更多獲得感。」曹建明檢察長在調研中多次強調。
經過5年的努力,涉法涉訴信訪改革、落實國家司法救助制度、推進檢務公開、保障律師權益等一批重大司法改革試點已開花結果。從中,人民群眾感受到真切的變化。
在深化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中,目前已建成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全聯通的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實現了跨越千裡的「面對面」接訪。在接訪中,建立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重視解疑釋惑,有效化解了矛盾。
一系列數字印證了檢察機關創新工作制度機製取得的成效:健全涉法涉訴信訪導入、糾錯、退出機制,共接收、辦理群眾信訪114.8萬件次,其中涉檢信訪6.5萬件次;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共同頒布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1109件案件予以賠償;落實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對8897名陷入生活困境的被害人或近親屬予以救助。
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是否得到有力的維護,群眾關注,中央關切。
2015年7月,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北京、內蒙古等13個省(區、市)開展公益訴訟試點。截至2016年5月,13個試點省份檢察機關已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233件,已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16件,已審理結案7件,除1件因行政機關糾正後檢察機關撤訴外,其餘6件法院均判決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
改革中,探索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2014年8月,最高檢部署在全國14個省份的18個試點地區三級檢察機關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截至2015年12月,試點地區檢察機關適用速裁程序提起公訴案件3.1萬餘件,佔同期審結的全部刑事案件總數的15%左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周期由過去的平均20天縮短至6天以內,有效地提高訴訟效率、保障了當事人權利。
人民監督員制度是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的重要渠道。自2014年9月新一輪試點開展以來,最高檢會同司法部聯合下發了《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進一步擴大人民監督員的選任範圍,人民監督員監督範圍由7項增至11項,基本覆蓋了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各關鍵環節。人民監督員職權更加明確,選任程序更加規範,確保了人民監督員有職有權、履職盡責。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檢察機關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完善羈押、刑罰執行等刑事執行活動監督機制,確保刑罰執行合法、公正;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形成檢察機關與律師良性互動關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行百裡者半九十。創新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未來一段時間,檢察改革將繼續勇毅篤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事業注入強大動力!(王治國 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