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父母卻難說愛,和家長無法溝通的絕望,始於初中生的青春期

2021-01-09 鄉村小孩兒

世界上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長大後,仍然可以和孩子很溫馨有愛的溝通呢?

前段時間,坐300路公交車從首都圖書館到三元橋去見客戶,剛上車才走了一站地,一位大概60多歲的老太太滿臉疑惑地問售票員,300路不到園嗎?老太太是從勁松上車,她坐這趟300外的話相當於圍著三環轉了四分之三圈,她應該到天橋對面坐300內,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到。

好在300是環線,只是坐的時間更長點,問明白之後,老太太回到座位上,和鄰座的乘客交流起來。她感嘆說,自己老了,出門記不住路,坐錯了車,回家也不敢跟兒子說,害怕孩子埋怨,上次也是坐反了公交車,又找不到回家的站牌,最後還是打孩子電話,請路人幫忙帶路才找到回家的路。結果,回家後被孩子一陣數落,像教訓孩子一樣,人老了記性不好,有時候還不如小孩兒。

老太太的遭遇,在很多家庭都普遍存在,人到中年之後,明明很孝順自己的父母、很愛自己的爸媽,可就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明明是關心,開口的話卻很傷老人的心,以至於人老了反而怕起自己的孩子。

01

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能良好的溝通,並不是孩子成年工作獨立之後才開始的,之所以父母感覺出來和孩子沒辦法溝通,是因為角色發生了改變,父母由控制者變成了被控制者。早在孩子青春期,孩子就已經不知道該怎樣和父母溝通了,青春期孩子的處境,和上年紀之後父母的狀況幾乎是一樣的。

提起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叛逆,不服管教,越是這樣,家長越想著把孩子教育的服服帖帖。青春期的孩子,首先是身體上的變化,第二性徵出現,身體發育開始步入成熟階段,孩子對於社交的需求更多,他們更喜歡交朋友,朋友之間才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原來特別懂自己的父母,開始變得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阻止,孩子喜歡的都是父母討厭的,當孩子拿著引以為傲的事情跟父母炫耀時,換來的是媽媽的嘮叨、批評、甚至是斥責,久而久之,孩子心裡話不再跟父母說,溝通就會情緒緊張,冷戰時而會轉化成爭吵,碰上脾氣暴躁的父母,孩子還免不了挨上一頓打。

家長的處事方式,也深深影響著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才是孩子真正情商養成的時候。

02

有的孩子小時候活潑機靈,愛說愛笑,和家長無話不說,到了青春期,上了初中之後,突然間變得沉默寡言,和家長几乎不說話了,但是,跟要好的同學朋友在一起,又能恢復到曾經那個陽光的孩子。

這樣的家長就要注意了,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作為母親,即使特別愛嘮叨,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也要閉上嘴巴,儘量少說話、少嘮叨孩子。這個時期的家長要改變曾經對待小孩子一樣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當個大人看待,尊重孩子,3歲的孩子需要父母多跟他說話,孩子喜歡父母講述很多新鮮的事物給他聽。

青春期的孩子要更多的自尊心,喜歡自己去學習探索,不希望被控制,母親少說話,適當的時候點撥兩句,才能繼續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溝通才能更順暢。

多傾聽孩子,不要凡事開口都是否定,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自尊心特別要強,即使真的做錯了,被家長批評,他們內心知道這樣不對,並且準備要改,如果被家長反覆批評,反而會激起孩子逆反心理。試圖讓孩子親口把我錯了說出來,才是父母最大的錯誤,點破不說破,聰明的孩子會自行改正,孩子還會覺得父母值得信賴,願意和父母溝通。

當你成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時突然發現不知道該怎麼和父母溝通,想要父母改掉油鹽過重的壞習慣只能很嚴肅地告知,當你發現你跟父母的對話都是嗆著來的反問句時,當你發現面對父母的問題就不能平心靜氣時,你該仔細想一下,面對父母時,你是否還活在青春期,是不是還是那個心裡只有十幾歲的毛頭小子?

當年愛你的父母,為了教育好你,才陷入控制型的父母,如今的你同樣愛著父母,卻極力要控制一切,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相關焦點

  • 關於初中生教育,家長要注意這8個方面
    調查發現,超八成家長和學生均認為親子間不同程度地存在衝突,初三時衝突達到最高水平。衝突主要集中在學習、交友、花錢、隱私、偶像崇拜等「個人選擇」方面。50.39%的初中生認為「和父母溝通中最大的困難」是父母不能理解我。
  • 初中生被母親扇耳光引發悲劇,家長謹記,孩子青春期叛逆的20個...
    此事引發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認為學生家長教育方式過於粗暴。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長不該在大庭廣眾之下打孩子……也有網友呼籲,要多多理解家長,他們也不容易。在這件事裡,家長是最傷心的……關於青春期 家長要留意孩子這些表現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也沒有能夠讓時光倒流的按鈕,一個花季少年就這樣走了,留給我們的是傷痛和教訓。
  • 父母的愛缺失 青春期男孩叛逆暴力
    引言 每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他的問題都不是突發的,都有一個累積過程,父母偏差的教養方式、家庭成長環境的不和諧等都是問題「發展壯大」的養料。13歲的孫林(化名),父愛常年缺失,媽媽只看他的學習,學業壓力巨大,身邊又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他能怎麼辦呢?
  • 1月28日-2月4日《青春期成長教練》父母訓練營 解碼青春期
    說是,是因為太多孩子在青春期出現了各種問題,造成厭學、輟學和心理問題,荒廢了學業,斷送了前程。說不是,是因為 決定命運的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孩子的命運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模式!陳女士經常說:如果我們不學習,孩子的青春期就會很痛苦很迷茫,真的改變了命運。南京的李先生帶著兒子來參加親子同修營,初三的男孩被爸爸騙來,手機不離手,爸爸也是經常吼叫孩子,親子關係很痛,孩子無心學習。當爸爸學習後,哭著給孩子道歉的那一刻,父子倆相擁而泣。爸爸決定改變溝通模式,孩子也回歸正常學習狀態。
  • 孩子不肯和父母溝通,是什麼讓他對我們「閉上嘴」?家長要自省
    不少家長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自己的盼望下逐漸長大,本該迎來和孩子並肩交談的時光,然而孩子卻不願意和自己溝通交流,或者對自己愛答不理。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叛逆到了,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岔子。
  • 初中生最討厭家長的3種行為,最後1種無法忍受,怒氣值滿格!
    初中生和家長之間如何和諧相處,一直是個大問題。這個問題不光困擾著家長,同樣也困擾著廣大初中生。家長的困惑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了。但是初中生也是有苦難言,父母的某些行為,確實觸碰到了自己的底線,有時甚至對個人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 孩子到了青春期,為什麼最討厭媽媽?和媽媽的3個行為有關
    從孕育生命開始,到懷胎十月,到分娩,媽媽建立了與孩子的親密關聯,這是其他人都無法取代的。這其中的辛苦、不安和幸福,也只有寶媽才能體會得到。出於這份愛,媽媽總是對孩子關心更多,但很多寶媽都會疑惑,明明付出這麼多,孩子為何還最討厭我?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的成長路上付出最多的就是媽媽,但正因為媽媽關心的最多,孩子也接觸媽媽最多,自然對媽媽有更多的不滿,甚至是討厭。
  • 部分初中生厭學嚴重,家長很困惑,老教師給學校幾條建議
    這是初中生厭學的最主要原因。按照九年義務教育的規定,現在的「小升初」是不設門檻的,也就是說,不論小學階段的學業成績如何,哪怕語數英三科加在一起不夠50分,都是要進入初中學習的;不論小學階段的習慣如何不好,哪怕是一身的壞習氣,也是要進入初中學習的。基礎太差,初中學習難度又加大很多,進入初中後就聽不懂課、跟不上班,久之,耐不住了,就厭學並想輟學。家長不管孩子。這種情況在異地務工子弟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 初中生容易「墮落」行為,邁出第一步可能和學霸無緣,家長要重視
    初中生容易「墮落」行為,邁出第一步可能和學霸無緣,家長要重視我們都說高考是人生最大型的一場考試了,其中中考的重要程度也都不次於高考,如果中考考得好,考進市裡重點的高中,那麼相當於一隻腳邁進了重點大學。那麼我們如何在中考考出出色的成績呢,那麼就需要你在整個初中三年都需要保持一個非常良好的學習狀態。
  • 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和孩子溝通 |親子關係|溝通方式|家庭教育_網易親子
    想要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父母們要多講究方法和技巧,我們一起來看看四種不當溝通方式,請一定要避免。指責埋怨型溝通「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髒了!……愛孩子是要將孩子作為一個能承擔自己責任的獨立的人來愛,而不是遷就和討好孩子。遷就討好型溝通的家庭,表面一團和氣,但缺乏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而且會養成一個人依賴而又固執、軟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點。另外,這種溝通同樣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溝通,是通過迴避問題來「解決」問題,也是一種缺乏建設性功能的溝通。
  • 為什麼初中生禁止早戀?三個理由太扎心,不止是影響學習!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一般孩子初中就已經進入青春期,身體也開始發育,所以初中嚴格禁止早戀,很多學校都是如此。可能孩子以為家長和老師是怕影響學習,有這個原因,但不全是,別的原因很扎心,你想不到。
  • 初中生公認「最煩人」的3種同桌,如果碰到1個,立馬找老師換座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初中生公認「最煩人」的3種同桌有哪些,如果碰到一個,立馬找老師換座。 第一種:不講究個人衛生 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們已經是進入了青春期
  • 劉義傑:「初中生交友大數據」是一堂對父母的教育課
    作者:劉義傑  在對初中生自身的擇友標準和家長對他們擇友的期望標準分別進行考查後發現:家長更注重子女交友對象的學習成績,忽視朋友間的一致性;更關注交友中的淺層話題,忽略深層次的情感需求;更擔憂異性交往影響學業,忽視子女身心健康。
  • 孩子學習很好,到了青春期卻直線下降,問題出在哪?家長要知曉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也會有隨之而來的煩惱,那就是:為什麼孩子突然不聽話了?為什麼這麼難管了?為什麼成績下降了?父母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之前那麼聽話的孩子,懂禮貌,學習好,怎麼就像變了一個孩子一樣,哪裡都感覺不對勁。跟孩子溝通交流,也遇到障礙,就好像兩條平衡線,永遠聊不到一個點上。
  • 當青春期遇上中考,請各位家長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
    他們,被網友稱為史上最難的一屆中考生。 對於本該在學校進行集體緊張複習的他們來說,中考延期的通知來得比復學的消息更早。 如何在疫情困境中找到突圍的路,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特別加試題,也是老師和家長必須面對的特別加試題。
  • 和孩子相處時,家長多和他們說這三句話,引導孩子心理成長
    導語: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孩子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和家長進行生活,孩子也會對家長進行模仿。所以通常有人都會說你家孩子和你長得像,其實就是這個原理,孩子在家長時間很長,一看就像是家長年輕的時候。一般什麼地方最能影響孩子呢?
  • 青春期孩子與你零溝通?爸媽做好這4點,孩子絕不會關上心門!
    青春期,是一個讓很多父母聞風喪膽的時期。堂弟是一個從小被慣壞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更是逆反得了不得,很多親戚看到堂弟之後,都不敢生二胎,因為有這樣一個孩子,父母真的太遭罪。孩子小時候不聽話,父母嚇唬嚇唬,或者吼一吼,打一打就收斂了。但進入青春期之後,隨著孩子個頭的猛增和身體各方面的迅速發育,孩子不再妥協,更多的時候就跟父母槓上,有的甚至會做出極端的事情。
  • 班主任: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這篇文章教你...
    一、什麼是「初二現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年級是整個中學時期「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
  • 孩子十幾歲進入青春期後特難管,不管又不行,怎麼辦?
    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雖然我們需要聰明,需要分數,需要學歷,但那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可以沒有很高的學歷,但如果他很善良,有愛心,性格很好,具有良好的品質,這種品質既能幫助人,也是自己的一個福分。04理解和尊重才能贏得青春期孩子的心青春期孩子並非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