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銅鼓縣大塅鎮集鎮居委會首屆4名道德模範正式評出。這個居委會開通道德模範網絡投票短短3天,吸引4.3萬次點擊量,1.4萬名網民投票,熱評百餘條。一個只有2000人的居委會評選道德模範,怎麼會引來如此大的動靜?
候選人都立得住,所以關注
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劉斌向記者介紹這次道德模範評選的基本程序:10個居民小組共推薦候選人14名,黨總支進行資格認定確定9人為正式候選人;將9名候選人照片、事跡公開,進行網絡投票,選出前7名;召開居民代表大會,最後無記名選出4名道德模範。
大塅鎮中心小學校長鍾清告訴記者,他7日下午在鎮裡一個工作群中看到了這個投票連結,9名候選人他都認識,網上介紹的事跡沒有任何虛假成分。「這些候選人,個個都立得住。所以我把這個連結轉發到了學校工作群,號召老師們學習這些候選人的事跡,並轉發朋友圈,沒想到大家都積極轉發並投票。」
商街組57歲的朱鵲橋實話實說:「我們居民小組的黎昇平,無微不至照顧癱瘓妻子多年,這樣的候選人大家口服心服。」後來,老朱將評選連結放到了朋友圈,希望更多人參與投票。當地群眾說:「候選人都立得住,所以大夥才特別關注。」
身邊的好人好事,可親可學
大塅鎮交山村黨支部書記朱劍貴第一時間將居委會評選連結發到了朋友圈和村裡的工作群。「在生活中,不和諧現象時有發生。比如我們交山村,不重視子女教育的,對老人不孝敬的,鄰裡不和諧的,這些都還存在。我將這些候選人的事跡發給大家,就是希望大家學學身邊的這些好人。這些榜樣腳沾泥土、融入群眾、貼近生活,值得學習。」
道德模範群眾選,也更容易讓群眾學。他們身上展現的道德文明很容易在群眾中產生文化的相通性和共鳴感。大塅中學校長鄒至光看到評選連結後,主動轉發投票,並號召全體班主任轉到班級家長群,鼓勵大家投票,弘揚社會正能量。「讓家長們都看看身邊的榜樣,讓他們學習這些道德模範候選人的好品質,非常有意義。」
群眾對道德追求,更加自覺
大塅集鎮居委會的道德模範評選,是銅鼓「好人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2009年開始,銅鼓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每年開展一次「最美少年」「最美家庭」「銅鼓好人」評選活動,各鄉鎮、街道每年開展「道德模範」評選。8年來,全縣共評選表彰各類好人527名,其中有1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該縣每年還遴選10名「銅鼓好人」,組織他們深入鄉鎮、社區進行巡迴演講,讓好人精神深入千家萬戶;在縣級媒體開闢專欄,介紹好人事跡,讓「銅鼓好人」進一步走進公眾視野。近幾年,40多位見義勇為、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誠實守信「銅鼓好人」被省、市媒體報導。
大塅鎮黨委書記王閏春認為,評選道德模範,不僅僅在於發現和樹立幾個道德標杆,而是要把評選過程變為一個動員全社會參與道德建設的過程。通過群眾自發推薦道德模範、尋找道德榜樣,在全社會形成學習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新熱潮。縣文明辦主任辛旭平說:「該居委會利用網絡開展道德模範評選,獲得這麼多人的關注,體現了銅鼓廣大群眾對道德追求的自覺。」
者 胡光華
(責編:邱燁、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