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單身時間長了,說不渴望戀愛是假的,尤其是看到周身的人成雙成對,不可為不羨慕。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快活恣意,但是不能說之為幸福。擁有絕對的自由,就無法擁有陪伴,這就是所謂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愛情之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吧,畢竟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身在其中才有感受;總之珍惜現下所擁有的吧,畢竟前世的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紅塵無悔,別問是劫還是緣
他就是倉央嘉措。倉央嘉措其人倉央嘉措,門巴族 ,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 詩人 、政治人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桑結嘉措一事受牽連而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
西藏|倉央嘉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愛人苦,不愛更苦;求緣苦,不求更苦。」愛是什麼?叫人日思夜念,叫人肝腸寸斷,叫人魂牽夢縈,叫拉薩最大的王,深陷其間,甘做拉薩街市上的平凡少年。1702年,倉央嘉措在扎什倫布寺拒絕受戒,向五世班禪要求還沙彌戒返俗,並拒絕受比丘戒。未果。後瑪吉阿米離開拉薩,遠嫁故鄉。「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是雪域最高的王,是六世達賴喇嘛,為了天下蒼生,他本不應該擁有愛情,卻獨獨愛上了一個女子,僧人的清規戒律阻擋不了他追求愛情的決心,身負的使命,又不能讓他輕易放下,在蒼生與愛情面前,他該如何抉擇,這無疑是個兩難的問題,他發出疑問「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唯美的情詩,所以人們將他稱為「痴僧」,尤其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將痴情寫到了極致。倉央嘉措的詩歌讓人喜歡,主要是因為他用溫婉柔和將愛情描寫得淋漓盡致,或許相比真正的美好,求而不得、遺憾的悽美更能讓人刻骨銘心,比如他在《那一天》中寫道:「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最好不相見》詩云:「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最真的「情詩」,領受最誠的慈悲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一個宗教領袖卻寫詩言情,這是毫無顧忌地以詩犯禁。倉央嘉措從以身犯禁到以詩犯禁,是困守佛身與追求自由的搏弈,無可奈何又痛苦掙扎。文學圈對倉央嘉措的熱度從未消減過,倉央嘉措既以身犯禁又以詩犯禁令關注者產生共鳴並沉迷其中。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讀倉央嘉措心中的浮華世界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多美的一個句子,卻道盡了人世的無奈,他不願辜負佛祖,也不願辜負那個心愛之人,可世間事總是如此令人兩難,我們被回憶的河流深深淹沒,感受著倉央嘉措詩詞中的悲涼與感傷。倉央嘉措這一生,是一冊我們永遠無法讀懂的經文,他原本只是一個清貧的孩童而已,倘若命運沒有那麼刻薄,或許他只願執著心愛姑娘的手一起浪跡天涯,看著雲海浮沉花開花落,聽著溪水歌唱,看著蝴蝶飛舞,他不必接受眾生朝拜,將自己永久地束縛起來。他曾於紅塵之上俯視眾生,為世人度化,可他又放不下心中的浪漫情懷,割捨不下世俗的情愛,如此這般纏綿的思緒,他怎可做那個一心向佛的男子?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許多人不熟悉倉央嘉措的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他的詩。他的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成為了網紅情話。寫下如此美麗作品的倉央嘉措,是一個非常悲傷的少年。他之所以被稱為少年,是因為倉央嘉措的一生極其短暫,他只有21歲,卻在最美好的年華戛然而止。當倉央嘉措14歲進入布達拉宮時,他一生都與佛陀為友。
-
倉央嘉措最經典的一首情詩,美哭了
倉央嘉措的詩作在青藏高原間流傳甚廣,其內容多為描寫愛情之作,因此常被漢人稱為「情歌」。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由翻譯過來的,我們要感謝兩位譯者,一個名字叫曾緘,一個叫于道泉。于道泉翻譯的詩歌貼近藏文原版,曾緘看到後認為翻譯得不夠文雅,就改寫成為古詩,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形式。實際上類似的翻譯風格,自晚清以來,很是流行。
-
倉央嘉措的絕美情詩,短短28字,卻寫盡了一生的深情
說到倉央嘉措可能大家不是特被熟悉這個人的名字,但是我想大家一定是知道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就是倉央嘉措,他14歲被帶進皇宮,身不由己,他是達賴喇嘛,確又是一個心理充滿了愛的傀儡王。
-
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藏文,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被譽為情僧,他的詩廣為傳唱,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倉央嘉措是藏人,他所著的文字是藏文,那麼是誰將那些詩譯成了那麼美的漢字。就是這個陌生的名字:曾緘。曾先生的譯作保留了古意,文辭優美,又不失原詩的意境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
【美文美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美文美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藏文的,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藏文的,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藏語直譯:若要隨彼女的心意, 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藏語直譯:黃邊黑心的濃雲,是嚴霜和災雹的張本;非僧非俗的班第,是我佛教法的仇敵。曾緘翻譯後:浮雲內黑外邊黃,此是天寒欲雨霜。班弟貌僧心是俗,明明末法到滄桑。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他本人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尤其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古人如何表達愛慕
面對喜歡的人不知道說什麼?俗套的表白不屑使用?學習一下古人的優雅深情吧……只要有你,便忘了所有煩惱古文: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想你,想得我憔悴古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想你古文:南風未起,念你成疾。我們分手吧古文: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
《不負如來不負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的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站在布達拉宮,遙想當年那位世間最美的情郎以及那個雪域最大的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
「情僧」倉央嘉措,年僅24歲的活佛,一首情詩卻被傳唱300多年
讀倉央嘉措的詩,是一種享受在一首首絕美的詩作中,我們讀到了他「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糾結,也讀到了他「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的傷情。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也是一個流浪在拉薩街頭的痴情種,更是一位頂級詩人。
-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麼美的句子到底是誰寫的?大部分人都誤解了!
如果說「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苦苦的相思,那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深沉的哀豔,它們都代表著長久的思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苦於無法相見卻又能堅守,這份愛讓人心癢難止,又讓人忘返流連。這些感情雖然令人寂寞難捱,但終究是可以實現的,即使是鵲橋相會等待一年只為一面,那也是有所期盼的。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的平靜,放空自己,讓思想裸奔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