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紅塵無悔,別問是劫還是緣

2021-01-09 書友文心

編者按: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紅塵無悔。

紅塵有緣,情思悠悠!而對於佛家修行之人而言,更期望自己能夠做到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不嘆世道蒼涼,不惹情思哀怨。閒看花開,靜待花落。然而,情之所動,往往不能控制。正所謂「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自古最惱人的是情思。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身份地位很特殊的詩人。他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葩。他就是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其人

倉央嘉措,門巴族 ,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 詩人 、政治人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桑結嘉措一事受牽連而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歷史上關於倉央嘉措的軼事典故較多,有人稱他是轉世活佛,曾被秘密地送往巴桑寺正式學習佛法;有人說他曾經拒絕受戒;更有人說他在入選達賴前,曾有一位意中人,浪漫美好的愛情最終因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以悲劇而告終。傳說無法去考證其真實性,此處我們不便贅述。但 倉央嘉措卻是藏族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詩人,其詩歌作品在整個藏區家弦戶誦三百餘年,深入人心,膾炙人口。

或許我們不曾識得此人,更不曾了解他的詩作。但「不負如來不負卿」此句卻成為廣為流傳的一句佳話。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之前,曾有過14年的鄉村生活,這些年的鄉村生活也給了他大量塵世生活經歷,他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卻寫下了許多纏綿悱惻的情詩。

「曾慮多情損梵行」,作為人們心目中的轉世活佛,世人給了他極高的身份與地位,深嚴的教規需要他斬斷情絲,專注修行,他也曾經擔憂多情會對修行不利。於是,詩人便起了「入山」去躲避紅塵,然而詩人很難下定決心,「入山又恐別傾城」,想躲避紅塵專心修行,卻又不忍與佳人分別。於是,詩人發出如此感慨「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哪有什麼能夠兩全其美的法門呢?能夠做到既不辜負佛陀的厚恩又不辜負心上人的情意。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詩人那種身處兩難境地而難以抉擇的矛盾心情。詩人在當時能夠突破宗教的束縛,大膽地抒寫自己的愛憎、苦樂、感悟,也反映了詩人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此詩雖是寫情,但卻在感情的娓娓而談之中,透射出一定的人生哲理,他自身也洋溢著活靈活現的「人性」。人生最難得的就是此「人性」,通俗地說就是真性情。周國平曾說:「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有人也曾說:倉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誨就在於生命本身。

談古論今,倉央嘉措迫於身份地位的特殊性而無法實現真性情般的生活。對於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來說,要明白:真正快樂的人生,不需要飛黃騰達、大富大貴,而是要遵循自己的內心,活出真性情,這樣的人生才不會虛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紅塵無悔。

(聲明:以書為友,以文沁心,讀書寫文,記錄所思所感。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西藏|倉央嘉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愛人苦,不愛更苦;求緣苦,不求更苦。」愛是什麼?叫人日思夜念,叫人肝腸寸斷,叫人魂牽夢縈,叫拉薩最大的王,深陷其間,甘做拉薩街市上的平凡少年。1702年,倉央嘉措在扎什倫布寺拒絕受戒,向五世班禪要求還沙彌戒返俗,並拒絕受比丘戒。未果。後瑪吉阿米離開拉薩,遠嫁故鄉。「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讀倉央嘉措心中的浮華世界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多美的一個句子,卻道盡了人世的無奈,他不願辜負佛祖,也不願辜負那個心愛之人,可世間事總是如此令人兩難,我們被回憶的河流深深淹沒,感受著倉央嘉措詩詞中的悲涼與感傷。倉央嘉措這一生,是一冊我們永遠無法讀懂的經文,他原本只是一個清貧的孩童而已,倘若命運沒有那麼刻薄,或許他只願執著心愛姑娘的手一起浪跡天涯,看著雲海浮沉花開花落,聽著溪水歌唱,看著蝴蝶飛舞,他不必接受眾生朝拜,將自己永久地束縛起來。他曾於紅塵之上俯視眾生,為世人度化,可他又放不下心中的浪漫情懷,割捨不下世俗的情愛,如此這般纏綿的思緒,他怎可做那個一心向佛的男子?
  • 《不負如來不負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的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站在布達拉宮,遙想當年那位世間最美的情郎以及那個雪域最大的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不負如來不負卿》電視劇主題曲 蓉卓不負如來不負卿歌詞
    《不負如來不負卿》是由企鵝影視和夢想者電影聯合出品的網劇,改編自小春的同名小說《不負如來不負卿》,講述了未來女孩艾晴與僧人羅坻長達幾十年羈絆相守的故事。  該劇於2017年12月20日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原聲帶由北京二十四小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自作發行。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唯美的情詩,所以人們將他稱為「痴僧」,尤其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將痴情寫到了極致。世人對倉央嘉措的了解多源自於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都是佛和愛情的結合體,他一生共寫過66首詩歌,其中除了幾首頌歌之外,其餘的基本都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和歡愉,還有求而不得而哀怨,他的詩歌都是由藏語寫成,所以他的所有詩歌基本都是以情歌為名,大家最熟悉的比如 《那一天》、《最好不相見》、《六世達賴》、《見或不見》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倉央嘉措作為僧人,竟然如此貪戀紅塵美色,這是佛門不可饒恕的罪過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對於沒有談過戀愛的小編來說,對於愛情還是很好奇的,尤其是經過長時間的小說洗禮,電視劇的洗腦之後,對於愛情還是有些許的期待。單身時間長了,說不渴望戀愛是假的,尤其是看到周身的人成雙成對,不可為不羨慕。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快活恣意,但是不能說之為幸福。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
  • 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是雪域最高的王,是六世達賴喇嘛,為了天下蒼生,他本不應該擁有愛情,卻獨獨愛上了一個女子,僧人的清規戒律阻擋不了他追求愛情的決心,身負的使命,又不能讓他輕易放下,在蒼生與愛情面前,他該如何抉擇,這無疑是個兩難的問題,他發出疑問「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他本人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尤其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最真的「情詩」,領受最誠的慈悲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一個宗教領袖卻寫詩言情,這是毫無顧忌地以詩犯禁。倉央嘉措從以身犯禁到以詩犯禁,是困守佛身與追求自由的搏弈,無可奈何又痛苦掙扎。文學圈對倉央嘉措的熱度從未消減過,倉央嘉措既以身犯禁又以詩犯禁令關注者產生共鳴並沉迷其中。
  •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麼美的句子到底是誰寫的?大部分人都誤解了!
    如果說「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苦苦的相思,那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深沉的哀豔,它們都代表著長久的思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苦於無法相見卻又能堅守,這份愛讓人心癢難止,又讓人忘返流連。這些感情雖然令人寂寞難捱,但終究是可以實現的,即使是鵲橋相會等待一年只為一面,那也是有所期盼的。
  • 書評|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一千多年前的西域遺落了一段盪氣迴腸的愛情,那時駝鈴悠悠,漫天黃沙,這紅塵中的情緣縈繞著佛與法,身份的鴻溝與心中的執念,如何跨越?又如何做到不負如來不負卿?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5、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見。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喜樂平安。6、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 來自倉央嘉措的情詩:此生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來自倉央嘉措的情詩:此生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在那雪山之巔
  • 倉央嘉措:真正勘破紅塵者,才反而能夠不顧一切追尋遙不可及的夢
    幾天後,一封加急文書擺到了康熙皇帝的案頭: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圓寂。十年前,也就是公元1696年,康熙親徵準噶爾,獲知五世達賴早已歸西,即降旨問罪第巴·桑結嘉措(達賴的總管,時為西藏攝政王)。次年,出生在藏南偏遠山村的一個農奴家裡,十五歲的倉央嘉措被桑結嘉措迎入布達拉宮,取法名為羅桑仁欽·倉央嘉措,隨後便舉行坐床典禮,成為雪域之上最大的王。
  • 《雪中悍刀行》——東西南北,添狗的終極逆襲,不負如來不負卿!
    數百年前,西藏活佛倉央嘉措在經歷種種無奈之後仰天長嘆:「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都說佛祖普度眾生,可是如果出家人忍受相思之苦,誰又來普度他呢?佛家清規戒律眾多,但是也並非一成不變,道濟不就主張「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嗎,所以個人以為出家人娶妻生子本無可厚非,只要心中佛法不滅即可。
  • 《不負如來不負卿》鳩摩羅什和《誤佛》青燈,僧俗戀cp你站誰?
    如倉央嘉措詩中所言:「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美好愛情和清規戒律的矛盾常常難以化解,可是,在一些小說裡另有一番美好境界——世間可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鳩摩羅什、《誤佛》的青燈大師,都是功成名就的得道高僧,卻也愛一人極深,寧入地獄也要和心愛之人相伴左右,兩者的愛情都結了美好的果子。只不過,一個走優雅感人路線,一個走腹黑賣萌路線。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許多人不熟悉倉央嘉措的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他的詩。他的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成為了網紅情話。寫下如此美麗作品的倉央嘉措,是一個非常悲傷的少年。他之所以被稱為少年,是因為倉央嘉措的一生極其短暫,他只有21歲,卻在最美好的年華戛然而止。當倉央嘉措14歲進入布達拉宮時,他一生都與佛陀為友。
  • 【美文美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美文美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最經典的一首情詩,美哭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和分析倉央嘉措最美的一首情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是一個謎一樣的男子,大家因為他的詩歌而去了解這個人,結果卻發現關於這個人的記載模糊不清。在二十三歲那年,倉央嘉措失蹤了,有人說他已經圓寂,有的人說他改名換姓,繼續弘揚佛法,眾說紛紜,更加深了倉央嘉措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