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來源:央視財經
年底是金融投資類詐騙的高峰期,為此,公安部近期重拳出擊,破獲了多起利用虛假期貨和股票交易平臺,抓獲了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但公安機關也發出最新的提醒,和以往不同,最近破獲的多起金融投資類詐騙案件,犯罪分子大多都是利用社交平臺,而且披上「情感的外衣」實施詐騙,我們如何識別這些騙局呢?
本來以為要收穫真愛,小姑娘投入幾十萬元之後傻了眼
2019年初,浙江平陽姑娘秀秀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名叫王偉的男孩,二人言談甚歡。王偉甚至發來了自己的身份證,提出要以結婚為前提認真交往。
還沒等到跟王偉見面,秀秀就收到了王偉請她幫忙的信息。王偉說自己平時跟一個親戚在網絡平臺上做期貨,每次都能賺點,今天親戚出差了,需要秀秀用自己的手機幫忙登錄操作一下。
拿著帳號和密碼,秀秀登錄了一個網站,看到帳戶裡有10萬多元,也是從那時開始,她感覺自己正式相信王偉了。而王偉則告訴秀秀,這次操作,他賺了1.5萬元。
王偉告訴秀秀,這是一個期貨投資的網站,而他碰巧知道這個網站有漏洞,假如按照一些技巧來做投資,肯定都是包賺不賠的。就這樣,秀秀跟著王偉開始充值,每次都有10%的利潤到帳。
差不多同樣的時間,在距離浙江1000多公裡之外的廣州,小菲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同樣是一個叫王偉的人和她相談甚歡,最後也提出請小菲幫忙,給她帳號和密碼,讓她登錄一個網站,投資期貨。
見到有利可圖,小菲開始多次投錢,當她把卡裡的錢還有父母的錢都投進去了之後,突然發現這個網站登不進去了。而浙江平陽的秀秀也在投入10萬元之後,發現網站無法登錄了。
客服人員告訴小菲,平臺處於維護階段,按照規定只有帳面高於30萬元的VIP客戶才有提現金的權利。當小菲東拼西湊借了30萬元充值之後,她發現男朋友王偉的聊天就開始變得很敷衍。秀秀也意識到不對勁,於是報了案。
警方調查發現,秀秀跟小菲遇到的「王偉」的確是同一個人,在欺騙這兩個女孩的同時,「王偉」還在跟另外的兩個受害者談情說愛。
為了取得受害者的好感,「王偉」會將自己包裝成一個「暖男」的形象。他使用假名字,製作假身份證,用假的照片偽造各種朋友圈假象。當他跟受害者的關係比較穩定後,就會以幫忙的名義,讓受害者登錄製作好的假網站,這些假網站模擬期貨平臺交易,一般人無法辨別真偽。
警方通過調查發現,「王偉」等人為了逃避打擊,一直在境外實施詐騙,2019年7月,這些人突然回國,警方迅速將幾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
李某,就是秀秀和小菲的男朋友「王偉」,今年19歲,江西人。李某初中畢業後四處打工,他說自己是想著出國能賺到錢,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這個犯罪團夥的年齡都不大,杜某今年才17歲,已經是這個詐騙團夥的組長,也是這個團夥中業績最好的成員,他騙了5個受害者。
騙錢騙感情,「殺豬盤」盯上中年富裕男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類似金融詐騙舉報者中,男女比例接近一半一半,2020年,此類詐騙舉報者中男性佔比是31%,女性佔比多達69%。女性被騙用戶增多的原因,是這些詐騙團夥瞄準了一些「容易為愛付出」的女性用戶,抓住特定人群的特定心理,展開騙局。當然,此類金融詐騙不只是盯住「容易為愛付出」的女性,對於那些喜歡理財投資的男性,則另有其他的套路。
據浙江溫州平陽警方統計,截至2019年8月底,他們接到過的「殺豬盤」類案件報警只佔整個詐騙類案件的10%,但受害者損失的金額能佔到總金額的一半以上。受害者之所以損失巨大,是因為此類案件騙術花樣和套數層出不窮,有的受害者最終都不知道自己是被騙了。
2019年3月,家住浙江平陽縣的曹先生,猶豫再三到派出所報了案,他懷疑自己被人騙了十幾萬。因為平時投資期貨的網站打不開了,還說和他一起投資的王先生也是受害者。
原來,曹先生和王先生因為炒股在同一個股票群裡認識,王先生股票投資盈利頗豐,還把他拉到了一個叫做「談古論今」的微信群,每天都跟著一個老師學買股票,老師推薦的很多股票都賺錢。
大概過了一個多月,微信群裡的老師說,最近股市走勢不好,他推薦大家跟他學做期貨,保證可以一起掙到錢。王先生說自己按照老師的指點投資了15萬,一個小時左右就已經獲利10%了,在他的鼓勵下,曹先生在網絡平臺上充值了十多萬,但幾次操作下來,他突然發現平臺不能提現了。
曹先生報案後,警察很快就調查清楚了,曹先生遇到的就是「殺豬盤」類,針對股票用戶的一種騙局,那位王先生,說白了就是個騙子的託兒。
2019年7月,警方趕往廣西南寧,抓獲了6名「殺豬盤」詐騙的嫌疑人。在抓捕現場,警察查扣了大量的手機、電腦等作案工具,還有嫌疑人的日記本。
在這個騙局中,嫌疑人要準備多個身份,他們專門去找跟曹先生一樣,有經濟實力的中年人下手。
採訪中,曹先生說他一直把王先生當知己,現在得知了真相,覺得這比損失一筆錢還讓自己難以接受。
【半小時觀察】莫貪小利 理性投資
公安機關根據大數據,給這些虛假期貨和股票投資的受害者進行了統計分析,數據發現,受害群體呈年輕化,主要集中在20-29歲。年輕人願意嘗試網絡交友,而安全防範意識卻相對薄弱,也容易被小恩小利所蒙蔽。而40歲以上的網民容易受騙的類型是金融信貸類、仿冒、低價利誘等。這個群體有一定的積蓄,渴望投資,但對虛假投資網站缺乏識別和防範。
此外,公安機關提醒,網絡詐騙呈現跨平臺化的趨勢。像這種虛假期貨和股票投資的詐騙案件,犯罪分子首先下手的地方,是社交平臺,先談感情,再層層誘導,最後再實施虛假金融投資平臺的充值操作,時近年關,一些詐騙團夥再度活躍,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的同時,也提醒廣大百姓,理性對待金融投資領域的各類產品,選擇正規渠道,進行金融消費和投資。切莫貪利,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