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海關消費者保障科總貿易管制主任邱鳳美(左)及廖興源展示檢獲的鮑魚及其他海味。來源:香港中通社
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打擊不良營銷,海關「放蛇」偵破三個參茸海味流動攤檔,拘捕7名女子。海關過去接獲投訴,有受害人收帳單後才發現所付金額比預期高16倍,涉款逾萬元(港幣 下同),粗略估計這類攤檔每月營業額可達二、三百萬元,海關不排除幕後涉及集團式操縱經營。
香港打擊不良營銷手法的新修訂《商品說明條例》,自上月15日實施以來,海關至今收到290宗投訴,涉及行業包括飲食、電器及參茸海味。海關本月採取執法行動,「放蛇」光顧三個參茸海味流動攤檔,最終拘捕7名年齡介乎42至59歲的女子,涉嫌觸犯新修訂《商品說明條例》中的誤導性遺漏,行動中檢獲約40.9斤幹鮑魚、18.7斤花旗參,全部貨品總值約23萬元,案件仍在調查中。
香港海關消費者保障科總貿易管制主任邱鳳美15日表示,該三個流動攤檔位處旺角及油麻地,售賣幹鮑魚或花旗參,銷售手法相近,攤檔會有一名檔主及一、二名佯裝顧客的做「媒」人士,目標主要為內地遊客。當有顧客問檔主「鮑魚怎麼賣?」檔主只會回答如「280元給你」,但刻意不說單位,當顧客進一步問「280元一斤還是一兩」時,檔主會混淆視聽地答「香港是一斤16兩、內地是一斤10兩」,令顧客誤以為280元是一斤,而在旁做「媒」的同黨這時會「推波助瀾」,不斷稱讚「鮑魚好靚!」甚至有「媒」實時付錢,令顧客以為貨品好受歡迎。
邱鳳美稱,當顧客「上當」後,檔主會鼓勵顧客以信用卡付錢,顧客往往收到帳單後才發現,所付金額比原先預期多16倍。海關自2009年至今,共收到33宗有關這類海味攤檔的投訴,每宗投訴涉及數千元至逾萬元,她不排除這些攤檔以集團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