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很快就要迎來三枚探測器同時造訪,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人類發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水手4號」,從那時開始人們才開始對這顆古人口中的「熒惑星」有所了解,那麼火星到底是一顆什麼樣的行星呢?下面來看看一組關於火星的知識。
1、宇宙中的小天體
火星雖然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便其質量即便在太陽系裡也是一顆較小的天體,地球的直徑大約有12756公裡,而火星的直徑只有6794公裡,僅比水星的4880公裡稍大一圈,事實上科學家發現的系外巖石行星很少有比地球更小的,這說明火星即便在宇宙中也屬於小型天體,由於火星的引力也太小導致丟失了絕大部分的大氣層,科學家認為火星的質量太小並不適合人類長期生存。
2、火星也有四季變化
火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2.28億公裡,雖然與地球一樣也有一年四季之分,但接收到的光照比較弱平均溫度只有-55℃,所以火星大多數時候是一個比較寒冷的世界,在冬季的時候最低溫度能降到-133℃,而赤道附近夏季的最高溫度能接近30℃,如果火星有足夠多的溫室氣體是能變成與地球相似的環境。
3、 太陽系最大的火山群
在火星的表面有許多大型死火山,其中奧林匹斯火山是整個太陽系規模最大的死火山,說明火星在遠古時期曾有非常活躍的地質運動,奧林匹斯火山有21公裡高几乎是三個珠峰的高度,在太空中甚至能看到火山的頂部已經到達了大氣層的邊緣,而科學家並不清楚火星為什麼會形成規模如此誇張的火山,不過有觀點認為正是這座火山持續噴發了數百萬年的時間,導致了火星的核心逐漸冷卻而失去磁場。
4、不可思議的水手峽谷
火星上不僅有規模龐大的火山群還有太陽系最大的峽谷,長達4500多公裡的水手峽谷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痕出現在火星表面,而地球上最大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也不過才446公裡,對於水手峽谷的形成一直存在爭議,因為水手峽谷是在一片平整的地帶出現的,看起來並不像是由地質運動形成的,有人認為這道峽谷像是被某個巨大的尖銳硬物劃出來的。
5、兩顆命運不同的衛星
火星有兩顆小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有趣的是火衛一是太陽系中最靠近主星運行的衛星,最靠近火星的時候距離僅有6000公裡,每天能完成三次環繞火星,而且火衛一的運行軌道存在下降趨勢,科學家認為火衛一最終會墜落在火星表面。
而火衛二的運行情況則完全相反,它是太陽系質量最小的衛星又在遠離火星的位置上運行,科學家發現火衛二正在逐漸遠離火星,火衛二最終會徹底脫離火星引力的束縛成為流浪天體,科學家認為火星在遠古時期被一枚天體撞擊後產生了這兩顆衛星,按照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火星最終會失去這兩顆衛星。
6、火星是生鏽的化石行星
火星之所以是一顆紅色的星球,是因為土壤中大量的鐵物質被氧化後的效果,導致這顆行星在大氣中呈紅色,不過根據歐空局最新公布的火星全圖來看,火星的兩極區域呈現黑色也是大量的氧化物覆蓋導致的,這也是人們認為火星曾出現過高等文明的原因,只不過目前的火星就是一顆生了鏽的化石行星。
7、火星磁場消失的原因不明
有證據表明火星在二十億年前是與地球類似的宜居行星,而且當時大氣層的密度也遠超過現在,因為火星在那時也是一顆有磁場保護的行星,然而未知的原因磁場突然消失才導致火星變成現在的樣子,關於火星磁場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認為是遭遇大型天體撞擊導致消失的,也有認為是表面大型火山持續噴發的後果,不管是哪種原因火星在有磁場的時候確實是人類的宜居行星。
8、最像地球的行星
由火星探測器拍攝的火星環境來看,火星有許多地方確實很接近地球,尤其是火星的天空也會出現類似地球的雲層,每當夏季溫度上升以後火星的天空就會出現大面積的片狀雲,只不過這是由二氧化碳在高空凝結而成的。
而且火星也是除地球外第二個能看到日食的巖石行星,當然是由火衛一從太陽面前經過形成的場景,由於火衛一的質量太小只能遮住一小部分太陽,這也是人類首次看到其它星球上的日食。
雖然火星也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但環境卻與地球有很大的區別,NASA制定了2028年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未來將在火星打造人類的居住地,這意味著火星將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那麼你期待到火星上居住嗎?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