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人類將嘗試登陸火星,你知道火星上的日食是什麼樣的嗎?

2021-01-18 痴狂科學

火星很快就要迎來三枚探測器同時造訪,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人類發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水手4號」,從那時開始人們才開始對這顆古人口中的「熒惑星」有所了解,那麼火星到底是一顆什麼樣的行星呢?下面來看看一組關於火星的知識。

1、宇宙中的小天體

火星雖然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便其質量即便在太陽系裡也是一顆較小的天體,地球的直徑大約有12756公裡,而火星的直徑只有6794公裡,僅比水星的4880公裡稍大一圈,事實上科學家發現的系外巖石行星很少有比地球更小的,這說明火星即便在宇宙中也屬於小型天體,由於火星的引力也太小導致丟失了絕大部分的大氣層,科學家認為火星的質量太小並不適合人類長期生存。

2、火星也有四季變化

火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2.28億公裡,雖然與地球一樣也有一年四季之分,但接收到的光照比較弱平均溫度只有-55℃,所以火星大多數時候是一個比較寒冷的世界,在冬季的時候最低溫度能降到-133℃,而赤道附近夏季的最高溫度能接近30℃,如果火星有足夠多的溫室氣體是能變成與地球相似的環境。

3、 太陽系最大的火山群

在火星的表面有許多大型死火山,其中奧林匹斯火山是整個太陽系規模最大的死火山,說明火星在遠古時期曾有非常活躍的地質運動,奧林匹斯火山有21公裡高几乎是三個珠峰的高度,在太空中甚至能看到火山的頂部已經到達了大氣層的邊緣,而科學家並不清楚火星為什麼會形成規模如此誇張的火山,不過有觀點認為正是這座火山持續噴發了數百萬年的時間,導致了火星的核心逐漸冷卻而失去磁場。

4、不可思議的水手峽谷

火星上不僅有規模龐大的火山群還有太陽系最大的峽谷,長達4500多公裡的水手峽谷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痕出現在火星表面,而地球上最大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也不過才446公裡,對於水手峽谷的形成一直存在爭議,因為水手峽谷是在一片平整的地帶出現的,看起來並不像是由地質運動形成的,有人認為這道峽谷像是被某個巨大的尖銳硬物劃出來的。

5、兩顆命運不同的衛星

火星有兩顆小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有趣的是火衛一是太陽系中最靠近主星運行的衛星,最靠近火星的時候距離僅有6000公裡,每天能完成三次環繞火星,而且火衛一的運行軌道存在下降趨勢,科學家認為火衛一最終會墜落在火星表面。

而火衛二的運行情況則完全相反,它是太陽系質量最小的衛星又在遠離火星的位置上運行,科學家發現火衛二正在逐漸遠離火星,火衛二最終會徹底脫離火星引力的束縛成為流浪天體,科學家認為火星在遠古時期被一枚天體撞擊後產生了這兩顆衛星,按照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火星最終會失去這兩顆衛星。

6、火星是生鏽的化石行星

火星之所以是一顆紅色的星球,是因為土壤中大量的鐵物質被氧化後的效果,導致這顆行星在大氣中呈紅色,不過根據歐空局最新公布的火星全圖來看,火星的兩極區域呈現黑色也是大量的氧化物覆蓋導致的,這也是人們認為火星曾出現過高等文明的原因,只不過目前的火星就是一顆生了鏽的化石行星。

7、火星磁場消失的原因不明

有證據表明火星在二十億年前是與地球類似的宜居行星,而且當時大氣層的密度也遠超過現在,因為火星在那時也是一顆有磁場保護的行星,然而未知的原因磁場突然消失才導致火星變成現在的樣子,關於火星磁場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認為是遭遇大型天體撞擊導致消失的,也有認為是表面大型火山持續噴發的後果,不管是哪種原因火星在有磁場的時候確實是人類的宜居行星。

8、最像地球的行星

由火星探測器拍攝的火星環境來看,火星有許多地方確實很接近地球,尤其是火星的天空也會出現類似地球的雲層,每當夏季溫度上升以後火星的天空就會出現大面積的片狀雲,只不過這是由二氧化碳在高空凝結而成的。

而且火星也是除地球外第二個能看到日食的巖石行星,當然是由火衛一從太陽面前經過形成的場景,由於火衛一的質量太小只能遮住一小部分太陽,這也是人類首次看到其它星球上的日食。

雖然火星也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但環境卻與地球有很大的區別,NASA制定了2028年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未來將在火星打造人類的居住地,這意味著火星將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那麼你期待到火星上居住嗎?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火星是下一個地球嗎?揭秘有關於火星的,那麼你不知道的秘密!
    由於受到距離時間,文明等級的阻礙,人類已經被困於地球數百萬年時間了。儘管,人類文明在近200年時間才快速發展,直到上個世紀,人類才將腳步邁入了外太空。但畢竟,人類自誕生於地球以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不知道是人類力量的不足,還是人為的力量將人類困在了地球上。地球就像是人類的牢籠一般。
  • 「毅力號」下月將登陸火星表面 NASA推出面向學生的火星挑戰賽
    據外媒報導,下個月對NASA來說將是重要的一個月--2月18日,它將嘗試讓Mars 2020「毅力號(Perseverance)」漫遊者登陸火星表面。NASA鼓勵學生們參與到即將到來的NASA Mission to Mars Student Challenge的興奮之中。NASA希望教室、非正式教育團體、家庭和個人來設計、建造和著陸他們自己的宇宙飛船。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了解火星過去的氣候條件並閱讀其巖石中埋藏的地質歷史,將使科學家們更加了解行星在遙遠的過去是什麼樣。研究「紅色星球」的地質和氣候還可以使我們了解為什麼儘管早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地球和火星 最終卻如此不同。 4.毅力是往返火星的第一步。 火星上古代生命的驗證帶有巨大的舉證責任。
  • 火星和金星同樣位於宜居帶,人類為什麼只選擇登陸火星?
    你知道麼,人類一直都在探索宇宙,甚至想要發展自己的移民星球,想要成為移民星球必須具備以下幾點,這顆星球要處於宜居帶,也就是說太陽和這顆星球的位置必須要剛剛好,第二點這必須是一顆類地行星,它的環境要和地球差不多才可以,縱觀太陽系中星體,其實類地行星並不多,而且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就更不多了。
  • 人類登陸月球已經有50年歷史了,登陸地球鄰居火星為什麼這麼難?
    人類自從1969年實現踏上月球這一偉大壯舉之後,雖然50多年來航空航天和深空探測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是卻仍然沒有在第二個地外星體上開展載人登陸探測。拿火星來說,作為地球的近鄰,自古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近現代以來,以前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先後向火星發射了眾多探測器,為我們了解火星的基礎狀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麼,為何登陸火星這和難呢?
  • 火星上到底是什麼樣子,人站在火星上是什麼感覺?適合居住嗎?
    而那紅色正是火星上土壤的顏色,一旦遇到風暴,塵土就會被刮到空中,當然就能看到紅色了。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火星。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離地球最近距離5500萬公裡,幾十年來一直是人們探索的對象。火星和地球相比離太陽更遠,公轉周期為地球的2倍。自轉周期和地球相近,一天為24小時39分35.244秒,直徑約為地球一半,質量為地球的11%,是已知類地行星中密度最小的行星。
  • 火星屬於最先登陸的國家嗎?
    如果人類登陸火星,那麼火星會向之前地理大發現那樣,屬於最先登陸的國家嗎?當然不是。1967年1月27號,美國、蘇聯和英國聯合籤署了《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它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外層空間條約),這個條約被認為是太空憲法,是各國從事航天活動的基本原則,也是和平探索宇宙、平等利用太空的要求。
  • 俄羅斯訓練猴子「太空人」 或將於2017年登陸火星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10月27日報導,目前,俄羅斯科學家正在抓緊訓練四隻「獼猴太空人」,有望在2017年將它們送入太空,完成登陸火星。此項目啟動於20世紀80年代,負責此次特殊「太空人」訓練任務的是來自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訓練項目包括:每天3小時的飛船操縱杆訓練和簡單的數學訓練。
  • 三大火星探測器奔向火星:路程已過半將尋找外星生命
    飛船上還有一塊紀念牌,紀念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幫助新冠患者的醫護人員。「毅力號」火星任務的一個關鍵目標是天體生物學,包括尋找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 探測器將記錄火星的地質和過去的氣候,為人類探索這顆紅色星球鋪平道路,並將是首個收集和隱藏火星巖石和風化層(破碎的巖石和灰塵)的任務。
  •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4-12-06 00:21: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休斯敦12月5日電 (記者 王歡)美國最大的火箭於東部時間5日清晨7時05分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搭載美國宇航局(NASA)「獵戶座」深空太空艙首次試飛進入軌道,開啟包括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在內的人類新一輪太陽系探索的第一步。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馬斯克最新訪談:人類六年後將登陸火星,我死後會埋在那裡
    如果特斯拉和SpaceX破產,那我也將破產。但是我也會思考,我為什麼要努力持有股票。為什麼我要掌握這些東西?回到我早前說的,我認為人類成為太空文明物種和多星球物種是一件重要的事。在火星上建造城市需要使用掉大量的資源。我希望能為打造火星城市做儘可能多的共享。而這意味著(需要)大量資金。我對此是認真的。
  • 火星能變成下一顆地球嗎?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困難!看完恍然大悟
    在業內享有極大的名氣,因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運載火箭升空之後,還能順利的回到原定的發射基地的。我們都知道早期的運載火箭將飛船探測器送入太空後,會因為燃料燃燒殆盡墜入太平洋。因而成本極高,理應該被淘汰,但一時間並沒有更好的運載火箭來替代,但埃隆馬斯克打造的獵鷹9號火箭卻完美地避過了這一弊端。埃隆馬斯克也算是一戰成名。不過其實早在2000年初期,埃隆馬斯克就已經在考慮這一工程了。
  • 帶你一秒「登陸」火星,《火星2035》本月底南京開展
    火星究竟長啥樣?火星上面有什麼?《火星 2035 沉浸式科學藝術展》將帶你大開眼界。 "往事劇場"是本次展覽中最重磅的部分,首次將沉浸式實景舞臺劇植入展覽中。原創劇目《逆行之惑》講述了人類在觀察和研究天體運動時,發現火星"逆行"的反常現象。在研究逆行的過程中,人類的宇宙觀也在不斷進步的故事。
  • 美國56年來首探火星生命,2020火星三傑齊了
    像2012年登陸的漫遊車「好奇號」一樣,「毅力號」有一個攝像頭桅杆和一個長長的機械臂,上面裝有一系列工具,可以幫助他們追蹤火星上難以捉摸的生命跡象。 二、嘗試在火星上「造氧」,無人機也將在火星表面飛行 為了載荷能力提升,美國可謂是將火星車「越做越大」,最初的1976年到達火星的「海盜1號」與「海盜2號」火星車的質量還僅有91千克,而2012年到達火星的「好奇號」火星車大小已經像一輛「MINI Cooper」了,這次的六輪NASA火星漫遊車「毅力號」足足有一輛
  • 天問時刻|人類探索火星「45投19中」僅一國一次就「中」
    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蘇/俄:20中2人類進擊火星的嘗試由蘇聯在1960年開啟,距離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步顯然邁得大了,從1960年到1962年,蘇聯連續發射5次火星探測器,儘管目標只是「路過」火星,但無一成功。兩次發射時就爆炸,兩次進入地球軌道後故障,最好的一次在飛行5個月後失聯。1971年,當時美國「水手」系列已經完成了飛掠火星並拍攝照片的歷史任務,兩國均把目標上調為環繞火星、甚至登陸火星。
  • 火星年,看到了火星的高山峽谷
    被拉近200倍的木星、土星,從一個亮點變成了一個圓盤,「跟書上的照片一樣呀!」小朋友驚呼起來。木星能清晰看到雲帶,四個衛星與木星「一」字排開,「四百多年前,伽利略發現了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也叫作伽利略衛星。」譚巍跟小朋友解釋,千百年裡,人類仰望同一片星空,穿越時間的「對話」,是觀星的樂趣之一。土星的顏值最高,土星光環,在望遠鏡裡,像一個戴著新潮草帽的女郎。
  • 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太空工業正在迅速發展,火星目前是最熱門的任務目的地。美國NASA將繼續其對火星上生命的長期探索。它將把火星樣本儲存在地球上供最終分析,並測試有史以來第一架名為「機智號」(ingenious)的火星直升機。我國的「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獨立自助研發的第一個火星任務,我們將看到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三位一體來探索這顆紅色星球。
  • 獅身人面像秘密被揭開,耳朵後藏有機關,火星男孩:別去嘗試!
    獅身人面像秘密被揭開,耳朵後藏有機關,火星男孩:別去嘗試! 自從獅身人面像被發現之後,一直就有很大的爭議,通過考古學家和科學家的共同研究,認為獅身人面像是在公元前5000年到1萬年左右建成的,很顯然,這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實在是太老了,因此,大家也不用去推測究竟是如何建造的。
  • 敲敲,你有個火星來的快遞
    「能在我們自己的實驗室裡研究火星,真是太棒了。」NASA華盛頓特區總部火星探索任務首席科學家Michael Meyer說。4月15日,Meyer在一次線上會議上宣布了這項計劃。 「毅力」號是帶回火星樣本的第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