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最新訪談:人類六年後將登陸火星,我死後會埋在那裡

2021-01-17 手機鳳凰網

我們能夠利用好這些技術,同時不讓自己被毀滅嗎?人類擁有這些先進的技術,是不是就和給一個小孩一把槍一樣?

馬斯克,作為特斯拉、SpaceX、Neuralink等多家明星公司的掌門人,涉足領域包括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太空旅行、超級高鐵,甚至是腦機接口。

近日,馬斯克以個人淨資產1850億美元,超越亞馬遜CEO貝佐斯成為全球第一大富豪。2020年,馬斯克的財富翻了6倍。

當他說出自己想要造火箭的時候,人們都等著看他的笑話。但最終,他完成了私人公司成功發射火箭後的壯舉,不僅如此,他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有不俗的成績。事實上,他對很多事物的確擁有超前眼光。

馬斯克被人們為「矽谷鋼鐵俠」,是全球科技圈繞不開的人物,他是個十足的冒險家,極大地推動科技事業的發展。

和牛財經整理了馬斯克近期訪談的精彩內容,2020年12月1日,在歐洲最大的數字出版社Axel Springer的CEO Mathias Döpfner和馬斯克的一次深度訪談中,將會回答:馬斯克的超前思想體現在哪裡?他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

01

去感受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我有一個很不幸的童年。很多年裡我都很難過,家和學校都像地獄一樣。

南非是一個非常、非常暴力的地方這很重要。那裡暴力是正常的。我一度差點被打死,真的是千鈞一髮。我住了一段時間的醫院。所以坦率地說,這不是一個很少見的故事。

我是一個很上進的孩子。即便在我很小的時候,這樣糟糕的環境,可能真的給我提供了一些動力。不過最有幫助的事情是我讀了很多書。我會讀自己手邊的每一個本書,特別是科幻小說。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玩過《龍與地下城》,我那時是個書呆子,一直在反覆閱讀《怪物指南》。我認為,如果你有一個艱難的童年,你可以採取兩種方法。其中一個方法就像是,我們從現實出發,誰對我刻薄我就對誰刻薄,這顯然不是很好,我用了另外一種方法。

我認為,我能夠把握人生中重要的瞬間或者關鍵是因為我讀了很多的書。

後來我讀了《銀河系漫遊指南》,這本書看起來是一部愚蠢的喜劇,但確實是一本哲學書。《銀河系漫遊指南》的觀點是宇宙是有答案的,困難的部分在於提出問題。

關於宇宙,正確的問題是什麼?

我的結論是,我們越是能擴大意識的範圍和規模,越是能更好地提出問題。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這是能幫助我們理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方式。

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裡?我的意思是,退一步想,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甚至不是正確的問題。我們怎麼到這裡的?要去往哪裡?所有這類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能擴大意識的範圍和規模,這樣我們就可以嘗試搞明白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以及應該問哪些問題。

我曾在一個深夜,和朋友一起在波茨坦待著,當時他問我生命的意義。幾秒鐘後,我說:可能是這個很棒的法國奶酪。

我們需要去感受生活。對生活有感官體驗,你不能太沉迷在大腦皮層的感受上面。需要在邊緣系統中來感受它,問自己,你心裡的想法是什麼?然後花一點時間去欣賞生活中許多美好的事物。

想像自己一個人孤獨的待在一個房子裡是個很糟糕的主意。我想,很少有人喜歡獨自一人。人類天生就是一種非常社會性的生物。也許被定義成孤獨的東西,本身並不一定孤獨。

如果你真的是獨自一人,並且除了書之外沒有其他的溝通,我覺得這會讓人抓狂的。在監獄裡,單獨監禁會被視為一項嚴厲的懲罰這是有原因的。你希望有朋友、家庭和某些人——理想情況下,你會希望被你所愛的人同樣愛著。

02

擺脫個人財產,給造火星城市攢錢

我曾說過一句話:個人財產只會讓我覺得沉重。

我賣掉了我最開始的房子。洛杉磯的那套被一個中國人買了下來。我還賣掉了我那套位於馬路對面的房子,它曾屬于吉恩·懷爾德(Gene Wilder)。這房子很有他的個人風格,我最後將它低價賣給了吉恩·懷爾德的侄子,他是在那裡長大的。

現在我們正在出售其他的房產。事實上,除了在公司擁有股票,我基本上就沒有其他具備貨幣價值的資產了。如果工作繁忙,我會比較喜歡直接睡在工廠或者辦公室裡。如果我的孩子也在,那很明顯我還是需要一個住處。所以,我傾向於在某個地方租一套房子。

我認為,沒有藝術收藏品,沒有汽車,沒有房產,沒有其他的通常會和富人被聯繫在一起的東西。就可以擺脫這些之後就能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我要積累財富,在特斯拉和SpaceX兩家公司中佔有股票的原因大致也是這樣。我手中唯一擁有的上市股票就是特斯拉的股票。僅此而已。如果特斯拉和SpaceX破產,那我也將破產。

但是我也會思考,我為什麼要努力持有股票。為什麼我要掌握這些東西?

回到我早前說的,我認為人類成為太空文明物種和多星球物種是一件重要的事。在火星上建造城市需要使用掉大量的資源。我希望能為打造火星城市做儘可能多的共享。而這意味著(需要)大量資金。

我對此是認真的。這跟個人消費無關,因為人們會攻擊我,說類似於他有這麼多財產,他有這麼多房子這樣的話,現在我都沒有了。

03

特斯拉最具競爭力的對手,可能來自中國

2014年,在柏林,你拿到了金方向盤獎的終身成就獎。頒獎的時候,我朋友坐在一家德國大型車企的知名CEO旁邊。我上臺後,朋友問他,「你擔心這個傢伙嗎?我的意思是,對於他正在做的事兒他是當真的。」

當時他告訴我朋友,「不,我並不擔心,完全不擔心。他(指馬斯克)可能擁有一些關於電動車的瘋狂想法,但電動汽車不是適合大眾市場的產品。除了這一點,這些傢伙根本不知道如何造好車,他們缺乏工程方面的知識。」

他認為「這永遠走不通。」而現在特斯拉,市值已經達到5360億美元了,這是大眾、戴姆勒、寶馬市值總和的2.5倍。赫伯特·迪斯(大眾集團CEO)曾經半開玩笑地說,特斯拉都能收購大眾了。

所以人們時常會問我怎麼看待收購,我認為可能我們還是會獨立運作。但是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技術授權給像寶馬這樣的公司。

我們尊重我們的目標,即加速可持續能源時代的到來,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儘可能保持純粹。

所以,這不是一個關於建立護城河的故事。我們正在把我們的電動車超充網絡開放給其他公司,也正在提供Autopilot授權。

會有些人想要使用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同時我們可能會在電池(開放)方面做一些工作。我們樂意於做技術授權,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其他公司做正確的事情。

要完成傳統意義上的併購不容易,每個公司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倘若有一家公司和我們說,「拜託,我們有興趣和特斯拉合併」,那可以考慮。

但是我們不想要發起惡意收購。如果有公司找到我們,說有他們興趣合併,那我們會考慮這個問題。

對於當時汽車行業掌門人們身上的傲慢,我並沒有太過在意,一般來說,當一個行業中有一些新技術出現時,守成者的反應就是這樣的。這很正常。對我們來說,最後這些都會成為極大的動力。

某個時候,我們確實嘗試和戴姆勒、豐田成立某種合資企業。然而,我們發現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熱情不夠大。所以,我們結束了這些合作關係,就堅持打造自己的汽車。我認為這些情況在今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現在很明顯,人們想要電動汽車。人們想要具備可持續性的交通工具,想要清潔能源。事實上,這種態度確實和年齡有關。

越年輕的人,會越關心環境。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年輕人長大了,成為了決策者。這是這個世界常見的發展方式。

當然,即使在競爭頗激烈的生態環境中,傳統車企們依然有機會。我們從大眾身上看到了向電動化轉型的大動作。同時很多中國公司的動作也非常、非常、非常迅速。

我猜測特斯拉最具有競爭力的對手,可能會是一家來自中國的公司。中國市場上競爭非常地激烈。在中國有一些非常好的公司,同時他們工作相當努力。但是就這一點而言,所有主流車企,80%或者90%左右,都已經表態自己正在迅速電氣化。

04

我的公司不要像其他公司一樣無趣

去年的11月,我在Axel Springer的一個活動上宣布了柏林工廠項目。今年6月,這個項目開始動工,將在明年7月份竣工。我們將會僱傭1.2萬人,整個工廠開發完成後將潛在提供4萬個工作機會。

德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往往會超預算,同時經常沒辦法按照預定時間完工。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對於德國房地產開發項目來說無疑是一種挑釁。

我個人參與了很多事情。現在,我在柏林超級工廠上花費的時間比在特斯拉其他事務上花費的時間要多很多。事實上,我用了很多的時間去處理審批許可的事情。

我們有一個臨時許可證。因此,這會存在一種風險。希望我們能儘快地獲得永久許可證。我們與辦理許可證的辦公室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們正在努力工作。

總得來說,我確實認為,德國確實需要有一些人來對規章制度做審查。

事實上,從政策的角度看,有一個規則撤銷委員會或某些組織來對規章制度進行重新審查,表明哪些制度不再適用、哪些制度應該改變,這是非常重要的。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對整個國家都會很有幫助。

監管機構他們本身就是在努力爭取許可的人,監管機構只是在執行他們拿到的規則。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在一個更高層次,在政治層面上進行討論。

我們所擁有的部分規章制度更像是20年、30年或者40年前的人制定的。它們可能還不錯,可能已經不適用了。如果沒有人來審視它們,那我們每年都將只能得到更多的規章制度、更多的法律。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這不是個別國家的問題,儘管如此,我還是選擇了德國,決定在柏林附近建廠。

對特斯拉來說,在歐洲擁有生產和工程基地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從效率的角度,在加利福尼亞州生產了汽車,然後再把這些汽車運送到地球的另一端,這不合理。

長途運輸汽車對於環境不利。因此,出於效率和環境保護的考慮,在離消費者近的地方生產汽車是有意義的。之後就很明顯了,我們需要在歐洲有一個自己的地方。

我總得去一個地方。慕尼黑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那是寶馬的故鄉:巴伐利亞汽車廠,以至於那聽起來還行。

但是我們現在在這裡,基本上是在普魯士了,而我自己非常喜歡歷史。我喜歡腓特烈大帝,他很偉大,任何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他很棒。德國還有大量的人才,我的很多好朋友都是德國人。

柏林在一百年前是創新、價值創造、夜生活的中心。我想我本人對柏林也存在偏愛,這是一個如此有趣的地方。

我是電子音樂發燒友,我喜歡電子音樂很長時間了。我們一定要為柏林超級工廠的開幕舉辦盛大的狂歡排隊。我們會從下午,就以家庭音樂來開場,並邀請所有居住在本地的人,進行一次野餐,然後活動會隨著時間推移到晚上變得更硬核。之後我們繼續狂歡直到天亮,這是一種文化。

我們會邀請很多的音樂家來參加開幕典禮,我們會辦一場有趣的派對,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包括有小孩的家庭和年輕人都能找到。

所以說,沒有理由說公司一定要像公司一樣無聊、乏味。公司可以很有趣。我們希望能讓它變得有趣。

05

我想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我是一個工程師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離開矽谷的人認為矽谷開始變得過於傳統了,過多的政治偏見成了矽谷的驅動力。濫用人們的數據這太殘忍了。

在事物開始變得像一支職業運動隊的時候,你必須保持謹慎。如果一支隊伍總是能贏得勝利,他們就會自滿,有一點為所欲為,事情就是這樣。

這就是為什麼你看不到一隻球隊一直在拿冠軍。當我們認識的人,當一個團隊、團體或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贏家,然後他們開始表現出倚老賣老,這是艱難而痛苦的。

他們開始認為這些理所當然,並變得自滿以及有一些的沾沾自喜。

託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說《魔山》裡面有一個很妙的句子:「時間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他使用它,使用它,工程師,用它來為人類的進步服務。」人們認為這是對我人生使命的最為簡短的描述。

我正在嘗試,利用技術來讓美好未來的可能性變得最大化。從根本上說,這意味著保證我擁有未來,這就是為什麼可持續能源對地球的未來來說是如此重要。

工程師(engineer)這個單詞對我來說很重要。幾乎比企業家、創始人、CEO或任何其他頭銜都要重要。這是我認為的最準確的一種描述。

這就像開發新的技術去解決問題。科學是偉大的。科學是發現已經存在在宇宙中的事物,而工程是創造未曾存在過的事物。我想創造一些新的東西,而就我們知道的,這些東西以前沒有在宇宙中存在過,那太棒了。

我人生最充實的時刻,一是孩子們的出生,二是SpaceX首次進入運行軌道,我那個時候非常激動,在那之前我們經歷過三次發射失敗。

我是SpaceX的總工程師,所以,沒能入軌的主要責任真的在我。幸運的是,第四次我們成功了。當時的資金幾乎耗盡了,成功的時候,我感覺都不是喜悅了,我只是覺得鬆了一口氣。

06

在地球上出生,在火星上死去是一件很酷的事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挑戰是,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能的觸及範圍得到了擴展。我們擁有如此先進的技術,但是我們真的能很好地使用它嗎?

這將成為一場考驗。這個問題最後會成為許多文明的過濾器:我們能夠利用好這些技術,同時不讓自己被毀滅嗎?人類擁有這些先進的技術,是不是就和給一個小孩一把槍一樣?

我們必須要確保我們以對未來有利的方式去使用技術。為保證人類可以繼續存在,我們必須確保我們還有孩子。我們要考慮我們必須採取哪些行動,才能(讓人類)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大概在四年,或者六年後,我們能在火星上看到人類,我會在大概兩三年後進入太空。我說過我死後想埋在火星,因為人如果非得被埋在某個地方,那在地球上出生然後在火星上死去是一件很酷的事兒。

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打造太空文明。

最終生命的足跡遍布整個太陽系,然後超越我們所在的太陽系,達到其他的恆星系。和我們永遠待在地球上直到出現某個導致滅絕的災難相比,我認為這才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鼓舞人心的未來。

我的意思是,最終太陽會變得越來越大,並把海洋給蒸發掉。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最好做點什麼。我認為讓生命多行星化是很緊迫的事,因為這是地球存在45億年以來第一次有這種可能。

這個機會之窗可能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希望是這樣。但它也可能只會開放很短的一段時間。

文明不一定會終結,但是我們的技術水平可能會下降。

另一種可能是我們不是在某個瞬間毀滅

的,而是漸漸消亡的。因此,只要還有可能,我認為我們就應該採取行動。但是要明確,火星不會是繁華的度假勝地。

火星是真實存在的星球,因此我們能在那裡創造一個真實的文明。

但在剛開始時,這會有點像薩克裡頓(Shackleton)(英國南極探險家)給南極打的廣告。他說南極很危險,人們在那裡可能會死,會很不舒服,那將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吃的可能很不好。還可能會有可怕的事情。

但是那同樣是一場偉大的冒險,如果你能夠活下來,那將成為有史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登頂全球首富 卻賣掉房子打算移民火星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成為世界首富後,馬斯克在其社交平臺上回復網友評論稱,「How strange」。隨即又評論道,「Well, back to work …」。馬斯克素有「矽谷鋼鐵俠」的稱號,在特斯拉之外,他還擁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腦機接口」技術公司Neuralink以及交通隧道建設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等前沿科技的創業公司,移民火星則是馬斯克的最終目標。馬斯克在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他願意被埋葬在火星上。他預計,人類首次登陸火星可能是6年後,也可能是4年後。
  • 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給豬腦植入晶片,欲載人登陸火星
    「是的,我認為未來的你將能夠保存和重播記憶。」8月底,美國未來主義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線直播演示了小豬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新進展,這是其旗下「神經連接」公司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和他雄心勃勃的一系列「計劃」再次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 硬科技|世界首富馬斯克最新訪談,遠見令人震撼!
    ,馬斯克不僅大膽談到自己的觀點和下一步計劃,更是透露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非常精彩,比如: 在特斯拉和奔馳、豐田的合作中,兩家傳統車企並不熱情;他認為特斯拉最強的對手將來自中國;明年將實現L5;自動駕駛會比人類駕駛更加安全,但可能會讓駕照變得越來越難考;人類將在四到六年內登陸火星,他還希望自己也能葬在火星等等。
  • 馬斯克:特斯拉最大競爭者可能來自中國 想葬在火星因為很酷
    中國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那裡有一些非常好的公司,而且員工工作非常努力。在訪談中,馬斯克還分享了自己對新冠疫情、特斯拉發展目標、自動駕駛、個人財富、移民火星諸多領域事務的看法。在新冠疫情方面,馬斯克表示疫情並未改變自己對病毒的看法,今天夏天可能有用不完的疫苗。他還表示,mRNA尤其有趣,因為他們可能是癌的潛在治癒方法。
  • 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詳解火星登陸探索計劃
    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發射一艘貨運飛船前往火星,之後於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並於2025年抵達火星。開闢貨運航線運設備馬斯克在專訪中說,前往火星長達數月的旅行「艱難、危險、難度極大」,但肯定會有人願意前往火星,「就像英國殖民地的建立一樣,有人願意冒險,他們希望成為先遣者」。
  • 馬斯克最新訪談全文,信息量極大,遠見令人震撼
    在這次訪談中,馬斯克也是敞開心扉,不僅大膽談到自己的觀點和下一步計劃,更是透露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非常精彩,比如:在特斯拉和奔馳、豐田的合作中,兩家傳統車企並不熱情;他認為特斯拉最強的對手將來自中國;明年將實現L5;自動駕駛會比人類駕駛更加安全,但可能會讓駕照變得越來越難考;人類將在四到六年內登陸火星,他還希望自己也能葬在火星等等。
  • 全球首富馬斯克,如何把錢從地面投向火星?
    把人送上火星是最高優先級SpaceX去年完成了首次載人飛行的壯舉,創造了人類商業航天的歷史。戴曼迪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馬斯克正在考慮將SpaceX的「星鏈計劃」(Starlink)項目拆分上市,也有望給馬斯克帶來新的財富增長點。
  • 1.4萬字馬斯克訪談實錄,從睡工廠到上火星
    在這次訪談中,馬斯克也是敞開心扉,不僅大膽談到自己的觀點和下一步計劃,更是透露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非常精彩,比如:在特斯拉和奔馳、豐田的合作中,兩家傳統車企並不熱情;他認為特斯拉最強的對手將來自中國;明年將實現L5;自動駕駛會比人類駕駛更加安全,但可能會讓駕照變得越來越難考;人類將在四到六年內登陸火星,他還希望自己也能葬在火星等等。
  • 成為全球首富,卻只想移民火星!馬斯克這個來自未來的男人!
    馬斯克的火星夢 我們都知道,馬斯克不僅是特斯拉的CEO,也是SpaceX的CEO。 而SpaceX的終極商業目標是火星殖民計劃! 馬斯克說過:如果我的團隊可以沒有我的話,我願意一直呆在火星,甚至在那死去。
  • 馬斯克的星辰大海,並非一片祥和:火星是繼承者還是背叛者?
    本文將從移民火星的理由、可行性和潛在的問題出發,探討以下幾個問題:一、人類為什麼需要移民火星二、火星是否是唯一選擇三、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及可行性四、火星文明是地球文明的延續還是終結(特別提示:文末附7分鐘完整版2020年12月9日最新的SpaceX「星舟」原型機SN8發射/回收視頻。
  • 馬斯克對2026年送人上火星仍有信心:運氣好或4年內實現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馬斯克對2026年送人上火星仍有信心:運氣好或4年內實現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12月1日說,他依然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到2026年載人著陸火星「高度自信」。
  • 馬雲馬斯克對話實錄:相信我們,相信人類,相信年輕人
    馬斯克表示,開發火星並不是因為「我覺得地球沒有希望了,但畢竟存在這種可能」,比如地球可能會因種種原因導致文明毀滅,我們只能搬到另一個星球上。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曾發布登陸火星計劃,馬斯克曾在2017年發布《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的文章中詳細地描述了在火星上建立「可持續城市」的願景。
  • 2028年人類將嘗試登陸火星,你知道火星上的日食是什麼樣的嗎?
    火星很快就要迎來三枚探測器同時造訪,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人類發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水手4號」,從那時開始人們才開始對這顆古人口中的「熒惑星」有所了解,那麼火星到底是一顆什麼樣的行星呢?下面來看看一組關於火星的知識。
  • 埃隆馬斯克:誓言改變人類,整天想著「飛上天」的6500億富豪
    導語:埃隆馬斯克:誓言改變人類,整天想著「飛上天」的6500億富豪「沒有人比我更堅信科技的魅力,它無處不在,它為我帶來不可想像的空間,我的一生都在和科技競爭,而我將會科技推動世界,改變人類,這是馬斯克曾經對員工說過的話」如果說普通人相信科技改變生活,那麼埃隆馬斯克是一個
  • SpaceX詳細介紹了把人類送上月球、火星等地的新時間表
    公司總統格溫說:「SpaceX的目標是在2020年送人類與貨物到達月球。這是肖特韋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是與投資者羅恩巴倫一同亮相時說的,並且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的記者邁可爾希茨在推特上分享的評論中,也重申了這個公司的目標是讓正在開發的星際飛船在下一年進行運行軌道。這是SpaceX的官員一系列目標中最新的一個,這些目標描繪了未來幾十年對太空的探索計劃。
  • 馬雲、馬斯克「激辯」45分鐘!人類和AI誰聰明?
    我不是樂觀或者是悲觀的人,我覺得未來科技發展的速度變化會很快,將會超越我們理解它的能力。關鍵詞二:火星火星粉or地球粉? 馬斯克有一個「火星夢」人盡皆知,甚至為此創辦SpaceX。他曾承諾:2022年超重箭+星艦首飛火星,2024年首次載人飛往火星,搶在人類重返月球前登陸火星。不過對此,馬雲有些不屑。
  • 馬斯克:2030年移民火星!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
    馬斯克:2030年移民火星!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31,13點02分,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帶著兩名太空人成功升空,並與國際空間站接軌,整個世界為之沸騰。一個私人商業公司,居然能造出載人飛船,並成功送太空人進入空間站,其最大的功臣莫過於公司總裁,埃隆·馬斯克。
  • 全球首富馬斯克:最有錢的窮光蛋,賣光房子也想葬在火星
    2020年,使用獵鷹9號火箭將載人龍飛船送入軌道,搭載了4名太空人。馬斯克和SpaceX再一次改寫了人類的航天史。而在這一扇通往未知的門後,隱藏著人類敘事範式的重大轉折。正如尤瓦爾.赫拉利在其《人類簡史》說的那樣:「人類的認知革命靠講故事驅動」,馬斯克恰好是最新一個註腳。
  • 馬斯克如何徵服火星:發射1000艘飛船,運送10萬人抵達火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SpaceX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認為,人類需要離開地球,從而確保人類能夠在災難到來時生存下來。12月10日,該公司星艦飛船原型機SN8升空抵達12.5千米高空後,但由於著陸過程過快,最終爆炸,整個飛行測試時間大約6.5分鐘。
  • 火星移民實現後,土地屬於哪個國家的呢?誰先移民就屬於誰的嗎?
    在目前人類探索太空發現,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火星是比較接近於地球的行星,無論是光照還是火星的構造都是最適合人類移民的,更何況距離地球也不是很遠,目前人類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對其進行了探索,發現火星地底下有冰海,那麼冰可以融化成水,水是生命之源,滿足人類以及生物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雖然人類目前還沒登陸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