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1-01-07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譯 | 信儀編輯 | 漠影

智東西1月6日消息,在新年伊始,紐約時報編輯Michael Roston通過一篇文章,把2021年人類即將在月球及火星範圍完成的任務做了預告。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

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本文是Michael Roston對新一年人類在太空探索方面將要完成事件的梳理和預告:

一、中美阿探測器2月齊聚火星

在2021年開始約一個月後,三艘來自不同國家的宇宙飛船將相繼抵達火星附近,分別為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NASA的毅力號和阿聯的希望號。這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均於2020年7月發射升空,預示著今年將是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攜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來源:新華社

去年夏天,阿聯、中國和美國一併在7~8月的火星探索窗口期「扎堆」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只有在這段時間,從地球出發的太空飛行器才能沿著最節省燃料的軌道到達火星。因此,不出意外的話,這三艘宇宙飛船會在軌道或行星表面聚集成一個繁忙的「探索者社區」。

第一個到達火星的將是阿聯的希望號軌道飛行器,它將於2月9日抵達目的地。這是阿拉伯國家太空計劃中第一個執行任務的深空探測器。這項任務的目標是研究火星大氣層空間站,將有價值的數據傳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也將於2月10日抵達火星。在繞火星飛行一段時間後,火星車將於5月著陸火星表面。要使火星車完好無損地降落在太陽系第四顆行星表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之前只有美國的NASA完成過幾次火星車著陸任務。如果天問一號的火星車能成功在火星著陸,這將延續中國的航天成就記錄。

2月18日,美國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將抵達火星,並即刻衝向火星表面。如果火星車能成功著陸,探測器將在一個乾涸的火山口湖和河床中尋找滅絕生命的跡象。但在此之前,毅力號還將部署一架名為「機智號(Ingenuity)」的微型直升機,讓它在稀薄的火星大氣中嘗試飛行,完成它自己的使命。

二、 聚焦月球表面

▲Astrobotic著陸器,該著陸器預計將為NASA運送科學技術有效載荷到月球表面 來源:法新社

在過去的七年中,中國的太空飛行器已經三次著陸月球,但自從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結束後,美國NASA的太空飛行器就再也沒在月球著陸過。而2021年,這一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從而深化美國太空探索的商業轉型。

在過去十年中,NASA一直依靠私人公司建造和運營,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和載人太空飛行器。目前,NASA正在嘗試在「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ommercial Lunar Payload Services,CLPS)」計劃中採用類似做法。NASA在CLPS計劃中已與一些私人公司籤訂合同,製造無人月球著陸器,將NASA及其他客戶的貨物運到月球表面。

其中第一家公司是匹茲堡的太空機器人(Astrobotic)公司,他們計劃在今年6月發射「遊隼(Peregrine)」著陸器到月球。今年10月,由休斯頓直觀機器(Intuitive Machines)公司製造的Nova-C著陸器也將緊隨其後。

NASA還計劃在這個十年中讓太空人重返月球。第一步,他們將針對未來美國深空發射任務建造的大規模太空發射系統,進行無人飛行測試。這一任務面臨著推遲發射的風險,且消耗了大量成本,但NASA仍計劃在2021年進行一次被稱為Artemis-1的旅行。火箭將把「獵戶座」太空艙送往月球進行繞月飛行,繼而返回地球。這項測試暫定於11月進行。

三、 探索太空更深處的秘密

▲美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部分鏡片 來源:NASA

受技術和成本問題所困,哈勃望遠鏡的繼承者——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的發射被推遲了好幾年。NASA及全世界不少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都渴望看到它能在今年十月底離開地面。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考慮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情況後確定了這一時間,但其他問題的影響又增加了這一時間表的不確定性。

今年7月,NASA即將發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太空飛行器,旨在測試太空飛行器是否能夠讓未來朝著地球表面移動的小行星發生偏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它將訪問一對共同圍繞太陽運行的近地小行星Didymos,並嘗試通過碰撞來推動較小巖石的軌道。

接著,NASA還計劃於今年10月發射露西(Lucy)探測器,它將飛得更遠,甚至飛越木星軌道。露西的任務將跨越12年,前往七個不同的小行星,包括一個Main Belt小行星和六個特洛伊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由於木星的引力限制而被困在那裡。科學家認為,這些太空巖石上可能隱藏著太陽系外行星形成的秘密。

四、 人類太空飛行新熱潮

▲波音公司的星際飛船在軌道上的插圖 來源:波音公司

隨著SpaceX公司成功將兩組太空人送入空間站,人類太空飛行在2020年實現了轉型。SpaceX可能會在2021年將更多太空人送入太空軌道,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太空人都在為NASA和其他政府的太空機構工作。多家公司正在與SpaceX合作,將付費客戶送上Crew Dragon太空艙。這些公司中的一家——公理空間(Axiom Space)可能將在今年年底將首批私人遊客送往空間站。

當NASA選擇SpaceX公司為其太空人建造運輸設備時,它也僱傭了波音公司來做同樣的事情。

2019年12月,在一次無人駕駛的軌道測試中,一系列的錯誤幾乎導致波音公司的Starliner飛船遭受災難性的損失。為了彌補這次失敗的飛行,波音公司最早將在今年3月進行第二次試飛。

今年,其餘一些太空之旅也在吸引著不少人的注意力。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和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可能會讓付費客戶在2021年前往太空邊緣進行短途旅行。

中國還可能在今年開始建設空間站,使其未來在低地球軌道上定期有人類存在。

五、 太陽系的「Showtime」

▲2019年從印度尼西亞的廖內省(Riau Province)觀看的「火環」日食

如果說2020年教會了人們什麼的話,那就是對意想不到的事情保持期待。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讓世界變得灰暗,但人們依舊會為在夏季看到NEOWISE彗星劃破天際而驚訝,為冬至時木星和土星上演「大合相」而感慨。儘管宇宙很大,但從我們的小小宇宙出發,可以看到它的很多部分。

2021年5月26日,月亮將運行到距離地球的最近點。預計當天19時14分,太陽、地球和月球將排成一條直線而發生月全食,有人稱其為 「超級血月」。澳大利亞、太平洋島嶼及美國西部的人們將擁有最佳觀測視角,美洲其他地區及東亞和南亞的人們也能看到看到月食的部分活動。

大多數處於北美地區的人們不得不等到2024年,才能經歷像2017年8月一樣的日全食。但在今年6月10日,一些北美人將能體驗到三年後日環食帶來的場景,屆時,部分天空會變暗得暗淡。

當月球與地球距離過遠的時候,月球無法完全遮住太陽,會在其邊緣留下一圈陽光,就會產生日食景象,這一景象也被稱為「火環」。這次不同尋常的日食將會跨越北極,只有在加拿大和俄羅斯一小部分地區的人們才能看到這次月食全景。此外,那些願意早起去往東海岸部分地區的人們,可以在當天早上日出時分看到日偏食。

結語:2021年宇宙世界看點滿滿

紐約時報編輯Michael Roston用一篇文章簡要概述了2021年人類將在地球外完成的探索。中美阿探測器齊聚火星,私人航天試驗和深空探測都可以作為人類航天故事上的裡程碑,人類對外太空探索的進程也像坐上了火箭,飛速發展。

從半個世紀前的美蘇太空競賽,到如今對航天探索的新浪潮,人類的目標從來不止局限於地球。就像Michael Roston所說,人類可以看到大宇宙的很多小部分。宇宙很大,其中驚喜需要我們一點點探索。

來源:紐約時報

相關焦點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 從火星到月球,2021年各國的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和天象奇觀介紹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 傾聽火星「心跳」、飛越最遠天體…太空探索好精彩
    傾聽火星「心跳」 探索最遠天體  回望2019,太空精彩紛呈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50年前,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功踏上月球表面,成為首批登陸地球以外天體的人類,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徹底點燃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和夢想。
  • 《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偉大的人類進化暢想曲
    後代大量作家及哲學家以奧德修斯的漂泊和由此產生的對自我有限性的認知以及對不可逆轉的過往時空的鄉愁為原型,不斷論述整個人類無家可歸的精神漂泊。而電影《2001太空漫遊》卻並不對起源帶有鄉愁,它不夾雜憂傷地探討人類的存在,繼承尼採的永恆復歸(The eternal recurrence)思想,用影像譜寫另一曲《奧德賽》。
  • 詳解2021年重大太空任務:中美探測器相隔兩月著陸火星
    騰訊科技訊 1月8日,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2020年是個異常艱難的年份。但從太空探索角度來看,2020年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載人龍飛船將太空人兩次送上國際空間站,日本和中國將外星巖石帶回地球,NASA從小行星本努(Bennu)上成功獲取樣本。對火星的熱情在7月份達到頂峰,當時有三次任務發射往這顆紅色星球。來自NASA、中國和阿聯的探測器正前往火星途中,它們將在2021年到達目的地。
  • 火星——蘇聯太空探索的噩夢
    蘇聯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先驅。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蘇聯的太空飛行器第一個降落月球,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蘇聯雖然是第一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但其發射的所有火星探測器都失敗了。火星簡直成了蘇聯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噩夢。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張振興錯過了這頓火鍋,還有更多的工作在等著他。他的夢裡都是衛星,而四年級兒子的夢裡只有媽媽和姥姥,「爸爸」,是每周履職半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第三幕火星我們來了!「Mars(火星),here we come(我們來了)」!
  • 專家稱移居太空可能性越來越高 火星或成首選(全文)
    龐之浩:就目前人類已經了解的宇宙,綜合距離以及人類生存環境來說,應該是火星最適合太空移民。例如一些科學家計劃在火星上建設化工廠、核電站,不停地製造溫室氣體,產生溫室效應,使火星上零下幾十攝氏度的溫度上升到零下幾攝氏度,增加火星大氣密度;一些科學家提出在火星軌道上設置幾個巨型反光鏡,把太陽光反射到火星上,提高火星表面溫度;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二氧化碳逐漸變成氧氣,為了加快生成氧氣的速度,要在火星上大規模種植植物,並培育出能釋放更多氧氣的「超級植物」。
  • 三大火星探測器奔向火星:路程已過半將尋找外星生命
    NASA的任務是最為龐大,派遣下一代漫遊車,將跟隨「好奇號」的腳步,揭示更多我們的鄰居世界。 「希望號」(Hope Mars)火星任務是首個被送往另一個星球的阿拉伯衛星,它將跟蹤整個天氣周期,從而傳回火星的天氣信息。「天問一號」是中國首個完整的火星任務,包括用自己研發的火箭發射,也將是繼美國之後又一個登陸火星的國家。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去火星過年!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
    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火星軌道 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1月3日6時,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測控系統總師李海濤老師則介紹,天問一號將於2月10日左右抵達火星軌道,也就是大年二十九前後。
  • 美國新一代宇宙飛船靜待首次太空飛行
    據國外媒體報導,11月12日,美國宇航局「獵戶座飛船」抵達佛羅裡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37號太空發射架,預計12月4日搭載「發射聯盟三角洲IV號」重型火箭發射升空完成首次太空飛行。獵戶座飛船將飛行96560.64公裡(60000英裡),在開始攜載太空人執行深太空目的地任務之前,無人太空飛行模式將測試該飛船的多項系統運行狀況。該飛船包括:機組和服務艙、發射中止系統、連接至火箭的適配器,所有模塊均在10月份組裝完畢,等待運送至太空發射架。
  • 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2020年對於航天業(以及所有行業)來說都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充滿挑戰的,一系列將於2021年發射或抵達目的地的令人興奮的任務仍在繼續推進。從火星到小行星、太空機器人等,我們將看到太空探索在整個太陽系繼續擴張。
  • 2018年十大空間探索新聞:意外闖入太陽系的不速之客已經遠離
    2018年對於人類而言是個略帶一點驚喜的年份,在空間探索方面依舊是穩步前進,但沒有出現相當驚人的發現。川陀太空認為,2018年在人類空間探索方向上排名第一的應該是發現第一顆星際小行星1I/?Oumuamua。這顆小行星的發現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有太陽系之外的天體進入我們的恆星系統。第一、發現星際小行星1I/?
  • 馬斯克如何徵服火星:發射1000艘飛船,運送10萬人抵達火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SpaceX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認為,人類需要離開地球,從而確保人類能夠在災難到來時生存下來。12月10日,該公司星艦飛船原型機SN8升空抵達12.5千米高空後,但由於著陸過程過快,最終爆炸,整個飛行測試時間大約6.5分鐘。
  • 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詳解火星登陸探索計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提出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他近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透露了更多火星探索計劃的細節。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發射一艘貨運飛船前往火星,之後於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並於2025年抵達火星。開闢貨運航線運設備馬斯克在專訪中說,前往火星長達數月的旅行「艱難、危險、難度極大」,但肯定會有人願意前往火星,「就像英國殖民地的建立一樣,有人願意冒險,他們希望成為先遣者」。
  • 三男三女在太空艙待了一年,模擬火星生存環境,出來後十分興奮
    人類即將展開對火星的徵服之旅。按照SpaceX私人太空探索公司的規劃,他們很有可能將在未來的10年內啟動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在21世紀內,一個規模超過萬人的火星城市可能會被建立起來,這無疑讓人心馳神往。然而,火星環境畢竟跟地球截然不同,如何保證人類能夠適應?
  •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2020年是人類持續駐留空間站的第20年,載人「龍」飛船完成飛行後返回美國海岸,使開展更多的載人月球探測關鍵科學研究成為可能。通過承諾遵守《阿爾忒彌斯協定》的原則,NASA及其合作夥伴將幫助確保人類在太空領域享有和平與繁榮的未來。
  • 2013年十大太空事件:俄羅斯隕石墜落居首
    6、展開商業太空競賽商業太空探索已不是「一馬當先」的時代了,SpaceX曾是唯一向國際空間站運輸貨物補給的商業太空公司,目前,SpaceX有了新的競爭夥伴,今年9月,美國杜勒斯軌道科學公司通過Antares 火箭發射「天鵝座」貨運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
  • 1969年,阿波羅9號差點與太空巖石相撞,84歲太空人回憶時透露
    趣味探索訊 在人類沒有登上月球之前,美國阿波羅系列飛船進行過多次太空演練,從阿波羅1號到阿波羅10號,阿波羅9號飛船就是其中的一艘。阿波羅9號於1969年3月3日成功進入外太空,然後運行在低地球軌道上,測試飛行性能和模擬登月過程,它是人類史上首個帶有月球艙(LM)的完整阿波羅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