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朱元璋的後代真的各個都比朱允炆強?

2021-01-21 文蹤旅跡

明代的知名度,諸位老朱家的奇葩帝王是貢獻了一份力量的。

這些皇帝要麼胖到走路都需要兩個人架著,要麼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木匠手藝,要麼對上朝避之不及……總之,他們本人很有個性,在位時的朝政也多少有可圈可點之處。

在一番比較之下,僅做了五年皇帝就被拉下臺的明惠宗朱允炆,看起來就有些比不過老朱家的其他帝王了。

不算朱元璋這位開國皇帝,至南明政權覆滅,明代共經歷了22位帝王。所以朱允炆可比較的,共有從明成祖到明昭宗的20人。這20人除了朱棣是朱允炆父輩,朱高熾是同輩,其他倒是實打實的晚輩。

與朱棣這位長輩比較,朱允炆確實是輸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因為朱元璋支持,朱允炆成了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逝世,朱允炆便被推上了帝位。

只是朱允炆能有這一天,並不是因為他在一眾朱家子弟裡才能最為優秀,而是朱元璋最終決定將皇位留給長子朱標一脈。所以在朱元璋將朱允炆立為皇太孫的那一天,朱允炆"命定"的死對頭朱棣也被板上釘釘。

只可惜而後靖難之役證明,朱允炆是鬥不過朱棣的。在朱棣率大軍攻入南京城後,朱允炆只迎來個下落不明的結局,從此再也沒能翻出什麼風浪。所以和朱棣比較,"成王敗寇",朱允炆確實是遜色了。

與朱高熾這個同輩比較,他倆在倒黴這事上的"成就"著實算得上平分秋色。朱允炆做了五年皇帝就被朱棣拉下來,生死未卜。而體弱多病還身形臃腫朱的高熾儘管最終被朱棣送上了皇位,但即位一年就重病辭世。

朱允炆和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都不長,但他們追求太平盛世的願望倒是都很強烈。為此,他們為政也可算是踏實進取,把事情做到了實處。不過由於在位時間太短,根基不夠穩固,他們的指令也效力有限,對大明社會的影響更是有限。因此這兩人相較,倒還真的是同輩"相同"了。

而與一眾後輩相比,朱允炆其實算是有"輸"有"贏"。大明的巔峰是在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三代人手中實現的。與朱瞻基這個晚輩相比,朱允炆是確有不足的。

在政治上,朱瞻基比朱允炆更有手段,將整頓吏治踐行得更加徹底。且因為早年跟隨朱棣出徵,朱瞻基比朱允炆更清楚軍事於一國的影響,成功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亂,並停止了對交趾的出兵。攘外納內,朱瞻基做得都比朱允炆好。故而最後是朱瞻基見證了一個盛世,而非朱允炆。

且在朱瞻基之後的較有作為的帝王,譬如明孝宗朱佑樘、明穆宗朱載坖和明神宗朱翊鈞,其政績都比朱允炆亮眼。具有明代典型的政治制度或事件,諸如內閣制度、"一條鞭法"、《大明會典》等,一件都和朱允炆沒關係。因而和這些後輩相比,朱允炆也能說是被壓了一頭。

不過若是與明思宗朱由檢、明英宗朱祁鎮,乃至南明政權的諸位帝王相比,朱允炆無疑又是優秀的。雖說朱允炆在朱棣的步步緊逼下沒能保住自己的皇位,但好歹沒讓天下換了個姓。可朱由檢連老祖宗留下的江山都丟了,雖說他也是萬般無奈,但這點也確實比朱允炆更糟了。

朱祁鎮呢,則是比朱允炆要荒唐得多。朱允炆一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沒守住自己的皇位,而朱祁鎮就是對自己太自信了些。朱祁鎮寵奸邪,縱宦官,御駕親徵結果把自己送到了敵軍大牢。好不容易被明代宗派人安全接回來了,結果又發動奪門之變將宵衣旰食的明主朱祁鈺拉下臺。

就衝著朱祁鎮把帝位當兒戲,把私利放於國家利益之上的種種,我們就足以說朱允炆比朱祁鎮好得多。

至於南明政權的那三五個朱家兒郎,別說是讓朱允炆和他們比個高下了,恐怕朱允炆一"見"到他們都想把他們罵個狗血淋頭。朝廷舊部加起義軍,多達百萬兵馬。結果這百萬人各自為政,追名逐利,愣是連二十餘萬的清軍都沒攔住。

如果說朱允炆是沒守住朱元璋留給後人的龍椅,朱由檢是沒守住朱元璋留給後人的"明",那朱聿鍵、朱由榔這些自立為帝的朱家子孫就是連朱元璋的牌位都給丟了。

這麼一比較,朱允炆當年都算好的。

是故我們若是按成就給明代帝王排個排行榜,朱允炆應當是位處中遊,"不功不過"。他在和朱棣的較量中丟了皇位,這固然窩囊。但他在短短的五年間,也確實為朝野做了不少好事。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用在朱允炆身上反倒是比用在朱由榔等人身上合適的多。

相關焦點

  • 也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般是不思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重點不是比上,而是比下。
  • 朱元璋曾立一奇葩規定,令後代子孫很頭疼,如今卻幫了化學家大忙
    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從小吃盡苦頭,受盡磨難,他種過田、放過牛,當過乞丐,做過和尚,說實話,他的文化程度並不算高。 而且他後代,也絕不能起這樣「沒內涵」的名字,於是乎朱元璋叫來各個學識淵博的大臣,一起為他的子孫後代起名字,很快,便得出了「姓名詩」。 《皇明祖訓·禮儀章》上書:凡東宮、親王位下、各擬名二十字。日後生子及孫,即以上聞,付宗人府。所立雙名,每一世取一字以為上字;其下一字,臨時隨意選擇,以為雙名,編入玉牒。至二十世後,照例續添,永為定式。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當時有一位讀者在評論中質疑筆者,說朱元璋的孫子不是「高」字輩麼,怎麼變成「顒」字輩了呢?筆者為此特地解釋說朱顒炔是朱,而並非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本以為這樣解釋應該很清楚了,結果還是有人繼續質疑筆者是否理解原來的提問者是什麼意思。筆者想了很久,突然領悟到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每一個兒子,都有自己這一房子孫的字輩世系。比如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次子。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有一句安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這句話其實安慰不了人。只要常常存著跟人比較的心,就永遠不會快樂。——蔡康永如果用來安慰人,「知足常樂」這個詞,會顯得更舒心。這兩者的區別在哪裡?但是,如果和別人比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好,那麼其實不用比,因為你總有一個方面,比其他人更強,也總會有一個方面遠遠不如其他人。快樂永遠來自於心,而不是比較。
  • 朱元璋可能是學化學的,看看這些後代的名字,我不相信你們認識
    今天我們為大家講的是關於朱元璋的故事,這裡面很有意思的是,朱元璋的後代名字都呈現出了一定的規律,而且這些字眼都比較難認,都是一些和化學相關的字眼,我們都懷疑朱元璋可能是學化學的了。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八字
    八字中食傷過重為忌,盜洩日主過強,喜印比生助日主,日支巳火幫扶日主,地支又有木來生,時幹透出壬水貼身克日主,但壬水正官被地支正印洩掉力量,力量不強,所以不足為懼。只是八字月令,年支傷官旺且透出,去生財星,也代表自己會有些急躁,在事業求財上,有時候不夠理智,考慮不夠周全,缺乏計劃,準備不足,急於求成而導致事情的結果和自己計劃相悖。
  • 【紙上談兵】淺談SN和LGD的世界賽前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紙上談兵】淺談SN和LGD的世界賽前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SN和LGD分別以三、四號種子的身份代表LPL參加今年的世界賽。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不是清朝才發明嗎
    ——朱元璋提到明朝第一位君主朱元璋,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是他農民出身最終成為皇帝,還是他大肆屠殺功臣,亦或者是他違背嫡長子繼承制,扶持朱允炆作為皇帝?對於理科生而言,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上有著許許多多見所未見的字,分別對應著相應的化學元素。想必很多理科生在剛開始接觸元素周期表的時候,一定連這些字的讀音都認不全吧。
  • 朱元璋嫡孫命裡缺火取名朱允炆 後在宮中放火自焚
    原標題:朱元璋嫡孫命裡缺火取名朱允炆 後在宮中放火自焚 清人取名必查的《康熙字典》 古代進入學堂前,學生要取一個「學名」。(圖系敦煌莫高窟中唐時期壁畫) 中國最早的姓名即出現於甲骨卜辭上。   再過兩天,就是秋季新生入學的日子了。過去,孩子入學啟蒙時,都會起一個正式名字,即所謂「學名」。 名字,在現代人看來是一個詞兒,一個意思。但在中國古代,「名」和「字」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名就是名,字就是字。
  • 人生在世 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佛陀說:「人的痛苦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世間的苦都可歸在這八類當中」,然而,所謂的個別的「放大痛苦」,應該就是「比較苦」,把自己和別人比較,因而帶來的痛苦。人生在世,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和比你好的人比,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可能就會有痛苦;你和不如你的人比,可能挺得意的。
  • 榴槤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贛南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車釐子
    車釐子:榴槤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贛南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01贛南臍橙自由了,車釐子也自由了榴槤,由於原產地減產的原因,價格是一路飆升。顯然沒有,要不然,銷量不會上不去。02那麼,為什麼很多水果自由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今年很多應季水果迎來大豐收,比如贛南臍橙、車釐子等,不降反升的榴槤只是個例。
  • 朱元璋的奇葩規矩,讓子孫很無奈,卻讓化學家省了許多勁
    在中國取名字是很有講究的,農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卻為後代取名立下了高大上的規範,很值得研究,也很有意思。朱元璋有26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他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輩分表;每個表20個字,從他的孫子開始依次向下起名字。
  • 心理學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會從心靈上讓你真正快樂
    心理學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會從心靈上讓你真正快樂 文/磊磊 「只看我所擁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這原是一句禪偈,但意義深刻。無論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家業有成的人士,都不要有比拼之心,要知道人比人,氣死人。
  • 此將領只因禍從口出,被朱元璋盯上,最後被處以剝皮實草之刑
    最後,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命人抓捕藍玉。藍玉雖然堅決地表示自己絕對沒有謀反的心思,但他也知道是朱元璋容不下自己了,不管自己說什麼,最終都是難逃一死的。最後,藍玉被處以剝皮實草之刑。剝皮,是古代一種十分殘酷、十分不講人性的刑罰,與凌遲相比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明朝皇帝的名字中都帶有五行?這和朱元璋立的一個規矩有關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首先這個朝代是中國封建時期最後的由漢人掌權的國家。其次,明朝在二百七十六年中總共誕生了十六位皇帝。而這十六位皇帝中有十三位都葬在同一處地方。這十六位皇帝,從開國的朱元璋到最後的朱由檢,其中國家也是由興盛變為衰敗。
  • 朱元璋駕崩前,聲嘶力竭重複著4個字,但旁人全都當沒聽見
    這種思想早在秦朝開始統一六國時就已存在,只不過秦朝時間太短,秦二世一繼位,朱元璋當然希望自己拼下來的江山,能夠永存,太子朱標一直是他眼中的接班人。就在這一天,太子朱標年事已高,年事已高的時候,留下了皇長孫朱允炆。對朱元璋而言,太子之死,猶如晴天霹靂,這樣,皇位似乎落了空,但朱元璋將目光投向朱標之子,朱允炆,這讓眾皇帝十分不悅。
  • 朱元璋的嶽父入宮探望女兒,觸犯了什麼?就被朱元璋直接處死
    封建社會女人為妃,為妾的都不是真正意義的妻,比下人強點罷了,妃,妾是要給王子或公子下拜的,而其父母根本不算什麼嶽父嶽母,只是比奴才高一點。貴妃的父親是沒資格稱國丈的,只有皇后的父親才能稱國丈。國舅一般也是皇帝的娘舅,而民間把貴妃的娘家兄弟也稱國舅,屬於亂沾皇親國戚的光。自從武則天誅殺長孫無忌,國舅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從此再無國舅當權現象。
  • 歷史探秘 智勇雙全的朱棣為何得不到朱元璋的青睞?
    皇宮中的女性可以說都是皇帝的人,雖然在真實的歷史之中皇帝老婆的數量達不到上千人,但數量依然是不少的,主要還是看皇帝本人的意思,擁有上萬名的老婆也只是封建君主一句話的事情。而皇帝老婆多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子女多了,但是皇位只有一個,自然是無法平均分配的,只能有一個子嗣可以繼承皇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 22.89萬起的尷尬,福特金牛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22.89萬起的尷尬,福特金牛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說到福特金牛座就不得不從金牛座的定位說起。在2015年上海車展上,長安福特正式發布了國產金牛座車型,這也是長安福特在國內尺寸最大的一款轎車。其對標車型是當時的豪華品牌中級車奧迪A6L、寶馬5系、奔馳E級。
  • 明朝16帝聚在一起,以朱元璋的暴脾氣,哪些皇帝會挨他的揍
    朱元璋雖然為人殘暴,殺了很多功臣,但他勤政,也算一個好皇帝。他這樣一位脾氣暴躁的皇帝,假如見到他之後的16位明朝皇帝,他會揍誰?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是個仁慈善良的君主,雖然他即位後,就揮起了削藩的大棒,逼死了朱元璋的一個兒子,但為了鞏固皇位,朱元璋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