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縣永鎮橋的傳說,石猴成精調戲民女,千年修行前功盡棄

2021-01-17 仔仔說旅遊

位於仙居縣白塔鎮寺前村的永鎮橋,位於仙居名勝八景之一的水簾瀑布前,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橋前立著一塊碑,碑上說,該橋是古代黃巖到仙居田市、白塔乃至東陽、義烏古鹽道的歸宿,對仙居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而且這座橋令人津津樂道,故事中的橋頭欄柱上的石猴成精。

永鎮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面護欄柱上雕有石猴,石獅。最初建橋的時候,一位石匠從遠處一座廢棄的寺院帶來一隻精雕細琢的石猴,也安上了石橋。

石猴不知道在寺院呆了多久,每天聽僧人念佛,才剛剛萌芽,還沒到火候,就已經比其他新造的石猴多了幾分靈性。

大橋建好後,因為石猴特別可愛,路過的行人經常摸摸它玩,石猴被摸得光亮閃閃。猴本已吸收日月之精華,此時又得到人世間煙火味,成精在即。

在水簾寺裡,一隻長老覺察到石猴即將成精後,一天專門過來撫摸猴頭說:「你已有千年修煉之身,實屬不易,修得正果後,要行善積德,決不能做壞事,否則後果不妙,一定要謹記。」石猴還沒有完全開化,懵懵懂懂地點點頭。

長老見猴子能教,便助他一臂之力,當夜猴子成了能變得自如的小精靈。

石猴子成精後,常出石橋,上躥下跳,到附近景星巖、水簾洞遊玩,也到市集區走走,享受人間的繁華,慢慢忘卻了老去的勸告。

有一天,附近村的幾個姑娘上了橋玩,一個姑娘摸著石猴的光頭說:「這個小猴子玩得真好!」夥伴接嘴說,你喜歡,晚上就讓小猴子陪你吧。在那兩個女孩發出一陣喧鬧之後,她們嘻嘻哈哈地回到家裡。

沒想到情竇已開的石猴去了,被姑娘們的調笑弄得心煩意亂,再也無法忍受寂寞了。那一夜,夜深人靜,猴子變得後生小模樣,來到姑娘的房間。

女孩忽然看見一個陌生男人走了進來,嚇得在椅子上癱倒。石猴子對姑娘說,承蒙姑娘白天的厚愛,今晚特來陪姑娘。女孩還沒有開口,石猴向女孩吹了一口氣,女孩頓時茫然不知所措,搖搖晃晃…天快亮的時候,石猴就躲開了。

從此,石猴每天晚上故伎重演,夜以繼日,姑娘苦不堪言卻無顏對父母說,精神天天萎靡下去,臉黃肌瘦。她的媽媽發現後多次詢問,女孩才把真相告訴媽媽。

媽媽見多識廣,見姑娘說這小後生來去無影,必是妖精作祟。媽媽也是個凡人,沒有辦法懲罰小妖精。後經考慮,聽說妖精怕女人用過的紅頭繩,便讓女兒晚上小後生再來,將繫著頭髮的紅頭繩偷偷地系在自己的衣袖裡。遺憾的是石猴法力大,當夜還用紅頭繩瀟灑的脫去。

媽媽心急如焚,第二天就想去水簾寺求長老幫忙。過了永鎮橋,母親看見其中一隻石猴身上繫著女兒的紅頭繩,頓時明白是石猴變了妖精。媽媽不敢驚動石猴,來到水簾寺,告訴長老石猴關於自己女兒的事,求長老救自己女兒一命。

長老一聽,仰天長嘆,說這畜生終難修得善果,罷罷,我是助他成精,還得我來收拾。老人叫姑娘媽媽回家準備一盆婦女用過的汙水,然後一起來到永鎮橋。長老在口中念念有詞,母親將汙水潑在了石猴的頭上,石猴的千年道行就此破滅,變成了一隻真石猴,永鎮橋頭。

相關焦點

  • 靈明石猴當官,最後一個最慘!
    靈明石猴當官,最後一個最慘!第一個六耳獼猴西遊記裡面的假悟空,無名無姓,是傳說中的四大靈猴之一,實力上與孫悟空並沒有多大的差距,孫悟空會的本領六耳獼猴都會,這就很可以了,這個變化之術連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都可以模仿,還有他那根兵器外形跟孫悟空的金箍棒並沒有多大的差距,有人說那個是太上老君練得隨意鐵桿兵,如來直接收了六耳獼猴順便把太上老君費勁巴力練出來的武器就給收了去了。
  • 中國十大悽美之花花語及傳說:曇花的花語和傳說
    曇花的花語和傳說曇花的花語:剎那間的美麗,一瞬間的永恆。曇花一現,只為韋馱。曇花的傳說:曇花又叫韋馱花。韋馱花很特別,總是選在黎明時分朝露初凝的那一刻才綻放。傳說話說千萬年前,在天界的花園裡有著各式各樣的花,曇花只是不起眼的一株,甚至被其他花朵笑話,她,平凡,沒有美麗的花朵,因為她那時還不會開花。一天,一陣大風吹過,曇花小小的身姿差點就被大風吹斷。
  • 驚現300年前「鎮橋神物」,印證「蛟龍怕蜈蚣」傳說!
    修繕施工單位徽州古建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姚順淶分析稱,結合老大橋修繕資料,上次看到的鐵蜈蚣石構件是在第六號橋墩(從花溪飯店往屯溪老街方向數,包括橋護岸)發現的,應該是清代光緒年間修橋時放入橋墩的,鐵蜈蚣的形態比較大。
  • 北京白雲觀,正月初八接太歲,摸石猴,逛廟會
    白雲觀始建於唐,是玄宗祭祀玄元皇帝——老子的聖所,後逐漸演化成全國道教的重要宮觀。1222年,全真七真之一的丘處機,為弘揚道法,向西徵花剌子模的成吉思汗進言,要止殺愛民,實施仁政,深得成吉思汗的認同和信賴。1227年,成吉思汗下詔,請丘處機執掌天下道林,天下道脈皆出丘門。丘處機仙世後,被大元朝追封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丘處機的遺蛻就埋葬在白雲觀丘祖殿的「癭缽」之下。
  • 摸石猴 摸銅特 摸門釘
    白雲觀到底有幾隻石猴?  過年到白雲觀摸石猴的習俗,據說是從明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過年時到白雲觀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因為「猴」的諧音為氣候的「候」,「摸猴」意在摸「候」以「順」天候,「道法自然」,順應節令氣候的變化,新的一年四季吉祥、健康平安。
  • 《鎮河》女主是千年鎮河防水的鐵牛成精變的,一身功德力大無窮!
    《鎮河》鐵牛女主,作者我愛吃山竹。簡單甜美的文,字數很少,才六十一萬字,簡直就是大部分的小說字數的零頭,但是好看,看的時候一點都不想跳著看,沒有湊字數的劇情。文案:「x省現在連降暴雨,母親河有決堤的危險,請問您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來旅遊?」記者將話筒舉到被採訪人面前。
  • 北京人春節白雲觀排隊摸石猴 盼時來運轉馬上封侯
    白雲觀裡的這三隻小石猴,分別隱藏在觀內的不同地方,所以有「三猴不見面」之說。若是沒人指點,第一次來白雲觀的香客想找齊這三隻石猴,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隻石猴,在正門鬥拱東側的浮雕底部。其旁邊有一隻蝙蝠。「蝠」與「福」同音,寓意為「賜福」。這隻石猴其實就是「福星」的化身。福星,又稱「紫微大帝」,專門掌管人間福氣的分配。
  • 網購石猴被拉黑 網友:這真的是傳說中被猴耍了
    14日上午,記者走訪了西安多家寵物店,未見到有商家出售所謂的「日本石猴」。有商家稱,「賣猴子是犯法的,不敢公開賣。」一家寵物店老闆高先生說,寵物猴在正規市場上很難買到。他表示,猴子是野生動物,國家不允許買賣,那些買賣石猴的人都走的是「特殊渠道」。石猴賣家通過網絡和買家交易,談妥後先付定金後空運直達。這些賣家大多在北京、海南和廣西等地,「你可以去網上找,但要防止被騙,賣猴子風險較大。」
  • 「朱雀橋邊野草花」中的朱雀橋在哪?
    橋的兩側分別有兩座輔橋,分別為鎮淮東橋與鎮淮西橋,同樣是淮水微轉,橋臥晚霞。這二十四座橋中,朱雀橋地理位置最為重要,也最為繁華。 這一點也得到考古的證實,前幾年南京市博物館考古人員發現在內橋的東南側、距離中華路不到10米處,還有六朝期間的「御道」,這充分證明了早在六朝時,內橋、中華門、朱雀橋、長幹橋一段就已成為南京城市的中軸線了。
  • 千年越地「橋」見運河傳悠韻
    近看其橋身,石階凹陷處長出綠蒙蒙的苔蘚,欄杆處的石雕被歲月洗禮而略顯滄桑;而當俯瞰這座千年古橋,橋東、橋西、橋二端的南向均成八字,以陸連三路、水通南北,連起鑑湖與古運河,盡顯恢宏之氣。「這座橋解決了城市河道三條河流的交通問題,被譽為中國最早的『立交橋』。」紹興市水利專家陳鵬兒直言,正因為有了運河和運河上的一座座橋,才使得這裡經貿往來頻繁,造就一方富庶越地。
  • 傳說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傳說中的玉帝究竟是誰任命的?
    傳說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德行讓眾仙折服!請了他上天,他偏不去,開了各種條件,說捨不得家,眾仙把他家的房子搬到了天上。說捨不得家裡的孩子們,結果幾個孩子也被接到了天庭。又說捨不得家自己家的雞、狗,為此連他家的雞犬都升了天,這才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話。
  • 仙居縣祖廟村,一座古廟兩個烈女的故事
    祖廟村位於仙居縣盂溪中上遊,屬於廣度鄉下轄行政村,共有十幾個自然村組成,離城區約十公裡。祖廟村的村名,來自村裡的一座古廟。古廟叫杜娘廟,傳說隋末唐初,東陽有姓杜的兩個姐妹,父母亡故得早,靠在集市中賣湯餅度日。結果有廚師欲非禮這兩個小女子,二女剛烈,就奮起反抗殺了這個好色的傢伙。
  • 古運河上的鎮水獸
    八夏(都是蟲字旁)  在我國古代,鎮水獸是較常見的在北京的什剎海的後門橋橋下就有它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到,龍爪中抓著兩團水花,細看其龍頭卻有幾分獅虎相,龍身很短,帶龍鱗的尾巴也很像虎尾,整個形象乍看就像只大老虎。它趴在河沿邊的石塊上,歪著頭看側下方的龍珠和玩伴,一反龍高高在上、威猛唬人的樣子,顯得憨態可掬,頑皮淘氣,十分可愛。
  • 北京萬寧橋邊的鎮水石獸 王彬攝
    資料圖片  北京萬寧橋邊的鎮水石獸 王彬攝清以後,萬寧橋因為處於地安門後身,而地安門位於皇城後面俗稱後門,故而萬寧橋也隨之冠以「後門」稱後門橋。隨著時間的流轉,萬寧橋也隨之變遷,為了通行有軌電車,1924年在橋面上鋪設軌道,1936年鋪築瀝青,1953年將萬寧橋兩側的河道改為暗河。20世紀70年代在萬寧橋西側暗河之上建簡易商業用房,80年代在萬寧橋兩側搭建巨幅廣告牌,從而將萬寧橋完全遮蔽起來。
  • 「記憶」小囡橋、虞姬墩……嘉定的這些老地名你曉得幾個?
    白鶴也泛指白鶴南翔寺故事傳說中的白鶴。楹聯讚美古鎮,人傑地靈;當一橋似龍飛臥,千秋萬代傳勝跡。如此完整的橋聯,在眾多古橋中並不多見。據史料記載,先後於1731年、1753年、1789年、1874年四次修建。「天恩賞月」被譽為南翔一景。當時景色據記載:「月夜登眺,野曠天低,心神為蕩,俯看南北,水澄澈如匹練。」
  • 溫嶺有座三叉橋 一橋通三岸成獨特景觀
    空中俯視三叉橋傳說李婆橋,既是一座橋名,也是李橋行政村其中一個自然村的地名。據《中國名代名物大典》交通篇橋梁部木樑橋節及溫嶺市《箬橫鎮志》主編林迪新撰寫的《李婆橋地名傳說》——箬橫鎮白峰山下有條自北向南的河,叫運糧河,河面寬約20米,河東住著幾戶人家,河西也住著幾戶人家。雖然河兩岸的人能隔河對話,但很少有人會繞道與對岸的人家來往。正所謂「山無徑跡,澤無橋梁,不相往來」。河東岸有一戶李姓人家,李阿公販賣土布,老伴在家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