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仙居縣白塔鎮寺前村的永鎮橋,位於仙居名勝八景之一的水簾瀑布前,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橋前立著一塊碑,碑上說,該橋是古代黃巖到仙居田市、白塔乃至東陽、義烏古鹽道的歸宿,對仙居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而且這座橋令人津津樂道,故事中的橋頭欄柱上的石猴成精。
永鎮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面護欄柱上雕有石猴,石獅。最初建橋的時候,一位石匠從遠處一座廢棄的寺院帶來一隻精雕細琢的石猴,也安上了石橋。
石猴不知道在寺院呆了多久,每天聽僧人念佛,才剛剛萌芽,還沒到火候,就已經比其他新造的石猴多了幾分靈性。
大橋建好後,因為石猴特別可愛,路過的行人經常摸摸它玩,石猴被摸得光亮閃閃。猴本已吸收日月之精華,此時又得到人世間煙火味,成精在即。
在水簾寺裡,一隻長老覺察到石猴即將成精後,一天專門過來撫摸猴頭說:「你已有千年修煉之身,實屬不易,修得正果後,要行善積德,決不能做壞事,否則後果不妙,一定要謹記。」石猴還沒有完全開化,懵懵懂懂地點點頭。
長老見猴子能教,便助他一臂之力,當夜猴子成了能變得自如的小精靈。
石猴子成精後,常出石橋,上躥下跳,到附近景星巖、水簾洞遊玩,也到市集區走走,享受人間的繁華,慢慢忘卻了老去的勸告。
有一天,附近村的幾個姑娘上了橋玩,一個姑娘摸著石猴的光頭說:「這個小猴子玩得真好!」夥伴接嘴說,你喜歡,晚上就讓小猴子陪你吧。在那兩個女孩發出一陣喧鬧之後,她們嘻嘻哈哈地回到家裡。
沒想到情竇已開的石猴去了,被姑娘們的調笑弄得心煩意亂,再也無法忍受寂寞了。那一夜,夜深人靜,猴子變得後生小模樣,來到姑娘的房間。
女孩忽然看見一個陌生男人走了進來,嚇得在椅子上癱倒。石猴子對姑娘說,承蒙姑娘白天的厚愛,今晚特來陪姑娘。女孩還沒有開口,石猴向女孩吹了一口氣,女孩頓時茫然不知所措,搖搖晃晃…天快亮的時候,石猴就躲開了。
從此,石猴每天晚上故伎重演,夜以繼日,姑娘苦不堪言卻無顏對父母說,精神天天萎靡下去,臉黃肌瘦。她的媽媽發現後多次詢問,女孩才把真相告訴媽媽。
媽媽見多識廣,見姑娘說這小後生來去無影,必是妖精作祟。媽媽也是個凡人,沒有辦法懲罰小妖精。後經考慮,聽說妖精怕女人用過的紅頭繩,便讓女兒晚上小後生再來,將繫著頭髮的紅頭繩偷偷地系在自己的衣袖裡。遺憾的是石猴法力大,當夜還用紅頭繩瀟灑的脫去。
媽媽心急如焚,第二天就想去水簾寺求長老幫忙。過了永鎮橋,母親看見其中一隻石猴身上繫著女兒的紅頭繩,頓時明白是石猴變了妖精。媽媽不敢驚動石猴,來到水簾寺,告訴長老石猴關於自己女兒的事,求長老救自己女兒一命。
長老一聽,仰天長嘆,說這畜生終難修得善果,罷罷,我是助他成精,還得我來收拾。老人叫姑娘媽媽回家準備一盆婦女用過的汙水,然後一起來到永鎮橋。長老在口中念念有詞,母親將汙水潑在了石猴的頭上,石猴的千年道行就此破滅,變成了一隻真石猴,永鎮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