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信奉天主教,卻在歷史上屢屢做出反叛之事

2020-11-29 Tianya說歷史

自羅馬帝國成立以來,以羅馬天主教為核心的教會勢力在全歐洲傳播著教義,獲取了大量的信徒。由於人口流動、戰爭、行商交易等因素影響,許多邦國接受了天主教,更在國內建立了不少教堂、修道院作為教會分部。其中,法蘭西作為最早信奉天主教的邦國之一,在宗教事務上的影響力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但是,正是這個天主教國家,在歷史上卻屢屢做出反叛之事。

首先,我們從「阿維農之囚」事件開始說起。1294年,專橫頑固的教權至上論者卜尼法斯八世成為羅馬教皇。此時,具有強大王權的統一民族國家正在歐洲興起。在法國,國王腓力四世雄心勃勃,仗著武力兼併了許多伯爵的領地,一心要把整個法蘭西置於他的權力之下。然而,羅馬教皇嚴密控制著法國天主教徒——神職人員享有無上的特權,嚴重地阻礙著腓力四世實現自己的目標。強大起來的王權與專制的神權激烈碰撞,免不了一場龍爭虎鬥。

1301年,卜尼法斯八世一連發出三道通諭,指責腓力四世的教會問題上犯有嚴重罪行。但是,腓力四世當眾燒毀了教皇的通諭,莊嚴宣告他的子孫後代他們永遠不會服從任何外來權力,並在巴黎聖母院召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貴族、教士和市民三個等級的會議,壓制教士服從國王。

面對王權的嚴重威脅,卜尼法斯八世孤注一擲,於1302年頒布了一道「至一至聖」教諭,宣稱人慾得救,必須服從羅馬教皇,每一個人都是隸屬於羅馬教皇的,並開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針鋒相對,列舉了卜尼法斯八世的29條罪狀,決定以國王的名義在法國審判教皇,並派軍隊赴羅馬傳訊教皇。1303年9月,法軍闖進了卜尼法斯八世正在召集秘密會議的阿南尼宮,聲稱稟法王的旨意,令教皇到法國受審。卜尼法斯八世終被營救出來,但鬱鬱寡歡而死。

至此,腓力四世在同教皇的權力鬥爭中大獲全勝。1305年,腓力四世授意法國波爾多大主教任教皇。新教皇長期滯留法國,並於1308年將教廷遷往法國阿維農,導致教會分裂,直到1417年才結束這種局面。

此外,締結於1536年的「瀆聖聯盟」也是另一個經典的例子。在十六世紀的歐洲,盤踞在奧地利、匈牙利地區的哈布斯堡家族通過聯姻等手段,掌握了西班牙、尼德蘭等地區,可謂是富甲一方、權傾歐陸。而更為巧妙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王朝諸國,剛好把法蘭西全面包圍起來——這對於法國來說是極為不妙的危險處境,身陷政治包圍圈之中,處處被動。

此時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希望向東部擴張。但是,哈布斯堡家族形成的包圍圈使得法國在地緣政治中處於下風,並嚴重阻礙了東擴的計劃。而放眼歐洲諸國,只有位於東南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著抗衡哈布斯堡王朝的實力,以及渴望對抗的意願。

因此,弗朗索瓦一世於1535年和土耳其蘇丹蘇萊曼大帝訂立了同盟協定,共同抗衡哈布斯堡王朝勢力。而由於法國是正統的天主教國家,卻與異教徒、天主教的敵人土耳其人結盟,故而被歐洲諸國指責為「瀆聖」,而法土的同盟也被稱為「百合花與新月的瀆聖同盟」。

然而,無論是控制教皇、教會,還是與異教徒結盟,客觀上來說都給當時的法國帶來了可觀的利益。而聲名狼藉的「瀆聖聯盟」,無疑是法國的一次大膽的外交嘗試,更是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外交聯盟之一,持續了兩個半世紀之久。所以說,無論是忠於天主教世界,還是反叛教會,在國家層面上的行動永遠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

相關焦點

  • 信仰天主教的國家,試圖顛覆法國的統治者,為何引發了一場革命?
    百家號作者:中海說史不知道,大家對天主教是有何理解的呢?曾經的天主教歷史與國家政治分不開,在歐洲的宗教都是與國家息息相關的國家,靠著宗教統治人們的思想,讓人們安心的為國家奮鬥。而宗教依附於國家,使他們生存發展的更壯大。
  • 英美新教國家為何比天主教國家強大
    但更深一點的原因是,英國是加爾文新教國家,他們接受了改革後的新教商業倫理,不受羅馬教廷的威權約束,後來又把新教帶到他們的殖民地;而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他們沒有接受新教改革,繼續按照羅馬教廷規制的等級秩序組織社會與經濟,就這樣,他們的拉美殖民地也繼承了天主教傳統。新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 為什麼歷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上圖_ 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1567年)  其實,不僅嘉靖皇帝,明朝歷史上很多皇帝都信奉道教。朱元璋雖然當過和尚,但當年奪取天下時,他宣稱自己夢遊天宮,見到了道家三清。縱觀中國歷史,雖然有些皇帝也信奉佛教,但是大多數皇帝痴迷於道教。而民間正相反,百姓們信仰最多的卻是佛教。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經過幾百年發展,到南北朝時,開始興盛起來。杜牧在詩句中記錄了這一盛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到唐朝時,出現了玄奘、慧能等一些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大師,這極大的促進了佛教的繁榮和傳播。
  • 艾星維:西方的天主教為什麼會有教皇?
    在中世紀,歐洲人普遍信奉天主教,天主教是當時的歐洲的主流宗教。在當今社會,天主教依然擁有12億多信徒,信徒的數量僅次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天主教作為歐洲的主流宗教,其不同於其他宗教,擁有教會這個常設機構,教會之中又有教皇。雖說教皇是精神領袖,不會過多幹預地方的內政。可在古代歐洲,教皇的權威比歐洲各國的國王還要高。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由於整個人類社會也只有75億人,所以基督徒數量佔人類總數的三分之一,世界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基督徒。但是基督教內部,卻可以分成好幾個教派。因為基督徒對上帝、對聖經的理解有很大的分歧。最主要的三個派系,就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其中東正教徒數量最少,只有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新教誕生的時間最晚,但影響力卻最大。
  • 為什麼世界「足球強國」都是天主教國家?
    為何踢球最厲害的拉美國家經濟卻很落後?公元1517年,在德國東部的一座小城裡,發生了一件改變人類命運的「小事」。一個三十多歲的大學教授,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張貼《九十五條論綱》,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在此之前,歐洲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在此之後,歐洲歷史進入了近代。
  • 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正視歐洲虐童案
    愛爾蘭有94%的國民信奉羅馬天主教,雖然該國政教分離,但教會系統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政客們非常願意討好教會,所以政府長期幫助教會掩蓋有關罪責。當整體情況遲至去年才披露後,本篤十六世稱愛爾蘭教會的虐童醜聞「令人髮指的罪行」和「嚴重的罪過」。基督教在公元一至三世紀成熟,並成為羅馬國教,在創造歐洲古典文明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印象
    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宗教藝術品是主要展品之一。在展廳裡,有一件高浮雕作品《基輔公民洗禮》,反映了基輔羅斯公國接受東正教的事件。基輔羅斯公國是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在內的東斯拉夫文明的發源地,首都是今天烏克蘭的基輔。公元10世紀時,基輔羅斯公國處在強盛時期,但仍信奉多神教。
  • 天主教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同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別。天主教亦稱「公教」,原意為「普世的」和「大公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稱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譯為「羅馬公教」,音譯為「加特力教」,意譯為「羅馬天主教」。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基督信徒的分裂是個醜聞
    方濟各一成為新一任羅馬天主教教宗,就引起福音派領袖的廣泛關注,因為這些福音派領袖看到,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在今天這個全球網絡化的時代裡,天主教與東正教、主流新教徒、福音派之間橫亙的城牆早已被腐蝕了,代表羅馬天主教超過10億信眾的教宗,勢必會對全球22億不同教派的基督徒產生深遠影響。事實上,「世界上有數以萬計的人分不清楚基督教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區別。
  • 人文主義者還信仰天主教嗎?
    在教學中,往往注意到人文主義者對教會的攻擊,錯誤地認為人文主義者都放棄了天主教,走上了與天主教會決裂的道路。  事實上,人文主義者大多是正統的天主教徒,不反對宗教,也不反對羅馬教廷對西歐世界至高的統治地位,至少在形式上保持了對教會的忠誠。人文主義者與舊勢力有著更多的政治上、經濟上的聯繫。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藝術大師都是在教廷的庇護下進行著文化的創新活動。
  • 若望·保祿一個斯拉夫人,為何能成為天主教教宗?如何被封為聖人
    天主教的興起是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後開始的,從羅馬開始,進過長久的擴張和傳教,到了中古的時候,經歷了法國丕平獻土之後,天主教逐漸影響了整個歐洲。雖然說誰都有信奉上帝的權力,但是在無論在哪個教派中,出身都代表了一切,比如天主教雖然在歐洲的影響力比較大,信仰的人數也眾多,但是在若望·保祿之前的時候,從未有一個非義大利人當上教宗。
  • 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行善積德是不是救贖必要條件
    寫在正文前的話:今天寫完就不打算寫基督教了,噴子們打著信仰旗號來抹黑基督教,連我這個非教徒都看不下去了。後面打算寫古希臘神話歷史了,要是這個再有人無腦噴,我只能說,你厲害,屠美滅日就靠你們了。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
  • 【歷史上的今日】5月29日,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嗎?
    【歷史上的今日】5月29日,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嗎?歷史長河浩浩湯湯,每年的同一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大事小事,小事咱們暫且不提,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5月29日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吧!這些大事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哦!
  • 一個國民長得不像歐洲人的歐洲國家,是歐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國家
    歐洲人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和美國人差不多的白皮膚、藍眼睛、黃頭髮,而今天要說的是歐洲一個人長得像中國人的國家,一起來看看吧!這個國家就是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東南方的卡爾梅克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該共和國是歐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地區。首府埃利斯塔。
  •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這個時候,寶劍騎士團得以空出手來四處徵伐,力求完全統治利沃尼亞地區,這個時候,與信奉東徵教的羅斯人發生衝突不可避免。1208年,寶劍騎士團攻陷並焚燒了庫肯諾伊斯;1209年,又勢如破竹的攻克了弗塞沃洛德公爵的首府戈爾茨克。而後,弗塞沃洛德公爵在逼迫之下,投降獻出了領地,成為了天主教勢力的附庸。
  • 尋找天主教村百嶺村歷史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傳教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特權,清政府無權幹涉。特別是信教的人受到教會的保護,促使信教的人逐漸多起來,是百嶺村起初組成的因素。早期村民有30多個姓氏,都信天主教,是由各縣鎮聚集來。相比附近一帶村莊顯得格外特別,它不像周圍的其它村莊,有統一性氏。但村中還有按姓氏分宗族,平時宗族是內基。
  • 國名趣談6:公國歷史演變,世界僅有4個公國,國家雖小卻富甲天下
    截至2020年底,歐洲共有44個國家(含梵蒂岡、不含馬爾他騎士團),亞洲共有48個國家(含巴勒斯坦)。為什麼這個樣子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歐洲小國林立。舉個例子,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十個國家中,歐洲就佔了五個。歐洲這些小國中,就包括被稱為「歐洲四大公國」的安道爾公國、列支敦斯登公國、盧森堡大公國、摩納哥公國。
  • 歷史上4個神秘組織比黑幫還恐怖,中國有一個上榜,至今無人敢惹
    而這世界之大,存在著多少幫派我們也無從知曉,但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幫派卻早有聽聞。美國3k黨這個組織名我們可能並不熟悉,但如果你知道了這個組織是做什麼的之後,你就會恍然大悟,因為這個3K黨正是美國對有色人種進行歧視,奉行著白人至上的組織,這個組織裡的教徒挑撥著世界各國的白色人種對有色人種進行人身攻擊,這個組織認為白色人種是世界上最高貴的,其它帶有膚色的人都應該對白人俯首稱臣。並且他們還會穿著一身白衣上街遊行。
  • 原罪困擾天主教
    我父親是一位體力工作者,性格開朗,而我的性格卻更接近母親,內向,不願把自己的事說出來。這也許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在性取向方面,我的確有些不正常。但我沒把這事講給任何人聽,畢竟那時我的行為並沒有發展成病理學上的病態。我第一次對性有感覺的時候,我感到十分困惑,可是當時沒有人能在這方面指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