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行善積德是不是救贖必要條件

2021-01-10 聊人生的洗臉盆

寫在正文前的話:今天寫完就不打算寫基督教了,噴子們打著信仰旗號來抹黑基督教,連我這個非教徒都看不下去了。後面打算寫古希臘神話歷史了,要是這個再有人無腦噴,我只能說,你厲害,屠美滅日就靠你們了。

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比如說,在歷史上有過記載的「聖巴塞絡繆大屠殺」(又譯為:聖巴託洛繆大屠殺),1572年8月23日夜裡(有的說是24日凌晨),法國天主教徒襲擊了法國新教徒,短短24小時之內就有5千到1萬新教徒被殺(其後3個月不到的時間,死難者有7萬到10萬人)。消息傳到羅馬天主教教皇那裡後,教皇滿心歡喜,立刻安排慶典,並叫人在梵蒂岡的一個房間裡將這場大屠殺繪成壁畫作為紀念(目前這個房間禁止遊客參觀)。可能會有信仰天主教的朋友會感覺不爽,很想罵人,但這就是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聖巴塞絡繆大屠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丁.路德開創的新教理念和當時天主教的理念分歧究竟在哪裡?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先說新教,馬丁認為自已終於找到了救贖之路,那就是只要相信基督,你就能得救。他當時對他的追隨者是這麼說的(大概意思,原文太長):就憑渾身罪惡,滿身腐朽的我們,哪有可能做出什麼讓上帝他老人家高興的事情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崇信上帝,只要我們獻出我們最真誠的信仰,上帝就會讓我們得救,這是他做過的應許)。

年青時的馬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馬丁同樣也認為,作為基督信徒,你會去,也應該樂於去做讓上帝他老人家高興的事,就像當時的天主教教會所主張的那樣,多做好人好事,多修馬路多造橋,去做一些耶穌說過的話。但是,請注意,此處重劃點,馬丁認為行善積德只是做為一個教徒應有的本份,而不是救贖的必要條件。

再說說天主教,當時的羅馬教主強調,行善積德是救贖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你會損耗精力、花費金錢,去幫助那些窮人,反饋這個社會,這樣有助於你的最終目的的達成-升入天堂,與上帝同在。此處重劃點,敲黑板,天主教認為行善積德是救贖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必要條件。

圖片來源於網源

馬丁在辯駁羅馬教會的時候,特別對當時教皇的所作所為進行強烈的譴責(原文截選):這人以為他是誰啊?他告訴我們,他是耶穌基督在世間的代表,但他其實是耶穌的敵人,是個反基督之道而行的人。他過著奢華的生活,頭戴著三重皇冠,你來到他面前必須親吻他的腳趾頭,(他)要行動還得僕人高舉過肩,而我們從《聖經》上知道,耶穌基督都是靠著兩條腿行走四方。

最終,馬丁在有著大批信徒和德意志王侯的保護下,決定和羅馬教廷決裂,他第一時間把《聖經》翻譯成了德語,讓聖經更為廣泛的流傳開來,讓人人都能閱讀、理解聖經,成為自已得救的主人(此處加個註解:後來,許多研究基督教教義的基督徒們在受到馬丁和其他改革者的鼓勵之下,經過自已閱讀、理解聖經後,也從中找出了不少批評馬丁的理論依據)。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幾句題外話:咱們中國人通常把新教稱為基督教,其實新教只是基督教的分支之一。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好的要寫,壞的也要寫。有些朋友在抨擊基督教,有些朋友則在維護,無論大家的見解如何,我寫的只是歷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如有錯漏之處,請指教,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新教與天主教的區別: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應當行善
    邁爾斯,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應當行善。喬治·艾略特在這方面是新教自由思想家的典型。總而言之,可以說,新教徒喜歡行善,他們發明神學是為了使自己行善;而天主教徒喜歡作惡,他們發明神學是為了使他們的鄰居行善。因而就有了天主教的社會性和新教的個人性。典型的新教自由思想家傑裡米·邊沁認為,自我滿足的快樂是所有快樂中最大的快樂。
  • 英美新教國家為何比天主教國家強大
    但更深一點的原因是,英國是加爾文新教國家,他們接受了改革後的新教商業倫理,不受羅馬教廷的威權約束,後來又把新教帶到他們的殖民地;而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他們沒有接受新教改革,繼續按照羅馬教廷規制的等級秩序組織社會與經濟,就這樣,他們的拉美殖民地也繼承了天主教傳統。新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 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
  • 天主教的十誡與基督新教的不一樣?
    ,這最初是根據教父聖耶柔米(約340-420)的教義作出的。最後,新教各大宗派(除路德宗外)均採用了這樣的聖經原版十誡。但天主教和路德宗的十誡與此並不相同,是隨教父奧古斯丁而定的,奧古斯丁認為,天主既然第二次頒布十誡,並且與第一次出現的略有偏差,肯定有天主的用意。所以,應以第二次申命記中出現的十誡為標準。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一些區別
    天主教核定英譯本《聖經》中一篇《朱迪斯記》裡,有一位女英雄--朱迪斯,也叫友弟德。以她名字命名的聖經傳記敘述了亞述王的重要軍事戰役。他在尼尼微地區為王,以侵略和奴役周邊各個民族的方式擴張自己的國土。這是一個強大而不可戰勝的敵人,他正在撒播死亡與毀滅,威脅以色列子民的性命。
  • 天主教十誡跟基督新教十誡不一樣,是我們更改了嗎?
    (包括三自和家庭)用的十誡是以第一處經文出埃及記中的十誡為基礎得出的,這最初是根據教父聖耶柔米(約340-420)的教義作出的。最後,新教各大宗派(除路德宗外)均採用了這樣的聖經原版十誡。但天主教和路德宗的十誡與此並不相同,是隨教父奧古斯丁而定的,奧古斯丁認為,上帝既然第二次頒布十誡,並且與第一次出現的略有偏差,肯定有上帝的用意。所以,應以第二次申命記中出現的十誡為標準。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內的宗教慨念。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傳說的耶穌創立於公元1世紀。1054年後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時,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再度分裂,出現了許多脫離舊天主教的不同的新派系,主要的有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這些新派系被統稱為新教。
  • 一把捋清: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猶太教的錯綜關係
    基督教內部又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外部跟猶太教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咱就把樓上四個的關係從頭捋清楚。最早,只有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偷吃房東的水果,被趕了出來。他們的一個後代叫諾亞,造了艘船叫諾亞方舟,結實耐用,拯救了整個銀河系。諾亞的一個後代,叫亞伯拉罕,故事從這裡開始了。
  • 韓媒:佛教、天主教都安然無恙,為何新教病例激增?
    「愛第一」教會教堂 韓媒圖 趙賢認為,首先韓國新教有著遠超其他宗教的傳教熱情。打個比方,在他們的各大宗教裡,天主教常被比作政府機關,佛教被比作事業單位,新教就相當於個體戶。 天主教有「教皇廳-教區-教堂」這樣一套中央集權式的組織架構保障,教士和公務員一樣,不必拘泥於個人成果,也不必約束教徒去教堂或強迫他們捐款。 佛教也有「總務院-教區-寺廟/庵」這樣一套中央集權系統,但不像天主教那樣嚴格。僧侶們天性追求自由,對教徒的管理也比較寬鬆。 新教則不然,他們有數百個教團林立,每個教團都擁有很強的特性,其成敗取決於牧師的能力。
  • 戴維·洛奇:一個天主教不可知論者的自我救贖
    籠統而言,洛奇的小說題材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學院知識分子為主角,描寫他們的人際交往和生活百態,主要是「盧密奇學院三部曲」;另一類小說,是以天主教教義和人的精神信仰為主題,展現當代人的困惑與迷茫。除此之外,洛奇還有一部分作品兼具兩類主題,既有學院和知識分子的內容,又含有天主教元素。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宇宙萬物都是上帝從虛無中創造出來的,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物質,沒有時間、空間,只有上帝和他的「道」及他的「靈」。原罪與救贖說:認為上帝創造的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受了邪惡引誘,違抗神命,偷吃了禁果,對神犯了罪,即人類的原始罪惡。這種原罪由他們傳給了人類後裔,於是人人一生下來就有罪。為解救人類,上帝聖父派其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類承受死亡,以贖原罪。
  • 10句行善積德的警示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積德!
    10句行善積德的警示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積德!一、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語出《尚書·周官》。行善積德,就會心曠神怡,一天比一天顯示得快樂和美好;作假欺詐,就要費盡心機,反而一天比一天顯示出漏洞和拙劣。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基督信徒的分裂是個醜聞
    而一些福音派學者認為,比起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方濟各對新教有更多的理解,因為這位教宗出身於阿根廷,而新教在阿根廷極為普遍,很多家庭中既有成員信奉天主教,也有成員信奉新教。。因此,惠頓學院的一名主管Chris Castaldo推測,新任教宗可能會設立一個溫和的的基調,讓這些家庭成員在家裡談論羅馬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差異時也更加溫和。Castaldo的這一推測後來得到了證實。
  • 東正教和天主教同為基督教,為何要分裂兩半?哪個才是正宗?
    說到基督教,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正是因為這三個基督流派鼎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地位,可是對與這三個宗教,中間有太多的區別,到底哪個才是基督正統呢?首先我們來看名聲最盛的天主教,天主教是基督教西傳後的統稱,也可以說是誕生最早的教派。
  • 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導語:阿利烏斯是阿里烏教派早期的領導人他認為耶穌基督是次於聖父的存在,但是亞他那修教派卻持著不同的觀點,雙方在基督教的教義上產生的極大的分歧,以至於兩個派系的人相互仇視,言語攻擊逐漸變為肢體攻擊,為此君士坦丁還特地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來解決兩個派系的問題,雖然會議上是亞他那修勝利了,但是從整體歷史上是阿里烏斯勝利。
  • 【積德行善】為子孫積德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了」;「哪家子孫這麼出息,真是祖宗有德」。這樣的書一寫成,禍害就發生了——因為這部書形容奸盜之事唯妙唯肖,令不明因果的讀者,很容易生出非法、非份之想,邪說流毒不知害了多少社會青年!因此惡報現前,他的子孫三代都是啞巴,足見積德之重要。 我們要知道,一家人以老人為根,根壞了,枝葉也不可能繁茂。那麼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很簡單,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以給自己消災免難,另一方面可以為子孫培植福德,廣利後世。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因為基督徒對上帝、對聖經的理解有很大的分歧。最主要的三個派系,就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其中東正教徒數量最少,只有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新教誕生的時間最晚,但影響力卻最大。因為新教的「元年」是1517年,也就是大約500年前。但是世界上的新教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荷蘭和瑞典,所以新教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 認清自我,行善積德
    很多時候心裏面的事情是沒有人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的,我們的苦惱也只能自己慢慢的消化,痛苦都不是別人給予你的,有時候別人把話都說的很清楚了,是你自己不懂得進退,不懂得放手才會如此苦惱和煩躁。別去追逐不屬於你的東西,別去打擾不在意你的人!你必須要學會去了解自己的內心,更要懂得知足常樂!
  • 浙江天主教愛國會主任談慈孝文化:與教義不謀而合
    浙江天主教愛國會主任談慈孝文化:與教義不謀而合 2017-09-06會上,浙江省天主教愛國會主任方法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天主十誡中,孝敬父母是人對人的第一條誡命,「可以說,天主十誡所倡導的理念和傳統慈孝文化不謀而合。」
  • 為什麼積德行善會改變人的運氣、命運?
    行善伴隨著思維的改觀和投射,天天行善就能改變自身思維、氣場等看不見的東西,狐朋狗友遠離,一切好的事物逐漸靠近。行善積德,心情舒暢。積德行善,在行善的時候,福報就已經來了。比如內心的平和、對自己滿意度高、無愧於他人的坦然、收穫感謝的成就感和自尊、自信的累積……這些看似「浮雲",實際上都是實實在在的福報。3、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