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正文前的話:今天寫完就不打算寫基督教了,噴子們打著信仰旗號來抹黑基督教,連我這個非教徒都看不下去了。後面打算寫古希臘神話歷史了,要是這個再有人無腦噴,我只能說,你厲害,屠美滅日就靠你們了。
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比如說,在歷史上有過記載的「聖巴塞絡繆大屠殺」(又譯為:聖巴託洛繆大屠殺),1572年8月23日夜裡(有的說是24日凌晨),法國天主教徒襲擊了法國新教徒,短短24小時之內就有5千到1萬新教徒被殺(其後3個月不到的時間,死難者有7萬到10萬人)。消息傳到羅馬天主教教皇那裡後,教皇滿心歡喜,立刻安排慶典,並叫人在梵蒂岡的一個房間裡將這場大屠殺繪成壁畫作為紀念(目前這個房間禁止遊客參觀)。可能會有信仰天主教的朋友會感覺不爽,很想罵人,但這就是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馬丁.路德開創的新教理念和當時天主教的理念分歧究竟在哪裡?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先說新教,馬丁認為自已終於找到了救贖之路,那就是只要相信基督,你就能得救。他當時對他的追隨者是這麼說的(大概意思,原文太長):就憑渾身罪惡,滿身腐朽的我們,哪有可能做出什麼讓上帝他老人家高興的事情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崇信上帝,只要我們獻出我們最真誠的信仰,上帝就會讓我們得救,這是他做過的應許)。
當然,馬丁同樣也認為,作為基督信徒,你會去,也應該樂於去做讓上帝他老人家高興的事,就像當時的天主教教會所主張的那樣,多做好人好事,多修馬路多造橋,去做一些耶穌說過的話。但是,請注意,此處重劃點,馬丁認為行善積德只是做為一個教徒應有的本份,而不是救贖的必要條件。
再說說天主教,當時的羅馬教主強調,行善積德是救贖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你會損耗精力、花費金錢,去幫助那些窮人,反饋這個社會,這樣有助於你的最終目的的達成-升入天堂,與上帝同在。此處重劃點,敲黑板,天主教認為行善積德是救贖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必要條件。
馬丁在辯駁羅馬教會的時候,特別對當時教皇的所作所為進行強烈的譴責(原文截選):這人以為他是誰啊?他告訴我們,他是耶穌基督在世間的代表,但他其實是耶穌的敵人,是個反基督之道而行的人。他過著奢華的生活,頭戴著三重皇冠,你來到他面前必須親吻他的腳趾頭,(他)要行動還得僕人高舉過肩,而我們從《聖經》上知道,耶穌基督都是靠著兩條腿行走四方。
最終,馬丁在有著大批信徒和德意志王侯的保護下,決定和羅馬教廷決裂,他第一時間把《聖經》翻譯成了德語,讓聖經更為廣泛的流傳開來,讓人人都能閱讀、理解聖經,成為自已得救的主人(此處加個註解:後來,許多研究基督教教義的基督徒們在受到馬丁和其他改革者的鼓勵之下,經過自已閱讀、理解聖經後,也從中找出了不少批評馬丁的理論依據)。
說幾句題外話:咱們中國人通常把新教稱為基督教,其實新教只是基督教的分支之一。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好的要寫,壞的也要寫。有些朋友在抨擊基督教,有些朋友則在維護,無論大家的見解如何,我寫的只是歷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如有錯漏之處,請指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