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2021-01-10 我們都是半面情緒

導語:

阿利烏斯是阿里烏教派早期的領導人他認為耶穌基督是次於聖父的存在,但是亞他那修教派卻持著不同的觀點,雙方在基督教的教義上產生的極大的分歧,以至於兩個派系的人相互仇視,言語攻擊逐漸變為肢體攻擊,為此君士坦丁還特地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來解決兩個派系的問題,雖然會議上是亞他那修勝利了,但是從整體歷史上是阿里烏斯勝利。

兩派理論的爭吵使得召開會議來解決問題

阿里烏斯派與亞他那修爭論的焦點主要是在三位一體的理論之上,阿里烏斯認為耶穌基督並不算一個完全的神,而是三位當中能力較低的一個。同時他認為聖父和聖子並非會無時無刻的在一起,而耶穌也只是聖父所創造出來的,在基督教前身的猶太教,耶穌是一個不存在的神靈。

在聖經中約翰福音第十四章第二十八節也曾記載著耶穌的話語:"因為父是比我大的",另外還有很多的經文可以作為證明,因此這些經文都成為了阿里烏斯派的理論依據。

圖一:基督教當中對三位一體的表現

相對於持反對態度的亞他那修派來說,他們認為聖父、聖子、聖靈是完全相同,而並非相似的,他們不分誰大誰小,神是存在與他們之中,本質而言是一樣的。雙方因為對教義的理解上展現出了不同的想法而大發爭吵,這種行為給君士坦丁維護羅馬的統一和安定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因此他特地親手寫信差人將其送往兩個教派希望雙方能夠停止爭吵。這封信件的到來不僅沒有讓爭吵得以停止,反而讓其更加猛烈,雙方都想儘快的將對方擊潰而大打出手,被逼無奈的君士坦丁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

雙方的勝負實際上只看君士坦丁的想法

公元325年雙方於尼西亞參與了基督教第一次大公會議,為的是徹底解決雙方對教義和神學思想上的爭論。會議上由於君士坦丁的大肆影響下,全體主教一直認同《尼西亞信經》的內容,確認了耶穌基督是一個完全的神,同時也是一個完全的人,他從時間的起點就已經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時間化為不同的形態,他在天上為神,在地上為耶穌,並將基督教傳往四方,最終釘死來解救世人。

圖二:多位主教贊同的《尼西亞信經》

由於這次會議實際上有君士坦丁的幹涉,所以這次會議並未使所有人完全的認同,為此君士坦丁將阿里烏斯和其他兩位不同意《尼西亞信經》的主教進行了流放。在籤署了《尼西亞信經》的主教中有兩位拒絕對阿里烏斯進行譴責。

在許久以後,老年的君士坦丁在優西比烏的影響下開始轉變了態度,為此將捍衛《尼西亞信經》的馬爾塞魯以莫須有的罪名予以撤職,同時召回了阿里烏斯。在君士坦丁對阿里烏斯派的轉變之後和軍事談提烏斯二世的支撐下,阿里烏斯派的實力得到了保存。

受寵的阿里烏斯派再一次成為眾矢之的

在此之後雙方又開始了神學上的激烈爭吵,而且依舊是愈演愈烈,不過與此不同的是這次多為羅馬王國的繼承者都對阿里烏斯派系親近,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他把當初支持阿里烏斯派的主要全部召回,加劇了二者這件的激戰。

圖三:曾經用來召開會議的君士坦丁堡

奇特之處在於公元380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本事被羅馬國王親近的阿里烏斯派系再一次被人呵斥為異端之徒,聖靈的身份又被稱為了三位一體的真神,阿里烏斯見態勢已失便將道義傳與蠻夷地區。這時三位一體的教義在羅馬中基本被定為基督教的正統思想。

即便在傳道的野蠻地區也開始掙脫阿里烏斯派

不過阿里烏斯卻將蠻夷地區統一了思想,後來由於皇帝瓦林斯對阿里烏斯的教友同情,於是讓西哥特和其盟友以和平的方式進入帝國,為此拉開了民族遷徙的序幕。後來在西羅馬帝國建立起政權的蠻族勢力不得不面對宗教對其統治的影響,因此許多的蠻族國王都會將本國的教堂交給阿里烏斯派的人予以管理。

圖四:油畫中人物的數量代表著基督教的

在後來的戰爭中,裡奧一世成功保衛羅馬勸退阿提拉撤回軍隊,這時的宗教影響力已經十分巨大,教會已經成為了整個西羅馬地區的精神領袖。不過有很多有遠見的蠻族國家即使的改信信教,為的是能夠更好的控制西羅馬的群眾,女人在和親和說服方面也為此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克洛蒂爾德使得一個國家信仰天主教

在歷史上有許多故事證明眾人開始改信新教,但是最著名的則是法蘭克皇后克洛蒂爾德的故事。她本是出生於一個蠻族化的羅馬家庭,母親信仰的是天主教,而父親信仰的則是阿里烏斯派,原本還算幸福的家庭因為其伯伯的原因而破裂。

她的伯伯將其父母殺死,並將其姐姐流放,當她的伯伯看到她美麗的外表和聰慧的頭腦,認為她能夠搭上一門不錯的婚事來給自己帶來富貴。在未被出嫁之前她就已經逃到法蘭克國,並於其國王克洛維私定了終身。

圖五:在現代被修復的天主教教堂

由於克洛維信仰其他的宗教,為此他們在新婚的時候就開始了不停休止的傳教之路。有一次克洛維面對阿勒曼尼人的戰爭中不斷的敗退,此時的他對自己信心全無,開始祈求其妻子所信仰的天主教,他對神祈求說如果讓他獲得此次勝利,他願意將自己原本的信仰改變回歸到真神天主教的腳下。

在之後他與阿勒曼尼人的戰鬥中果然取勝,他也還願帶領著自己的三千手下成為了第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蠻族。他還通過與天主教建立堅不可摧的同盟關係,以此祈求神靈的寵愛。因克洛蒂爾德的傳教讓一國信仰天主教,最終她被封為聖徒,意思是主宰世間的傳道者。

這樣的故事在不的地區到處都在發生,開始有很多國家摒棄了原本信仰的阿里烏斯派轉變信仰天主教。也有很多國家通過婚姻的方式帶去天主教思想,雖然故事當中真假虛實都有,但無一不證明阿里烏斯派的衰落。

結語:

原本的阿里烏斯派可以說是與亞他那修派在神論的爭辯上勢均力敵,但是經過君士坦丁的初步否定使得亞他那修派的思想在羅馬得到了初步肯定,被認定為異端。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得到了蠻族和下層人民的支持,但是最終還是敗給了天主教,在公元6-7世紀徹底消失於世間。

相關焦點

  • 基督教的教義
    基督教的教義  我們來看基督教的教義,當然,在這裡我們只能作最扼要的說明。7人們唯一的生活目的就是獲得拯救,所以基督教可以說是一種拯救性宗教。而且,這種宗教越強調拯救,它與現世的緊張關係就越強。  人要獲得拯救,就要按照教義要求的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愛上帝和愛他人。耶穌在《新約·馬太福音》中說:「要盡心、盡性、盡意地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基督教是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從猶太教的一個派別發展而來。4世紀末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 太平天國敗不足惜,荒唐行事,全然拋棄基督教教義
    他是由洪秀全一手建立起來的,自稱天父,宗教組織為拜上帝會。是從基督教發展而來的,本來的教義是讓人信奉上帝,棄惡從善的,可太平天國成立後發生的時沒有一件符合基督教的教義,今天我們來說一說。1淫.作為天王的洪秀全竟然是個十足的淫棍。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從此,基督教在羅馬帝國領域內逐漸傳布,後來從一個猶太民族的宗教(猶太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宗教。最後的晚餐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派教會以羅馬為中心形成天主教傳統,東派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形成正教傳統。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正式分裂,東派自稱正教(即東正教),西派自稱公教(即天主教)。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做好宗教教義教規闡釋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和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先後舉辦9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研討會,西藏自治區佛協也舉辦了4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形成了一批思想性強、觀點鮮明的闡釋文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對道教教義教規作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我們將之視為革新、統一和完善道教自身思想體系的難得契機。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而基督教教義中最重要的內容如「赦免」、「救贖」等,他們雖然也關注,但是明顯對基督教倫理方面的內容更加關心。建立基督教學校在初步了解了日本如何接受基督教,如何展開教會活動之後,主講人從教育的視角審視基督教傳教的情況。日本基督教教育在基督教解禁前後有明顯的區別。
  • 東正教和天主教同為基督教,為何要分裂兩半?哪個才是正宗?
    說到基督教,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正是因為這三個基督流派鼎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地位,可是對與這三個宗教,中間有太多的區別,到底哪個才是基督正統呢?首先我們來看名聲最盛的天主教,天主教是基督教西傳後的統稱,也可以說是誕生最早的教派。
  • 基督教環境倫理的歷史演變與當下責任
    縱觀基督教的教義和神學歷史,那些教父們,無不是在發揮「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這句話中的人的主體和中心思想。 儘管基督教從一開始,就刻意批判和有意撇棄「人本思想」,尤其是到了後期改革宗,更是對人本思想嗤之以鼻。但是對人本的批判恰是對人本中心的最好掩蓋。 表面看來,基督教對人本的批判,是要回到神本上去。
  • 2020年中國基督教雜誌《天風》開始徵訂了
    2020年中國基督教期刊《天風》日前已經開始徵訂了。《天風》創刊於1945年,是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辦的基督教刊物。雜誌宣傳國家宗教政策法規,闡述基督教教義,牧養關懷信徒,引導信徒愛國愛教,做光做鹽。
  • 手勢這種語言符號,在基督教藝術中有著怎樣的表達?
    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時候就宣稱基督教是合法宗教,不久之後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為了更好地對基督教進行宣傳以及教義的傳播,開始在各地修建基督教堂,教堂之中常常以聖經為題材為基礎的繪畫以及雕塑開始興起,而手勢是聖經常用的創作對象。繪畫中對於美學的重視,體現在借用手勢來傳播天主教義,因為手勢這種語言比較直觀清晰。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核心思想是福音,信徒稱為基督徒。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
  •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撕逼史
    於是猶太人果斷抱上了波斯人的大腿,順便從波斯人信仰的祆教中又汲取了不少關於天國與來世的思想,至此,猶太教徹底進化為猶太教2.0版本,不僅有了完整的教義,教規和世界觀,在邏輯上也更能自洽。在這一時期,聖經中的舊約開始逐漸固定了下來,接近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 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行善積德是不是救贖必要條件
    寫在正文前的話:今天寫完就不打算寫基督教了,噴子們打著信仰旗號來抹黑基督教,連我這個非教徒都看不下去了。後面打算寫古希臘神話歷史了,要是這個再有人無腦噴,我只能說,你厲害,屠美滅日就靠你們了。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
  • 教義是宗教的重要部分,具有生活中的實踐,影響著宗教的發展
    提到教義,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教義。雖然有些教義出自4世紀、5世紀、8世紀或者13世紀,但它們仍然被稱為使徒的教義,因為它們的實質內容與使徒的教義具有同時性,並得以在聖經直接表述,或隱含在其文本中。
  • 華人牧師分享「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
    近日,有香港基督教媒體登出如何向國人傳福音系列文章之《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一文。文章中牧師在講道時說,神興起一個國家或民族,必定同時賦予他們道德以及福音的使命,推進神國度的發展,而今日中國崛起的同時,基督教亦迅速發展。中國將要成為福音的大國,基督的精兵要奮起,為神打最後一仗,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福音要傳遍地極。
  • 《周易》從伏羲畫八卦,再到兩派六宗,該如何理解這個過程
    有一位非常熱心傳統文化的網友,已經第四次在評論區這樣留言:《論語》孔子曰「述而不作」,怎麼會為兩套不同的《周易》作兩套不同的《易傳》?按照我們對這段留言的理解,這位熱心網友是說,孔子對於文化思想都是述而不作的,對於《周易》也只是儘可能的詳加闡述而已,那為什麼後世對於《周易》的經文和孔子的《易傳》,怎麼會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呢?
  • 佛教教義中的道和諦
    佛教教義八正道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意謂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八正道是四聖諦中道諦的具體內容。通過八正道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1、正見:正確的見解,就是對緣起論、四聖諦等佛教教義理解信服,並堅定不移地信奉。這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方法,因為有了正見,才能對事理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破除外道的邪見,只有將正見作為基礎,才能精進不懈地修行。2、正思惟:正確的意識或觀念,斷除邪惡的慾念,生起正當的慾念。
  • 渡邊祐子:基督教傳教與日本的開國
    9月17日的第一場講座題為「日本的開國與基督教——以日本政府的基督教政策為中心」。她在本次講座中,就1853年開國以後日本政府對基督教政策的轉變過程作了深入淺出的闡述與評析。 1549年以後的天主教史和宗教政策 講座伊始,渡邊教授首先就1549年天主教傳入日本以後的發展過程展開介紹。
  • 他的所做所為受不受基督教教義的約束?看看
    不過基督教和天主教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天主教對教徒的信仰其實有更深的「管控意識」,教徒的儀式感和歸屬感更強。我們都知道梵蒂岡,這就是天主教的教皇,他是所有天主教徒的掌門人。而基督教就沒有一個全世界「共主」,基本上只在自己受洗的教區存在一種關係的維繫。
  • 教皇方濟各稱宇宙爆炸論與創世教義不悖 上帝不是魔術師
    教皇方濟各發表演說,認為人們不應根據《聖經》的字面意義來理解創造過程。他說:「當我們讀《創世記》有關創世的記載,我們可能把上帝想成魔術師,手執魔術棒便無所不能,但實情並非如此。」他認為,「生命需要被創造,我們需要大爆炸理論和演化論。」不過他也強調,這兩個理論並不違背「上帝創造論」,上帝創造了人類,然後讓他們按照他所賦予的內在規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