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教義

2021-01-10 搜狐網

  基督教的教義

  我們來看基督教的教義,當然,在這裡我們只能作最扼要的說明。

  基督教的基本預設是二元論的:現世——包括現世生活、人性、現世秩序,總之,現世的一切——是痛苦的、不平等的、不完美的、罪惡的、黑暗的、虛假的、不純的、短暫的,而天國則是充滿正義的、平等的、永恆的、光明的、真理的、純潔的、善的。所以韋伯認為:「大部分先知預言性宗教和贖罪性宗教,都處在和現世及其秩序之間不僅是尖銳的、而且是長久的緊張關係之中。」7人們唯一的生活目的就是獲得拯救,所以基督教可以說是一種拯救性宗教。而且,這種宗教越強調拯救,它與現世的緊張關係就越強。

  人要獲得拯救,就要按照教義要求的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愛上帝和愛他人。耶穌在《新約·馬太福音》中說:「要盡心、盡性、盡意地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要禁慾,克制人的生物慾念,按神允準的理性方式生活,按照教義要求的人的內在價值生活。

  《舊約》中的「摩西十戒」具體體現了基督教所要求的倫理規範,其中,前面的四戒是要遵守宗教規則,包括:除上帝之外不可有別的神;不可崇拜偶像;不可妄稱神的名;要守安息日。後面的六誡則是人類社會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包括: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他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基督教反對盈利賺錢。「天主教持的態度是典型的拯救性宗教對待營利性經營活動的態度。伴隨著所有的理性的拯救方式,對趨於營利和財富的傾向的警告被推到這樣一個高度,以至於財富和金錢成為禁忌。」(韋伯語)。

  基督教反對性愛。基督教作為理性的、積極的禁欲主義把性愛作為非理性之物加以摒棄。而且把性愛看作粗俗之事,正與超越、升華、拯救的基督教主旨相悖。它只接受受理性調節的婚姻。人作為一種被性慾毫無希望折磨扭曲的生物,其性慾必須限定在婚姻中,因為只有婚姻才是上帝允準的,只有婚姻中的性愛才是符合理性目的的,因為婚姻可以生育扶養孩子,而且可以使夫妻相互扶持有責任感。

  基督教反對藝術。在作為拯救性宗教的基督教看來,藝術會具有一種獨立性的價值,它會提供另一種超越於日常生活的拯救。韋伯說:「藝術會直接與拯救性宗教競爭。每一個理性的倫理性宗教都必須反對藝術這種入世的、非理性的拯救。」9

  基督教反對科學。基督教(乃至大多數宗教)和科學有著一種對立的緊張關係。理性認知的、經驗的科學知識不斷地導致世界的除魅化,越來越把世界看成是由因果關係的機制組成的;這和基督教「世界是由神安排的,因此世界是有意義的,是有倫理導向的」這個前提性假設直接衝突。到歐洲中世紀晚期,不斷壯大的、以經驗科學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就越來越把基督教推向非理性領域。

  基督教反對政治鬥爭。基督教主張「愛」「泛兄弟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拯救人的靈魂,甚至「勿抗惡」。而現實政治則是力量的較量,權利的分配,因此,「政治就和這種倫理性宗教(因為基督教規範人的倫理行為,所以也被韋伯稱為倫理性宗教――作者)在關鍵問題上有著直接的衝突對立。」 10

  總之,基督教貶低現世,主張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義,就在於和上帝溝通並獲得拯救,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天國,才能享有永恆的榮耀、光明和幸福。這是對無奈而痛苦的現世採取一種帶有強大力量的消極態度。韋伯說:「這種對所有經驗到的存在的摒棄,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但同樣明顯的是,這種摒棄可以給人們的倫理生活注入強大的力量。」

  為了更好地理解基督教,韋伯曾分析了印度下層種姓的宗教,韋伯認為這兩種宗教都屬於拯救性宗教,為苦難的人們所信奉。

  古代印度的下層種姓生活悲慘。他們是無特權的、在職業上受到嚴格限制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與外界封閉隔絕,世世代代處於印度古代社會的最底層。但是,在宗教上,他們堅信拯救性宗教的承諾,希望能通過完成其宗教責任,從而使自己能重生在一個更高的種姓等級中。總之,這兩個宗教都致力於有一個美好的來世生活。

相關焦點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基督教是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從猶太教的一個派別發展而來。4世紀末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 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導語:阿利烏斯是阿里烏教派早期的領導人他認為耶穌基督是次於聖父的存在,但是亞他那修教派卻持著不同的觀點,雙方在基督教的教義上產生的極大的分歧,以至於兩個派系的人相互仇視,言語攻擊逐漸變為肢體攻擊,為此君士坦丁還特地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來解決兩個派系的問題,雖然會議上是亞他那修勝利了,但是從整體歷史上是阿里烏斯勝利。
  • 太平天國敗不足惜,荒唐行事,全然拋棄基督教教義
    是從基督教發展而來的,本來的教義是讓人信奉上帝,棄惡從善的,可太平天國成立後發生的時沒有一件符合基督教的教義,今天我們來說一說。1淫.作為天王的洪秀全竟然是個十足的淫棍。其妃嬪無數,選妃也別具一格,不僅要美貌,而且還要腳大。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所以說到基督教的起源,我們就得先了解猶太人。猶太人來源於古希伯來人。古希伯來人在公元前十九世紀時遊牧於今天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流域草原,大約公元前1800,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遷徙到今天巴勒斯坦的地區。他有兩子,幼子以撒的後代就是猶太人,長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緣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源。
  • 2020年中國基督教雜誌《天風》開始徵訂了
    2020年中國基督教期刊《天風》日前已經開始徵訂了。《天風》創刊於1945年,是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辦的基督教刊物。雜誌宣傳國家宗教政策法規,闡述基督教教義,牧養關懷信徒,引導信徒愛國愛教,做光做鹽。
  • 基督教環境倫理的歷史演變與當下責任
    20世紀中期,有美國學者發文稱,基督教倫理應該為環境問題負責,因為聖經創世紀的觀點是上帝讓我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 1:28 和合本)正是出於此,這位美國學者才說,基督教是以人類為中心的宗教。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做好宗教教義教規闡釋這篇大文章
    「1998年11月中國基督教兩會全體會議在濟南召開,決定要推進神學思想建設。丁光訓主教親自為神學思想建設掌舵。」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金陵協和神學院常務副院長陳逸魯以「丁光訓神學思想對基督教中國化的啟迪」為題,談了中國基督教開展神學思想建設的情況。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而基督教教義中最重要的內容如「赦免」、「救贖」等,他們雖然也關注,但是明顯對基督教倫理方面的內容更加關心。建立基督教學校在初步了解了日本如何接受基督教,如何展開教會活動之後,主講人從教育的視角審視基督教傳教的情況。日本基督教教育在基督教解禁前後有明顯的區別。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核心思想是福音,信徒稱為基督徒。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
  • 華人牧師分享「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
    近日,有香港基督教媒體登出如何向國人傳福音系列文章之《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一文。文章中牧師在講道時說,神興起一個國家或民族,必定同時賦予他們道德以及福音的使命,推進神國度的發展,而今日中國崛起的同時,基督教亦迅速發展。中國將要成為福音的大國,基督的精兵要奮起,為神打最後一仗,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福音要傳遍地極。
  •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撕逼史
    於是猶太人果斷抱上了波斯人的大腿,順便從波斯人信仰的祆教中又汲取了不少關於天國與來世的思想,至此,猶太教徹底進化為猶太教2.0版本,不僅有了完整的教義,教規和世界觀,在邏輯上也更能自洽。在這一時期,聖經中的舊約開始逐漸固定了下來,接近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 他的所做所為受不受基督教教義的約束?看看
    不過基督教和天主教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天主教對教徒的信仰其實有更深的「管控意識」,教徒的儀式感和歸屬感更強。我們都知道梵蒂岡,這就是天主教的教皇,他是所有天主教徒的掌門人。而基督教就沒有一個全世界「共主」,基本上只在自己受洗的教區存在一種關係的維繫。
  • 手勢這種語言符號,在基督教藝術中有著怎樣的表達?
    此外,手勢在基督教之中還有著祈禱、賜福以及指示的教育功能。手勢在基督教藝術當中受到推崇,作為表達宗教以及社會信條的象徵「在藝術,特別是基督教和中國藝術中,手具有表達宗教和社會信條的無窮力量。」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時候就宣稱基督教是合法宗教,不久之後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為了更好地對基督教進行宣傳以及教義的傳播,開始在各地修建基督教堂,教堂之中常常以聖經為題材為基礎的繪畫以及雕塑開始興起,而手勢是聖經常用的創作對象。繪畫中對於美學的重視,體現在借用手勢來傳播天主教義,因為手勢這種語言比較直觀清晰。
  • 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行善積德是不是救贖必要條件
    寫在正文前的話:今天寫完就不打算寫基督教了,噴子們打著信仰旗號來抹黑基督教,連我這個非教徒都看不下去了。後面打算寫古希臘神話歷史了,要是這個再有人無腦噴,我只能說,你厲害,屠美滅日就靠你們了。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
  • 教皇方濟各稱宇宙爆炸論與創世教義不悖 上帝不是魔術師
    一些基督教派別認為這理論主張「無中生有」,跟上帝創世的信念有衝突。方濟各這次的說法其實跟天主教1950年以來的主張基本一致,但說法更加清晰。跟美國基督教福音派不同,天主教教義傳統上並不排斥演化論。早在1950年,教皇庇護十二世便宣布演化論及大爆炸理論不違背天主教教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96年亦支持庇護十二世的立場,前任教皇本篤十六世對演化論基本上也持這立場。義大利國家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席比尼亞米(Giovanni Bignami)歡迎方濟各的演說,稱許他埋葬了那些創造論者的「偽理論」。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是什麼
    因此,基督教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教派之間的聯繫鬆散。另外,基督教廢除天主教的教階制,主張教會生活多樣化,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教徒就是司祭。而天主教則強調神職人員的中介作用,從而使神職人員享有一個較崇高的地位。    聖經中的十五卷次經基督教一律不收入,天主教則收入其中的十二篇。另外,天主教還將不見之於《聖經》記載的、代代流傳的"聖傳"視為圭臬,而基督教則不以為然。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查閱了資料,震驚的是,基督教在中國北方農村,尤其是華北的農村十分興盛,尤其是河南和河北、陝西的山村,甚至有的村子裡面有5-10個基督教堂,每一個村都有基督徒上百人,這些人大多是農村的老人,甚至是文盲。這真是令人十分震驚但是疑惑的發現,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最保守的中國北方農村的?
  • 渡邊祐子:基督教傳教與日本的開國
    先後參與《日本的殖民地統治與「熱河傳教」》、《超越邊界的基督教》(2011年)等著作的編撰工作,發表過《清末揚州教案》(1994年)、《在華傳教士與不平等條約》(2005年)、《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與基督教——1860年至1949年》、《偽滿洲國的基督教教育與國民道德》等數十篇具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
  • 教義是宗教的重要部分,具有生活中的實踐,影響著宗教的發展
    提到教義,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教義。雖然有些教義出自4世紀、5世紀、8世紀或者13世紀,但它們仍然被稱為使徒的教義,因為它們的實質內容與使徒的教義具有同時性,並得以在聖經直接表述,或隱含在其文本中。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內的宗教慨念。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傳說的耶穌創立於公元1世紀。1054年後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時,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再度分裂,出現了許多脫離舊天主教的不同的新派系,主要的有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這些新派系被統稱為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