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核心思想是福音,信徒稱為基督徒。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從那開始,提及基督教,就包括了東正教和天主教這兩個教派,之後又出來新教。
基督教的起源非常早,我們目前所用的公元紀年其實就與基督教有關。公元元年本就是耶穌的生辰,而正是耶穌創立了基督教。基督教大約在公元一世紀開始在羅馬帝國內興起。當時的傳播範圍非常的窄,所傳播的人數並不算多。但是隨著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們逐漸的向帝國境內其他的區域傳播他們的信仰,基督教的信徒開始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基督教才真正走入了帝國高層的視野。
當時的羅馬皇帝曾經對於早期的基督教採取過十多次大型的鎮壓活動。從那時開始,基督教的信徒們為了避免傷亡,只好轉入地下發展。在那之後,羅馬帝國曾經對基督教展開過多次屠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元313年,直到《米蘭敕令》頒布後,基督教徒們才獲得了合法的傳教地位。
隨著羅馬帝國的解體,羅馬帝國也分為了西羅馬帝國和拜佔庭帝國。而那時基督教派也進行了分裂。但分裂之後兩個教派雖然屬於不同的帝國,他們之間的聯繫還算不錯。隨著時間的推移,西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開始出現了教皇制度。那時的基督教所產生的影響力非常巨大,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制度體系,即使是國家也無法將其鎮壓。而兩大分立的教會也開始變得矛盾重重,最終徹底決裂,分別形成了天主教和東正教。
這裡就出現了認誰為正統基督教的問題?但實際上,當時兩大教會全部都應該是正統。直到後來,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兩大教會對於教義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在這之後才應該出現的正統問題。之後兩大教會的鬥爭從未停止,雖說彼此之間相互鬥爭,但是當別人要入侵之時,他們就會暫時的聯合在一起來抵抗外敵。
公元16世紀馬丁路德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震驚歐洲,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那時起,開始立新教為國教,這時英國是宗教改革的中心。新出現的新教內部也有諸多劃分,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加爾文派以及路德派等。
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所走的路子都不同,他們以《聖經》為最高權威,即使是教皇也沒有權力違反《聖經》。這就是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所最大的區別了。天主教和東正教無論如何改革,他們自身都是以教皇為中心的,而新教則是以《聖經》為中心。這就是基督教下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的關係和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