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分別天主教與基督教(基督新教)?他們有何區別?

2021-01-10 一抹流雲

羅馬教教皇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

教會形式不同。天主教至今仍保留統一的教會,自稱「至聖、至公、至一,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羅馬教廷為世界天主教中心。

基督新教從產生即無統一教會,主要的新教派別有加爾文宗、路德宗、英國國教(聖公會)等。

.對教會與神職的認識不同。天主教、認為,人必須通過教會並由神職人員才可以與神溝通,故教會與神職具有神聖性。新教則認為,人可以憑藉信仰與神溝通,不必通過教會與神職人員,教會只是教徒的團體,神職只是承擔教會工作的教徒。

對神職的要求不同。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不可以結婚。東正教原也如此。新教的神職完全可以結婚。天主教、神職須為男性,女性只可為修女。新教女性也可以為神職。

基督教男女神職人員

神職的稱謂不同。天主教為教宗(教皇)、樞機主教(紅衣主教)、主教、神父。新教稱牧師、長老(加爾文宗)、主教

對聖母、聖徒的認識不同。崇拜聖母瑪利亞和聖徒,教堂設聖母、聖徒像。新教認為聖母、聖徒都是人,不能崇拜,設置聖像是偶像崇拜,有悖《聖經》。

聖事不同。天主教有7件聖事,即聖洗、堅振、聖體、告解、神品、終傅、婚配。新教只保留了兩件聖事:聖洗、聖餐(聖體)。

聖餐

《聖經》的版本不同。基督新教對於舊約中的《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傳》(上、下)、《智慧書》、《德訓篇》、《巴路克》認為是次經,不予收錄。天主教則完全採用。故天主教版《聖經》基督新教的《聖經》多7卷。

聖經

相關焦點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是什麼
    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自己的組織中心,承認教皇為最高領導(即承認在普世教會中的首席權),具有濃厚的"普世"以及"一統"的色彩。基督教則反之,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威,認為教皇制是歷史的、人為的產物。因此,基督教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教派之間的聯繫鬆散。另外,基督教廢除天主教的教階制,主張教會生活多樣化,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教徒就是司祭。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東正教和天主教同為基督教,為何要分裂兩半?哪個才是正宗?
    說到基督教,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正是因為這三個基督流派鼎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地位,可是對與這三個宗教,中間有太多的區別,到底哪個才是基督正統呢?首先我們來看名聲最盛的天主教,天主教是基督教西傳後的統稱,也可以說是誕生最早的教派。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內的宗教慨念。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傳說的耶穌創立於公元1世紀。1054年後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時,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再度分裂,出現了許多脫離舊天主教的不同的新派系,主要的有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這些新派系被統稱為新教。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一些區別
    天主教核定英譯本《聖經》中一篇《朱迪斯記》裡,有一位女英雄--朱迪斯,也叫友弟德。以她名字命名的聖經傳記敘述了亞述王的重要軍事戰役。他在尼尼微地區為王,以侵略和奴役周邊各個民族的方式擴張自己的國土。這是一個強大而不可戰勝的敵人,他正在撒播死亡與毀滅,威脅以色列子民的性命。
  • 19 對編輯發行涉及天主教、基督教內容的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音像...
    19 對編輯發行涉及天主教、基督教內容的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印刷天主教、基督教內容的內部性出版物和宗教用品的管理 2017-01-09 17:14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基督信徒的分裂是個醜聞
    方濟各一成為新一任羅馬天主教教宗,就引起福音派領袖的廣泛關注,因為這些福音派領袖看到,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在今天這個全球網絡化的時代裡,天主教與東正教、主流新教徒、福音派之間橫亙的城牆早已被腐蝕了,代表羅馬天主教超過10億信眾的教宗,勢必會對全球22億不同教派的基督徒產生深遠影響。事實上,「世界上有數以萬計的人分不清楚基督教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區別。
  • 新教與天主教的區別: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應當行善
    邁爾斯,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應當行善。喬治·艾略特在這方面是新教自由思想家的典型。總而言之,可以說,新教徒喜歡行善,他們發明神學是為了使自己行善;而天主教徒喜歡作惡,他們發明神學是為了使他們的鄰居行善。因而就有了天主教的社會性和新教的個人性。典型的新教自由思想家傑裡米·邊沁認為,自我滿足的快樂是所有快樂中最大的快樂。
  • 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圖一:基督教當中對三位一體的表現相對於持反對態度的亞他那修派來說,他們認為聖父、聖子、聖靈是完全相同,而並非相似的,他們不分誰大誰小,神是存在與他們之中,本質而言是一樣的。不過有很多有遠見的蠻族國家即使的改信信教,為的是能夠更好的控制西羅馬的群眾,女人在和親和說服方面也為此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克洛蒂爾德使得一個國家信仰天主教在歷史上有許多故事證明眾人開始改信新教,但是最著名的則是法蘭克皇后克洛蒂爾德的故事。她本是出生於一個蠻族化的羅馬家庭,母親信仰的是天主教,而父親信仰的則是阿里烏斯派,原本還算幸福的家庭因為其伯伯的原因而破裂。
  • 皮尤調查:那些一度禁止基督教的歐洲國家 基督教勢力反而最強
    該皮尤報導指出:「長期以來,基督教一直都是歐洲的主流宗教。在接受調查的34個國家中,基督教在27個國家中佔據主流位置。但歷史上的大分裂在共同宗教身份的基礎上:三大主流基督教派別——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都在歐洲大陸的某些地方佔據著主導地位。
  • 手勢這種語言符號,在基督教藝術中有著怎樣的表達?
    手勢作為一種基督教的一種美學,這是與當時的奧古斯丁是分不開的,奧古斯丁在中世紀的時候權威一度超過古代的哲學,他被視為教父時代的天主教教父,當時他對美學的推崇也使得人們將美視為上帝的一個屬性,成為神學本體論的一個重要成分。
  • 作為天主教宗教的中心,僅是彈丸之地,梵蒂岡怎麼一直沒被吞併?
    但是這個彈丸之地,卻能一直保持它領土的完整性,不是別的國家看不上它的規模,而是它確實有其厲害之處。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天主教教皇就在此生活,國家的領導人就是教皇,並且是終身制任職,任何人都無法撼動和罷免其位置。
  • 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正視歐洲虐童案
    愛爾蘭有94%的國民信奉羅馬天主教,雖然該國政教分離,但教會系統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政客們非常願意討好教會,所以政府長期幫助教會掩蓋有關罪責。當整體情況遲至去年才披露後,本篤十六世稱愛爾蘭教會的虐童醜聞「令人髮指的罪行」和「嚴重的罪過」。基督教在公元一至三世紀成熟,並成為羅馬國教,在創造歐洲古典文明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為啥無法化解?答案來了!
    東正教和天主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 不過如今卻呈對立狀態,無法調和。那麼,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為啥無法化解?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羅馬皇帝成為教會的最高領袖。不過,在公元330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著帝國的分裂,基督教也一分為二,以羅馬為根據地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總部的東方教會。
  • 天主教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同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別。天主教亦稱「公教」,原意為「普世的」和「大公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稱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譯為「羅馬公教」,音譯為「加特力教」,意譯為「羅馬天主教」。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所以說到基督教的起源,我們就得先了解猶太人。猶太人來源於古希伯來人。古希伯來人在公元前十九世紀時遊牧於今天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流域草原,大約公元前1800,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遷徙到今天巴勒斯坦的地區。他有兩子,幼子以撒的後代就是猶太人,長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緣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源。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基督教是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從猶太教的一個派別發展而來。4世紀末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 歐洲天主教是怎麼分裂的?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宗教史15#歐美歷史35#世界史23天主教原本是中世紀歐洲人的精神支柱,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由於人們逐漸認識到天主教士的荒淫與貪婪,所以社會上反對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呼聲日益高漲。
  • 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行善積德是不是救贖必要條件
    寫在正文前的話:今天寫完就不打算寫基督教了,噴子們打著信仰旗號來抹黑基督教,連我這個非教徒都看不下去了。後面打算寫古希臘神話歷史了,要是這個再有人無腦噴,我只能說,你厲害,屠美滅日就靠你們了。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
  • 原罪困擾天主教
    美國各大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教士們已經失去了令人信服的道德力量」,「如果大家連教會領導階層都無法信任,幾百年來的傳教成果就會很快葬送殆盡」,「大家都希望教會來拯救我們,可又有誰來拯救教會?」更甚之,研究發現許多兒時受過性侵犯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變成性侵犯者——實際上,在戀童的教士裡,有70%的人也曾是性侵犯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天主教對自己的教士有三大要求,他們必須立誓過儉樸、忠貞、絕對服從的生活。這三項紀律鑄成了一道信仰的防線——卻也同樣形成了致命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