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調查:那些一度禁止基督教的歐洲國家 基督教勢力反而最強

2020-11-29 基督時報

一項新研究數據顯示:相比西歐人,中歐或東歐人更反對同性婚姻、墮胎以及接納穆斯林或猶太人進入家庭。

最近,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調查結果。

據悉,這次調查的對象為來自34個西歐、中歐和其他歐洲國家的56000名成年人,目的是研究處同一大陸的人們持有的宗教分歧是如何影響對於社會和政治的看法。

該皮尤報導指出:長期以來,基督教一直都是歐洲的主流宗教。在接受調查的34個國家中,基督教在27個國家中佔據主流位置。但歷史上的大分裂在共同宗教身份的基礎上:三大主流基督教派別——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都在歐洲大陸的某些地方佔據著主導地位。

皮尤也指出:東歐主要信仰東正教,而在中歐和東南歐,天主教佔多數的國家隨處可見。新教在北歐和斯堪地那維亞佔據主導位置。同時,無宗教信仰的西歐居民也越來越多。

基督徒身份與民族認同

在研究宗教分歧時,數據顯示東歐人更認為基督徒對其民族認同而言很重要。對於某些曾經是前蘇聯集團的國家,情況確實如此,因為當局曾經正式將宗教置於公眾生活之外。

82%的亞美尼亞和81%的喬治亞人接受調查,他們表示,基督教對他們的民族認同而言非常或有些重要,但在來自瑞典、丹麥和比利時的受訪者中,超過80%的人認為,基督徒身份與他們的民族認同聯繫不是很重要或根本不重要。

超過70%的來自羅馬尼亞、希臘和塞爾維亞的受訪者認為,基督徒身份對他們的民族認同很重要,而65%的英國和法國受訪者、64%的德國受訪者和59%的西班牙受訪者認為,對於民族認同來說,基督徒身份並不重要。

在天主教居主導地位的義大利,53%的受訪者認為,基督徒身份對於民族認同很重要。而在同樣是天主教居主導地位的愛爾蘭,人們的正反觀點各佔一半:48%的人認為宗教對民族認同很重要,49%的人則認為不重要。

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這兩個波羅的海國家則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他們分別有82%84%的受訪者表示宗教對於其民族認同並不重要。

同性婚姻立場

然而,調查還是發現,來自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受訪者仍舊與其他東歐國家的人持有很多相同的觀點。

在來自俄羅斯、喬治亞、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的受訪者中,超過90%的人表示反對允許同性結婚。

在來自烏克蘭、塞爾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和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受訪者中,超過80%的人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在來自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羅馬尼亞和希臘的受訪者中,至少70%的人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

在另一端,在來自瑞典、丹麥、荷蘭和比利時的受訪者中,至少80%的人表示贊同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在來自西班牙、英國、德國、瑞士、法國、奧地利和挪威的受訪者中,至少70%的人也表示贊同。

在中東歐國家中,捷克共和國是唯一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贊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墮胎行為是否合法

當涉及墮胎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合不合法時,在所有中東歐國家中,只有七個國家的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墮胎不合法,它們是:喬治亞(85%)、摩爾多瓦(79%)、烏克蘭(55%)、俄羅斯(56%)、白俄羅斯(54%)、波蘭(52%)和希臘(52%)。

在來自瑞典和丹麥的受訪者中,超過90%的人表示,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墮胎應該是合法的。另外,在來自芬蘭、比利時、荷蘭、法國、挪威和英國的受訪者中,至少80%的人持相同看法。

就墮胎問題,東歐國家與中歐國家略有分歧、有11個中東歐國家的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墮胎都應該是合法的。合法墮胎支持率最高的中東歐國家為:捷克共和國(84%)、愛沙尼亞(81%)、保加利亞(80%)、匈牙利(70%)和斯洛伐克(70%)。

接納穆斯林和猶太人進入家庭

中東歐國家的受訪者表示最不歡迎穆斯林進入他們的家庭。

調查顯示,只有7%的亞美尼亞人、16%的捷克人、17%的喬治亞人和19%的白俄羅斯人表示會接納穆斯林進入到他們的家庭種。在來自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和匈牙利的受訪者中,表示接納穆斯林的不足30%。而在來自愛沙尼亞、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保加利亞和波蘭的受訪者中,表示接納穆斯林的不足40%

在來自荷蘭、丹麥和挪威的受訪者中,90%的人表示接納穆斯林,其他所有的西歐國家的大多數受訪者也表示了接納。斯洛伐克和克羅埃西亞是唯二表示接納穆斯林的中東歐國家。

雖然來自西歐國家的受訪者表示更願意接納猶太人,但數據顯示,相比穆斯林,大多數國家(除了波士尼亞,半數人口是穆斯林)更願意接納猶太人。

基督教在西歐影響力下降

本次調查還顯示,在整個西歐地區,基督徒人數顯著地下降,特別是在比利時、挪威、荷蘭、西班牙和瑞典等國家。另外,在這些國家中,至少有20%的受訪者認為基督徒人數有所增長,也表示自己目前就是基督徒。

據皮尤,針對為什麼有很多西歐人不再認為自己是基督徒這一問題,存在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逐漸遠離宗教。但是,也有其他人認為,這些人在同性戀和墮胎等問題上不同意傳統教會的立場。

皮尤報告稱:相比之下,在中東歐國家中,基督徒在總人口中比例達到穩定甚至還在增加,逐漸遠離宗教的趨勢並不存在。事實上,自從1991年前蘇聯解體以來一些地區一度壓制宗教敬拜基督教都已經復甦。例如在烏克蘭,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自己是基督徒(81%)。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和亞美尼亞,情況也是如此。在大多數其他的中東歐地區,基督徒人口比例保持相對穩定。

皮尤調查還發現,相比西歐受訪者,中東歐受訪者更有可能表示宗教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他們每月都會參與宗教禮拜,每日禱告。

在來自希臘、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亞美尼亞、喬治亞和羅馬尼亞的受訪者中,至少有一半表示宗教對生活至關重要。相比下,在來自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受訪者中,只有10%的人持這種看法。

數據顯示,相比東歐人或中歐人,西歐人更有可能表示從不禱告。

比起東歐人或中歐人,西歐人更有可能不相信上帝。匈牙利、捷克共和國和愛沙尼亞是唯三的中東歐國家,有不到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相信上帝。

皮尤還發現,在大多數西歐國家,有不到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相信上帝。而在荷蘭、比利時和瑞典,存在大量無宗教信仰人口,只有不足一半的成年人表示相信上帝。

相關焦點

  • 渡邊祐子:基督教傳教與日本的開國
    因為織田信長本人與佛教勢力對立,所以利用基督教勢力來與之對抗。在此期間,四位少年被任命為天正遣歐使節留學羅馬,不過他們實際出發的時間為1582年,此時織田已離世。 基於以上的考慮,他採取了極具政治性判斷的基督教政策,但是由於未予徹底鎮壓,結果反而助長了基督教勢力的擴大。在此期間,出現了殉教的情況。1597年,6名傳教士和20名日本人被處磔刑。今天,長崎市西坂有一處為他們而建的名為「26聖人殉教之地」的紀念地,殉教者中甚至有未成年的少年:14歲的託馬斯·小崎和12歲的路易斯·茨木。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而他的夫人由於無法適應廈門的天氣而生病,曾在1845年11月一度返回美國進行治療。1858年時,合文聽聞日本正式開國,本來就抱有在東洋傳教信念的他決心去往日本,而不是中國進行傳教。1859年10月,他來到了日本,但當時基督教在日本被禁止,因此他無法進行傳教活動,主要做起了醫療活動。另一方面,他的夫人克拉拉開辦了面向男生的英語學塾,給5名日本少年上課,但該學塾很快關閉。
  • 華人牧師分享「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
    自耶路撒冷傳開,至君士坦丁大帝將福音定為合法,至公元400年基督教被定為國教,之後是羅馬天主教一段黑暗的歷史,一直到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建立起因信稱義的教義,新教亦正式出現。透過皇權基督教傳遍了全歐洲,這是首次福音的大復興。隨後通過移民達成了福音的第二次大突破,即歐洲的清教徒因受逼迫乘坐五月花號越過大西洋去到美洲,建立了美國。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基督教是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從猶太教的一個派別發展而來。4世紀末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 請問基督教有沒有鼓勵教徒禁止殺生?
    請問基督教有沒有鼓勵教徒禁止殺生?如果人類吃動物可以生存,對動物會不會很不公平,因為人類是屬於動物的一種?答:人不是動物,動物不是人,人是人。動物是為人而造的,所以人是永遠高過動物,在本質上絕對不一樣。你說人會動,不是動物是什麼?
  • 基督教的教義
    基督教的教義  我們來看基督教的教義,當然,在這裡我們只能作最扼要的說明。  基督教反對盈利賺錢。「天主教持的態度是典型的拯救性宗教對待營利性經營活動的態度。伴隨著所有的理性的拯救方式,對趨於營利和財富的傾向的警告被推到這樣一個高度,以至於財富和金錢成為禁忌。」(韋伯語)。  基督教反對性愛。基督教作為理性的、積極的禁欲主義把性愛作為非理性之物加以摒棄。而且把性愛看作粗俗之事,正與超越、升華、拯救的基督教主旨相悖。它只接受受理性調節的婚姻。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如果說和改革開放之後西方基督教的傳入有關,為何基督教最為興盛的,卻不是改革開放最早的廣東和福建?如果說和利用基督教起義的洪秀全有關,為何基督教最為興盛的,卻不是太平天國紮根的江浙地區?無論如何,都和華北地區基督教為何興盛無關。
  • 希特勒是如何控制基督教與學校教育給民眾洗腦的
    戰後德國,原國家基督教會也帶頭反思和悔改,促成了整個德國社會的反省和改造。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黨在戰後至今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執政黨。 而對於南部德國,這裡屬於天主教地區,羅馬教廷當時的意思的確是「睜隻眼閉隻眼」,不過那個時代整個西歐盛行綏靖主義的。梵蒂岡當時是保留天主教會的存在然後默默退出幹涉的節奏,這和英法面對對侵略不加抵抗的綏靖政策類似。
  • 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導語:阿利烏斯是阿里烏教派早期的領導人他認為耶穌基督是次於聖父的存在,但是亞他那修教派卻持著不同的觀點,雙方在基督教的教義上產生的極大的分歧,以至於兩個派系的人相互仇視,言語攻擊逐漸變為肢體攻擊,為此君士坦丁還特地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來解決兩個派系的問題,雖然會議上是亞他那修勝利了,但是從整體歷史上是阿里烏斯勝利。
  • 徘徊於政治與宗教之間——基督教江西黎川實驗區研究
    隨後協進會邀請福建公理會傳教士牧恩波(G.W.Shepherd)和張福良到南昌進行為期兩周的調查。10月31日,協進會在南昌開會,蔣介石夫婦和一些省官員都參加了,會議成立「江西基督教農村服務聯合會」,成員有美以美會、聖公會、青年會、美以美女部會、中華基督教會閩北大會,由長孫維廉擔任聯合會主席,聘牧恩波任總幹事。
  • 效法世界有識之士的信仰 一基督教信仰
    英國有一位科學家名叫蓋浴普,這位先生曾經調查了前三世紀的三百位世界上最有名的大科學家的信仰,調查結果表明,有二百四十二位是信耶穌的,佔調查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一。例如:世界超級科學家-牛頓;原子彈之父-愛因斯坦;,大天文學家-哥白尼、電報之父-莫爾斯、火箭之父-範伯郎、偉大的女性物理學家-居裡夫人和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倫琴等。
  •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撕逼史
    2、這個神這麼牛,所以你們信的那些那些神都是扯犢子的,都是偽神。圍觀群眾聽完之後也十分憤怒,就把這人打了一頓,然後該幹嘛幹嘛去了——大家好好信神,憑啥說你的神就高人一等?還說我的是偽神,你找抽是麼?羅馬帝國對於宗教的態度是很有意思的,一方面羅馬帝國並不禁止大家信奉各種奇奇怪怪的神;另一方面,作為對帝國效忠的象徵,你無論信仰什麼神靈都得保持對皇帝的尊敬。這兩點集中體現在萬神殿和新年焚香上面。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但是世界上的新教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荷蘭和瑞典,所以新教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但是在1000年前,天主教和東正教同時存在於歐洲,只不過一個分布在歐洲的西部,一個分布在歐洲的東部而已。但是伊斯蘭教政權總是和天主教國家過不去,卻很少攻打東正教國家。由於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對「神」的看法存在嚴重的分歧,所以兩個宗教一直過不去,經常發生戰爭。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後來他們在摩西的帶領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雅各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十二個支派,後來統一成一個以色列國家,所羅門擔任國王期間達到鼎盛。所羅門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承王位,後來也被巴比倫帝國攻佔,人民被擄到巴比倫成為奴隸。摩西和十誡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後,猶太人被允許回猶太區,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後來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
  • 手勢這種語言符號,在基督教藝術中有著怎樣的表達?
    此外,手勢在基督教之中還有著祈禱、賜福以及指示的教育功能。手勢在基督教藝術當中受到推崇,作為表達宗教以及社會信條的象徵「在藝術,特別是基督教和中國藝術中,手具有表達宗教和社會信條的無窮力量。」手勢作為一種基督教的一種美學,這是與當時的奧古斯丁是分不開的,奧古斯丁在中世紀的時候權威一度超過古代的哲學,他被視為教父時代的天主教教父,當時他對美學的推崇也使得人們將美視為上帝的一個屬性,成為神學本體論的一個重要成分。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是什麼
    因此,基督教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教派之間的聯繫鬆散。另外,基督教廢除天主教的教階制,主張教會生活多樣化,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教徒就是司祭。而天主教則強調神職人員的中介作用,從而使神職人員享有一個較崇高的地位。    聖經中的十五卷次經基督教一律不收入,天主教則收入其中的十二篇。另外,天主教還將不見之於《聖經》記載的、代代流傳的"聖傳"視為圭臬,而基督教則不以為然。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2020年中國基督教雜誌《天風》開始徵訂了
    2020年中國基督教期刊《天風》日前已經開始徵訂了。《天風》創刊於1945年,是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辦的基督教刊物。雜誌宣傳國家宗教政策法規,闡述基督教教義,牧養關懷信徒,引導信徒愛國愛教,做光做鹽。
  • 基督教環境倫理的歷史演變與當下責任
    縱觀基督教的教義和神學歷史,那些教父們,無不是在發揮「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這句話中的人的主體和中心思想。 儘管基督教從一開始,就刻意批判和有意撇棄「人本思想」,尤其是到了後期改革宗,更是對人本思想嗤之以鼻。但是對人本的批判恰是對人本中心的最好掩蓋。 表面看來,基督教對人本的批判,是要回到神本上去。
  • 鉤沉丨基督教對近代中國女性的影響
    基督教在這片土地上開辦女校,在教育和醫療服務方面培養了很多人才,對建設這個國家,做出了非比尋常的貢獻。基督教反對纏足、納妾、殺嬰及指派婚姻,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婦女的地位,教會學校的女生都積極地參與反侵略和反男女不平等的運動。自1821年,梁發用一個飯碗為自己的妻子李氏施洗,李氏成為中國第一個更正教女信徒開始,女性在教會裡就表現出強烈的虔誠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