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丨基督教對近代中國女性的影響

2021-01-15 基督教資訊平臺

1,

都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壓制女性,但女性神祗卻有著很高的地位。人們普遍喜歡拜觀音菩薩,稱她為慈悲的女神。信徒對觀音的崇拜是非常盲目的,他們覺得觀音是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的,而且她是大慈大悲的。雖然佛教裡每個神的管轄範圍都是有限的,可信徒習慣於凡事求觀音。除了觀音還有地母,她賜宇宙以生命,還借天堂使者拯救人類。另外還有沿海地區對媽祖、金花夫人的崇拜也非常普遍。

在中國,婦女不僅是宗教主要的信徒,同時也有很多女教主,女密宗首領,甚至有女教派創始人。例如在白蓮教中就有女教主、女教師。而白蓮教之所以吸引婦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婦女們想要擺脫社會等級的壓迫與束縛。

2

19世紀,當西方宣教士將福音再次傳入中國。基督教在這片土地上開辦女校,在教育和醫療服務方面培養了很多人才,對建設這個國家,做出了非比尋常的貢獻。

基督教反對纏足、納妾、殺嬰及指派婚姻,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婦女的地位,教會學校的女生都積極地參與反侵略和反男女不平等的運動。

自1821年,梁發用一個飯碗為自己的妻子李氏施洗,李氏成為中國第一個更正教女信徒開始,女性在教會裡就表現出強烈的虔誠和熱情。雖然她們在知識上不如男性信徒,但在信道追求上格外地篤定,那種火熱的心是男性基督徒所遠遠比不上的。

3

而且在那個時代,產生了一批在國家社會建設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女基督徒。大家熟知的有:金韻梅、徐金英、石美玉、康成,她們都是女留學生基督徒。她們在醫學、教育、社會福利以及宗教上,都有很多的貢獻,她們多數都積極地提倡婦女解放運動。

金韻梅是中國第一名留學海外的女性,作為傳教士養女,學成後以傳教士身份回國,熱心於祖國的護理和女子教育事業;徐金英在1898年代表中國婦女參加了倫敦世界婦女協會;石美玉曾擔任萬國節制會分會,中國婦女節制會會長,該會一大宗旨是謀求婦女權益;康成則在1910年作為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代表出席了世界青年會年會。

此外還有像張竹君這樣的革命軍、教育家、醫生,曾寶蓀這樣的教育家,林巧稚這樣的醫生,她們以基督的精神獻身於那個時代。她們都是在中國很有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

4

大多數傳教士,都是相信男女平等的,且堅定地為女性爭取權益。萬國公報發表了非常多的關於婦女問題的文章,抨擊纏足和溺嬰的陋習。傳教士不斷地撰寫文章鼓吹不纏足,還組織了很多類似廈門不纏足會這樣的團體。

傳教士宣講纏足對婦女的危害,對健康傷害很大,纏足後血脈不暢,小腳永遠冰冷不溫,容易招致痼疾,這對家庭對社會危害都不小。女性纏足後很多體力活就不能做了,男人就必須要做很多女工,長此以往,一個家庭就會陷入貧困。對國家而嚴,更造成民用空乏,使整個國家都陷入困境。

傳教士宣揚,無論男女都是上帝所造的,是平等的,上帝賜予男女各兩足,為國家奔走、為家庭分勞。女子纏足有負天恩,有悖天理的罪惡。

5

基督教在中國堅持反對黃賭毒,主張戒菸,反嫖賭、反納妾,堅持一夫一妻,堅持掃除一切有害身心之舉。以石美玉為會長的中國婦女節制會,就是以禁菸、酒、娼妓,並謀求婦女權益為宗旨。

作為社會的良心,基督教批判改造陋習,基督教女青年會更努力地建設婦女俱樂部、體育館、圖書館、文化教育、聖經研習、家庭生活短訓班、社會服務、救濟、募捐等等,為社會習俗的改良積極助力。

傳教士提倡發展女子教育,改革女性三從四德的說教。在五四運動前,基督教女子教育體系已經相當成熟。有女子普通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女子師範教育、女子職業專門學校、女子醫學教育、殘疾女子教育、女子神學教育。

中國近代早期的職業婦女中,來自教會女子學校的佔了絕大多數。這些女教師、女學生、女護士、女醫生的出現,極大地衝擊了傳統婦女的生活方式,對中國婦女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6

基督教對中國近代婦女的解放運動影響深遠,內在原因自然是受到上帝博愛的感召,願意把福音的好處分享給別人。

我們承認基督教自古以來,並不是一直都對女性很友好,但基督教對罪惡的批判和自我糾偏的能力,總能把基督教帶回到真理的正軌,以期基督的恩典可以臨到更多的人。雖然傳教士進入中國,不可避免地要透過政治和經濟的通道,但基督教對中國女性解放的貢獻是無法被抹煞的。林樂知特別說道:「東方教化中所具之惡習之一在於輕視女人,恆為女人之心才道德,不能與男人同等,此實與西人之公見,大相反對者也。」

7

基督教是促進中國婦女覺醒的一個原動力,這一點,是有很明顯的歷史軌跡可以尋找的。

客觀地說,基督教傳入中國,其所作所為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如果要說,一點點帝國主義的惡意都沒有,也不真實,傳教士有沒有自詡高人一等呢,肯定有。

但基督教借著傳教士和各種教會組織為中國女性所做的社會貢獻,是我們不能否認,也不應該忘記的。

常有人說,多一個基督徒就少一個中國人,這是不合理的,也有著深深的宗教偏見。基督教進入中國,對中國女性的解放,絕不是為基督教徵服世界,而是為基督關愛這個世界,為基督熱愛這個國家,也為基督尊重這地的女性。

相關焦點

  • 西方傳教士給近代中國帶來了什麼?
    傳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中一部分傳播基督教的人士。基本指的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很少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大部分宗教使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以尊重歷史的態度,我們來評價一下歷史上西方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什麼?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歷史上到中國的少數西方傳教士犯下與身份不符的劣行,不但傷害中國人民,也羞辱上帝之名。現在看來,一般的控訴有「傳教士充當侵略中國的工具」、「傳教士參與訂立不平等條約」、「傳教士進行文化侵略」等等,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確定這些歷史陳述的準確性,但是恐怕也不會空穴來風。
  • 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香港浸會大學圓滿落幕
    (圖:基督時報/施迦南) 如今,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基督教該何去何從?6月12-13日,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香港浸會大學圓滿落幕。
  • 被稱為北鬥星的社工是何時來到中國的?了解近代中國社工的歷史
    就我們目前掌握的歷史材料來看,最早將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模式引入中國的是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幹事、美國人步濟時。他於1912年創 辦了北京社會實進會,目的是組織學生參與基督教的社會服務工 作,以改造社會和救治中國。儘管在此之前已有留學歸國的朱友漁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講授過社會工作相關課程,但是沒有形成體系,也沒有開展過實踐活動。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10月22日,日本明治學院大學教授渡邊祐子(Watanabe Yuko)應邀在上海大學文學院做了「日本近代與基督教」系列講座的第二場,題為「基督教與日本近代化」。渡邊祐子本次講座作為第一場講座的後續,主要闡述開國以後,基督教對日本近代化所產生的影響。
  • 渡邊祐子:基督教傳教與日本的開國
    渡邊祐子教授是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現為明治學院大學教養教育中心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基督教史、近代中日基督教交流史等。先後參與《日本的殖民地統治與「熱河傳教」》、《超越邊界的基督教》(2011年)等著作的編撰工作,發表過《清末揚州教案》(1994年)、《在華傳教士與不平等條約》(2005年)、《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與基督教——1860年至1949年》、《偽滿洲國的基督教教育與國民道德》等數十篇具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
  • 章永樂丨「門羅主義」話語在近代中國的「下行」
    「門羅主義」話語在近代中國的「下行」* 原發表於《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發表時有改動,在此推送原稿丨 章永樂自從19世紀歐洲列強以炮艦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後,中國的仁人志士不斷總結他們所遭遇到的新文明形態的特徵,並與中國既有的生活方式相對照。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同時,中國信仰地圖顯示,紅色的基督教在華北和中原的河南很興盛,尤其是農村。中國的農村是非常保守的,很多農村老人甚至是文盲,他們怎麼會去信仰這種八千裡外外國的信仰呢?讓人十分疑惑。很多人想到基督教,就會想到歐美發達國家,覺得中國西化的城市,比如北上廣才應該是基督徒多的地方,怎麼會是河南河北的農村呢?
  • 華人牧師分享「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
    近日,有香港基督教媒體登出如何向國人傳福音系列文章之《中國是命定的基督教大國》一文。文章中牧師在講道時說,神興起一個國家或民族,必定同時賦予他們道德以及福音的使命,推進神國度的發展,而今日中國崛起的同時,基督教亦迅速發展。中國將要成為福音的大國,基督的精兵要奮起,為神打最後一仗,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福音要傳遍地極。
  • 2020年中國基督教雜誌《天風》開始徵訂了
    2020年中國基督教期刊《天風》日前已經開始徵訂了。《天風》創刊於1945年,是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辦的基督教刊物。雜誌宣傳國家宗教政策法規,闡述基督教教義,牧養關懷信徒,引導信徒愛國愛教,做光做鹽。
  • 中國基督教兩會發布2020年世界婦女公禱日活動(在家祈禱)通知
    3月5日中國基督教兩會官網發布了公禱日崇拜程序單並告知各地不必舉行公禱活動,在此也倡議信徒可以在家為世界和平祈禱!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為公禱日,由世界公禱日國際委員會成立。主要由教會婦女主辦,全球不同宗派,不同背景的女性基督徒,不分國籍、種族聯合在一起,為世界和平禱告。
  • 《鉤沉集》忽然發現一些過去寫的詩
    鉤沉第九:夜半三更人靜時,思溢成海誰人知?此世情深不需話,十年相思十年詩。鉤沉第十: 千言萬語忽不見,冬日陽光桃花面 無語只能以笑對,一呼一吸俱含言 。 鉤沉第十一: 自從別後憶音容,鎮日相思夢不逢。天涯海角今已盡,心有蓬山一萬重 。鉤沉十二: 忍教相思化成灰,鏡中流年莫相悲。橫絕千裡卿作淚,多情燕子帶雨歸。
  • 基督教丨駁斥安息日會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異端
    論姦淫(下)丨為什麼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婚配必釀成惡果論姦淫(上)丨基督徒婚前性行為是不是犯罪基督教丨基督徒為什麼常常遭到撒旦的試探基督教丨不要做一個華而不實的基督徒馬太福音丨基督徒應該如何禱告
  • 科技日曆丨277年前的今天,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提出
    科技日曆丨277年前的今天,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提出  Emma Chou • 2019-06-07 17:51
  • 李公明|一周書記:近代日本「中國觀」背後的……方法與立場
    在訪談中王前教授的提問和他自己的論述也非常有意義,比如關於內藤湖南對現代中國的錯誤認識對日本政界人物所產生的影響等。子安在這篇訪談錄中把在《近代日本的中國觀》中所論述的以下議題以更為明確、清晰的方式表述出來,在下文中將時有引述(不另注)。
  • 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從此開始近代基督教的發展,其三大系派(天主教、正教、新教)基本定型,並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造成全球性影響。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信仰的表述是以《聖經》為核心藍本,以歷代使徒、教會、公會等形成的信仰文件為載體,內容非常豐富。其中《使徒信經》被歷代教會和神學家公認為最可欽佩、最為可靠的摘要。
  • 基督教的教義
    基督教的教義  我們來看基督教的教義,當然,在這裡我們只能作最扼要的說明。  基督教反對盈利賺錢。「天主教持的態度是典型的拯救性宗教對待營利性經營活動的態度。伴隨著所有的理性的拯救方式,對趨於營利和財富的傾向的警告被推到這樣一個高度,以至於財富和金錢成為禁忌。」(韋伯語)。  基督教反對性愛。基督教作為理性的、積極的禁欲主義把性愛作為非理性之物加以摒棄。而且把性愛看作粗俗之事,正與超越、升華、拯救的基督教主旨相悖。它只接受受理性調節的婚姻。
  • 上海近代歷史中的十六位名人排行榜
    上海最有名的近代人物,指的是出生於1840=1949年,祖籍、籍貫、出生地至少有一項為上海市,並且在一定領域取得傑出成就,有一定知名度,在當時或者至今仍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那麼上海近現代名人有哪些?本文為大家盤點上海十六位近代名人,他們有錢學森、陳雲、宋慶齡、宋美齡、宋藹齡、胡適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徘徊於政治與宗教之間——基督教江西黎川實驗區研究
    共產黨在福建的成功使牧恩波對農村在教會中的位置產生微妙的影響。雖然他仍然關注鄉村的福音工作,但農村經濟和社會需要成為他考慮的首要問題。美國著名農學家包德裴博士訪華帶來的基督教鄉村建設思想給了他很多啟示,一種「新視野」。1933年春天他去定縣參加鄉村建設會議,更是深受感染。
  • 拜厄特受沈從文影響 創作「有中國風格的短篇」
    作為英國駐華使館文化教育處「藝述英國」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9月2日,拜厄特女士來到北京的國家圖書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就「我的創作與英國文學」等話題,進行了古典與當代文學的鉤沉梳理。活動現場,76歲高齡的拜厄特談鋒甚健,為讀者描繪出一幅恢宏端莊意象幽深的英倫文學畫卷。
  • 對作為「母親」的女性來說,從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
    那麼牛乳哺育真的可以減輕近代母親的哺育壓力,讓她們鬆口氣嗎?採寫 | 湯明明民國時期的勒吐精代乳粉廣告牌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助理講師盧淑櫻在《母乳與牛奶:近代中國母親角色的重塑1895—1937》中探究了牛乳哺育在近代興起的原因,哺育方式的轉變對母親角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