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壓制女性,但女性神祗卻有著很高的地位。人們普遍喜歡拜觀音菩薩,稱她為慈悲的女神。信徒對觀音的崇拜是非常盲目的,他們覺得觀音是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的,而且她是大慈大悲的。雖然佛教裡每個神的管轄範圍都是有限的,可信徒習慣於凡事求觀音。除了觀音還有地母,她賜宇宙以生命,還借天堂使者拯救人類。另外還有沿海地區對媽祖、金花夫人的崇拜也非常普遍。
在中國,婦女不僅是宗教主要的信徒,同時也有很多女教主,女密宗首領,甚至有女教派創始人。例如在白蓮教中就有女教主、女教師。而白蓮教之所以吸引婦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婦女們想要擺脫社會等級的壓迫與束縛。
2
19世紀,當西方宣教士將福音再次傳入中國。基督教在這片土地上開辦女校,在教育和醫療服務方面培養了很多人才,對建設這個國家,做出了非比尋常的貢獻。
基督教反對纏足、納妾、殺嬰及指派婚姻,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婦女的地位,教會學校的女生都積極地參與反侵略和反男女不平等的運動。
自1821年,梁發用一個飯碗為自己的妻子李氏施洗,李氏成為中國第一個更正教女信徒開始,女性在教會裡就表現出強烈的虔誠和熱情。雖然她們在知識上不如男性信徒,但在信道追求上格外地篤定,那種火熱的心是男性基督徒所遠遠比不上的。
3
而且在那個時代,產生了一批在國家社會建設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女基督徒。大家熟知的有:金韻梅、徐金英、石美玉、康成,她們都是女留學生基督徒。她們在醫學、教育、社會福利以及宗教上,都有很多的貢獻,她們多數都積極地提倡婦女解放運動。
金韻梅是中國第一名留學海外的女性,作為傳教士養女,學成後以傳教士身份回國,熱心於祖國的護理和女子教育事業;徐金英在1898年代表中國婦女參加了倫敦世界婦女協會;石美玉曾擔任萬國節制會分會,中國婦女節制會會長,該會一大宗旨是謀求婦女權益;康成則在1910年作為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代表出席了世界青年會年會。
此外還有像張竹君這樣的革命軍、教育家、醫生,曾寶蓀這樣的教育家,林巧稚這樣的醫生,她們以基督的精神獻身於那個時代。她們都是在中國很有影響力的女性基督徒。
4
大多數傳教士,都是相信男女平等的,且堅定地為女性爭取權益。萬國公報發表了非常多的關於婦女問題的文章,抨擊纏足和溺嬰的陋習。傳教士不斷地撰寫文章鼓吹不纏足,還組織了很多類似廈門不纏足會這樣的團體。
傳教士宣講纏足對婦女的危害,對健康傷害很大,纏足後血脈不暢,小腳永遠冰冷不溫,容易招致痼疾,這對家庭對社會危害都不小。女性纏足後很多體力活就不能做了,男人就必須要做很多女工,長此以往,一個家庭就會陷入貧困。對國家而嚴,更造成民用空乏,使整個國家都陷入困境。
傳教士宣揚,無論男女都是上帝所造的,是平等的,上帝賜予男女各兩足,為國家奔走、為家庭分勞。女子纏足有負天恩,有悖天理的罪惡。
5
基督教在中國堅持反對黃賭毒,主張戒菸,反嫖賭、反納妾,堅持一夫一妻,堅持掃除一切有害身心之舉。以石美玉為會長的中國婦女節制會,就是以禁菸、酒、娼妓,並謀求婦女權益為宗旨。
作為社會的良心,基督教批判改造陋習,基督教女青年會更努力地建設婦女俱樂部、體育館、圖書館、文化教育、聖經研習、家庭生活短訓班、社會服務、救濟、募捐等等,為社會習俗的改良積極助力。
傳教士提倡發展女子教育,改革女性三從四德的說教。在五四運動前,基督教女子教育體系已經相當成熟。有女子普通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女子師範教育、女子職業專門學校、女子醫學教育、殘疾女子教育、女子神學教育。
中國近代早期的職業婦女中,來自教會女子學校的佔了絕大多數。這些女教師、女學生、女護士、女醫生的出現,極大地衝擊了傳統婦女的生活方式,對中國婦女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6
基督教對中國近代婦女的解放運動影響深遠,內在原因自然是受到上帝博愛的感召,願意把福音的好處分享給別人。
我們承認基督教自古以來,並不是一直都對女性很友好,但基督教對罪惡的批判和自我糾偏的能力,總能把基督教帶回到真理的正軌,以期基督的恩典可以臨到更多的人。雖然傳教士進入中國,不可避免地要透過政治和經濟的通道,但基督教對中國女性解放的貢獻是無法被抹煞的。林樂知特別說道:「東方教化中所具之惡習之一在於輕視女人,恆為女人之心才道德,不能與男人同等,此實與西人之公見,大相反對者也。」
7
基督教是促進中國婦女覺醒的一個原動力,這一點,是有很明顯的歷史軌跡可以尋找的。
客觀地說,基督教傳入中國,其所作所為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如果要說,一點點帝國主義的惡意都沒有,也不真實,傳教士有沒有自詡高人一等呢,肯定有。
但基督教借著傳教士和各種教會組織為中國女性所做的社會貢獻,是我們不能否認,也不應該忘記的。
常有人說,多一個基督徒就少一個中國人,這是不合理的,也有著深深的宗教偏見。基督教進入中國,對中國女性的解放,絕不是為基督教徵服世界,而是為基督關愛這個世界,為基督熱愛這個國家,也為基督尊重這地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