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為啥無法化解?答案來了!

2020-11-29 每日漢字

東正教和天主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 不過如今卻呈對立狀態,無法調和。那麼,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為啥無法化解?

耶穌

公元1世紀, 耶穌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所創立基督教。基督教繼承了猶太教的《聖經》和許多文化傳統,信仰上帝創造並主宰世界。它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才能獲救。

耶穌在宣道過程中招收12個使徒,以十字架上的犧牲,為世人贖罪。耶穌死後3天復活,復活後第40天升天,於第50天差遣聖靈降臨,開啟了持續到今日的輝煌與發展。

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羅馬皇帝成為教會的最高領袖。不過,在公元330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著帝國的分裂,基督教也一分為二,以羅馬為根據地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總部的東方教會。

教堂

476年,西羅馬帝國在蠻族入侵的浪潮中衰亡,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成為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直至1453年覆滅。

由於帝國政治中心的轉移,原本地位最高的羅馬教會日益受到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挑戰。基督教世界形成東西兩大部分,東部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為首,西部則以羅馬大主教為首。由於在教義、語言、儀式、組織乃至政治訴求等方面都存在分歧,東西兩大教會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實際上,兩大教會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主要集中在一些極其瑣碎的細節,為了彰顯各自的權威性,雙方不僅在這些瑣碎的神學問題上斤斤計較,還長期為了爭奪勢力範圍和主導地位而摩擦不斷。這種矛盾經過數百年的發酵,終於釀成公開決裂。

教堂

因為各自宣揚自己為唯一正統,最終導致公開分裂。

1054年7月16日, 羅馬教皇利奧九世派人來到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 宣布將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及其數名追隨者逐出教會,理由是他們拒絕在神學上服從羅馬教皇並承認其在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地位。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也一直以東部教會為正宗,當場宣布開除對方教籍。

這就是歷史上的「大分裂」。此後,東方教會稱為東正教,西方教會則稱為天主教,雙方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不過,東羅馬帝國國力衰退,穆斯林兵臨城下。這樣, 東正教被迫向西方的天主教求救。1095年,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發起了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東徵

天主教聯合救東徵教徒, 共同對抗外敵,這是修復裂痕的絕佳契機。但是,沒想到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的時候,魚龍混雜的十字軍竟向君士坦丁堡拔刀相向,洗劫了這座千年古城。經此一役,天主教與東正教和解無望。此後,東羅馬帝國也一蹶不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入侵君士坦丁堡,滅了東羅馬帝國。 再後來,一部分東正教教徒負重北上,在今天的俄羅斯、東歐地區再度傳教,最終在斯拉夫人聚集的地區重建了東正教。

經過這樣的糾葛,天主教與東正教已經無法調和。【參考資料:《基督教》、《天主教》】(作者: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東正教和天主教同為基督教,為何要分裂兩半?哪個才是正宗?
    當時的時候基督教並沒有分裂,天主教才是唯一信仰基督耶穌的宗教。但是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因為政治等不可幹預的原因,天主教也因東西羅馬而分裂成為東西兩派,並一直持續了數百年的時間。自從東西兩派對立之後,因為對信仰以及信仰方式的分歧,所以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直到1054年,東派首領和西派首領開始了互相攻擊,並互相開革對方出教,因此而導致基督教正式分家,天主教和東正教也標誌著分家成功。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內的宗教慨念。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傳說的耶穌創立於公元1世紀。1054年後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時,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再度分裂,出現了許多脫離舊天主教的不同的新派系,主要的有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這些新派系被統稱為新教。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最主要的三個派系,就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其中東正教徒數量最少,只有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新教誕生的時間最晚,但影響力卻最大。因為新教的「元年」是1517年,也就是大約500年前。但是世界上的新教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荷蘭和瑞典,所以新教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 一把捋清: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猶太教的錯綜關係
    基督教內部又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外部跟猶太教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咱就把樓上四個的關係從頭捋清楚。最早,只有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偷吃房東的水果,被趕了出來。他們的一個後代叫諾亞,造了艘船叫諾亞方舟,結實耐用,拯救了整個銀河系。諾亞的一個後代,叫亞伯拉罕,故事從這裡開始了。
  • 天主教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同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別。天主教亦稱「公教」,原意為「普世的」和「大公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稱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譯為「羅馬公教」,音譯為「加特力教」,意譯為「羅馬天主教」。
  • 我們怎樣分別天主教與基督教(基督新教)?他們有何區別?
    羅馬教教皇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教會形式不同。天主教至今仍保留統一的教會,自稱「至聖、至公、至一,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羅馬教廷為世界天主教中心。天主教、認為,人必須通過教會並由神職人員才可以與神溝通,故教會與神職具有神聖性。新教則認為,人可以憑藉信仰與神溝通,不必通過教會與神職人員,教會只是教徒的團體,神職只是承擔教會工作的教徒。對神職的要求不同。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不可以結婚。東正教原也如此。新教的神職完全可以結婚。天主教、神職須為男性,女性只可為修女。新教女性也可以為神職。
  • 足球和經濟成反比?為什麼世界「足球強國」都是天主教國家?
    寫在前面:足球和經濟成反比?為何踢球最厲害的拉美國家經濟卻很落後?公元1517年,在德國東部的一座小城裡,發生了一件改變人類命運的「小事」。一個三十多歲的大學教授,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張貼《九十五條論綱》,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 聖誕節和聖誕老人有關係嗎?為什麼聖誕節定在了12月25日?
    襪子裡面裝滿了聖誕禮物東正教和天主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從此水火不容),為何雙方會在聖誕節的具體日期上產生這麼大的區別呢?根據後人的推算,耶穌出生的日期大約在公曆4、5月份,既不是天主教的12月25日,也不是東正教的1月6日。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而東羅馬在1月6日慶祝「主顯節」。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基督信徒的分裂是個醜聞
    為此,教宗督促這個聯合小組「應對大公合一的關鍵議題,推動各種方式來見證全體基督信徒之間雖不完美但卻真實的共融」,並祈求聖靈刺瞎恩典,「讓所有基督信徒達成圓滿且可見的合一,好使教會能愈加成為世界上希望的記號,及萬民修和的工具」。這並不是教宗方濟各首次表達希望基督宗教合一的願望。
  •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而在北方,寶劍騎士團在13世紀初期則積極擴張,佔領多神教原住民的領土,並且負責天主教領地的防禦工作和對異教徒的轉化。在十三世紀中後期,隨著耶路撒冷的陷落和十字軍東徵的屢遭挫折,聖殿騎士團回到歐洲逐漸消亡,醫院騎士團輾轉於羅德、馬爾他等小島。而回到歐洲的條頓騎士團則成為最為壯大的騎士團組織,肩負抵禦東歐多神教及東正教勢力的侵襲。
  • 天主教15大朝聖地,足不出門也能大飽眼福!
    山腳下坐落著世界上最著名的修道院——聖凱薩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這座距今1400年的修道院,儘管遠離塵世,每年仍有成千上萬的信徒和遊客到這裡來朝聖、遊覽。這裡的「西奈山抄本」(Codex Sinaiticus)是現存最古老的完整版《聖經》,有助於揭開很多《聖經》之謎。
  • 徐鳳林:東正教圖像的色彩及其象徵意義
    徐鳳林教授說到,宗教追求內在靈性和神秘體驗,但在社會生活中,內在靈性和神秘體驗都需要外部形式來象徵和表達,於是就有了宗教藝術。與其他宗教派系相比,東正教的藝術美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布爾加科夫說,東正教禮拜具有藝術性:「對神靈世界之美的洞見與對此世之美的洞見交織在一起」。東正教藝術主要表現於東正教堂、聖象和禮拜服飾中。
  • 天主教更改「十誡」?誤會大了!看看這位新教教徒怎麼說...
    目的是避免別人用「天主教徒在教堂裡敬拜聖像」(有人認為是偶像)來抨擊其不遵守誡命中的第二誡「不可拜偶像」。我就在想,十誡雖是舊約時代耶和華神給以色列頒布的誡命,但在新約後的基督教會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天主教是很遵守傳統的教會,也不會隨便更改教會法則。但為什麼會有人這樣說他們呢?經查考有關資料,發現各教會對十誡的理解還真有不少講究。
  • 中世紀風雲︱羅馬主教是如何成為天主教世界的「教皇」的
    因此,基督教會時常與羅馬當局和民眾發生衝突。波蘭畫家Siemiradzki描繪在鬥獸場上被迫害致死的女基督徒(1897年作品)。站立一旁觀看,頭上戴著花環的男子是路過的羅馬官員。教會時常宣揚羅馬帝國時期有許多基督徒殉教,後來的歷史研究卻顯示教會誇大了迫害的程度。
  • 身為皇帝,為何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公開宣布信仰天主教?
    奧地利古老強大的家族傾盡全力恢復天主教的統治地位,這當然也會影響德國;但是只要皇帝存在,他就能與強大的表兄弟們抗衡,維護自己統治的獨立性,這不得不說是德國的幸運;最主要的關係,除了帝國內部之外,還在於教廷對帝國的影響力可以直接影響帝國內的天主教貴族和信眾。皇帝天然有反抗這種影響力的趨勢,但是皇權是否夠強大來與之抗衡呢?
  • 浙江天主教愛國會主任談慈孝文化:與教義不謀而合
    中華慈孝文化節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9月6日電 (見習記者陳潔)「莫道桑榆晚,紅霞尚滿天」,千年以來
  • 天主教的感恩和節約糧食觀
    天主教教義教規有感恩食物、節約糧食、儲存糧食、反對貪食、救濟窮人的諸多美德。感恩食物。「天主,求你降福我們,和我們所用的食物,及一切恩惠,因我們的主基督。阿門!」「全能永生永王的天主,你賜給我們一切的恩惠,我們讚頌感謝你,因我們的主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