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帝,為何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公開宣布信仰天主教?

2020-11-29 百家號

百家原創作者:鳳書說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鳳書說史。說到皇帝,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是皇帝真的有這麼好當嗎?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嗎?其實不然,身居高位受到的約束也很多,經常面臨左右為難的境地。此人也是,當了一輩子的皇帝,躺在病床上還要管理朝政,到死都沒有宣明自己的信仰。大家跟次奧變一起來看看吧!

一切都在致力於保持宗教和平,這一協議在查理五世時達成,由兩個互相補充的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教區保留權,即對新教迅速傳播的限制,另一部分則是斐迪南的聲明,即保證天主教貴族統治下新教團體的安全—也就是對天主教的限制年復一年,維持這一和平協議變得越來越困難;一方面新教在歐洲諸國迅速傳播,影響力擴大;另一方面,天主教召開了脫利騰大公會議,更加強調其統一性,加強了中央集權,更有力量的教廷可以信心滿滿地應付所有的叛教者。奧地利古老強大的家族傾盡全力恢復天主教的統治地位,這當然也會影響德國;但是只要皇帝存在,他就能與強大的表兄弟們抗衡,維護自己統治的獨立性,這不得不說是德國的幸運;最主要的關係,除了帝國內部之外,還在於教廷對帝國的影響力可以直接影響帝國內的天主教貴族和信眾。

皇帝天然有反抗這種影響力的趨勢,但是皇權是否夠強大來與之抗衡呢?若是教皇和所有的天主教貴族聯合,或者天主教憑藉重獲新生的歸屬感作為依靠與帝國在公共利益上相爭,那皇帝是否有足夠的權力和地位,來抵擋這些呢?發自內心支持奧格斯堡信仰告白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一方面要保護宗教改革,另一方面他不想破壞與天主教世界的關係,因此陷入了嚴重的困境中。正在爭得不可開交之時,又橫生事端:1575年10月,普法爾茨選侯在魯道夫二世當選皇帝時提出,要修改皇帝競選時的施政綱領,要求去掉將皇帝作為羅馬教會的保護者這條已經延續上千年的條款。

但不論是這一條還是一些源自宗教和平的建議,都被另外兩名選侯否決;他們認為只將斐迪南宣言和未來皇帝應該兌現的競選承諾寫入綱領即可。而同時在富爾達和艾希斯費爾德,反宗教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進行。世俗選侯要求更改規定,允許在天主教貴族管轄範圍內的騎士和民眾自由選擇自己的信仰。但是這一點天主教選侯表示反對。美因茨的布倫德爾及特裡爾的埃爾茨兩位宗教選侯提出了新的控訴。他們否定斐迪南聲明的存在;不管普遍的看法如何,他們認為這個聲明並沒有經過正式程序的批准,因而沒有法律效力;兩位選侯甚至反對帝國會議就此事而展開聽證並向皇帝徵詢相關意見。

10月18日的會議上對這一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若是皇帝不主持公正,世俗選侯們揚言要退出會議;這樣一來選舉根本無法進行。皇帝非常重視這個問題,連續幾日來勸解宗教選侯,但是沒有任何進展。最終是薩克森,因為與普法爾茨在許多事件和宗教信仰派別上不睦,並考慮到皇帝左右為難的境地,才宣布放棄前面寫入競選綱領的要求,不過希望皇帝依然強調斐迪南聲明的有效性。皇帝應該寫一封公開信,儘管它並不能真正賦予任何人自由:皇帝要在下一次帝國會議上澄清此事。此前皇帝就已經答應此事,現在他再次重申,在下次帝國會議上一定解決此事,並且儘量保有那些宗教貴族統治下的騎士和民眾的信仰自由。這樣帝國會議才得以繼續,魯道夫二世正式當選。

1576年召開的帝國會議上,新教徒又再次提出同樣的要求;此次帝國會議召開的主要目的,是商討如何應對奧斯曼帝國的入侵以及波蘭的複雜局勢,新教徒則認為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是第一位的。皇帝承諾,在此次會議召開期間一定解決此事,正如他所說:「做正確的決定。」如果他有機會,不用懷疑,皇帝一定會強調斐迪南宣言如同皇權有著毋庸置疑的合法性,其正確性也符合他的良知,因此這一宣言需要得到重申和確認。但是這一次,他要面對的不只是德國的選侯們;教皇派出了恐怕是歷史上最精明的莫羅內樞機主教作為特使,來到雷根斯堡參加會議,而他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皇帝將宗教天主教貴族和世俗天主教貴族召集在一起,並和他們打好招呼,任何事情未和他商量之前千萬不可輕舉妄動。堅定支持他的是巴伐利亞公爵、科隆大主教,還有及時趕到的奧格斯堡、艾希施泰特和雷根斯堡三位主教。新教徒感到前所未有的壓迫感,莫羅內樞機主教的到來是要與他們開戰。然而他的目的是要阻止新教徒的計劃;但是在這件事上他使出渾身解數。皇帝對樞機說,自己已經承諾要在這次帝國會議上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恐怕不能不兌現。對此莫羅內答道,沒有一個天主教徒會提到此事,而皇帝若是堅持,那麼天主教陣營以後也不能承諾繼續幫助他。

可憐的皇帝!在帝國火燒眉毛的時候,兩大陣營都以此作為威脅來阻止對方達到目的!此時皇帝忽然身染重病。在病床上他還接見新教代表;他說,他會補償他們因為爭執而受到的傷害,皇帝還說,被土耳其人打敗的責任不在宗教改革和新教徒身上。新教陣營由此相信,這一次他們的要求一定會通過—但教皇的特使更大的影響力改變了一切。新教陣營也不想讓自己的皇帝陷入到苦難的境地。因為外敵形勢嚴峻,新教陣營決定徵收為期六年的特別稅來資助皇帝。這便是馬克西米利安皇帝最後達成的協議。出人意料的是,1576年10月11日他因病去世。值得注意的是,皇帝到死都沒有宣明自己的信仰;但是當僕人們等待皇后做完彌撒,將皇帝的死訊告訴她的時候,皇后首先問道,他是否在死前接受了天主教臨終聖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她的淚水流了下來。

總的來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內心是比較支持新教,但是最終為了自己的前途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比較遺憾的是他在死的時候都沒有機會宣明他的信仰。大家對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有什麼看法麼?大家信仰哪個宗教呢?可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呀

以上圖片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人文主義者還信仰天主教嗎?
    在教學中,往往注意到人文主義者對教會的攻擊,錯誤地認為人文主義者都放棄了天主教,走上了與天主教會決裂的道路。  事實上,人文主義者大多是正統的天主教徒,不反對宗教,也不反對羅馬教廷對西歐世界至高的統治地位,至少在形式上保持了對教會的忠誠。人文主義者與舊勢力有著更多的政治上、經濟上的聯繫。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藝術大師都是在教廷的庇護下進行著文化的創新活動。
  • 信仰天主教的國家,試圖顛覆法國的統治者,為何引發了一場革命?
    在法國,路易·菲利普被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宣布成立。1851年,已故皇帝的侄子路易·拿破崙奪取了權力,並宣布他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取名為拿破崙三世,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宣告滅亡。還是在1848年,奧地利的梅特涅倒臺;卡爾·馬克思—當時的人幾乎沒有注意到這件事。1852年,卡米羅·迪·凱沃爾成為皮埃蒙特王國總理,隨後不久,義大利的版圖開始變化。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為啥無法化解?答案來了!
    東正教和天主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 不過如今卻呈對立狀態,無法調和。那麼,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為啥無法化解?基督教繼承了猶太教的《聖經》和許多文化傳統,信仰上帝創造並主宰世界。它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才能獲救。 耶穌在宣道過程中招收12個使徒,以十字架上的犧牲,為世人贖罪。耶穌死後3天復活,復活後第40天升天,於第50天差遣聖靈降臨,開啟了持續到今日的輝煌與發展。
  • 從耶穌說的「你們悔改吧」看基督徒信仰的核心
    這是聖經瑪竇福音中,耶穌在公開傳教時的開場白。既然是開場白,意味著這句話的分量非比尋常!但後來卻因看上自己部下的妻子,並把他的部下派到激烈的戰場,然後部下戰死,他得到了部下的妻子。天主雖然寬恕了達味,但也給了他懲罰,天主對他說:由於你做了不公不義的事,你的妻妾要被公開羞辱
  • 臨汾襄汾縣汾城鎮宗教信仰,城隍、關帝、社稷神、文昌星信仰為主
    關於汾城鎮宗教信仰的歷史沿革,在《襄汾縣誌》中可以找到相關的記錄。在汾城鎮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曾有所發展。佛教傳入歷史較長,清末民初,襄汾縣境寺院庵堂有僧尼主持者不下百餘處,收入《襄汾縣誌》的有寺院 36 座,庵堂 9 座。其中北齊天統二年在北膏腴(汾城鎮下轄行政村)修建的善慧寺、金元時期在北關村(汾城鎮下轄行政村)修建的佛窯寺都是較有影響者。
  • 若望·保祿一個斯拉夫人,為何能成為天主教教宗?如何被封為聖人
    基督教傳入歐洲的時候,因為教義的不同和各國統治者的觀念,逐漸演化成為天主教、新教和正東教三大教派,期中以羅馬梵蒂岡的天主教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天主教的興起是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後開始的,從羅馬開始,進過長久的擴張和傳教,到了中古的時候,經歷了法國丕平獻土之後,天主教逐漸影響了整個歐洲。雖然說誰都有信奉上帝的權力,但是在無論在哪個教派中,出身都代表了一切,比如天主教雖然在歐洲的影響力比較大,信仰的人數也眾多,但是在若望·保祿之前的時候,從未有一個非義大利人當上教宗。
  • 當代中國的信仰理解與信仰包容
    [摘要]當代中國的信仰理解與信仰包容 ——卓新平研究員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信仰論壇」做了講演 。在此,卓新平從信仰理解、信仰分層、信仰包容這三個方面來探討信仰問題,以信仰呼喚來求信仰回歸。代表著有《宗教起源縱橫談》、《宗教與文化》、《尼布爾》、《世界宗教與宗教學》、《當代西方新教神學》、《當代西方天主教神學》、《宗教理解》、《基督宗教論》、《基督宗教研究》、《聖經鑑賞》等。 「老人跌倒該不該救」、「幼兒被車碾壓路人視而不見」,一些原本並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卻成為時下社會熱議的話題,現代道德觀念和準則中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返老還童」真使人感到悲哀。
  • 效法世界有識之士的信仰 一基督教信仰
    英國有一位科學家名叫蓋浴普,這位先生曾經調查了前三世紀的三百位世界上最有名的大科學家的信仰,調查結果表明,有二百四十二位是信耶穌的,佔調查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一。例如:世界超級科學家-牛頓;原子彈之父-愛因斯坦;,大天文學家-哥白尼、電報之父-莫爾斯、火箭之父-範伯郎、偉大的女性物理學家-居裡夫人和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倫琴等。
  • 原罪困擾天主教
    不願公開姓名的他現在樂意向公眾講述自己的經歷,「也許這對其他人會有幫助」,他說。「我出生的家庭並沒有問題,我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們在這方面都很正常。我父親是一位體力工作者,性格開朗,而我的性格卻更接近母親,內向,不願把自己的事說出來。這也許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在性取向方面,我的確有些不正常。但我沒把這事講給任何人聽,畢竟那時我的行為並沒有發展成病理學上的病態。
  • 路遙| 中國傳統社會民間信仰之考察
    禪宗到宋代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勢力的宗派,亦因其有不少大德禪師而與天台、華嚴、法相諸宗同被讚頌為一方所信仰之「宗教」。在當時禪宗中最顯要的高僧莫過於懷璉禪師,據記載,北宋仁宗皇帝曾「垂佛心以治天下,四夷來王,欲隆宗教,乃詔僧懷璉入對便殿,命升座稱旨,賜號大覺禪師」。如上所述,可見中國佛教經隋唐以來三百多年的發展而漸有融各宗以統稱為「宗教」之趨勢。
  • 《基督聖體》影評:良善才是最重要的信仰
    《基督聖體》代理人的多種樣貌第一次告解時丹尼爾不知道正確流程,只能打開手機搜尋幫助民眾懺悔、開導他們走向正途的方法,且作為一位「神父」,平時他絲毫不在意他神職人員的身份,也沒在社會中掩飾他常人的一面,不僅多次跑去跟鎮上少年鬼混,眾人一塊抽菸喝酒、談論著去年發生的悲劇,最後還跟一位親近的女孩發生關係,但也正是如此,丹尼爾這位能跟隨自己本性與道德價值觀去做任何事的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最主要的三個派系,就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其中東正教徒數量最少,只有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新教誕生的時間最晚,但影響力卻最大。因為新教的「元年」是1517年,也就是大約500年前。但是世界上的新教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英國、荷蘭和瑞典,所以新教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 為什麼世界「足球強國」都是天主教國家?
    為何踢球最厲害的拉美國家經濟卻很落後?公元1517年,在德國東部的一座小城裡,發生了一件改變人類命運的「小事」。一個三十多歲的大學教授,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張貼《九十五條論綱》,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在此之前,歐洲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在此之後,歐洲歷史進入了近代。
  • 天主教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同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別。天主教亦稱「公教」,原意為「普世的」和「大公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稱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譯為「羅馬公教」,音譯為「加特力教」,意譯為「羅馬天主教」。
  • 戴維·洛奇:一個天主教不可知論者的自我救贖
    《小世界》,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戴維·洛奇1935年生於倫敦南部的一個中下層家庭,受母親影響,從小信仰羅馬天主教。1945年到1952年,他就讀於一所國家資助的天主教學校,隨後進入倫敦大學,主攻英國文學,並嘗試小說寫作。
  • 東正教和天主教同為基督教,為何要分裂兩半?哪個才是正宗?
    說到基督教,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正是因為這三個基督流派鼎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地位,可是對與這三個宗教,中間有太多的區別,到底哪個才是基督正統呢?首先我們來看名聲最盛的天主教,天主教是基督教西傳後的統稱,也可以說是誕生最早的教派。
  • 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教皇要求中國人放棄孔子和祖宗
    中國信徒在其會堂中所懸匾額,對於皇帝應否用「萬歲」字樣?好傢夥!你們這些西洋人這是要把咱們傳統文化連根拔起啊!按照多明我會人的意思,只要你信仰了天主教,那麼在你的心中除了主是你的聖人外,其他都不管,什麼孔子啦祖先啦都不能再祭祀。這些西洋人甚至還喪心病狂的要求信徒們不用「萬歲」來稱呼皇帝......
  • 天主教領洗與葬禮,老照片告訴你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何不同
    因為在聖洗聖事中,我們公開的棄絕罪惡及它的勢力,懺悔己罪。洗禮洗去我們的罪汙,脫去舊我,成為新人。一切煥然一新,充滿希望,在聖神的光照下生活,成為世界的光,負起傳福音的使命。廣東羅定,1937年蔡文興神父在修女的協助下為一幼兒領洗。洗禮儀式中的主要部分,是施行洗禮者在領洗者的頭上倒水,同時念以下的經文:「某某,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你授洗。」
  • 將愛情視為「信仰」的星座
    ,忠於愛情的信仰我愛你,是來自靈魂,來自生命的力量 在遙遠的地方,你是否一樣,聽見我的呼喊。愛是一種信仰,把你,帶回我的身旁。——張信哲《信仰》     雙魚們很容易愛上一個人,非常感性的他們哪怕對方說了幾句甜言蜜語或是做了一些令她們感動的事情,雙魚們就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喜歡自己,哪怕自作多情,雙魚們也從不會放棄對於美好愛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