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聖體》影評:良善才是最重要的信仰

2020-11-29 亦齊電影

劇情簡介

《基督聖體》是一部2020上映的波蘭劇情電影,由揚·科馬薩執導,巴託斯·比萊尼亞、伊萊扎·萊辛姆波主演,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曾犯下重罪的丹尼爾在假釋離開少年觀護所之後,原本要前往鋸木廠任職卻陰錯陽差成為小鎮代理神父。雖然起初連為信徒告解都要上網求助的他,馬上就掌握訣竅以另類布道風格讓居民走出昔日陰霾,但假冒神父的真實身份也隨著時間變得無法再繼續隱瞞。

良善才是最重要的信仰

宗教在我們心中有怎樣的代表意義?信仰又是為了什麼而存在?我們相信神、遵守戒律和規則、固定時間到教堂參加禮拜或告解,是因為它能夠撫慰人心讓我們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或者只為了合理化自身日常行為,找到辦法去掩飾曾經犯下的罪過?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可能在不同人心中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就算大家都信奉著同樣的宗教信仰,我們也都能從人性的多元複雜與每個人的根本看見的互相分歧的結果,我想這就是《基督聖體》與這個世界有趣的地方。

《基督聖體》好看嗎?

代表波蘭角逐2020奧斯卡最佳國際視頻,跟《蜂蜜之地》、《悲慘世界》、《寄生蟲》、《痛苦與榮耀》共同入圍最終五強名單的《基督聖體》,把故事聚焦在剛假釋出獄的少年丹尼爾,以他冒充神職人員成為小鎮的代理神父,甚至還做得有聲有色這個相當有意思的故事設定,對宗教信仰與人性等眾多「矛盾」做出相當寫實的呈現,不僅具有強烈諷刺與批判性,其中居民內心傷痛與信仰之間的關係也給觀眾帶來強烈共鳴,引發人們對自身行為的反思。

《基督聖體》電影前段,我們能看見丹尼爾雖然在少年觀護所裡是霸凌弱勢的一分子,但同時在彌撒時作為神父助手與多次跟神父提及想進入神學院就讀的意圖也展現出他對信仰的虔誠;而來到小鎮,他確實也完全融入其中,不僅代替教區神父完成了告解和彌撒,更打破過去神父肅穆莊嚴的形象,以貼近世人的方式給予鎮民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幫助他們面對去年幾位孩子在一場車禍中身亡的陰霾,不過真正的他,卻是一位不被承認的冒牌神父。

《基督聖體》代理人的多種樣貌

第一次告解時丹尼爾不知道正確流程,只能打開手機搜尋幫助民眾懺悔、開導他們走向正途的方法,且作為一位「神父」,平時他絲毫不在意他神職人員的身份,也沒在社會中掩飾他常人的一面,不僅多次跑去跟鎮上少年鬼混,眾人一塊抽菸喝酒、談論著去年發生的悲劇,最後還跟一位親近的女孩發生關係,但也正是如此,丹尼爾這位能跟隨自己本性與道德價值觀去做任何事的「基督聖體」,才得以不被外力給影響牽制,甚至還比真神父還要盡責,為鎮上帶來更多正面的幫助。

雖然丹尼爾曾經犯下我們不能理解的罪刑,但也曾經不顧鎮民的反對,讓被冤枉的司機得以下葬入土為安。他既是犯人也是聖人,《基督聖體》無處不存在這種兩者相互矛盾的衝突感,除了給觀眾深刻感受到人性的難解與複雜之外,也不禁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善與惡,是否能從他有沒有遵從信仰,或者現在做的事情是好是壞來決定?

《基督聖體》的宗教與信仰

由於過去複雜的歷史背景與羅馬教廷、神聖羅馬帝國等眾多影響,儘管曾經受到共產黨的打壓,天主教會還是在波蘭有著高度的政治與社會影響力,光是2015年統計數字,全國信奉天主教的人民已經超過90%,就能看出它在波蘭人心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基督聖體》藉由車禍意外所造成的集體心理創傷,展開一場宗教意義與信仰價值的辯證,到底在這個現代社會中,宗教對於我們來說到底代表著什麼?它是否能支撐我們度過困境?而我們若是背離宗教,但沒有失去信仰,是否就會變得萬劫不復?

《基督聖體》試圖以丹尼爾這個有多重身份的存在來點醒觀眾,到頭來,比起信奉特定的宗教,遵從聖經裡的條文,無時無刻都讚頌著天主的慈愛與恩賜,更重要的還是一個人能否真心向善,抱持著正面思考態度。人與人彼此之間的連接,使我們能不被外部條件給蒙蔽,接受並包容這個世界的不完美,不僅在人們犯錯後真心悔改時給予寬恕與原諒,自身遭遇難關時也能有面對的勇氣與繼續前進的希望,這才是屬於信仰的真正價值。

《基督聖體》的多樣主題核心

我想《基督聖體》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探討的主題實在太多,從信仰價值的提問、人性的善惡矛盾、一件事的對錯、我們對任何人事物的好惡,到宗教、政治等議題,甚至是社會的左右派與人們在內心信仰開始遭受質疑時,會轉而相信一個立意明確、能夠說出自己心聲的人,即使他是個冒牌貨或騙子。我們都能從中看見導演對社會各種面向的精準觀察,把假冒神父的真實事件發揮相當高明巧妙,確實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視頻的水準。

更不用說《基督聖體》整部片最重要的小鎮那場車禍,其實是導演對於2010年導致總統與多位官員身亡波蘭空難的影射,讓小鎮成為現實世界的縮影,成功把故事格局進一步延伸至整個波蘭,甚至是現今正發生著重大災難事件的國際社會。到底在這裡混亂的世界與隨處都可見的虛偽人心中,我們該如何堅守身為一個人的基本良知與道德標準?《基督聖體》對觀眾所提出的疑問都值得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

《基督聖體》影評結論

總而言之,《基督聖體》以冷冽灰白色調的視覺風格體現了社會與人性的複雜,給觀眾看見丹尼爾因為接近神而成為聖人,重回地獄便再次成為魔鬼的過程,就如同片名《Corpus Christi》直譯為「基督聖體」,丹尼爾作為一個好壞、善惡並存的個體,或許某種程度上正是代表著我們每個人,這不僅告訴觀眾唯有背負罪孽才能真正了解原諒與獲得救贖的意義,我們似乎也能明白在這個充滿罪惡世界,應該相信的事物與必須抱持的態度。

評分:

爽度:7/10

劇情:8/10

氣氛:9/10

演技:8/10

題材:8/10

總評:8.0/10

相關焦點

  • 聖誕再思丨基督徒過聖誕節,應激活與基督相融與共的生命
    (弗1:3)聖誕節及其各個節期的建立,這裡面都有神的美意蘊含其中,而最大的美意莫過於基督將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予了我們,讓我們踏上了一條永生的軌道,直抵神的國度,與神相融,成為神的兒子。如耶穌所言:「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約14:20)一位牧師說過:「基督教信仰是一種生命的信仰,上帝創造人,是要叫我們分享在他裡面的永生和福樂。
  • 餅和酒,基督的身體和血,領受的人要自我省察罪愆
    基督教有自己的所特有的宗教生活,其中擘餅禮是他們非常重要的儀式。擘餅禮的前身,是耶穌在受難前夜,他同門徒一起吃逾越節的晚餐,席間,耶穌拿起餅擘開分給十二門徒,然後和門徒同喝一杯葡萄酒,餅和酒分別代表了耶穌的身體和血。耶穌這樣做,是希望門徒以後以此來紀念他的犧牲。
  • 信仰生活中,看到這些天主教符號,一定要認得!
    動植物 1.魚: 這是教會歷史最悠久的標記之一,在早期基督徒團體中就經常用魚來代表基督。這個標記源於希臘文「魚」(ICQUS),這是由「耶穌、基督、天主、聖子、救世主」(Iesous Christos Theou Yios Soter)五個單詞的字首串連而成。這個標記早在聖加理斯多地下墓穴(三世紀)中就有發現。同時,因為耶穌「五餅二魚」的奧跡,因此魚也被用於聖體聖事的表現形式。
  • 「基督的武器」:中世紀的耶穌受難圖像與符號化
    雖然與聖誕節同為四大瞻禮之一,但從神學上來說,復活節才是一年中所有的禮儀節慶裡最隆重的。因為按照基督宗教的教義,耶穌基督作為天主之子的核心標誌便是他戰勝了死亡。在《信經》和《聖經》的福音書中,都特別強調基督的死而復活。一個無法從墓穴中復活的耶穌就不可能是戰勝死亡的神子,因此這個信仰也就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荒誕的事情」。按照傳統的教會要求,在復活節之前的四十天要禁絕肉食,守齋祈禱。
  • 信仰不僅是家族傳承,更需要正確地認識神
    不可否認,出身於基督徒家庭的人,從小都在屬靈的氛圍中成長,耳濡目染福音信息對於信仰的接觸要比很多第一代信徒更早,相對而言,他們對於基督信仰的理解是比較深入的。但是從小接受基督信仰,不代表在屬靈的事上就高人一等,生命質量或對真理的認識,也未必就高於非主內家庭出來的基督徒。因為,假如沒有與神建立密切關係,那也只是徒有基督徒的身份,而無屬靈的真實。
  • 基督徒的10條信仰危機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近日,有網友總結出基督徒信仰的10條危機,內容發人深省,「把愚昧無知當敬虔;把推卸責任當交託;把懶惰不忠當等候;把糊塗情感當聖愛;把錯誤傳統當真理;把個人見解當旨意;把該盡本分當功勞;把粉飾太平當合一……」下面收集作者張麗麗看後則在其後一些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0基督為救恩史的頂峰
    耶穌多方證明自己是神的兒子基督,提出奉差遣的證據,猶太人卻不順從福音的呼召,以神為說謊的(民23:19,約一5:10),羞辱了神的慈愛和信實。4 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4 本節是保羅著名的神學金句、也是最簡潔又重要的神學宣告之一:因為對凡相信的人來說,基督是律法的總結(另譯)。
  • 信仰生命的三部曲:起點,成長到事奉
    話說,當我們生命中最重要最愛的貴賓出現在我們家裡時,你會怎樣?老大馬大立刻說:「啊,天哪!耶穌來了。哦,我必須好好侍候耶穌。」「耶穌在這裡。我必須去買些東西來。民間信仰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這神明只有我想去見他的時候才去見他,平時可以置之不理;而基督信仰讓人糾結的地方是,我想見神的時候好像他隱藏了,我不想見神的時候神卻偏偏要來碰我。喜歡在內室裡與神相交的馬利亞,卻在生活中被引領進另一種靈修中。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裡,快就是效率,快就是流量,快就是利潤,快就是生命。
  • 手把手教您念《慈悲串經》,極為重要!
    一遍信經: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因聖神受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祂下降陰府,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祂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祂要從天降來,審判生者死者。我信聖神。我信聖而公教會、諸聖的相通,罪過的赦免,肉身的復活,永恆的生命。阿們。」
  • 【信仰問答】葛培理:十誡現在依然重要嗎?
    因為我不是出生在基督化家庭,所以沒有機會去學習十誡,它們現在還像在舊約時代那樣重要嗎?答:是的,十誡現今依然重要!你在舊約能找到(聖經這部分告訴我們當耶穌基督降世之前上帝所做的)。你可以在《出埃及記》20章,以及《申命記》5章找到。
  • 影評應該怎麼寫?觀後感不等於影評的三個理由
    電影領域中,除了前期的電影創作和中期的電影觀賞,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電影的評論,可以理解為是對電影的發展指導。尤其是以時光網、豆瓣電影為平臺的一些國內主流平臺讓電影評論成為每一個人的工具成為可能,即便是不知道蒙太奇為何物的初中生,也可以寫電影觀後感走上熱門,被稱為精彩影評。究竟什麼是影評?至少不是觀眾的觀後感。
  • 基督徒必背的10句聖經經文
    「這聖經能使我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人要通過聖經來認識神,知道神,也從聖經裡看到先輩們所走過的信仰道路。耶穌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在當時,很多人去查閱聖經,因為裡面有通往永生的方法與道路。今天,我們也當多讀聖經,背誦經文,因為它能使我們蒙恩典。以下10句聖經經文,是每一個基督徒都當背誦熟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