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教會中總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都出生於基督徒家庭,有的甚至是四、五代的基督徒,可他們卻以「屬靈的出身」而驕傲,看不起那些第一代的信徒,在事工討論中,他們往往會擺「老資格」,以此壓制不同意見。
不可否認,出身於基督徒家庭的人,從小都在屬靈的氛圍中成長,耳濡目染福音信息對於信仰的接觸要比很多第一代信徒更早,相對而言,他們對於基督信仰的理解是比較深入的。
但是從小接受基督信仰,不代表在屬靈的事上就高人一等,生命質量或對真理的認識,也未必就高於非主內家庭出來的基督徒。因為,假如沒有與神建立密切關係,那也只是徒有基督徒的身份,而無屬靈的真實。
使徒時代的猶太人肯定要比加入教會的希臘人,擁有更為悠久的信仰傳統,但這些幾十代信仰傳承的猶太人非但不認識耶穌基督,更是成為教會發展的攔阻,與基督並無任何關係。即便是使徒保羅這樣的真猶太人,一開始也是敵基督,直到耶穌向他顯現才成為合用的器皿。反觀剛加入教會的希臘人,雖然他們剛從異教文化背景中歸信,但因著虔誠的信仰,與神擁有親密的關係,不少人都成為教會核心同工(路加等)。
而在現實教會中,有些人雖然從小接觸福音,懂了很多聖經道理,但卻徒有其表並無實質。我聽一位教會同工說過,她老家教會有一個姐妹是牧者的孩子,在教會裡表現得非常虔誠,穿衣打扮也十分得體。可是她走出教堂就是另外一回事,不但穿著暴露,還有吸菸、打牌等惡習。因此她只是身份上是基督徒,在靈裡卻與神毫無關係。
這些事例都說明,信仰與基因不同是無法遺傳的,即便從小就在主內家庭長大,是第N代基督徒,甚至知道很多聖經道理,但倘若沒有與神建立關係,在信仰生活上遵行祂的旨意,那麼也只是掛名的基督徒而已。
而很多第一代的基督徒,他們的歸信經歷了思想的轉變,生活的經歷往往與神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雖然接觸信仰的時間很短,但卻擁有虔誠的信仰,能夠為基督作見證。因而就出現了耶穌所說的:「在前的要在後,在後的要在前」這種現象。
無論我們是第幾代基督徒,都不是可以炫耀的資本,也不是藉此排斥他人的理由。因為信仰無法遺傳,只有真正與神建立關係的才是真基督徒。更何況,這種心態就已經掉入了驕傲當中,是不蒙神所喜悅的罪。
對於成長於主內家庭的信徒,儘管較早接觸信仰是好事,但務必警惕將此形式化,而忽略了在主裡的追求。基督信仰的本質是一種關係,不是我們明白多少聖經道理或履行多少教會儀式就可以了。只有將耶穌基督作為我們的救主,在信仰生活中遵行祂的旨意,在社會上為光為鹽、榮神益人的信徒,才是真正屬於基督的。
(作者:若望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