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總結出基督徒信仰的10條危機,內容發人深省,「把愚昧無知當敬虔;把推卸責任當交託;把懶惰不忠當等候;把糊塗情感當聖愛;把錯誤傳統當真理;把個人見解當旨意;把該盡本分當功勞;把粉飾太平當合一……」
下面收集作者張麗麗看後則在其後一些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一、 把愚昧無知當敬虔
智慧與愚昧是《箴言》中的重要主題,其中以敬畏神為智慧的開端,在這卷書中,愚昧人則有不同的文字表達,分別為:「愚蒙人"、「愚妄人」、「愚昧人"、「愚頑人」、「無知人」。這類人的特徵表現是以自我為中心、張狂、易怒、以偏賅全、沒有反省能力等。
《箴言》中說:「你雖用杵,將愚昧人與打碎的麥子一同搗在臼中,他的愚妄還是離不了他。」(箴27:22)基督徒如果生活在愚昧中而不自知,甚至自以為敬虔,真是可怕的。有時,失去理性的信仰熱情和執著,每每自以為是敬虔、熱心、愛主,事實上卻是一種無知。信心超越理性,但不違背理性。這其中之理需要我們好好分辨。
二、 把推卸責任當交託
「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 (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可7:11—12)摩西如實傳達神的誡命時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太1 5:4)法利賽人和文士卻說只要是把錢奉獻給神,就可以不奉養父母了。
那時,如此行的一些人還誤以為自己為了愛主,連父母都捨棄了。卻不知神說,你若連看得見的兄弟都不愛,又怎能愛看不見的上帝呢?這種錯把推卸責任當「交託」的人,見上帝時會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 把懶惰不忠當等候
當我們受洗歸主後,就特別願意聽聖經上所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這旬經文,想到自己在天堂的生活就不由得歡喜。其實,當我們想到天堂的生活就歡喜的時候,也需要特別思想,耶穌基督降世難道只為你我嗎?答案很明顯。所以,基督徒不可消極等待,懶惰懈怠,因為上帝愛世人,不是愛你一個人。基督徒今生就要努力與主同工,讓更多的人想到天堂就可以歡喜,將來方能得賞。
四、 把糊塗情感當聖愛
教會是一個愛的團契,也應是一個最能體現愛的地方。耶穌在世時教導門徒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l3:34—35)
耶穌命令我們要彼此相愛,並且說他怎樣愛我們,我們也當怎樣相愛,可見此愛乃是神聖之愛。聖經中的愛有不同的含義,有友情之愛、親情之愛、情慾之愛和聖愛之分。教會中可以用聖愛引導前三種愛,但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地用前三種愛代替了聖愛;教會中可以用聖潔的愛彼此相系,但絕不能不明就裡地博愛,不分是非地泛愛,排除異己地專愛。
五、 把不良傳統當真理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傳統,教會當然也不例外。社會上常常說要發揚優良傳統、揚長避短。可教會中偏偏有些人只知道傳統,卻不分優劣。有時甚至將不良傳統代替了真理。故而,在教會中總有人會說:這是我們的傳統,不能變。說此話的人也許應該聽聽先知以賽亞的話:「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8~9;參賽29:13)
六、把個人見解當旨意
經上說:「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彼後1:20)否則就會以偏賅全,甚至僭越上帝主權。依此類推,絕不能把個人信仰的經歷作為普遍真理來教導人,也絕不能不加查驗地便把個人對聖經的領受強加於人。而今日我們所強調的教會管理也當參照此理,教會需要領袖,需要頭羊,但領袖並非就得一言九鼎。就連神的朋友摩西,也需要助手和七十長老的協助,何況我輩呢。所以,無論何時個人見解都不應該被聖化。
七、把該盡本分當功勞
在教會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自詡,有人羨慕,把某事歸功於某人,甚至邀功請賞,以此要求教會給予自己應有的回報,即及職務、身份、待遇等。卻忘記了經上所說的:「僕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還謝謝他嗎?這樣,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17:9—10)教內有不少為了「得獎賞」而侍奉的人,其實,我們「如此侍奉是理所當然的」,根本沒有什麼可誇口,切記啊!
八、把粉飾太平當合一
凡大治之世,都不是一朝一夕實現的;凡大亂之年,也都不是一事一物導致的。合一是教會的屬性,是主的旨意所在。但合一絕不是靠粉飾太平得來的。拋開教義層面上的分歧不講,單說一堂一點的問題。教會中出現一些問題時,對外,常會有人說:「這件事不要讓不信的人知道,多讓人笑話!」
而在教會內部,也要求對犯錯、犯罪的人要愛、要包容,別讓他跌倒。以至於小偷小摸的,包庇成了大盜,小錯小非,縱容成了大患。究其原因,教會失去了聖潔的原則,是非不分,盲目追求合一,忘記了經上還說過: 「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箴27:5)教會需要合一,但不是經過粉飾的合一。
九、把放縱情慾當自由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使你們得自由。」(約8:32)但我們要留意這自由不是讓我們放縱自己,而是靠真理脫離罪惡(包括情慾)捆綁的自由,也就是不犯罪的自由。如果一個自認為得到這自由的人卻貪戀享受「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那只能說明他並不曉得真理。可怕的不是因為他失敗,而是因為在他失敗的時候仍然自己感覺「很平安」!
十、把世俗道路當天路
今天是一個物質主義盛行的時代,教會中也有人高舉成功神學。基督徒並不反對成功,也不仇恨物質,但絕不能把它們放在第一位。因為耶穌早已經說過:「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可8:36)世俗的成功不等於屬天的成聖;物質的富有也不定是蒙福的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