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能是每位投資者最為苦惱的投資階段——不敢碰頻頻暴跌的股票市場、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率正在下滑、P2P跑路太多也不敢投,但是生活成本持續走高,壓力山大。
量化對衝型產品在這個階段脫穎而出,據悉已經有不少機構投資者開始積極布局,這類產品或許能滿足投資者對「年化收益率10%、風險偏低」的理財渴求。門檻低、運作透明的公募絕對收益類基金是普通小散們最好的幫手。
然而,一談起對衝、量化等詞彙,投資者頓覺高大上,這些「不明覺厲」的產品其實有幾個關鍵之處理解了,小白們都可以做投資。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統計,目前公募系中,擁有對衝條款的絕對收益類產品約有10隻,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超12%,最大回撤不過4%。相對來說,這類產品風險收益比要好於債券型基金,但投資者也要注意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最好通過夏普比率看產品。
絕對收益基金
走市場中性路
公募系絕對收益類產品,最早出現是2013年底的嘉實基金絕對收益策略基金,是一批通過股指期貨做對衝、追求絕對收益的產品。
綜合來看,這類基金往往有三大特點,第一是基本採取市場中性策略;第二是發起式基金,基金公司自購1000萬且持有期限不低於3年,和持有人利益捆綁;第三是業績比較基準除工銀瑞信絕對收益是「一年定存+3%」、南方絕對收益策略為「一年定存+2%」外,其他多數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
首先,什麼是市場中性策略?用教科書解釋是,市場中性策略是指同時構建多頭和空頭頭寸以對衝市場風險,在市場不論上漲或者下跌的環境下均能獲得穩定收益的一種投資策略,市場中性策略主要依據統計套利的量化分析。
深圳某公募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就對記者表示,用簡單的話來說,市場中性策略,就是當用100元買股票做多時,也用100元做空,做空和做多的市值差不多,這樣完全是中性平衡的,隔離了市場風險。
這樣就出現另一個疑問,既然一手做多一手做空且基本兩邊基本平等,那麼怎麼賺錢呢?主要是通過選股賺取超越市場的收益來賺錢。
目前來看,公募基金中採取市場中性策略基金選股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主動選股,另一種是量化選股,同樣是希望選擇股票能賺取超越市場的阿爾法。這兩者間難有好壞之分,只能通過較長時間業績表現來看哪一種更優秀。
另外,此類基金收益還來自期貨基差收益,每年為3%左右;以及股票分紅收益,每年約為1%。這兩塊收益較為固定。
正確理解風險和收益
曾經有一家基金公司做過7年數據統計,絕對收益類產品過去7年的年化收益率約為18%,最大回撤為4%左右。從產品宣傳上看,也常常有類似有吸引力的歷史數據。採取量化對衝的絕對收益類產品這麼強悍嗎?
從今年業績來看,這類產品確實很厲害。2015年之前成立的6隻產品來看,今年平均收益率為12.47%,最大回撤為4.4.6%。而從全體產品看,嘉實絕對收益策略、海富通阿爾法對衝、南方絕對收益策略、廣發對衝套利,收益率分別達到17.89%、17.35%、12.86%、12.6%。若按照年化收益率算,今年這類產品表現非常突出。
更重要的是,在市場多次跌幅超過7%以上的日子裡,這些量化對衝的絕對收益產品最大跌幅不過0.5%,要明顯好於大盤。甚至有時候市場大跌,這些基金還出現微幅上漲。
是不是會一直這麼完美呢?其實從這類產品成立以來收益率可以看出端倪,2015年之前成立的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僅為13.17%,和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差距很少。
上述量化總監就指出,歷史數據僅代表過往不代表未來。若過去10年年化收益率為10%,量化投資也存在「大年」、「小年」之分,投資者布局不要盲目。
該總監進一步解釋,量化對衝所賺錢的是市場「廣度」的錢,而主動選股投資是賺「深度」的錢。比如目前A股市場近3000隻股票,而主動投資靠對公司、行業、市場深入理解去賺取阿爾法,比如對看好的股票持有比例很高;而量化投資則是根據過去市場情況,選擇有效策略通過量化模式去篩選股票,往往選出股票比較多,達到一兩百隻,平均下來可能有優勢,賺取「廣度」的錢。比如今年就是量化的大年,市場有足夠的廣度,而在震蕩市或者單邊市,往往廣度不夠,可能量化型產品就會受影響。
另需要指出的是,量化月度勝率一般是70%,但是也不能保證年化收益率是正的,分布收益率不均。
上述量化總監就強調,所有投資就是不確定性的,不能用過往數據來看將來,只能說,若和過去市場情況較為一致,大概率是可以做到上述收益。投資者也需要明確。
篩選重點是什麼?
夏普比率要關注
和一般的基金不一樣,布局絕對收益類基金需要注意的是夏普比率。
什麼是夏普比率?簡單來說就是收益率/風險。
風險如何量化?這採取的是產品淨值的波動率。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兩隻產品,都是年化收益率10%,但是一隻上半年跌了40%,下半年漲了70%;而另一隻產品從來沒有虧損,只是每天漲幅小。後者可能對投資者來說更好,它的夏普比率就很高。
該總監表示,美國市場經驗看,過去10年若夏普比率超過2,就是超級明星基金,處於1.5~2間也是不錯產品,平均為1也還行。國內這類基金的時間較短,其實今年不少基金夏普比例超過3,但還需要時間去驗證。「其實也很簡單去看,比如說收益率為5%,那麼淨值波動率就不能超過5%,不然就小於1。」
此外,投資者也可以關注最大回撤概念。什麼是最大回撤?就是在選定周期內任一歷史時點往後推,產品淨值走到最低點時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通俗點講,最大回撤用來描述買入產品後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因此最大回撤越低越好。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量化對衝的絕對收益類產品最大回撤最高4%左右,從歷史來看,這類產品最大回撤出現在去年12月份,曾經一度超過6%,值得關注。但是相對股票型產品,回撤幅度仍比較有限,投資者可以綜合考慮。
小細節也要注意
在了解這類產品風險特徵之後,一些小細節也需要注意。
第一,申購贖回,目前絕對收益類基金分為兩類,一類是每個季度開放申購贖回,另一類是每天可以申購贖回,前者目前佔據主流。相對來說,每個季度開放申購贖回,對於運作更為有利,但是每日開放申購贖回則流動性更好,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認購。若是選擇季度打開申購贖回的產品,一定要注意和自己資金需求相匹配。
第二,這些產品,管理費率一般為1%~1.5%,中金絕對收益策略、廣發對衝套利、南方絕對收益策略、華寶興業量化對衝、嘉實對衝套利、嘉實絕對收益策略相對來說較低,為1%,值得關注。
第三,需要指出的是,這類產品更適合穩健型投資者。一個數據顯示,過去10年歷史看,量化對衝類產品風險收益比要好於固定收益類產品。需要指出的是,因為股指期貨的歷史沒有10年,這是一個回測的結果。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了解,目前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客戶是申購這類量化對衝的產品大戶。
據一位賣方研究員表示,絕對收益率策略嚴格對衝系統風險,這類產品無論是最大淨值回撤還是年化波動率,均低於傳統偏股基金和滬深300指數。這類產品風險收益水平介於債券基金和混合基金之間,較為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為有限、同時希望無論股指漲跌都能獲取一定收益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