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儀法事簡述釋要

2021-01-15 道教知識

道教宮觀,以「濟世度人」為宗旨舉行道教齋醮法務活動,俗稱做道場。道教的道場是由一個一個科儀組成的。不同的科儀有不同的內容。做道場的目的就是通過科儀中道士的誦念經禮懺,唱贊吟偈,步虛旋繞,步罡踏鬥,召請神靈蒞臨醮壇,達到賜福延齡、升仙度亡的目的。

經懺科儀是較普遍的宗教活動,誦經是為了增長道的知識,多與神交流,因為神把意願與道教思想全部傳錄於經文之中,誦經的第二項利益是可以防止麻煩、製造口業,因為我們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偶爾出現口角,但要是一天到晚念誦經文,可以避免更多的麻煩還能增長福慧,一舉兩得!《三官真經》曰:「若誦此經 隨力見功 酌水獻花其福自應 家有此經 宅舍光明 災難無侵佩帶此經 萬神擁護 鬼祟永滅 心念不空福力自然 神力扶持 隨心應口 此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 字字真詮 句句消愆 行行滅罪 卷卷賜福」。

[念經] 念經是道場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道場,就是單純的誦念經文的意思。根據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誦念不同的經文,例如:《三官真經》、《北鬥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太上老君說五鬥經》等。道經中說,「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清經可用於超度先靈,也可為祈福所用。靈寶派認為,人在世,嘴巴的業障特別多,用念經的方法即能減少心、意、口三業,同時也能夠達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拜懺] 拜懺也是道場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道場,是單純的誦念懺文的意思。清懺和清經的區別只是誦念內容的不同。清懺誦念的懺文,一般包含對神懺悔所犯錯罪的內容,因此,拜懺一般使用於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場之中,常用的懺有:《玉皇宥罪寶懺》、《九幽拔罪寶懺》、《北鬥懺》、《南鬥懺》、《升度懺》等。

[發符] 「符」原指古代調動兵將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為遣神召將的信物。發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靈符召請天將、功曹、符使專遞等神,將符文通報三界帝闕的科儀。發符科儀中,道士通過發奏啟師,行法變神,化符召將,通疏送符等儀節,將信徒的賜福延齡、度亡升仙的願望上達給神靈。發符科儀起於東漢,儀式幾經演變,不斷豐富。發符儀約形成於北宋,有悠久的傳承歷史,音樂激昂,內容變化豐富。

[進表]「表」是古代大臣書寫給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則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書寫的「信」。每當擇日開壇進表時,法壇道士們就需要通過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灑淨、變神存思等等系統的過程啟請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師,步罡踏鬥以本身元神飛到天庭默念表文,啟稟上蒼以求安泰。將表文呈於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門第。

[燈儀] 「燈儀」,在《道藏》中收錄有《萬神燈儀》、《九幽燈儀》、《血湖燈儀》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燈」,主要是以啟請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燈儀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潛入地獄救出罪魂,所以「燈」有了「上照諸天,下照諸地,八方九夜,並見光明」的能力。從燈儀不難看出道教正一派對沉溺魂魄的憐憫與慈悲。希望通過此道場,從而使得幽魂解脫,真是《度人經》中所云的「異骨同親」的最典型表現。

[鍊度]「煉」是「一語雙關」,指以法師的「內煉」去「交煉」亡魂。因為人生在世誰能沒有毛病,這種毛病同樣在死後也會繼續下去,信徒希望通過召亡宣化,經咒加持,再由法師元神交煉從而讓亡魂脫離疾病。反映了人民對疾病的反感,對亡靈的惦念。最後,交煉的亡魂將飛升南宮,享福逍遙。

[告鬥]「鬥」乃「紫光夫人鬥姆元君」的意思。在諸多度亡道場中,專門使用到該科儀。希望通過化符、通疏、書空、念咒以及金鐘玉磬叩首拜揖,啟請元君放光照地獄,救度沉溺魂魄。然後升上大梵宮逍遙自在。「告鬥」只需要三位法師,但是依然十分熱鬧。

[施食] 施食就是道教「靈寶施食濟幽科儀」,道士通過宣說靈章,念咒化符,將壇桌上的米粒食品變化為亡魂的法食甘露,並且讓「沉淪六道、三途五苦、十類四生」之遊魂也得到沾濡和飽滿,達到亡魂超陰、共涉仙鄉的目的。施食歷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一。施食中還要設「寒林壇」專門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靈寶施食法》一種。《靈寶施食法》成書的時代已不可考,但其行儀方式和內容結構和「至夜靜,望空默念」,所念的有淨三業咒、土地咒、救苦經、普照鬼神咒、甘露開咽喉咒、化食咒、五廚咒(《五廚經》)、解冤咒,逐一宣傳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願,最後以散食咒結束,稱此施食功德令 「宗親師資並眷屬,普及諸眾生,皆成無上道」。至於南宋時期道教科儀總集中的施食科儀,則多具道教自身的特點。

[開光] 「開光」就是為神像(或畫軸、或雕像)請光分靈的科儀。因為,神像、法器在沒有開光以前只是一個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畫。在開光科儀中,行法高功通過上香請神,十獻散花,通疏焚化,請光分靈,硃筆點竅,明鏡開光,達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萬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經過開光的神像,按例須留廟經宿,次日才可以請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儀音樂跌宕起伏,鑼鼓喧天,特別是到了高功呈送關告的文書上天上時,眾人眼花繚亂、欣然不已。開光科儀表現了道教信徒對神靈的崇敬,並且希望經過法師開光點竅後的神靈供奉於家中或是店中,能夠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驅邪輔正。

[拜鬥安太歲] 「太歲」為兇神,在地與木星相衝。然而該年出生與隔六年出生的人就會受到牽連,叫做「太歲煞」。然而通過道士的念經、畫符、禮神、拜願則可消除該「煞」。

[安龍奠土] 該科儀與古代的堪輿風水有關。主要是安鎮龍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請水念章再點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龍神。

[還受生] 還受生是正一派的科儀。指的是由道士誦念《太上老君說五鬥金章受生經》、《祿庫受生經》的道場。正一派道眾於農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於大殿舉行還受生科儀,以超度先亡。

[度橋] 這裡所謂的「橋」乃「升天託化橋」而不是所謂的「奈何橋」。道眾通過念咒化符、金鐘玉磬等步驟將亡靈送度過橋,讓他踏上升天路。

[朝] 古代大官皆在卯時之宮中報導,而後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釋為禮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壇捲簾] 化壇指道士將舉行齋醮的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神仙世界;捲簾指啟請仙真降臨壇場時,如同人世君王臨朝聽政,捲簾聽取高功面陳奏疏。化壇捲簾可以作為一種儀式元被包含在其他儀式體之中,也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科儀。《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開度黃籙齋五日節目》記述了建齋第一日「入夜,請光分燈,次關金籙燈,次宿啟告齋」以及「行捲簾儀,上表入壇」的內容。這裡的「捲簾儀」 當是獨立的儀式體,而江南地區目前演習的進表科儀,就將化壇捲簾包含在進表科儀之中,作為一種儀式元。

[分燈] 分燈是齋醮中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起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後來則被包含在別的儀式體中,作為某種齋儀的一項內容。據《上清靈寶大法》稱:「欲薦拔陰靈照破幽暗之燈,須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攝受度。如無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脫矣。」它認為壇場燈燭之火非同凡火,必須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燈燭具有上照天庭、下徹地獄、拔度亡靈的功用。

[解冤釋結] 在科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冤對,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牽連,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三稱:

「凡人處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負財,積諸冤結,以致陰訟牽連,無由託化,既承天恩開度,得領薦修,但其間怨氣切齒,因邂逅恐生紊亂,當依齋法用符文,隨事與之解釋,使回心向道,解結和冤,庶可同登樂土矣。」在道教科儀中有獨立的解冤釋結齋儀,也有將解冤釋結的內容包含在某些科儀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說解冤拔度妙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和《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冤保命玄範誥咒妙經》等,後者如鍊度儀和施食儀。不論是獨立的齋儀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儀中,解冤釋結都屬於黃籙類的內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經》認為,以道德準則為指導思想的社會是無冤結社會,稱「道興者主生,萬物悉生,德興者主養,萬物人民悉養,無冤結」,認為「君為父,象天 臣為母,象地 民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擾擾之屬,悉當三合相通,並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體也,乃天使相須而行,不可無一也。一事有冤結,不得其處,便三毀三兇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諸神相愛,有知相教。有奇文異策相與見,空缺相薦相保,有小有異言相諫正,有珍奇相遺」。以這樣一種無冤結的太平社會理想作為追求的目標,反映了兩漢社會絕大多數民眾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冤對中尋求出路的一種美好願望。但是,據現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儀似乎尚未有解冤釋結的內容。

[禮三師] 是科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所謂三師即度師、籍師和經師,有天上和人間二種。「天上三師者,太上老君為度師,虛皇大道君為籍師,元始天尊為經師也」。人間三師者,「所為師者曰度師,度師之師曰籍師,籍師之師曰經師」。在科儀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間三師,次存念天上三師,「乘青黃白三氣下降,心禮三拜,次五方衛靈訣,隨方掐卯午酉子中,內思五臟、五嶽、五星、五帝,各統從官兵馬,備衛身中,四靈列侍,五色慶雲,滿身直射,五方罩覆,壇所吻合。內外之境,無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張萬福在《洞玄靈寶三師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文》中稱:「先存三師,然後行道。凡厥讀經、講誦、行道、燒香、入室、登壇,皆先禮師存念 次當起願,開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靈靡降。」即將「禮三師」置於行儀之先的地位。尊重師長是道教的傳統。《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師,不珍惜老師的借鑑作用,而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是最大的迷誤。

[散花] 是齋醮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陸修靜《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稱,天上神仙臨降醮壇時,「皆駕飛雲綠軿,八景玉輿。從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導鳳歌,後從天鈞,白鶴獅子,嘯歌邕邕,燒香散花,浮空而來」。因此,散花原是想像中神仙鑾駕行儀的一部分。道教儀式常把醮壇幻化為神仙居處的瑤壇,存想自身為神仙臨壇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為頌讚神仙和幻化醮壇的儀式內容之一。中國古代祭儀中並無「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並不實地拋撒鮮花,只是誦唱。陸修靜的《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有在巡行中詠唱的步虛詞多首,如「諸天散香華,倏然靈風起」,「靈風扇奇奇,清香散人衿」,「香花隨風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陳我願」等。

相關焦點

  • 聊聊道教科儀法事中的「上表」
    常到廟觀中的信眾或遊客一定會發現,道長們每每在做完科儀法事前都要焚化一個四四方方的紙筒,裡面還好像裝了一張寫滿了字的紙,紙筒焚化後,香菸繚繞,焰燼冉起,仿佛徑達九霄之上。實際上,這個過程,也就是道教科儀法事中常見的「上表」。
  • 補財庫法事4大經典騙局
    是不是按照道教科儀流程來做的呢?昨天的文章就有福主留言說——現在的補財庫問10個人就有10種回答,都不知道信誰的了。其實我們也很難受,現在正宗補財庫法事的傳承人已經很少了,很多道觀和道士根本不會做補財庫法事,但是看著別的道觀和道友在做,東拼西湊自己也做,但沒學到法事的精髓,做了法事也沒有效果。
  • 道教淨壇科儀法事及小蕩穢大蕩穢龍虎山傳承(高功法師必讀)
    道教科儀中的「淨壇」,畢竟屬於一種法事,單純地以字解字還是不夠的。淨壇作為道教科儀的重要法事之一,凡舉行重大齋醮活動都必須安排在前。「淨壇」法事包括請聖、變身、召將、立獻、灑淨等步驟,其法旨是清除法場內外每個角落及整個廟堂的妖邪、穢氣,斬除壇內厭氣(如月厭)。
  • 為何要化太歲?2021年化太歲法事預約中
    所以每個人每年都要提前關注自己的運勢,及時化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趨吉避兇的方法,比如說躲星,供奉太歲星君,參加法事道場,或者請符咒{符咒必須有傳承} ,不管是法事道場還是符咒,都必須有傳承有修行的人做的才管用。
  • 童子命、陰債、感情債、煞及一些法事的作用
    真正童子命的人,走好了是不需要還替身的,只要你把正念放心間,不斷堅定自己信念,挖掘出內心深處的那個悟性,那道靈氣出來,就會釋放很大的力量,會幫助更多的人,因此,你下凡的任務就會出來了,這個時候你行的是正道,是正念,就會有很好的神靈護佑你,給你指點以後的路。
  • 法事做完沒效果,你的錢是不是白花了?
    一、法事為什麼要收法金?現在很多善信在遭遇一些不順之事、運氣不佳的時候,都會想到通過道教法事來尋求提升和改變,祈求以神靈之力幫助我們消災解厄,實現心願。法事的作用是什麼?祈福消災、求財轉運、增福延壽等等,有錢人出成千上萬也不在乎,沒錢的給個幾百都會心疼。要知道,法事是無價的,做法事也不是等價交換,你給了一些錢,就必須滿足你的願望。
  • 道教法事,能化解婚姻不順嗎?法事不是萬能,別交智商稅了
    我要了她的八字,粗略看了看,命帶魁罡煞,結合其它種種信息,問她的老公是不是常常不願意回家或回到家都不願意和自己好好談話?女信眾說確實如此,往往自己很想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想跟老公好好談談,但他要麼不開口,要麼說幾句就吵架了…曾經也問過其他師父,說做場法事就會好了,但自己也拿捏不準,到底做不做這個法事?
  • 法事~夫妻和合
    最近接觸的都是婚姻不順的香主,當你們走在迷茫區不知該怎麼往下走,即想離又想合,找我查卦也許要的是心裡安慰罷了,其實你何嘗不懂離開以後會走的更好嗎?當你有了遲疑的腳步,圓通我勸你們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從自身找找原因。電視劇【三十而已】你們看了嗎?
  • 道教疏文詳解|法事中為什麼要「升疏」,填寫疏文有什麼禁忌?
    在下元節(十月十五),將釋冤之事寫成文函,再經過焚化投於水中,以求水官除一切災難厄劫。因為,天、地、水三官主宰人間、陰間之禍福,故將疏文呈遞三官的宮殿「三元妙緯宮」與「三元都會府」。道教承襲了這種用文函表達的方法,不論個人所求還是國家大事,都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將心願通會神靈,以求祈願。
  • 仙門法事~拜太歲!
    仙門法事~拜太歲!原創 乾乾居士易玄堂 每年的立春前後,會有很多人會做拜太歲法事,但是為什麼會拜太歲,原因何在?這就是我理解的真正的拜太歲法事的真實意義!不要再曲解聖意,我們衝犯的不是太歲星君,太歲星君也並沒有怪罪我們。他是給我們解決問題的,其實並不是非要做拜太歲法事不行的。如果你有足夠的福報,做的足夠的善事,星君也自然會為你解決問題,所以說不要一聽說命犯太歲就嚇得要死。
  • 2018年拜太歲法事
    故而「犯太歲」的人一般都要在每一年的年初之時,參加道教「拜太歲」的法事(道場),佩戴太歲靈符,通過法師進行誦經、步鬥、上表、請願等專用科儀的儀式,可以得到與神靈的溝通,神靈便會賜福於參加法事道場的信眾,得到神靈的加持與護佑,以得全家平安、身體健康、百事順利、所願遂心。 在我國,祭拜太歲活動,由來已久。早在《周禮》中就有記載,元明以後被列入國家祀典。
  • 補財庫法事需要做哪些準備?
    回答幾個問的頻率很高的問題:1、做完補財庫法事多久有感應?按照我們這邊做過法事的福主們的反饋,做完補財庫法事後一般3-5天會在夢中有感應到,21天左右會逐漸覺得一切開始好轉。2、補財庫法事是道教做好還是佛教做好?張道陵天師創教以來,道教除了勸人向善、普渡眾生之外,還扮演著調理陰陽兩界的人物,這是人所共知的。從影視作品到日常日子,道教人士給我們的印象是驅邪治鬼、書符看病,這也道出了道教的基本功能之一。因此,說到做法事,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道士,這也無可厚非。佛教教義經典佛經中,並不曾提過陰債之事。
  • 政府做「法事」是與群眾路線唱對臺戲
    政府做「法事」是與群眾路線唱對臺戲  五臺縣宣傳部工作人員王光宏稱縣政府建公園時,「法事」剛做完,西方天空出現一條「龍」,他用相機拍了下來。但多名當地居民稱,所謂「龍」其實就是雲。顯然,共產黨人應該堅持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人民群眾才是值得祭奠尊重的「真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只有堅持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才會獲得源源動力,做「法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會在黨和群眾之間形成一層隔閡,因此政府做「法事」不足取。
  • 道教科儀|驅邪解厄的法術|道士|神靈|神仙|雷法_網易訂閱
    符為天人神氣相合之感應,咒為精誠心靈所至之心聲,施法畫符時要念咒,用符時要念咒,作一切科儀、法事都必須持咒,咒語是練功施法者精誠布道之心聲。如祈禱時,則咒語為讚頌神靈及祈禱求願之詞;呼風召雷時,則咒語為請神運化之辭;治病驅邪時,則咒語為道法靈光、病邪俱亡等語;內煉修持時,則咒語為安神定意,煉精化氣之訣。念誦咒語時,不但要踏罡、掐訣,而且要存想、變神。
  • 校內做「法事」實是迷信與科學「鬥法」
    原標題:校內做「法事」實是迷信與科學「鬥法」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境內,因有著名的佛教名山五臺山而得名。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五臺縣,校園內盛行舉辦「謝土」儀式,校領導焚香點蠟,甚至下跪祭拜。逢每年一度的這種儀式前,老師要湊份子,自備紙元寶送到學校。
  • 文昌法事助你孩子考試金榜題名
    所以每逢有諸類考試、職位升遷的機會等事,都會有很多善信找張朋宸(炫易)法師做文昌法事,祈求佑護,考試順利、事業有成、升遷順暢。所以人們常說「想求財拜財神,要成才拜文昌」。 那麼那些人適合做文昌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