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泉中小·語文園地】生活或考試中,最容易用錯的48個成語

2021-01-21 騰訊網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

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

人們難免望文生義,生吞活剝,

很多成語背離了原始意義,

出現成群結隊的「攔路典故」、「傻瓜成語」。

這裡有48個最容易用錯的「攔路成語」,

萬人空巷

【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示例】:喜訊傳來,首都萬人空巷,人們興高採烈走上街頭,在廣場舉行慶祝遊行。

【誤用】:常被誤用作街巷空空無人之意。

登堂入室

【解釋】: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鑽研,終會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誤用】:常被誤用為「進入屋子」。

望其項背

【解釋】: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

【示例】:面對五四時期的偉大作家,現在的很多所謂的作家,實難望其項背。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趕不上」。

目無全牛

【解釋】: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形容技藝已達到非常純熟的地步。

【示例】:對待工作要精益求精,達到得心應手、目無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誤用】:常被誤用為沒有全局觀念。

七月流火

【解釋】: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詩·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農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來,寒天將至。

【誤用】:常被理解為七月驕陽似火。

罪不容誅

【解釋】: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殘忍、情節非常惡劣,社會危害極大,罪不容誅。

【誤用】:常被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首當其衝

【解釋】: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

【示例】:平原的遊擊根據地將首當其衝。

【誤用】:常被誤用替代「首先」。

危言危行

【解釋】:危:正直。指的是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示例】:《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害怕發表言論,不敢說話」或「危險的言論和行為」。

不刊之論

【解釋】:刊,古代指消除刻錯的字;不刊意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示例】:這些經典著作,內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論,應該好好閱讀。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不能刊登的言論」。

明日黃花

【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來源只有報紙、收音機,當他們斷斷續續地傳到人們耳朵裡時,早已是明日黃花了。

【誤用】:常被誤寫作「昨日黃花」。

無所不為

【解釋】:沒有不幹的事,指什麼壞事都做。

【示例】:他依仗官高權大,目中無人,無所不為。

【誤用】:常被誤指為能力強,沒有什麼不能做的。

炙手可熱

【解釋】:比喻權勢大,氣焰盛,(多指權貴氣勢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李明炙手可熱地時候,一些問題大家都不敢開口。

【誤用】:現常被誤用為某樣事物很紅或很搶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差強人意

【解釋】:差,程度副詞,勉強。大體上使人滿意。

【示例】:那幾幅畫都不怎麼樣,只有這一幅梅花圖還差強人意。

【誤用】:經常被誤用為不能使人滿意。

不足為訓

【解釋】:足:夠得上;訓:法則,典範。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

【示例】:過於誇大的道義規範會導致空虛迂腐的行為,這些不足為訓。

【誤用】:常被誤用為「不足以成為教訓」。

文不加點

【解釋】: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約稿邀請,一揮而就,文不加點。

【誤用】:常被誤用來形容寫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標點。

不學無術

【解釋】: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

【示例】:都說他的人是個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學無術」四個字的毛病。

【誤用】:常用來說別人不學習,遊手好閒。

不以為然

【解釋】:然,正確。不認為是正確的。

【示例】:聽他說洋人不是,口雖不言,心下卻老大不以為然。

【誤用】: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耳提面命

【解釋】:褒義詞,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示例】:母親的耳提面命,我時刻不敢忘。

【誤用】:常誤用為貶義詞。

窮形盡相

【解釋】:形容盡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細膩生動。現也用來表示醜態畢露。

【示例】:魯迅對阿Q的描寫可謂窮形盡相,這得力於他高超的寫作技巧。

【誤用】:常被誤解為「原形畢露」之義。

三人成虎

【解釋】:比喻謠言或訛傳經多人重複述說,就能使聽者信以為真。

【示例】: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傳竟成真的了。

【誤用】:常被誤認為人多力量大。

鼎力相助

【解釋】:敬詞,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示例】:感謝各位的鼎力相助,我們這間公司終於落成!

【誤用】: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我一定會鼎力相助。」

蹉跎歲月

【解釋】:蹉跎:時光白白過去。指虛度光陰。

【示例】:這麼些年我一事無成,不過是蹉跎歲月。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名噪一時

【解釋】:指在當時很有名聲。

【示例】:別看他現在名聲淡了,當年可是名噪一時的人物。

【誤用】:常誤用為貶義詞。

始作俑者

【解釋】: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

【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誰是始作俑者,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誤用】:常誤用為褒義詞,指某種新制度的開創者。

不忍卒讀

【解釋】: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

【示例】:這篇悼念張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讀。

【誤用】: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不勝其煩

【解釋】:勝:禁得起;煩:煩瑣。煩瑣得使人受不了。

【示例】:許多反動宣傳影片,光是列舉名目就不勝其煩。

【誤用】: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胸無城府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以揣測得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個胸無城府的人,很是單純坦率。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大腦簡單」,貶義詞。

身無長物

【解釋】: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困。

【示例】:逃難至此,他已是身無長物,十分落魄。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鬼斧神工

【解釋】:像是鬼神製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示例】:中國許多的傳統技巧真是鬼斧神工,難以想像的精巧。

【誤用】: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求全責備

【解釋】:求、責:要求;全、備:完備,完美。對人對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示例】: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

【誤用】:常被誤用為「委曲求全」。

充耳不聞

【解釋】: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

【示例】:她只裝作充耳不聞,照樣我行我素。

【誤用】: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瓜田李下

【解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示例】:為人要正派,莫做瓜田李下,惹人懷疑之事。

【誤用】: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卓爾不群

【解釋】:卓爾:突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示例】:他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英勇無畏,卓爾不群,獲得了所有人的讚佩。

【誤用】: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如坐春風

【解釋】:形容收到良好的教化。

【示例】:先生說話時態度鎮靜,親切而又從容,使聽的人心情舒暢,真箇有「如坐春風」的感覺。

【誤用】:常誤用為享受春天的美景。

相敬如賓

【解釋】:特指夫妻相敬相愛,與「舉案齊眉」含義類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賓,是夫妻的典範。

【誤用】:誤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關係之間。

走馬觀花

【解釋】: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

【示例】:展會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馬觀花,略看一遍。

【誤用】:易與「浮光掠影」相混。

師心自用

【解釋】:形容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示例】:任何方案的擬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為主,師心自用,要取決於大多數人的意見。

【誤用】: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鑑,為我所用。」

安土重遷

【解釋】:安居故土,不願隨便遷往別處。

【示例】:中國人往往給人留下懷戀故土、安土重遷的印象。

【誤用】:易理解相反,以為是看重搬遷之意。

石破天驚

【解釋】: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出人意料,有難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示例】:這篇文章意義不大,作者所提並非什麼石破天驚之見。

【誤用】:常誤與「排山倒海」等連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安之若素

【解釋】: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示例】:雖然高考名落孫山,但他卻安之若素。

【誤用】:不能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心裡安穩」。

侃侃而談

【解釋】: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示例】: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辯論會上竟侃侃而談,令人大吃一驚。

【誤用】: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混淆。

期期艾艾

【解釋】: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

【示例】:他只要一著急,說話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話來。

【誤用】:易誤指吞吞吐吐。

首鼠兩端

【解釋】:形容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

【示例】:你在做決定的時候總是這樣猶豫不決、首鼠兩端的。

【誤用】: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

處心積慮

【解釋】: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

【示例】:這些人處心積慮地製造假藥,就是為了賺黑心錢。

【誤用】: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力)」。

側目而視

【解釋】: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示例】:來往的人對這個劣跡斑斑的小青年都是側目而視。

【誤用】:易誤解為尊敬。

望塵莫及

【解釋】:莫:不;及:趕上。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後面。

【示例】:他的成績超過我們許多,我們真是望塵莫及了。

【誤用】: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改弦更張

【解釋】: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示例】:為了讓公司的業績有質的變化,經理決定將舊制度徹底改弦更張。

【誤用】: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不知所云

【解釋】:云:說。不知道說的是什麼。言語混亂或空洞,令人摸不著頭腦。

【示例】:他說話總是吞吞吐吐,真是不知所云。

【誤用】: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相關焦點

  • 48個容易用錯的成語,肯定有你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難免望文生義,生吞活剝,很多成語背離了原始意義,出現成群結隊的「攔路典故」、「傻瓜成語」。這裡有48個最容易用錯的「攔路成語」,我敢打賭,詩友們肯定用錯過!不刊之論【解釋】:刊,古代指消除刻錯的字;不刊意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滅的言論。【示例】:這些經典著作,內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論,應該好好閱讀。【誤用】:常被誤認為是「不能刊登的言論」。
  • 【夜讀】48個容易用錯的成語,肯定有你用錯過的(收藏)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難免望文生義,很多成語背離了原始意義,出現成群結隊的「攔路典故」、「傻瓜成語」。這裡有48個最容易用錯的「攔路成語」,我敢打賭,朋友們肯定用錯過!【示例】:都說他的人是個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學無術」四個字的毛病。【誤用】:常用來說別人不學習,遊手好閒。
  • 10個易錯成語,與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別再傻乎乎用錯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成語便是中華文化中璀璨的一顆明珠。在日常生活中,當用普通詞語表達不清楚意思時,人們通常會用成語取而代之,比如在一段演講中,成語出現的頻率通常高達40%,由此可見,人們對成語的依賴也是相當大的。成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承襲下來的,它的背後往往有著一段典故。
  • 最容易用錯的3個成語,很考驗語文水平,你會用幾個?
    一日參加酒宴,行酒令時,程正揆發現其中一賓客不像個讀書人。於是他提議換個玩法,「凡飲酒者,照所飲第幾杯,或詩,或諺,說一成語。」意思是,喝酒的人必須說一個以數字開頭的成語,與其喝的第幾杯酒對應。不論諺語、詩句都可以。那個客人喝第五杯酒的時候,應該說一個「五」字開頭的成語,可他想不起來,急得面紅耳赤。旁邊有人附耳教他說,「五夜漏聲催曉箭」,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杜甫詩第一句。
  • 漲知識,生活中38個稍不注意就用錯的成語,小成語大道理
    生活當中,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賣弄文採的事,譬如出口成章裡啪拉口中甩出一溜成語警句來,用得好無可厚非,只不過萬一說錯了,那就真成了「豬鼻子插蔥--裝象」囉!基本功很重要,以下38句生活中易用錯的成語相信對文秘新手會有些幫助。1.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
  • 這50個常用成語非常容易用錯,很多人連第一個都用不對
    生活中經常用到成語,但你真的用對了嗎?快來看看這50個最常被錯用的成語,算算你能用對多少個吧! 27 振振有詞 【解釋】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 【誤用】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
  • 這些最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意思南轅北轍,用錯了,語文分數銳減
    下面這些成語,最容易讓人產生望文生義的感覺!趕緊看看你被哪些成語的字面意思給「騙了」。1.文不加點:不是句子不加標點符號的意思。比喻寫作寫得很快,一蹴而就,不用塗改就寫成。2.明日黃花:貶義詞,不是指美好的事物。不是明天的花朵,而是指過時的或沒有意義的事物。3.高山流水:指的是樂曲高妙,自然風光美好,也用來形容知音,知己。
  • 10個最容易出差錯的成語,給孩子看看,別讓孩子再錯了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為了讓孩子說話、寫作更有水平,家長會讓孩子學習很多成語,甚至有的幼兒園開始讓孩子們練習成語接龍。這當然是好事,關鍵問題是有的成語容易被誤用。一旦被誤用,不但不能顯示出高水平,反而讓人覺著很沒有文化。下面來看看都有哪些成語容易被用錯吧。
  • 寫材料易用錯的90個成語,收藏學習!
    寫材料易用錯的90個成語,收藏學習!: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別無長物」形容生活清苦或儉樸
  • 這10個常用成語,說著容易寫對難!
    其中簡潔凝練而又意蘊深遠的成語的掌握情況,非常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水平和文學素養,言談之間,寫作之時能恰當使用成語還是很加分的。「絕無二心」「患難與共」「生死相隨」脫口而出的都是四個字四個字的成語。張飛也是四個字,只不過是「俺也一樣」的三連擊。
  • 人民日報總結了100個最常被誤用的成語,給孩子看看,別再用錯了!
    孩子說話、寫作的時候,常會用到成語,可有些成語的含義,卻並不十分清楚,常常用錯。人民日報總結了10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並對詞義進行了辨析。老師家長快為孩子收藏,補節語文課,好好學一學! ▼▼▼▼
  • 三年級分水嶺,上冊《語文園地一》,找到方法會學習,輕鬆學語文
    大家好,我是星凝老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一。首先請大家關注作者,這樣更方便查找到作者。星凝在文末為大家準備了練習題同步專欄視頻講解,裡面詳細講解了知識點、易錯點、重難點,可以跟著一起學習哦!本單元語文園地安排了3個板塊的內容。
  • 語文老師直言:50個「開口錯」成語,講一次,以後考試失分我不管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在漢字成語方面,更是多種多樣,有可能因為一個詞語中讀音的不同就導致了整個詞語中意思的改變。不少外國人會認為我們中文超級難學,其實不只是外國人,連我們不少中國人也感覺中文難學;首先因為中文的內容比較多,詞語量也比較多,易混淆的成語就特別多,還有一些列的近義詞、反義詞、多音字、一詞多意。導致我們就像進入了一個迷宮狀態中!
  • 60個易誤用的成語,別再用錯了
    想要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成語儲備不能少。以為很熟悉的成語,查了詞典才發現原來一直用錯?寫文章時想用成語,可提筆就寫錯字?是時候重溫成語知識,提高語文水平了。60個易誤用成語!轉給小夥伴,別再用錯啦!萬人空巷【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或新奇事物轟動一時。
  • 「不堪設想」這個成語到底該怎麼用?原來這麼多場合都用錯了
    「不堪設想」這個成語到底該怎麼用?原來這麼多場合都用錯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瑰寶,有句話說得好「漢語不失,華夏永存」,由此可見漢字在中華民族的地位。漢字由單個的字延伸出很多詞語和成語,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漢語言就是漢字的一部分,包括詞語、成語、俗語、歇後語等。很多人在生活中或者作文中喜歡使用成語,成語是一種固定短語,使用成語可以深化語境,讀來通俗易懂。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成語的時候往往不由自主的濫用,比方說「不堪設想」這個成語,這個成語的濫用情況非常普遍,但是很多人都用錯了這個成語。
  • 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很多漢字成語的詞義也是經過歷史的變遷變得大不相同。所以,在成語這方面要是不認真學習,就會導致一些成語的解釋弄混淆掉。今天魔方小編為同學們整理了一些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趕緊收藏起來。
  • 扒一扒那些錯用了很久的成語
    在贈閱的文學雜誌中,多次看到作品中錯用的成語;郵箱裡的來稿中,濫用、誤用成語就更多了。
  • 語文老師整理:這100個成語,從小學考到高中,無數學生逢考必錯
    初中生學成語必須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方法。所以掌握好一定的成語積累量是很重要的事,很多成語的表面意思非常的相近,或者說,是一組相近詞,但是在用法上還是大相逕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成語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顆明珠。初中生都該掌握一些成語,不僅是為了應對考試也是為了傳承文化。
  • 別亞飛:明星頻用錯成語彰顯傳統文化的流失
    原標題:別亞飛:明星頻用錯成語彰顯傳統文化的流失  據香港媒體報導,張敬軒近日到九龍灣為本周五舉行的個唱進行彩排,在談到林峰以一億港幣再籤約英皇3年,張敬軒自稱一早知道,只是不便透露。他又稱林峰在內地是「燙手山芋」。(10月26日新華網)   究竟張敬軒是明嘲林峰,還是他根本不知「燙手山芋」是貶義詞呢?
  •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成語的常見用法
    比如,久假不歸意思是長期地借用而不歸還,大家容易誤以為放了很久的假休息了很久不回來上班;再比如,不刊之論意思是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不要理解為不能刊登的言論。   第二,重複矛盾。即某個成語與句子裡面的某個詞語或者句子意思重複了或者存在矛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