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世界經濟有望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2020-12-01 財新

  【財新網】(記者 王曉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位運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2月25日在「2017中國經濟圖譜解讀:從反危機到新常態」上表示,中短期世界經濟有可能走過拐點,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

  支持其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2016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均接近貨幣政策雙目標,即失業率在4%左右、通貨膨脹率在2%左右。2016年底,美國失業率從兩位數下降到4.6%,已經接近4%的目標,通脹率上升到1.7%,也接近2%的目標。歐元區失業率和通脹率也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英國尤其如此。日本、印度、俄羅斯、巴西也均有向好趨勢。「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短期內經濟有可能走過拐點,走出調整期。」王宇稱。

相關焦點

  • 2021年能否開啟全球增長新周期?
    2021~2030年:先揚後抑,增長中樞下行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疫情將全球經濟砸出一個大坑之後,大家都在期待著低基數的迅速反彈,進入下一輪新的復甦周期。首先需要研判的是,雖然2021年全球經濟必然會復甦,但這是新朱格拉周期的開啟之年,還是上一個舊朱格拉周期下行階段的短期反彈,這也是市場目前存在爭議的地方。
  • 美國面臨雙底經濟衰退?新一輪經濟危機又來了嗎?
    來源:九哥財經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陷入了新一輪危機,但其實這一輪經濟危機醞釀已久,早在2019年美國的經濟數據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新冠疫情無疑是將這一次可能的淺衰退變成了席捲全球的嚴重經濟危機。現在雖然說美國還沒有出現完全的經濟復甦,但是至少已經從三四月份的泥潭中爬出來了。
  • 新華財經|報告顯示我國經濟將邁向新一輪主動補庫存周期
    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邁向新一輪主動補庫存周期,預計將延續7至17個月。「一個庫存周期可以劃分為被動去庫-主動補庫-被動補庫-主動去庫四個階段。我國PMI新訂單指數從2020年6月開始觸底回升,這顯示我國被動去庫階段開啟,目前已持續約6個月。預計2021年我國經濟大概率將逐步邁向全面補庫階段。」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說。
  • 報告指2018年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保持穩定增長,世界經濟增速保持了較好態勢。  報告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就進入了低增長通道,一直到2017年才有了一個明顯的反彈,2018年整體來看,全球經濟增速雖然沒有達到年初各大機構的預測值,但也保持了同比增長的穩定態勢。分國家看,發達國家經濟增速雖然整體上升較高,但是內部分化大;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遲鈍,金磚成色不足。
  • 九卦|朱民:抗疫引發中國新一輪數位化高潮
    他表示,疫情對2020年中國經濟和中國經濟走向高收入階段的發展都是一場嚴峻考驗,要充分發揮疫情激發的反彈力、活力、戰鬥力和凝聚力,推動2020經濟反彈,抗疫引發了中國新一輪數位化高潮。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遠超「非典」朱民首先分析了中國經濟的宏觀大背景。
  • 國君交運:2021集運需求增速回升 行業逐漸回歸新常態
    2021年港口擁堵有望緩解:2-4月份淡季歐美港口將清運積壓貨物,上半年歐美交通運輸從業人員陸續完成疫苗接種將使集疏運效率提升。2.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集運需求增速回升。集運全年總需求取決於全球經濟增長,2021年全球有望進入庫存周期上行期。在上一輪上行和繁榮期(2016-18年),集運需求增速達到6%左右。本輪周期上行,集運需求增速有望接近上一輪水平。
  • 財信研究評1-2月宏觀數據:一季度經濟負增長 疫情後將快速反彈
    一是在企業復工復產加快和利好政策幫扶下,製造業投資增速將很快迎來反彈,但海外疫情蔓延、企業盈利惡化以及融資成本仍高都將制約投資增速,全年增速不宜高估;二是在專項債發行前置和前期PPP項目積累的疊加作用下,疫情後新一輪基建周期將加速開啟。
  • 2021年原油交易分析:需求逐步復甦,供給穩健增長,油價有望持穩...
    不過在新的一年中,由於新冠疫苗的出現,疫情給世界帶來的創傷有望逐漸恢復,而原油市場需求前景也有樂觀的表現。  1、疫苗推出後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5%左右  根據IHS Markit的報告,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反彈,經濟增長率為4.5%,2020年則將下降4%。
  • 吳曉求: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七大關鍵因素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5日電 題:《吳曉求: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七大關鍵因素》作者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和中高速增長時期,接下來,如果一味的再追求高速增長,那麼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受到嚴重破壞,中國的所謂人口紅利和自然資源也難以支撐那樣的高速增長。我們必須從目標設計上,告別高速增長的時代。
  • 提振消費政策專題研究:新消費模式開啟中國新經濟窗口
    新基建有望推動電商行業發展 2018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之後 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內容列入。疫情以來的中央會議 多次提及新基建,欲將其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方法。
  • 中金有色金屬2021年展望:海外補庫驅動順周期邏輯,板塊多點開花
    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明年海外將會迎來「主動補庫存」的新一輪庫存周期,驅動全球需求復甦,預計定價邏輯更偏向實體經濟且出口比例較大的品種,價格表現有望向好。同時,考慮今年主要西方國家M2增速較大,明年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有望繼續推進較寬鬆的貨幣政策,流動性環境或維持現狀,偏宏觀屬性定價的品種仍將受益,同時考慮實體經濟復甦的共振影響,價格或繼續維持高位。
  • 中金公司有色金屬2021年展望:海外補庫驅動順周期邏輯 板塊多點開花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明年海外將會迎來「主動補庫存」的新一輪庫存周期,驅動全球需求復甦,預計定價邏輯更偏向實體經濟且出口比例較大的品種,價格表現有望向好。而美國此輪庫存周期從2016年底開始已持續47個月,超過了34個月的平均周期,也逼近歷史上最長庫存周期,考慮目前製造業PMI已率先反彈,我們預計未來或即將引來全新一輪庫存周期。根據中金宏觀策略組的假設測算,美國零售和批發商庫存回升至 2019 年均值還需要大概 8 個月左右,即2021 年中。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實體經濟將有望共振上行。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首先是主要經濟體經濟恢復不同步;其次是全球製造業恢復快於服務業;再次是房地產、金融市場較實體經濟復甦更快;最後是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不同步。3.三重深層因素支持中國經濟穩步復甦。「十四五」規劃的政策紅利將逐步釋放,主要集中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要素市場改革。被動去庫邁向主動補庫帶動企業盈利改善,2021年我國將邁向新一輪主動補庫周期,預計將延續7-17個月。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中國經濟也出現了罕見的季度負增長。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中央積極部署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復工復產逐月好轉,經濟增速逐季回升,有望成為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經濟體。
  • 借力世界第一空港,構築臨空經濟優勢
    眾所周知,臨空經濟圈的概念在國內外不乏成功案例,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普國際機場、仁川國際機場均是利用航空港的多重優勢,吸引了高附加產業的聚集,促進了臨空經濟的發展。隨著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與投運,涵蓋會展產業、健康醫療等臨空產業和高端製造業的臨空經濟區逐漸成型,機場周邊的臨空經濟圈激活,成為帶動京津冀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 展望2020年中國經濟:新舊年代間的轉換
    2020年,既是本世紀20年代的肇基之年,也是中國經濟新舊年代的轉換之年。而年代之變,不僅蘊含經濟主脈的革故鼎新,更將催動投資格局的別開生面。展望2020年,一方面,「高增速」年代餘音漸遠,經濟增長趨於平淡而平穩。鈍化的庫存周期與韌化的地產周期形成對衝,加之政策周期的歷史性蛻變,中國經濟的年度增速預計將略有下降,季度增速或將走出「緩V型」路徑。
  • 「中國夢」十大概念股:老虎證券深度解析中國新經濟動力
    一、新經濟創造美國「黃金十年」1996年12月30日出版的《商業周刊 Businessweek》中,一篇以「新經濟的勝利」(The Triumph Of The New Economy)為標題的文章第一次將「新經濟」這個詞展現給世界。
  • 市場放量創新高 周期行業受爆炒!
    近期,國內北方城市進入供暖季節,煤炭需求增長帶動短期煤炭行業回暖,近日,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64家主要電廠日耗煤量高達38萬噸,煤炭運輸需求較前三季度大幅增加。11月1日至15日,瀋陽局集團公司累計發運煤炭634萬噸,同比增長2.6%,煤炭日均裝車6383車,同比增長2.8%。
  • 張憶東:2021年A股不是熊市 港股有望走牛 把握三條主線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記者黃一帆 11月26日,在由興業證券主辦的興證財富家族辦公室品牌發布會暨財富高峰論壇上,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指出,2021年,全球資產再配置有望啟動,中國優質資產的高性價比進一步凸顯,中國優質權益資產依然值得做多。
  • 世界銀行發布報告 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達7.9%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組織發布了2021年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報告中,世行表示,但是,如果決策者不採取果斷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和實施促投資的改革,復甦可能會緩慢乏力。報告稱,雖然全球經濟在2020年萎縮4.3%之後又恢復增長,但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和患病,令數百萬人陷入貧困,並可能長期抑制經濟活動和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