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月19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宏觀分析組19日在滬發布的《2019年世界經濟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是世界經濟曲折發展大變局的一年,全球經濟延續2017年的復甦勢頭,保持穩定增長,世界經濟增速保持了較好態勢。
報告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就進入了低增長通道,一直到2017年才有了一個明顯的反彈,2018年整體來看,全球經濟增速雖然沒有達到年初各大機構的預測值,但也保持了同比增長的穩定態勢。分國家看,發達國家經濟增速雖然整體上升較高,但是內部分化大;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遲鈍,金磚成色不足。
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成企穩態勢,既有周期性的因素,又有結構性的因素。從周期因素上看,經歷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後,世界從新一輪的庫茲涅茨周期底部向上回升。從結構性因素看,2018年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進行積極的經濟結構轉型,結構的優化內在地促進了經濟的企穩。
報告提出,促進全球經濟增幅上升的一個因素是美國的減稅政策形成的連鎖反應。在美國宣布減稅後,英國、法國、印度等都紛紛提出減稅計劃,減稅成為了2018年的經濟熱詞。以美國為首的減稅政策,確實在全球層面引發不小的連鎖反應。從個人和家庭層面看,減稅能夠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從企業角度看,減稅可能導致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或其他投資項目,創造更多產出,拉動經濟增長。因此,整體看,減稅降費的政策對全球經濟復甦有積極作用。
報告指出,2018年世界經濟在「大摩擦」和「大調整」中總體實現穩定增長,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但與2017年各國經濟同步強勁回升不同,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化。除美國等少數國家增速持續提升外,大多數經濟體經濟增速均出現了一定回落,全球經濟下行跡象值得警惕。
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在2019年仍能維持緩慢增長態勢,但伴隨著全球貿易摩擦對經濟傳導的加劇,不排除2020年將導致經濟增長出現下滑的可能。據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分別為3.41%和3.32%。
報告深入分析了當前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的內涵及其影響,指出世界大變局既意味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已發生深刻轉變,也意味著全球多邊主義體制正醞釀深刻調整,更意味著現有國際體系和全球秩序亟待深刻轉型和重塑。這些歷史性的大調整大變革,將從技術、結構、規則、體系等各個層面深刻影響未來較長時期的世界經濟走勢和經濟全球化進程。面對世界大變局,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些中國理念和中國智慧,將對世界經濟、國際秩序與中國自身發展產生極其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報告還強調,隨著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經濟面臨下午壓力,但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穩中求進的態勢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且新時代的新變量、新動能、新空間、新布局,為新時代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新機遇、新前景。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機遇期,需要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全方位發展新格局,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中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