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指2018年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中新網上海1月19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宏觀分析組19日在滬發布的《2019年世界經濟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是世界經濟曲折發展大變局的一年,全球經濟延續2017年的復甦勢頭,
-
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與其他幾次不同,這次疫情衝擊導致的經濟危機是百年難遇的危機。」近百年來,世界經歷了若干次大的經濟金融危機。往遠看,有1929年經濟大蕭條,往近看,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但論衝擊,都難與這次疫情相比。「疫情會導致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
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 2018年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日本瑞穗銀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零售額可能達到5.8萬億美元,有望與美國持平甚至趕超。《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稱,這是中國成為另外一個經濟超級大國的標誌,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將會吸引更多的企業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彭博社的數據指出,以美元計價,中國已經連續半年進口的增長超過出口。彭博社文章感嘆道,「中國的出口依然堅挺,而進口的快速增長顯示了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
-
1960年來全球糧食最危難時刻,中國會不會挨餓?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嚴重影響著全球的糧食安全。 近日聯合國的研究報告預警,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地球正或將經歷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受疫情影響,近期不少糧食出口國,比如俄羅斯、越南、哈薩克斯坦,陸續頒布了糧食出口禁令。
-
2012全球經濟犯太歲 中國無法倖免
文章認為,2011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從失敗走向了新的失敗,新國家幹預主義經濟學也沒能證明自己是救世主,主要經濟體幾乎都在債務與增長間痛苦的尋找著平衡點。 由於2012年上半年歐豬五國特別是義大利將迎來債務到期高峰,預計歐債危機將在2012年上半年進一步惡化,義大利將是焦點戰役。
-
2018年會發生金融危機嗎
2018年會發生經融危機嗎,很多人看到金融危機的歷史就是覺得會發生,在過去的時間內,每十年左右就有一次金融危機。我們回顧一下這些歷史。 2007—2008因為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其標誌性事件是一路高歌猛進的原油突然遭到做空。
-
2020年下半年會爆發糧食危機嗎?
可以看出,糧食浪費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全球性問題,但是下半年爆發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我就先上個結論:2020年下半年的糧食危機,中國不會,世界可能。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疫情還在向縱深擴散,一些人口稠密、治理應對能力有限的經濟體很有可能迎來新一輪「大爆發」。根據傳染病動力學理論,SEIR模型被認為是預測流動性傳播的標準方法。3月30日,日本神戶大學科學家Iwata和Miyakoshi發布了最新的SEIR預測: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至少有4個爆發期,在不考慮疫苗的情況下,在全球總體結束時間不會早於2021年[1]。
-
經濟雙循環深度解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全球視野
1.2、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供應鏈增長放緩,近年更是加快收縮、重構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價值鏈增長開始放緩,2011 年後甚至出現明顯的收縮 跡象。金融危機衝擊下,2008 年價值鏈佔總出口比重從 51.8%跌至 49.7%,2010 年 接近恢復至金融危機前水平,此後持續回落。
-
工銀國際程實:中美股市暴跌前 IMF已罕見發出重要信號
程實強調稱,2018年1月,IMF幾乎同時大幅調升了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預期,這在危機十年以來極為罕見。我們認為,這一信號標誌著全球經濟已經開啟真實的普遍復甦,進而提供了對全球貨幣政策同步退出寬鬆的終極確認。由此,全球金融市場的貨幣幻覺和僥倖心理被徹底擊破,因而在當前做出了急劇反應。
-
復盤23家機構2018年中國經濟預測,他們看錯了什麼?
經濟觀察報宏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23家機構2018年年初發布的全年經濟預測報告,將經濟增長、流動性、匯率、房地產、股市、債市、政策組合這7個預測的指標進行匯總梳理後發現:2018年,各家機構預測偏差最大的是匯率和股市,雖然機構普遍認為股市走勢要好於債市,但實際上債市牛了,股市卻沒有;有1/3的機構對匯率做出的預測是保持平穩,或者有所回升,但實際上全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5.43%。
-
拜登承諾上任第一天就重返的這一協定,究竟有多重要?
當前,全球正面臨著嚴峻的氣候危機問題。據CNBC新聞報導,目前科學家們的共識是,各國根據《巴黎協定》承諾實現的氣候目標並不足以有效應對氣候危機。據英國《獨立報》報導,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危機已導致全球升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了1.2℃。
-
這是2018年中國大趨勢!
幾乎與此同時,諸多國際研究機構對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予以積極評價。2017年12月19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中國經濟簡報》,將2017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速度從6.7%上調至6.8%。此前聯合國發布《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將創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其中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三分之一。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復甦經驗有重要借鑑意義
當地時間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報告結論,肯定中國採取有力措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出臺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為經濟持續復甦提供支撐,同時在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進展。 第四條款磋商是IMF每年對成員國經濟表現和宏觀政策的例行判斷與評估。
-
2019「甲子引力」大會:20年後,中國會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嗎?
20年後,中國會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嗎?——「甲子光年」首席戰略官Jack Poon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導向型,無人服務將興起40年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只佔世界的2%,現在佔比17%,毋庸置疑,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多經濟學家開始預測,中國在何時會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緊接著的問題是,中國究竟有沒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強國?
-
全球經濟大動蕩的三個源頭
林秀芹:鑑於近年來其實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匯市的巨大波動,不少專家認為有必要達成一個和1985年類似的廣場協議,而透過了各方的協調努力,來讓美元貶值。 萬俊:這次的G20財長會議議題會觸及到這一系列的問題嗎,另外石先生您怎麼看中國下半年這個經濟形勢走衰,還有全球經濟形勢呢?G20財長會:討論「新廣場協議」?
-
針灸界2018年全球十大新聞事件
針灸是中醫藥學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國古代科學瑰寶中的鑽石,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金鑰匙,是解決仍然肆虐美國的阿片類藥物濫用與成癮危機的東方利器,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維護人民健康的民族法寶,是中醫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中國帶給世界的禮物。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2018年,無論對於中國針灸界還是對於世界針灸界,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
中美正式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止戈」利好全球經濟
去年12月,由支持自由貿易美國人聯盟和支持自由貿易農場主聯盟發起的「關稅傷害美國腹地」遊說行動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美國政府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的關稅讓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額外支付了420億美元。雖然中國經濟整體平穩運行,但貿易摩擦對於部分外貿企業、高科技企業的影響仍不可小覷。與此同時,全球產業鏈也深受其害。
-
十年一輪迴,2018全球經濟危機由暴跌開啟?
開年以來,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就持續暴跌。至此,全球風險偏好較高的金融領域,徹底拉開暴跌序幕。為何暴跌?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它預示著什麼?暴跌是打開潘多拉魔盒?還是開啟新一輪金融危機? 1 十年一輪迴 歷史上的金融危機,都和8脫不開關係。 1988年第一次金融危機,日本被迫籤署「廣場協議」,黑色星期一爆發,一夜間全球蒸發一萬四千多億美元,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損失的三倍。
-
我國第二經濟體地位生變?外媒:中國10年後將超美國,成全球第一
世界上有三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歐盟。僅三大經濟體的GDP總量就已經達到了大約全球的60%。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如果只是按照國家來算的話,世界上三大經濟體其實應該是美國、日本和中國,但其實論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的話,日本和中美兩國還是有不小的差別,因此三大經濟體其中之一還是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