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大動蕩的三個源頭

2020-11-22 鳳凰網

核心提示:G20財長會議本周末在上海舉行會討論新廣場會議嗎?中國能夠為G20峰會增添什麼新能量?美國創立一加十來聯合多方來制衡中國,但是卻明確力有未逮,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全球經濟大增長有三個根源,美國跟中國之外還有一個是什麼?

鳳凰衛視2月25日《石評大財經》,以下為文字實錄:

萬俊:G20財經首長會議本周末在中國上海舉行,討論的議題將會聚焦於全球經濟增長還有中國的市場動蕩。

林秀芹:鑑於近年來其實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匯市的巨大波動,不少專家認為有必要達成一個和1985年類似的廣場協議,而透過了各方的協調努力,來讓美元貶值。

萬俊:這次的G20財長會議議題會觸及到這一系列的問題嗎,另外石先生您怎麼看中國下半年這個經濟形勢走衰,還有全球經濟形勢呢?

G20財長會:討論「新廣場協議」?

石齊平:G20是20個國家,每年輪流主辦一次峰會,在峰會之前就先來一個財經首長會議,包括財政部長跟中央銀行行長。

但今年我相信會比較受到更多重視,不光是因為主辦國是中國,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前的全球金融形勢,經濟形勢動蕩非常大。

林秀芹:既然如此對於當前這個全球匯市失控狀態一定會討論的焦點,但我們剛剛提到新廣場協議您認為也是這一次討論重點嗎

石齊平:這個先跟各位簡單介紹一下,G20峰會跟G20財經首長會議它產生的背景,最早是G20財長會議,沒有G20峰會的,所以G20財長會議沒有太多人注意,當時跟G7跟G8比完全沒有人注意到的,一直到2008年9月15號,世紀金融海嘯爆發了以後,大家發現到這個問題很嚴重了,G7跟G8沒有用,因為裡面沒有中國,後來是發現G20財長會議裡面有中國,不如把它升格,從財經首長會議升格高峰會,是這麼一個演變的過程。

林秀芹:所以也是說如果我們把G20拿來和G7和G8相比,這個成員是變多了,裡頭有中國,也出現一些新型國家,那麼這個組織變得理想化了之後不是更好了嗎?

石齊平:想像中是如此的,實際上未必,人多好辦事,但未必,為什麼呢?因為人多各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背景,你要溝通溝通還可以是一個場合,你要形成一個共同一致的絕對,我看難度比較大,不過更重要的關鍵還不在這。

萬俊:那是什麼呢?

石齊平:更重要關鍵我覺得今天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還沒搞懂今天全球經濟大增長的一個大脈絡是什麼,如果沒搞懂這個大脈絡的話,當然搞不清楚這個問題,比方這幾天我們看到消息說,我們到上海就要討論討論,我們要協調一致,歐盟,日本,還有美國,我們這個QE一起搞,不能你搞,所以這裡面我覺得就沒有抓到核心要點。

林秀芹:什麼是核心要點呢?

石齊平:核心要點就是我剛剛講你必須正確看到今天問題的本質在哪裡,而我認為以我個人淺見,當前全球經濟問題的本質基本上三個方面,第一個是中國跟美國的發展模式基本上是不可持續,有結構性的問題。

第二是包括中國跟美國在內的全球範圍之內,都有很嚴重的政策誤導的問題,第三就涉及到全球國際金融經濟體制出了問題,這三個問題都是很重要,我們稍後在齊評天下裡面會進一步展開。

所以我認為今天G20峰會,或者G20財長會議沒有觸及這個問題的話,是沒有用的。

林秀芹:所以您剛剛提到的不管是所謂的結構性問題,或者是政策性的問題,那中國自己本身有注意到了嗎?

石齊平:這個問題問的好,我還覺得真注意到了,中國不但注意到了,最先注意到,而且甚至於是在全球範圍之內唯一一個注意到的。

萬俊:您何以見得,您怎麼樣會有這樣的證據在手上?

石齊平:你看十八大之後,習近平上臺以後就發現,過去長久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似乎已經到了必須要轉型的時候了,經過了兩三年摸索,然後在去年終於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改革,注意到吧,我覺得這就是代表中國已經注意到,這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了。

林秀芹:所以這樣聽起來,是中國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本質,也開始在推動一些正確性的改革,所以對於全球,或者對於這一次的G20峰會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呢?

石齊平:我覺得你講的很好,完全有這個可能,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現在既然有個正確的方向,別人還沒看到,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我自己搞好了,然後在今年下半年主辦的時候中國總這樣,我今年作為主辦國,我要提出一個新的方向,你們聽聽看,如果同意的話我們就形成一個共識,所以在這一方面中國完全有這可能在今年主辦G20峰會中,有一個中國的聲音出來,中國好聲音。

「負利率」效應:經濟·社會·政治

萬俊:好,我們再來看其實2016年的全球經濟動蕩是其中一方面,還有就是黑天鵝亂飛,怪象叢生,前不久日本央行也宣布要進行負利率的政策也是其中之一。

林秀芹:沒錯,其實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存款來收取利率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現在所謂實施的負利率,也就說現在存款不但沒有利息可以收,反而還倒找一筆費用了。

萬俊:沒錯,石先生您怎麼來看這樣一種怪象呢?您有什麼樣的觀察評論?

石齊平:首先你們剛剛講日本不是第一個搞負利率的,在歐洲、什麼瑞士,丹麥已經先搞了,但特別要強調一個,這個負利率不存在我銀行跟你們老百姓的存款之間,而是我這個銀行跟中央銀行之間有這麼一個必須要說明的。

萬俊:那原來如此,日本其實是跟進了,那這些國家為什麼要搞這種負利率的政策呢?

石齊平:應該就屬於一種寬鬆貨幣政策或量寬貨幣的一種延續,我們知道貨幣政策把它放寬,不斷的放寬量寬,目的就希望能夠誘導利率不斷降降降,來刺激來拉動投資跟消費,但是現在米看到利率已經降到,幾乎降到零了,但效果好像還是不好。

萬俊:那也就是說其實就是為了進一步來變本加厲的,反正我一不做二不休,反而離利率沒什麼效果,我乾脆直接把利率成負的了,這個會有效嗎您覺得?

石齊平:我覺得這個有沒有效果也是一個貨幣政策,剛剛寬鬆貨幣的延續,寬鬆貨幣沒效果,這負利率基本上也沒什麼效果,為什麼呢?因為利率拉到低的目的就是要拉動有效需求,可以採取,有別的原因他拉不動,所以你把它降到零,降到負還是不起作用的。

林秀芹:這個效果到底有沒有有效,要等最後的時間來證明,不過總的來說試一試,死馬當活馬醫總是有效果的是嗎?

石齊平:你要如果說這個已經沒有什麼手段了,黔驢技窮,再試一試我也覺得無妨,可能問題你要注意到,他可能會有副作用,換句話說他可能會走火入魔。

萬俊:走火入魔這事就嚴重了,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石齊平:沒錯,因為我們學過經濟學人大家都知道在市場經濟中非常重要,它代表一個指標,所有的資源或資金就根據這個指標來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你如果用殘暴粗暴的方式把利率這樣扭來扭去,給它扭到,那這個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就出現不了了,甚至會變成資源的錯配了。

林秀芹:具體來說會出現什麼樣的效應呢?

石齊平: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我隨便舉幾個例子,首先你可以看到,這個銀行最慘了,銀行沒有利息可收了,說不定他會出金融危機的。

第二個就說你看長期存款也會沒有,長期存款沒有的話銀行本來作為一個金融中介,出去過來,投資他這個中介功能也沒有了,然後這個壽險公司,或者基金也可慘了,他手裡面抱著一大堆公債是沒有利息的,然後對一般老百姓來講,我如果薪資所得者,我沒有錢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了。再一個就是很多人他不存款,他去買所有可以買的東西,所以就出現很多資產泡沫,最重要一條,利率之所以要給他降低降低,就是要刺激消費跟投資,可是你發現到如果利率降低了以後,你會發現到我將來退休金也沒有保障了,我必須要更多去儲蓄才能夠應付將來的生活,這儲蓄增加,消費反而減少,適得其反。

萬俊:這反而成惡性循環了。

石齊平:沒錯。

東協峰會首次移師美國 

萬俊:我們再來看,其實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地邀請了東協的十國領導人,在美國的陽光莊園進行一加十,也就是美國加東協領導人的高層峰會。

林秀芹:同時也是這一次的東協峰會首次移師到美國來召開,不過美國的意圖其實也非常的明顯,就希望可以透過這次機會,和東協十國來達成一致性的統一戰線來對付中國嗎?

萬俊:沒錯,最後這個會後的聲明也已經籤了,但石先生您怎麼來觀察這次的峰會,您認為這個有什麼效果嗎這次峰會?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官方微博@鳳凰私享會,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石評大財經》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石齊平

首播時間:周四 19:20—19:55 

重播時間:周五 06:00—06:35 11:25—12:00

相關焦點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疫情大概率會跨年度傳播,甚至增加病毒變異和反覆爆發可能性,形成周期性、持續性衝擊。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病例數量低於發達經濟體,尚未遭遇真正的挑戰,但存在重大次生風險,可能形成更大規模的疫病大流行,是影響全球抗疫格局的最大變數。
  • 2020年全球動蕩大事件全盤點!
    說起來今年的動蕩事件也確實不能無視,畢竟與我們大家息息相關。 今天就盤點一下2020年的全球動蕩大事件: 1.新型冠狀病毒爆發 新冠狀病毒疫情給世界經濟的衝擊或會比「非典」更大。
  • 牛津大學Ngaire Woods教授主講「動蕩時代的全球領導力」
    2018年10月11日下午2時,英國牛津大學布拉瓦尼克政府學院院長Ngaire Woods教授應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王浦劬教授邀請,在廖凱原樓341會議室作題為「動蕩時代的全球領導力(Global leadership in turbulent times)」的學術講座。講座由王浦劬教授主持。
  • 9月29日美國政經名人談全球經濟現狀
    「美國可以吸取中國經濟成功經驗。」——伯南克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美國可以從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成功當中吸取一些經驗。伯南克認為,財政政策守紀、開放貿易、鼓勵私人資本積累是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經濟持續高增長的其中一部分原因,而推動技術進步和教育也是過去十年這些國家經濟表現強於美國的關鍵因素。   「美國的問題比歐洲更嚴重。」 ——吉姆·羅傑斯   儘管歐洲債務危機的持續導致了最近幾周市場的動蕩,但是著名投資家吉姆·羅傑斯說美國經濟有比歐洲更為嚴重的問題。
  • 商湯科技湯曉鷗:AI源頭創新需要「三滴水」
    同時他還表示,商湯全球總部將落地上海,他認為AI+已經應用於各個領域,但人工智慧的第一個字是人,「有了頂級人才,一流的人工智慧就能水到渠成了」。湯曉鷗認為,中國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AI更需要國際合作交流,需要突破傳統的界限、突破學術的界限,而實現源頭創新需要「三滴水」。
  • 2018年全球經濟危機會重返嗎? 中國被認為是罕見亮點
    從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到恐襲連連的歐洲,從戰事頻仍的中東到槍擊事件不斷的美國,動蕩的2017年讓人們對明年也不樂觀。「2018年會出現新的全球經濟危機嗎?」德國《圖片報》稱,除了對戰爭的擔憂外,人們也害怕金融危機的爆發。10年前,金融危機曾席捲全球,20年前,亞洲也曾爆發金融危機。世界幾乎每10年就發生一次大規模經濟危機。2018年,全球經濟危機仍可能到來。
  • 史蒂芬·羅奇:中國打了個噴嚏,世界經濟能避免感冒嗎?
    【文/史蒂芬·羅奇】 世界經濟明顯感冒了。COVID-19的爆發恰逢全球商業周期處在特別脆弱的節點,全球產出在2019年只增長了2.9%,為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比2.5%這一通常代表全球經濟衰退的臨界值僅僅高出0.4個百分點。 而且,去年大多數主要經濟體更脆弱了,這讓2020年初的前景撲朔迷離。
  • 2019回眸:經濟低迷全球車市不振,「新四化」遠水難解近渴
    縱觀2019全球汽車市場,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目前全球經濟正處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又一輪衰退周期的前夕,巨大的不確定性壓抑了全球範圍的汽車消費;但汽車行業同時也面臨百年不遇的巨大機遇期,「新四化」技術、尤其是無人駕駛以及車聯網技術帶來駕乘體驗方面的深刻變革,吸引著人們對自己的汽車進行更新換代。
  • 外媒:疫情開始一年後,中國經濟正在傲視全球
    根據彭博對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勢將於下周一公布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2.1%,是唯一一個避免了經濟收縮的主要經濟體。這應該能確保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佔有率以本世紀的最快速度成長。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經濟產值下降了4.2%,因而按2010年美元價格計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有率升至14.5%,比預期時間早了兩年。
  • 《方 舟》 數字經濟創新史:2大創新模型 7大創新定律
    2大創新模型  7大創新定律完整解析數字經濟巨頭的興衰 帶你決勝數字經濟時代!這本書從投資的視角切入,追溯了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的源頭,分析了其中的重大創新成果。作者從自己十餘年的投資經驗入手,總結出一套數字經濟創新的規律和方法論,包括2個創新模型(風口創新模型、萬物創新模型)和7個創新定律(臨界點、十倍創新等),指導當下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創新方向。
  • 2020水瓶時代:源頭之愛
    木土合相水瓶時代土元素星座時代:土元素有3個星座代表:金牛、處女、摩羯,它們是有關於物質和實用主義價值的代表,是對資本、物質世界發展的揭示,對精神信仰的漠視,對理性觀念的提倡。土元素星座時代,整個世界的發展都是:資本經濟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追求。
  •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三 上海年均增速超過20%
    全球數字經濟排名(來自上海社科院報告) 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發布了數字經濟藍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
  • 胡偉俊丨2020:動蕩再起的一年
    究其原因,在於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導致金融市場徹底變成了政策市。各國,特別是中美兩國,對於本國宏觀政策進行調整。回到2018年底,當時全球經濟一片愁雲慘霧,油價從85美元跌到50美元,美股在12月一個月裡面就跌9%。但從2019年開始,中美的政策迅速轉向。2018年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還在說,縮表將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auto pilot)。
  • 報告指2018年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中新網上海1月19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宏觀分析組19日在滬發布的《2019年世界經濟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是世界經濟曲折發展大變局的一年,全球經濟延續2017年的復甦勢頭,
  • 聯合國發出嚴正警告,2021年或迎來兩大災難,事關全球每一個人
    該國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的不斷上升,一直保持著疫情自暴發以來的紀錄,與此同時,該國的經濟也一直處於縮水狀態,不少美國民眾只能依靠救濟金生存。在充滿危機與動蕩的一年即將結束之際,大家對2021年充滿期待,但是聯合國卻做出了合理分析,罕見發出嚴正警告。疫情危機依舊需要克服據悉,聯合國表示2021年或將還會有兩大災難,並且事關每一個人,以此讓大家警醒,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警惕。
  • 全球疫情動態【11月26日】:確診病例突破6093萬 新疆喀什疫情源頭...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worldometer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6日23時45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上升至60,930,162例,其中死亡病例達到1,430,693例。 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持續維持在10萬以上。
  • 宏觀經濟學家管清友:2021年經濟的三大關鍵詞和三個不確定性
    演講中,管清友給出了2021年經濟的三大關鍵詞:「弱復甦」、「穩政策」、「強改革」,提出了三個不確定性:「疫情風險」、「數據風險」和「疫苗風險」。管清友表示:「在負利率時代,財富保衛戰打響了,如果你不能持有核心資產,財富或不可避免地面臨縮水的命運。」
  • 全球市場大恐慌!歐洲政壇大亂、川普又搞事
    10年期債券收益率上漲56個基點,至3.31%,創四年多來的最高水平。(道指走勢 來源:Zerohedge、FX168財經網)周二的下跌標誌著道指和標普500指數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二者都錄得自4月24日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 全球經濟重心正在東移:亞洲經濟強勢反彈,西方抗疫不力持續衰退
    目前除了印度之外,亞洲各大經濟體,已經成功擺脫了冠狀病毒的影響。現在,他們不再需要擔心自己的經濟復甦,只需要確保全球其它地方,尤其是西方國家越來越嚴重的疫情,不會危及到自身。當地時間11月16日,日本發布報告稱,今年三季度GDP環比上升5%,按年率計算,相當於為21.4%的增幅,這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也使其成功擺脫了衰退。日本公布後經濟成績後幾個小時,中國也公布了相關數據,不必贅言,中國的經濟也在強勢恢復。
  • 從全球範圍看疫情對中國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截至2019年底,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新籤了6944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合同額1548.9億美元,佔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總量近60%。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對部分「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造成了嚴重衝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於交通受阻以及人員隔離,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中國技術人員無法按時到崗,直接影響了在建項目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