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的軍事才能有多大?16萬大軍阻擋不住128個日本騎兵

2021-01-17 深度工場

根據網友提問,我們簡單敘述一下張學良的軍事能力。張學良是東北講武堂第一期畢業,一個剛剛建立的新學校,而且在這個培養排長的軍校裡一畢業就成為了團長,沒過多久又成為旅長。

在張學良畢業3年以後,以旅長參加了第一次直奉戰爭,但是那次戰鬥主要是郭松齡在指揮。到1924年,也就是張學良軍校畢業4年以後,擔任軍長,還有京榆地區衛戍總司令。

可以看到張學良晉升速度非常快,從一個培養排長的學校一畢業就是團長,4年以後就是軍長。在2次直奉戰爭,張學良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自從失去了郭松齡以後,張學良的表現就開始迅速下降了。

我們以此後張學良指揮的最關鍵的2次戰役為例子。1個是錦州戰役,在錦州戰役,日軍出動2個師團,為了防止我國軍隊的側翼打擊,日軍進行了很多準備工作,制定了陸軍側翼防禦,海軍封鎖,航空兵制空監控等等計劃。

結果,日軍發現錦州城外和城內的工事根本沒有人,根本無需做那麼多準備工作和計劃。隨後的熱河戰役,也是張學良擔任總指揮,日軍為2個師團,又3個旅團,張學良所部為16萬人。

日軍兵分5路以齊頭並進、相互策應,僅僅12天就佔領了熱河省。當時,日軍在通過內蒙草原的時候,遭遇了零下30多度嚴寒,大雪遍地,日軍行動緩慢,凍傷人員眾多,但是我方部隊更是發生動搖。

各個部隊之間互相猜疑,自起驚擾,並作無秩序的撤退,使指揮機關對部隊失去了控制。東北軍將領張作相,萬福麟相繼率領部隊進入長城沿線,熱河戰役基本上沒有進行戰鬥就失敗了,最後128個日本騎兵佔領了承德。隨後就是著名的長城抗戰了,這就和張學良沒有關係了。

相關焦點

  • 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力有多大?40萬奉軍坐鎮,關東軍瑟瑟發抖
    張大帥在晚年登上了「東北王」的寶座,手下有奉系軍隊50萬,左右關東和京津的局勢,影響了半個中國。張作霖其人在中國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日本人的走狗,是「鐵桿漢奸」;也有人說他是愛國軍閥,最後日本不殺他就奪不走東北。那麼,東北王張作霖跟日本關係到底如何?他當年對日本關東軍的威懾有多大呢?
  • 民國最大的敗家子,十年時間將三十萬大軍毀滅的一乾二淨
    恐怕要很遺憾的告訴大家,張氏家族鬧出了一個大笑話,張作霖留下的遺產並沒有被自己的親兒子張學良等人繼承,而是被與張作霖八竿子打不著的日本人接收的一乾二淨,一個918事變就讓日本人深深地意識到,張大花花公子打仗不行,但在送錢方面還是蠻大方的。
  • 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 蔣介石和張學良誰應該為國恥負責?
    原因在於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取得了南滿鐵路的控制權,鐵路是日本財產。 當時北大營有8000人駐守,東北軍的武器裝備在國內首屈一指,竟然被300人左右的日軍擊潰,而日軍僅僅付出了20人的傷亡。次日張公子才為這場不可思議的戰爭作出解釋,張公子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
  • 張學良為何非殺小諸葛楊宇霆?是楊囂張跋扈,還是張小雞肚腸?
    1904楊宇霆年高中秀才,這一年19歲,1908年進入了奉天學堂,讀書之後被保送到日本軍校,在日本學習期間,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1911年5月回國,隨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 楊宇霆練軍有自己的獨特方法,因此聞名東北,名聲漸漸的響了起來,就連老帥張作霖都很是欣賞。
  • 關羽軍事能力處於什麼水平?他是不是真的徒有虛名?
    對於這個問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說一說,武聖關羽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也讓你們體會一下當年曹操被關羽支配的那種感覺有多恐怖。因為真實的歷史上,說關羽的軍事能力最強,那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 張學良被囚禁58年,只與蔣介石見過3次面,最後一次蔣說了一句話讓張羞愧難當
    九一八事變東北地方當局和國民政府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不抵抗政策。據說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此即所謂「銑電」,但這封電報的真實性至今無法證實,張學良晚年否認有此電。)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
  • 張學良將軍大事年表(1901—2001)
    4月9日,與國聯調查團團長李頓談話,譴責日本侵略行為。  8月8日,辭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職。  8月20日,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  1933年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3日,山海關失守。  2月11日,宋子文到北平,與張學良商討熱河防務問題。  2月17日,陪宋子文視察熱河,布置防務,藉以鼓舞士氣。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則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嚷「本土決戰」;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拒絕了。
  •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手握12萬大軍,為何見死不救?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鹹豐皇帝打著狩獵的旗號,跑到了熱河,成為清朝首個逃跑的皇帝。就在八國聯軍縱兵劫掠皇宮,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晚清的擎天之柱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不北上勤王,而是按兵不動呢?是因為曾國藩懷有二心麼?英法聯軍從天津登陸,雖然人數不算多,但是武器卻十分先進,都是當時頂尖的火器。
  • 沒給張作霖下葬的張學良,為何離家59年後,他都不回去祭拜老爹?
    儘管張作霖的個人能力不用懷疑,但奈何日寇當時太過強大,張作霖就在他自己所管轄的土地上,被日本人活活炸死,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此後,張作霖的大軍也全部交給張學良,張作霖被稱為大帥,張學良被稱為少帥,東三省進入到了少帥的統治時期。可是當時的局勢瞬息萬變,東北人民還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東北就遭到了日本鬼子的侵略。這個變化有多快呢?
  •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損失究竟有多大?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按照事先演習的方案,向東北軍重要的軍事基地北大營開炮,九一八事變正式爆發。在危急關頭,張學良錯判形勢,下達"不抵抗"的命令。東北軍未放一槍一炮,任由日本關東軍行兇作惡。由此,九一八事變拉開了14年侵華戰爭的序幕。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只說了4個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將近61個國家和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中國作為主要戰場,經濟損失和人口損失也是非常嚴重的。 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日本打算進行最後的掙扎。8月6日和9日,美軍為了速戰速決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進行威懾,9日蘇聯百萬軍隊傾巢而出,令日軍膽寒。
  • 李陵的五千步卒就能和數萬匈奴騎兵對抗許久,為何宋步兵做不到?
    咱們先看看漢武帝,他繼位後整軍經武,選拔能打仗的將領,目的就是徹底把匈奴揍趴下,漢武帝是立足於戰,所以衛青,霍去病這些將領脫穎而出,把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如果衛青,霍去病生在宋高宗時期,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 張學良英文抗日演講視頻曝光(圖)
    張學良英文抗日演講視頻曝光(圖)  央視主播:去年3月20日,美國紐約瀚斯拍賣行舉行了一場歷史資料拍賣會,蘇州商人楊先生以280萬美金的價格拍下了這批資料,這批資料包含有張學良的大量就檔案,以及張學良隨從拍攝的大量照片和視頻。
  • 日本電視臺採訪張學良,問他為何抗日,他說父親死的那天是我生日
    文/傅華軒1990年12月9日、10日,隨著日本NHK電視臺,在黃金時間播出該臺在臺北獨家採錄的專題片,《張學良現在開口訴說》和《張學良:我的中國和日本》,八十九歲高齡的張學良再度成為新聞人物。張學良,字漢卿,乳名小六子,1901年6月4日(注意:不是6月3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1901年6月4日,張學良出生時,恰逢張作霖打了個勝仗,所以他給自己的長子取名"雙喜"。後來,由於張學良小時候身體很糟糕,經常生病,所以按照當地習俗,他被送入廟裡"當和尚",當然,不是"真和尚",而是"跳牆和尚"。何為"跳牆和尚"?
  • 張學良為什麼選定2002年公布他的口述歷史?
    ,每一個機關都被一把鎖鎖著,只有打開這一把把鎖,才能走近他。誰都有生,誰也難免一死,但生死都在「01」年,而且趕上了一個千禧之年的第一年,這得多少個千年之中,多少個世紀老人之內,才能出現一個「01」的重合?
  • 九一八事變前,張學良所屬的瀋陽兵工廠庫存武器彈藥有多少?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三中隊所屬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經過長時間密謀和精心策劃,炸毀了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南滿鐵路,栽贓嫁禍於中國守軍。以此為藉口,日本關東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 1945年柏林被包圍,希特勒危在旦夕,為何不調挪威40萬大軍勤王?
    1945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二戰進入到了最後一年,到了4月,隨著阿登反擊戰的失敗,希特勒也失去最後的希望,等到16日,蘇軍集結了270個師,共計250萬的部隊,搭配有2450架飛機和14200架火炮發動了進攻。
  • 郭松齡反奉的真相:和張學良情同手足,卻為何要背叛他?
    歷史上有很多謎題一直沒有準確的答案,例如《孫子兵法》到底有多少篇,是13篇還是82篇?越王勾踐殺死夫差後西施究竟是去了哪裡,是與範蠡一起隱退逍遙去了,還是就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樣具有很大爭議性的歷史事件就是郭松齡為何反奉,有人說他是忘恩負義,有人說他是因為真的愛國才選擇反奉。但是斯人已逝,我們無法從他們的口中獲得郭松齡反奉的真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