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與生活——一次三則小故事(58-60)

2021-01-20 澎湃新聞
民法典與生活——一次三則小故事(58-60)

2021-01-11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8

58/「跳單行為」仍需支付中介費

小明通過中介公司的推薦,找到了心儀的二手房,但手頭緊張的他希望省一筆中介費,故與原房主私下商量達成共識,雙方協定由小明直接和原房主籤訂買賣合同,繞開了中介公司。

那麼,中介公司在發現小明跳單「節省」中介費的行為後,等否要求小明支付中介費呢?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小明的這種跳單行為仍需支付中介費。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五條:

委託人的接受中介人的服務後,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中介機會或者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的,應當向中介人支付費用。

59

59/承租人可以請求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

小美承租了劉奶奶的房屋一套,後來打算買下這套房子,但是突然得到劉奶奶的通知,說她前幾天已經將房屋出賣給別人,並且已經辦理了產權過戶登記,小美這時候還能不能要求劉奶奶將房屋賣給自己呢?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小美不能要求劉奶奶將房屋賣給自己,但是可以請求劉奶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 第七百二十八條

出租人未通知承租人或者有其他妨害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情形的,承租人可以請求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出租人與第三人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

60

60/保證期間

小陳向小王借五萬塊錢,借期一年,自2020年11月5日起至次年11月4日止。小王怕小陳到期還不了錢,讓小陳找個保證人。於是小陳找來小張,三方在借款合同中增加了保證條款:小張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那麼,小張承擔的保證責任的時間到什麼時候為止呢?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上述案例中,小王、小陳、小張關於保證條款的表述視為保證期間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從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六個月,即保證期間到2022年5月5日期滿。

《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條

債權人與保證人可以約定保證期間,但是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與主債務履行期限同時屆滿的,視為沒有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 第三十二條

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原標題:《民法典與生活——一次三則小故事(58-60)》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撩妹小套路真的有用麼?讓我用三則小故事告訴你答案
    有些好的撩妹法子,能撩得你臉紅心跳,接下來就讓小編給你說說,發生在自己朋友身上的事吧。某日男生小A趴在教室的課桌上睡覺,一覺睡醒後。他轉過頭對坐在他旁邊的女朋友小B說:「誒,我剛才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一覺醒來,竟然發現夢實現了!」小B一臉好奇的問道:「是嗎?你夢到什麼了?」小A說道:「我夢到和最愛的人在聊天。」
  • 大家看法丨民法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劉俊臣講解《關於民法典的幾個主要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講解《民法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講解《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權威解讀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闡釋民法典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現將3場民法典公開課的文字版摘要刊登如下,供社會各界在學習民法典時參考。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36條)|民事法律行為生效時間如何確定
    什麼是徵用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6條)|物權法定原則的含義是什麼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5條)| 物包括哪些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4條)|什麼是物權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3條)|怎樣理解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2條)|自然人因婚姻產生的人身權利有哪些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1條)
  • 給小朋友講小故事
    創作幼兒故事,我又很不擅長。有時只得不顧較小的幾個孩子的理解與否,而以較大的幾個孩子為本位而講上述一類的故事。然而常常發現不妥當的結果:不但使他們興味不深,有時又容易使他們誤解,例如對於「國王」一類的名詞,我家的四歲孩子還沒有明確的概念。以致有一次他把「國王」當作「老虎」「獅子」一類的動物,後來又當作「鬼」「妖怪」一類的幽靈,突然地問我「國王有幾隻腳?」「國王會飛否?」
  • 【民法典】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來了!
    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就上述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從法律層面上進行了明晰。 新的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民法典倒計時|成說新法解讀之如何應對離婚冷靜期?
    反對也罷,贊成也罷,我們無法阻止離婚冷靜期的實行,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民法典生效後,我們如何應對?如何在有限的範圍內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利益?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它。在正式談新法條之前,我們先來說說離婚的兩種途徑,一是雙方自願,通過民政局辦理的協議離婚,另外一種是訴訟離婚。
  • 民法典「綠色原則」的納入,意味著什麼?
    民法典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企業決策,涵蓋了物權、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繼承以及侵權等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規則秩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開篇就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綠色原則」。
  • 近50名高校師生合力創作完成「漫畫民法典」叢書
    、腳本改編、繪畫、排版、審稿校對於一體的近50名優秀人才,參加了此次『漫畫民法典』叢書編撰工作。「漫畫民法典」叢書共7本,全書10多萬字,近3000幅插圖。經過主創團隊近半年的努力,成為全國第一套全漫畫法治叢書。全套圖書計劃於明年5月28日《民法典》頒布一周年之際出版發行。   1 將成為法治文化建設的名片   甘肅政法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李衛海教授介紹,「漫畫民法典」叢書是甘肅政法大學「漫話法治」系列圖書的第一個項目。
  • 走進民法典——「離婚冷靜期」
    走進民法典——「離婚冷靜期」 2020-11-19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第一案」亮「典」
    伴隨新年的鐘聲,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而婚姻法、繼承法等9部民事單行法律走進歷史。實施十天來,我省多個法院陸續宣判了適用民法典的案件,涉及遺產繼承、搭乘順風車摔傷索賠、民間借貸糾紛等群眾生活的諸多方面。這些案件是我省首批民法典「第一案」,引發各方關注。「好意同乘」發生事故誰買單?
  • 生活的民法典—訴訟時效過了主張權利不被支持
    民法典生活中一些民事糾紛,如10年前在公交車上受了傷,不知公交公司應該承擔責任;債務人長年杳無音訊,借條壓在箱底5年了,等債務人出現了才想起來要起訴。民法典將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到了三年是非常有必要的,民事糾紛往往涉及老百姓的家長裡短,實踐中由於法律知識的限制,很多人對訴訟時效的理解不到位,由此消滅權利對當事人的損失過大,也不利於對尋求法律救濟一方的權利保護。
  • 實施民法典應當關注的辯證關係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民法典在對私人權利提供廣泛保護的同時,也高度重視防止私人權利不當行使而侵害社會公共利益,高度重視公共利益保護。基於此,實施民法典應當關注以下八大辯證關係。第一,既要凸顯民法典的私法地位,又要體現社會化趨勢。
  • 60年、60封信,裡面有你的故事嗎?
    1960年10月25日,「知心姐姐」形象首次出現在《中國少年報》上,她梳著兩根小辮子,臉上永遠掛著微笑,總是耐心回答著小夥伴們提出的各種問題。60年來,知心姐姐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小夥伴健康快樂成長,60年的故事說也說不盡……
  • 民法典將在2021年1月1日施行之際,鬥門又雙叒獲全國大獎啦!
    歹徒綁架、生死搏鬥、法院審判、和好如初等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每一幕小鬥都看得目不轉睛!都說電影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更離不開用心感悟生活的人,他們就是:《愛如初》電影製作團隊。▲拍攝現場影片中既有扣人心弦的警匪追逐、曲折感人的情感糾葛等故事情節,又有正當防衛、離婚冷靜期等法律知識點,故事性和法律性兼容,讓觀眾寓教於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普法效果。
  • 【學習民法典】最高法執行局局長解讀民法典對強制執行的13大影響
    在執行工作中貫徹落實民法典,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貫徹實施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民法典核心要義,紮實做好民法典學習貫徹實施工作,不斷提高執行能力和水平,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 每日笑話三則-鍾馗
    每日笑話三則-鍾馗 鍾馗今天打王者,中路爆發了一波團站
  • 「農曆六月十九日」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恭錄感應故事三則!
    蔡京楷書《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恭錄觀世音菩薩感應故事三則:【知州夫人石氏,發心修補破損觀世音菩薩像,自己臂痛頓時消除】宋朝隨州知州,夫人石氏,患胳臂疼痛病,醫治一直不見好。有一次,他去雲遊,住了一家黑店,什麼叫黑店?這種店,就好像土匪似的,土匪是到外邊去殺、搶,黑店是在家裡等著,等你來到他店裡住下,他看見你身上有錢,或者帶著金銀財寶,是有錢的客商,就把你招呼到一個很好的小房間,可是房間有他自己可以出入的門,他可隨時進來,隨時出去。他預備你住到店裡後,給你吃一點麻醉的藥品,你晚上就睡不醒,或者他晚間就把你害了,得到所有的錢財。
  • 民間故事:元朝年間,為何大多數老人,活不過60歲
    元朝年間有一個非常殘酷的規定,老人花甲60,不死即活埋。言外之意,老人只要活到60歲就必須死去,如果不死,那麼就會將他們活埋掉。統治者之所以這樣規定,就是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面,60歲的老人已經沒有用了,活在世界上只會浪費糧食,還不如死了清靜。
  • 開啟民事權利保護的新篇章——聚焦民法典系列報導之二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的頒布,事關人民福祉,為新時代美好生活保駕護航。他認為,民法典關於人格權的內容,體現了對個人權利的尊重和保護的價值歸屬,並首次對個人信息和隱私進行明確的界定與說明。民法典第1032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第1033條規定除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六類行為。
  • 民法典實施在即!一共1260條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來源:華夏時報民法典實施在即!一共1260條,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北京報導中國開啟民法典時代進入倒計時。耗時五年修成正果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多萬字。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民事法律規範。那麼,已有單行民法,為何還需民法典?據悉,根本的原因就是要推進民事立法的體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