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靈甫其人其事?孟良崮一役,張靈甫死的不冤

2021-01-10 蘇文說歷史

在網上,張靈甫是個爭議挺大的人,喜歡他的,說他是抗日功臣名將,於此對立的也有一撥人,說他是屠殺同胞的劊子手,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各執一詞。

其實,圍繞張靈甫這個人,核心的爭論點主要有3個:1、張靈甫是否品德敗壞;2、張靈甫是不是抗日功臣;3、張靈甫軍事才能算不算優秀;

這裡先說結論,張靈甫,無論是個人品德、文化素養,還是軍事才能、抗戰表現,並沒有社會傳說中的那麼「星光閃耀」,1947年5月孟良崮一役,他死的不冤。

1、關於張靈甫的品德方面

先說說著名的「團長古城殺妻案」,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可以作為評價張靈甫的重要參照。

1935年冬天,張靈甫偶然聽說,妻子吳海蘭背著他在老家搞外遇,怒不可遏,火速從前線趕回了家,到家後,趁妻子彎腰之際,張掏出手槍,將其一槍斃命。

吳家人發現女兒被殺後,將事情鬧大到了宋美齡那裡,當時蔣、宋正在搞新生活運動,張靈甫案算是撞到了槍口上,於是嚴令張靈甫即刻到南京接受審判。

但張靈甫完全沒把殺人這事看得很嚴重,他帶著鈔票,一路玩遍了洛陽、鄭州、徐州等地,晃晃悠悠了半年多才抵達南京。

最後,在胡宗南等人力保之下,張靈甫不僅性命無虞,還「待遇」不錯,他被關進了模範監獄後,除了不能走出大門,一切都很自由。

一年多之後,盧溝橋事變爆發,張靈甫「幸運」地被釋放出來,為掩人耳目,遂改名為張靈甫。(之前叫張鍾麟,字靈甫)

從這整個過程來看,張靈甫對於草菅人命這件事情,幾乎沒當回事,更不用說有什麼悔過之心,對於同床共枕的結髮妻子,下起手來毫不心軟。

至少在這件事情上,張的品德不到及格線,且可以看出其性格極其暴躁、多疑,且十分自我的一面。

類似的案例,在我黨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就是黃克功一案,同樣是黨內高級軍官,同樣是殺害了無辜平民,黃克功是一命償一命。

當時也有不少人向毛主席求情,希望能網開一面、讓黃戴罪立功,不同於蔣介石,毛主席毫不心軟,黃克功被處以死刑後,在老百姓中引起了極熱烈反響,國共的區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中國人歷來講究個「德才兼備」,德字在先,如果德不配位,其他都是空談,從此案來看,張靈甫品德方面,是極其不靠譜,後來陣亡也不能算太冤。

當然這裡補充一個點,就是關於張靈甫殺妻原因。

後來有傳說是因為,他發現妻子偷他的軍事機密文件,張懷疑妻是「共諜」遂殺了她,以此讓張殺妻變得合理化。

這裡有兩個點:1、懷疑妻子是共諜,合理選擇是交給軍統之類去調查,而不是未做調查就私下用刑,這是典型的劊子手;

2、這個說法,是出自張靈甫一個下屬,在張死去多年後,對張的第4任妻子王玉齡說的,沒有任何佐證,可信度存疑。

總之,不管殺妻原因是什麼,殺妻這個事實是真實存在的,單憑這一點,1947年張靈甫死得不冤。

2、關於張靈甫的抗日成績

在很多「張粉」(代指張靈甫的「死忠粉」)眼裡,1938年的萬家嶺大捷是其成名之戰,甚至說,這一戰是張的功勞。

但實際上,萬家嶺大捷中,張靈甫只是一個不直接帶兵的旅副而已,此戰勝利與其直接關係沒那麼大,真要論功行賞,比張官高几階的51師師長李天霞,更應該排在前面。

除此外,還有1941年的上高會戰,張靈甫也沒有傳得那麼厲害。

誠然在這一戰中,74軍功高至偉,但很可惜的是,後來蔣介石論功行賞的時候,最風光的是李天霞的51師,其次是餘程萬的57師,實在是沒有張靈甫擔任副師長的58師啥事。

整個抗日戰爭中,普遍說的是,張靈甫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眾多大戰,並表現突出,但實際上,其抗日「成績單」沒有想像得那麼出類拔萃。

不說別的,就看看國民黨內部自己人,是如何評價張靈甫的,從張靈甫獲得的勳章簡單說一說。

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設立了許多等級的勳章,來表彰作出巨大貢獻的軍人、政黨人士等。

其中,最高勳章是叫國光勳章,這個在1949年以前,只有兩個人拿到過,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傅作義,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太遙不可及,所以張靈甫拿不到也是情理之中。

排名第二位的,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青天白日勳章,14年抗戰期間,有166人獲得了這個勳章,軍官尤其佔多數,但令人失望的是,張靈甫不在其列。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又發布了一個「抗戰勝利勳章」,就是要獎勵那些,在抗日戰爭中有過英勇表現的軍人等,最後,有98個人獲得了此榮譽,但令人失望的是,張靈甫依然不在此列。

不過,張靈甫也不是啥都沒有,他獲得的比較有價值的勳章,是一個三等寶鼎勳章,和一個四等雲麾勳章。

這和青天白日勳章,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況且從等級上看,授予張靈甫的是三等和四等(總共有一到九等),大致算是「校官之首,將官之尾」。

總的來說,張靈甫的抗日表現,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傑出輝煌,更沒有達到被評為所謂「抗戰十大將領」的水準。

3、關於張靈甫的軍事才能

張靈甫出身是不錯的,著名的黃埔四期,我軍元帥林彪也是黃埔四期生,但這並不能代表,他一定具備過人的軍事才能。

這裡爭議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張靈甫是如何當上整編74師師長的?

我們都知道整編74師很厲害,是蔣介石五大王牌主力之一,解放戰爭期間負責防衛南京, 被稱為「御林軍」,師長張靈甫成了蔣介石面前的紅人,相當於是嫡系中的嫡系。

如此重要的位置,為什麼是張靈甫來擔任?

首先,從國民黨對張靈甫授勳情況來說,其對張靈甫的抗戰成績是沒那麼認可的,而之所以選了張靈甫,可能是因為形勢所迫。

在74軍內部,師級以上的幹部裡,比張靈甫資格老的,幾乎全都升職了,再怎麼輪,也應該輪到張靈甫了。

況且74軍的老前輩俞濟時和王耀武,對張靈甫當師長也沒啥反對意見,因此張靈甫順水推舟當上了御林軍的老大,風光無限。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也有道理,就是俞濟時和王耀武兩人,正是因為不看好張靈甫的打仗能力,更倚重李天霞,才特意把張靈甫放在後方守城,反而把李天霞放在前線去「開疆擴土」。

74師師長,與其說是個美差,對於軍人來說,更像是一個名聲好聽的「閒職」,反而李天霞執掌83師後,得到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張靈甫和李天霞兩人之間的矛盾,在孟良崮一役中得到了爆發,張想要建立大功而一意孤行,李天霞馳援不力也有故意的成分在。

總之,張靈甫死於孟良崮一役,既有自身決策失誤的成分,也有長期以來與其他國軍將領相處不睦的成分,從這些方面說,張靈甫死的不冤。

雖然張靈甫身上有這麼些「瑕疵」,不過,張靈甫現在普遍還是很受追捧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他外表不錯,五官端正、人高馬大、清秀俊朗,算是相貌堂堂,網上找的照片是長這樣的。

首先得說這有ps的痕跡在,其次要說,過分看重一個人的容貌,是目前社會評價的一個明顯弊病,不能因為長得帥,而忽略了其他原則性問題。

2、傳說他曾考上了北大歷史系,後來棄文從武,其本人古文修養頗深,唐詩宋詞元曲信手拈來,而且說他寫得一手好字,得到于右任的賞識。

首先,從目前能查到的北大檔案資料,完全找不到張鍾麟的名字,傳的「北大肄業」學歷有很大疑點;

其次,目前找不到關於張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至于于右任是不是對其刮目相看,目前也沒找到有關證明。

3、張靈甫在抗戰中受了不少傷,特別是腿部中彈,子彈無法取出而成了「跛足將軍」,這些有些傳奇色彩的事情,經過現代影視作品的渲染之後,其形象變得更加光輝偉岸,張靈甫也成了許多人的偶像。

但實際上,張靈甫作為一名軍人,論軍事才能,國民黨內部比他厲害的很多很多;

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殘酷殺害妻子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

作為一個中國人,他選擇當了蔣介石的劊子手,很多歷史事實是無法忽略的。

張靈甫本身確實具有一些才華,但並沒有到頂尖高手的級別,除此外他在性格和品行上的不足,也是非常關鍵的評價維度。

總的來說,1947年孟良崮一役,張靈甫死的不算冤。

相關焦點

  • 槍殺第2任妻子的張靈甫,被第4任妻子追問細節,他如此回答……
    作為一個胸有河山的抗日名將,若他地下有知,怕也是不願意後人提到他第一個想到的僅僅是一張帥氣的照片。周總理年輕時也是個美男,不過相比於美男,總理最被後人稱讚的是他的外交智慧和對婚姻的忠貞。張靈甫讓後人最感興趣的,除了讓他憋屈的孟良崮之戰,就是他殺妻的傳聞。張靈甫在軍中是出了名的正人君子,好附庸風雅,卻從不沾花惹草。
  • 她17歲嫁給張靈甫 守寡26年後回國 晚年反對李幼斌飾演自己的丈夫
    她17歲嫁給張靈甫 守寡26年後回國 晚年反對李幼斌飾演自己的丈夫 1928年農曆六月二十六日,王玉齡出生在湖南長沙遠近聞名的豪門大戶「王百萬」家。小時候的王玉齡聰穎過人,過目不忘。五歲時進入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讀書。後來到沅陵一所教會學校讀初中,最終她在貴陽讀完高中全部課業。
  • 120公裡敵擺上8個軍,陳老總把帽子一摔:不走了,取敵酋之首!
    120公裡,敵擺上8個軍,陳老總把帽子一摔:不走了,我就是要取敵酋之首!1947年5月上旬,在萊蕪戰役後,敵軍進行反撲,華野主力一退再退,集結於萊蕪、新泰、蒙陰以東一帶準備再打一個大仗。華野主力東移,大大迷惑了敵人,也助長了蔣介石等人一貫的驕狂心理。他們誤認為華野「攻勢疲憊」,已退魯中。於是,下令各部「跟蹤進剿」,快速出擊。
  • 湯恩伯死後,蔣介石用10個字評價他
    蔣介石又是如何評價湯恩伯的呢?第一兵團主力——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冒進至沂蒙山區的坦埠時,由於急於冒進形成了孤軍。 華野奔赴孟良崮 經過激戰,張靈甫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高地被華野全殲
  • 孟良崮戰役之前,解放軍戰士們在臨沂,他們眼泛淚花,小心翼翼踏過...
    孟良崮戰役之前,解放軍戰士們在臨沂,他們眼泛淚花,小心翼翼的踏過一座人橋「」,一座由32位臨沂婦女扛著門板搭起的「人橋」! 當時正值寒冬臘月,河面沒有結冰,但是河水冰涼刺骨。
  • 92歲王玉齡:17歲嫁抗日名將,兒子沒滿月丈夫戰死,一生不買日貨
    然而好景不長,日本人的炮火就打到了長沙,讀書寫字還沒有幾年時間的王玉齡,只能跟隨著一家人逃難,去往了一個偏遠的縣城躲避戰火。一路上看盡了餓殍遍野的她恨透了日本人,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 胡璉晚年遍覽史料,對我軍讚譽有加,對黃維有過一番中肯評價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將領胡璉應該說是我軍較為難對付的敵人之一,不僅是因為此人的悍勇,而是因為胡璉用兵狡詐多變的個性,在歷次作戰期間,我軍曾多次布置口袋陣,想要將胡璉一口吞下,結果胡璉每次都能嗅到一點蛛絲馬跡,止步不前。
  • 逼婚槍殺女大學生,審判要求戴罪立功,看毛主席如何處理
    但是黃克功案件在延安以前沒有發生過,黃克功又是有巨大功勞的紅軍戰士,應該如何處置,需要經過討論。在討論中,意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黃克功自恃對革命有功,無視法紀,草菅人命,殘忍自私,如果不殺,我們黨少數恃功自傲的幹部將更加為所欲為,無視黨的紀律。另一派主張戴罪立功,黃克功犯了重罪,理應重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