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震重災區:「玩命縣長」六走懸崖解救群眾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在西藏地震重災區薩勒鄉,「玩命縣長」為了解救偏遠山村群眾,捨生忘死,六走懸崖,安全轉移邊境兩村300餘名村民。連日來,「玩命縣長」的事跡在西藏邊陲小縣吉隆縣不脛而走,廣為流傳。

  六走懸崖救群眾

  一面是斷崖裂谷,一面是壁立千仞,半座山體已經滑落,一陣風吹過,碎石便譁譁滾落,溝谷間頓時塵土繚繞。這樣危險的環境,普布多吉卻貼著塌方山體邊緣,多次往返。

  普布多吉是西藏吉隆縣副縣長。西藏「4·25」地震發生後,普布多吉發現災情最重的薩勒鄉,通往色瓊村和拉比村的道路因大面積滑坡塌方而中斷,裡面300多名群眾生命受到威脅。

  4月27日,普布多吉繞道原始林區通往色瓊、拉比村,由於懸崖峭壁多,距離長,艱難跋涉4小時,才抵達色瓊村。面對嚴重的災情,普布多吉心急如焚。

  作為分管交通的副縣長,普布多吉想到經過大塌方處的小路是通往色瓊、拉比村最近的路。4月28日,普布多吉主動請纓前去塌方處探路。

  隨他一起探路的公安幹警普頓說:「普布多吉給我們說,『你們先不要走,我先試一下』。」當天,普布多吉冒著山體繼續滾落碎石的危險,第一次成功突破了大塌方點。

  「過懸崖一定要快,不能猶豫。」憑著自己摸索的心得,普布多吉對穿越懸崖更加有信心了。

  4月29日,由於上級指揮部尚未確定色瓊、拉比兩村是否撤離,普布多吉組織40人,每人背著糌粑、大米等救災物資,通過懸崖送往色瓊村。作為領隊,普布多吉親自背負40斤重的糌粑,徒步至7.5公裡外的色瓊村。

  5月1日,為了做好第二天色瓊村轉移工作,普布多吉穿過大塌方,第4次往返懸崖。5月2日、6日,普布多吉又往返懸崖,成功組織色瓊、拉比村兩村310名村民安全轉移。至此,普布多吉完成了6次、往返12回的懸崖冒險。

  吉隆縣農牧民安居工程辦公室主任強巴跟隨普布多吉走了一次懸崖,至今回憶起來依然有些後怕。他說:「踩著的碎石在下滑,頭上又在掉碎石,下面就是不見底的懸崖,太危險了。去了一次,我就再也不敢去了,半夜都夢見自己掉進懸崖了,但普布多吉卻走了6次,太讓人佩服了。」

  「他既是指揮長,又是實幹家」

  在薩勒參與救援的吉隆縣人民法院院長拉加說:「在安排工作時,普布多吉是指揮長,但到了落實時,他總是衝在最前面,又成了實幹家。」

  災區道路艱險,為了不佔用白天有限的時間,每天夜晚,普布多吉利用指揮部就餐後的時間,和大家一起分析災情、總結部署工作,及時探討群眾需求和救災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及時、實用的解決辦法。

  隨著救援物資陸續到達,5月4日普布多吉召集卡幫村幹部開會,普布多吉與村幹部在帳篷後的斜坡草坪上席地而坐,要求村幹部和雙聯戶戶長聯動,確保當天物資必須當天公平發放到群眾帳篷裡。駐村工作隊隊長米瑪羅布說:「這個會開得特別及時,避免了物資發放中的糾紛。」

  作為薩勒鄉抗震救災第一指揮長,很多事他都是親力親為。6日,記者跟隨參與拉比村轉移,對此有了切身體會。

  6日下午,175名拉比村村民經過艱難跋涉,到達大塌方處。上午剷出的小路已被山上滑落的土石淹沒,公安幹警和邊防官兵再次剷出小路。普布多吉站在懸崖邊,隨時注意著山上落下的滾石,指揮群眾有序通過。

  村民普瓊帶著孩子準備通過時,被普布多吉攔了下來,僅僅幾秒鐘,山體上方開始滑落碎石,下面的懸崖裡頓時塵土飛揚,完全擋住了視線。

  10多分鐘過後,看山體穩定。普布多吉背著村民德吉2歲的孩子,快速通過了懸崖。

  被轉移的群眾在平靜中快速前行,在地震中雙腿膝蓋被砸傷的德吉,含淚回望著普布多吉,心存感激。

  「他的黑不是曬出來的,是幹出來的」

  記者第一次在薩勒鄉見到普布多吉時,他的上衣系在腰間,頭髮蓬亂,眼睛裡布滿的血絲和他黝黑的皮膚形成鮮明對比。長期和他共事的吉隆縣政協主席劉永祥說:「普布多吉的黑不是曬出來的,是幹出來的。」

  2011年,普布多吉擔任吉隆縣副縣長,分管交通、農牧等。吉隆縣雪災頻繁,雨季降水多,交通中斷頻率高,普布多吉都是衝在第一線。縣裡幹部說,最危險的地方普布多吉總是自己去,有人笑話他是「冬季抗雪災」、「夏季保搶通」的「救災縣長」。

  2014年入冬以來,吉隆縣多次遭遇罕見的大雪,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的積雪,常常阻斷吉隆與外界通往的唯一通道,普布多吉不斷搶通,不斷中斷,他都是帶著挖掘機等機械,在現場指揮搶通。

  2015年3月一天凌晨4點時,吉隆縣的貢村發生雪崩,普布多吉很快就到現場組織搶通。由於難度大,第一天僅搶通了20公裡。普布多吉揪心村裡的情況,帶著臨時組建的突擊隊,踩著深一腳淺一腳的積雪,走了11公裡,連夜趕到村子核查災情。和他同去的劉永祥說:「當時普布多吉臉脫了一層皮,面目已經認不出來了。」

  普布多吉患有嚴重的痛風,在地震災區,薩勒鄉早晚天氣涼的時候疼得厲害。薩勒鄉抗震救災指揮部建議他回去調養兩天,可他卻說:「我們多加緊工作一點,群眾就能早一點得到安置、早一點脫離危險,我們要做好黨員幹部的帶頭表率作用,盡最大努力搶險救災,完成好黨和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

  地震十多天過去,普布多吉仍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邊吃藥邊工作。事實上,工作這麼多年來,他幾乎從來沒有好好休過假。在吉隆縣,談起普布多吉,無論是藏族還是漢族幹部群眾總是豎起大拇指。(記者張京品)

相關焦點

  • 直擊雅安地震重災區 大量房屋倒塌損毀
    直擊雅安地震重災區133) "← →"翻頁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
  • 成都軍區部隊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記事
    隨著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進入高潮,各種建築材料尤其是紅磚需求量極大,大量建築材料急需從外省市運往災區。由於路途較遠,運輸成本較高,紅磚的到戶價格在震後猛漲。災區告急!「群眾的需要就是命令!」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一支支不久前才從災區撤離的部隊再次緊急出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 成都軍區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衣被
    新華網成都10月6日電(記者劉永華、朱映濤)成都軍區6日開展了向四川地震災區「送溫暖、獻愛心」捐贈活動。 6日11時,成都軍區機關部分幹部戰士和離退休老幹部代表500多人來到捐贈現場,許多人捐出在假日期間專門為災區群眾購置的新衣新被。短短1小時內,成都軍區機關共向災區捐贈棉被3500多床、衣物11600多件。
  • 用自己的雙手重建美好家園—獻給堅強的災區人民
    然而,地震能夠使山河移位、骨肉分離,卻無法改變這裡的人民對故鄉對土地的眷戀,無法改變這裡的人民對幸福生活、美好家園的追求。災區群眾撫平地震的創傷,在廢墟上昂起堅強的頭顱。    5月31日,在災區考察工作的胡錦濤總書記在簡易防震棚小黑板上給孩子們寫下十六個大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 濟南軍區18000名官兵緊急馳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
    12日22時接到中央軍委關於參加援助汶川地震災區的命令後,濟南軍區司令員範長龍、政委劉冬冬緊急部署救援工作,要求全體參戰官兵「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爭取將災區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各參戰部隊根據預案和受領的任務,迅速集結和向災區開進。
  • 「孤島」不孤 國門有我——西藏震區孤島吉隆口岸
    新華社西藏吉隆5月2日電 (記者 張曉華、張旭東、劉錚、張京品) 這裡是西藏地震災區最後一個「孤島」,山崩地裂中奮力自救贏得時間,儘管還有10餘公裡路在搶修,但「空中鐵騎」已成功撤離所有被困群眾。這裡是中尼邊境古老而又新興的邊貿口岸,21名邊防勇士冒著隨時可能被山體滑坡掩埋的危險,留下來守護國門。
  • 與災區人民在一起 中央政治局九常委的「汶川足跡」
    ★2008年5月16日—18日胡錦濤在四川地震災區指導抗震救災16日趕赴地震災區前往重災區北川縣看望慰問受災群眾2008年5月16日上午,在四川抗震救災的危急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乘飛機趕往四川省地震災區,慰問災區幹部群眾,看望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和醫護人員
  • 新疆地震災區見聞之三:安然度夜 溫飽無虞
    新疆地震災區見聞之三:安然度夜 溫飽無虞   中新社巴楚二月二十六日電 題:安然度夜溫飽無虞  ——新疆地震災區見聞之三  中新社記者閆文陸  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發生了六點八級地震,該縣瓊庫爾恰克鄉因生命財產損失嚴重
  • 地震災區目擊記:村子像被炸開 房屋大面積倒塌
    7月22日下午2時,地震發生6小時後,本報記者抵達受災最嚴重的梅川鎮。梅川鎮依212國道而建,道路兩邊多是鋼筋水泥房,除了部分房屋牆體開裂外,街道上的大部分房屋完好。人們聚集在街道兩邊,驚魂未定。  212國道上,各種救援車輛源源不斷地進入災區。梅川鎮政府大院裡,應急指揮部已經設立,之前趕到的救援隊伍,已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指引下奔赴重災地區。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地震後,國家在抗震方面對重災的一些地區要求抗震設防的標準要有所提高,尤其是對中小學更加關注,要求對中小學的設計增加一個抗震的等級。 22:05:31  中國網:2009年5月9日至11日,成都軍區空軍連續三天派遣直升機航拍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和彭州地震重災區重建情況。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4月20日,雅安7.0地震,讓民眾再陷山河破碎、生死離別重大災難的悲痛之中。  記者注意到,作家李鳴生這幾天在微博上對雅安地震不斷發聲不斷呼籲,高度關注地震。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或許就是「地震後遺症」吧。還有,我是作家、軍人,四川還是我的故鄉。  七入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汶川大地震給我最強烈的震撼是:地震太殘酷了!
  • 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孩子們的希望在春日裡飛翔
    新華社青海玉樹4月12日電(記者張進林、何偉)4月12日中午,在青海省玉村藏族自治州紅旗小學的操場上,100多名藏族孩子歡快地奔跑著,將寫有自己心願和祝福的風箏放飛,這是玉樹地震一周年之際,孩子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讓自己心中新的希望在春日裡飛翔。    10歲的才仁旦周是州紅旗小學裡的「小名人」,也是玉樹災區年齡最小的志願者。
  • 去炭河古城當「演員」 在《大地震》裡感受愛與力量
    星辰在線11月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嵇田利) 當3000立方大洪水瞬間傾瀉而下,當解放軍們用肉體搭建起橋梁,解救於危難之中的群眾,臺下的觀眾無不淚流,回想起2012年的大地震。  2020年10月2日,炭河古城推出全新實景體驗劇《大地震》,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被搬上臺前,拼死保護孩子的母親、穿著婚紗的準新娘、母親眼裡可愛的孩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都在十年前那場大地震來臨時,永遠留在了汶川的廢墟裡。
  • 把群眾裝在心上 把自己拋在腦後——獨龍族"帶頭人"的先進事跡
    原標題:把群眾裝在心上 把自己拋在腦後——獨龍族"帶頭人"的先進事跡 把群眾裝在心上 把自己拋在腦後——獨龍族「帶頭人」高德榮先進事跡 「『不做官』只做事,要真正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
  • 昨日萬人悼念地震亡靈 泰國公主獻花默哀(組圖)
    公墓內安葬逝者的第二排,有多位均是在地震中勇救學生的英雄教師。不少學生自發前來,在老師們的墳前焚香叩首,將老師們生前愛吃的食品一一擺放墳前。  在遇難英雄老師連芳的墓碑前,兩名只有10歲左右的小男孩站著相互擁抱,望著墓碑上老師生前的照片傷心痛哭,直至上午9時過,兩人才相互摟著,臉上掛著無法擦乾的淚,慢慢走下山去。  守墓人說,他們在早晨大約六七點就到了。
  • [新疆] 庫爾勒:藍天救援隊救助災區傷員近百人
    隨後,新疆礫石公益基金救援隊將接替他們,繼續在災區開展救援工作。    4月21日,接到救援任務後,藍天救援隊8名隊員立即趕赴四川蘆山地震災區,並在該縣大川鎮、太平鎮展開救援。其中巴州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出動3名隊員,其中2名是醫護人員。
  • 繼續大力發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妥善安置群眾科學開展恢復重建...
    新華社成都5月23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1日至23日在四川蘆山地震災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對抗震救災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蘆山強烈地震搶險救援階段工作取得重大勝利,抗震救災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要繼續大力發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全力救治傷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科學布局災後恢復重建,讓災區人民早日走出災難陰影,開始美好新生活。
  • 四川汶川發生8級地震_新聞中心_騰訊網
    騰訊網友冰島小魚:這次地震,關於甘肅的災情,我們能從媒體上得到的消息少之又少,但事實上,甘肅省受到地震波10個市州的52個縣市區,尤其是隴南地區,損失慘重,受災群眾缺吃少穿、風餐露宿,過著甚至比四川災民更加悲慘的生活。 騰訊網友和尚:廣坪-------急需援手!陝西漢中市廣坪鎮,鎮緊靠四川青川縣,屬於重災區!但這裡由於地處偏僻,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僅靠當地政府難以妥善救濟安置受災群眾!
  • 西藏聶拉木工人講述地震瞬間:山崩地裂十分恐懼
    西藏聶拉木工人講述地震瞬間:山崩地裂十分恐懼  解說4月27日,記者在離樟木鎮還有20公裡處的曲鄉等待進入時了解到,正在波曲河上建設的曲鄉水電站受地震影響巨大,目前該項目的施工已經暫停。來自四川的任師傅是當時施工的指揮,2點多鐘他們剛剛上班,他描述當時的地震場面山崩地裂,十分恐懼。  同期曲鄉水電站施工隊任師傅  發現河堤整個擺動很大,我一下清醒過來發現肯定是地震,馬上撒腿就跑,看見右邊山這邊全部山崩地裂,一下灰塵、石頭像冰雹一樣在上面撒下來,當時這個現場是很恐懼的。
  • 三部門發做好地震房屋倒損農戶住房重建指導意見
    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做好汶川地震房屋倒損農戶住房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  為保障汶川地震房屋倒損農戶住房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幫助受災群眾早日重建家園,按照《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規定,經國務院批准,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明確重建工作原則。